首页 百科知识 强调教育的作用与目的

强调教育的作用与目的

时间:2022-10-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强调教育对经济、政治的促进作用。孔子是最早强调教育的社会作用的教育家。从此,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成为整个封建社会的基本文教政策。2.强调教育对“修己”的作用。孔子提出教育目的是“修己以安人”。《大学》总结了前人的教育思想,把教育目的概括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整个封建社会教育的指导方针和根本目的。
强调教育的作用与目的_中国传统文化概观

1.强调教育对经济政治的促进作用。孔子是最早强调教育的社会作用的教育家。他认为,“庶”、“富”、“教”三者是治国之本,通过教育传播伦理道德,比国家的政令、刑法更为重要而有效。教育能把人变成君子,即有道德的政治人才。国家如果由君子来治理,政治必然能够清明。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本身即是一种政治。稍后的孟子则认为,教育是“得民心”——治国的根本措施,“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尽心上》)。《礼记·学记》则综合了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思想成果,把教育的社会作用明确地概括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十六个字。汉初董仲舒亦非常重视教育,提出“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痒序以教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汉书·董仲舒传》)。从此,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成为整个封建社会的基本文教政策。

2.强调教育对“修己”的作用。孔子提出教育目的是“修己以安人”。子夏概括为“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孟子更明确提出教育目的在于“明人伦”,“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孟子·滕文公上》)。《大学》总结了前人的教育思想,把教育目的概括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礼记·大学》)在此,“明明德”就是要修已,发挥自己固有的善性;“亲民”就是以德治、仁政的精神去感化、治理民众,去其“旧染之污”,使其成为新民;“止于至善”就是使整个社会达到理想的至善至美的境地,从而“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礼记·大学》)。这是整个封建社会教育的指导方针和根本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