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品格与修养

品格与修养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个好校长要办一所好学校,必须有这种大爱的胸怀,“爱如果为利己而爱,这个爱就不是真爱,而是一种欲”(爱德门)。真爱无须感恩,真爱是对待学生民主、公正、平等、理智、诚实、尊重、信任,爱而有格,爱而有责。真爱是广采博取人类共识性的教育智慧,创造最适宜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将每一个孩子培育成有用人才。

在校长岗位上几经磨砺之后,我认为一个称职的校长应具备以下六个方面的气质与行为特征。

以德育德,以智启智,这是学校教育的一种境界,更是校长自律的首要原则。校长的德行有一种标杆和示范效应,是无声无形的教育力量,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地以自己的德行去带动教师,影响学生朝正向发展。

校长的德是一种“爱”。当下“真爱”一词在校园颇为流行,何为“真爱”?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纪念堂上题有“爱满天下”四个大字,这就是真爱、大爱。爱学生、爱教师、爱学校、爱教育,是因为学生、教师、学校、教育维系着民生,关乎着国家的崛起,民族的兴衰和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一个好校长要办一所好学校,必须有这种大爱的胸怀,“爱如果为利己而爱,这个爱就不是真爱,而是一种欲”(爱德门)。真爱无须感恩,真爱是对待学生民主、公正、平等、理智、诚实、尊重、信任,爱而有格,爱而有责。真爱是广采博取人类共识性的教育智慧,创造最适宜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将每一个孩子培育成有用人才。

中国有数千年的立德树人的传统。“内省”、“慎独”的思想,“修身”的观点,“崇德”的理念,都是涵养人品的精神财富。校长要勤于学习与反思,不断地进行心灵的自我净化,人格的自我完善,形成道德自觉。

比如,校长具有服务学校、服务学生、服务家长、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则有助于教师、学生责任感的增强;校长有民族意识、爱国情操,就会影响教师在张扬学生个性,发展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个体成长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民众生活,关注民族发展,关注国家利益,关注社会进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不是一个两眼只盯着个人的成功,个人的发展,甚至阻碍或损害民族与国家发展的心胸狭隘、以自我为中心的利己主义者。

校长高品质的生活格调,高雅的文化追求,积极的人生态度无不对教师、学生产生正面引领、示范作用,甚至影响到校风、教风和学风。如果一所学校长期处在消极的生活格调之中,长期受到低俗文化甚至灰色文化、垃圾文化的侵蚀,则可能导致学校精神萎靡衰败,谈何改革创新!谈何持续发展!小到一所学校,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概莫能外。

这是由学校育人本质决定的。学校是传递知识、传承文明、涵养人性、通达智慧、促进人的社会化进程的地方。校长的文化积淀厚重,博古通今,才华横溢,学问领域广阔,才能全面深刻地理解教育,才能占领教育思想的制高点,才有大想法,才能创造大格局,干事业才有大手笔。校长的视野开阔,才能正确把握教与学的规律,才能准确分析校情、国情和社会发展大趋势,从而高屋建瓴,未雨绸缪,引领学校这艘航船驶向正确的方向,并根据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制定应对之策。校长对学校的领导主要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发展方向的领导。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如果校长学识浅薄、短视、窄视,老师们何以认识经济全球化对学校教育的影响?何以认识多元文化、教育国际化进程加快对教师素养的新挑战?何以认识科技革命与创新人才培养的逻辑关系?何以认识科学发展观与育人为本的思想脉络?

综合素养主要包括:(1)思想道德素养;(2)人格素养;(3)公民素质;(4)专业知识素质;(5)身心素养;(6)人际关系素养;(7)信息素养;(8)行政工作能力;(9)教学管理能力;(10)教育科研能力;(11)课堂教学能力(首席教师资格);(12)依法治校能力;(13)统筹教育资源能力;(14)理性果断的决策能力;(15)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16)学习能力。

一流的校长,必须具有一流的创新品质。这是一所学校创新促发展,创新出特色,创新树品牌的前提。校长要善于组织指挥领导班子和教师团队进行改革创新,确保学校在正确的、科学的、先进的轨道上运行。校长的创新品质主要指:(1)创造性思维;(2)科学理性的创新精神;(3)创新能力;(4)创新实践。其中第四点最为重要,世界上知而不行者众,知行合一者寡。敢冒风险,勇担责任,百折不挠,躬身探索未知领域者弥足珍贵。具体到学校,主要指在教育思想、管理制度、办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评价机制六个方面的改革创新。

公民的基本素质之一就是遵纪守法,现代学校管理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规范化、制度化。

在学校,规范就是一系列管理制度。制度具有“刚性”的特点,制度化管理突出的是工具理性,好的制度客观公正,具有约束人性弱点的“制度之力”,体现出科学理性精神。校长治校,首要任务就是在科学理性精神指导下制定规划,建立制度,严明纪律。什么样的学校制度才富有理性精神呢?第一,有国策意识。学校规则要以国家关于教育的政策、策略为规范。第二,有法律意识。学校规章要遵循《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及地方各类法律法规,使之成为依法治校的具体措施和手段。第三,有民主意识。建立规章制度的过程要发扬民主,充分吸收教师和学生的参与,充分尊重教职工和学生的意见,使制度成为师生公认的制度,而不是校长个人的制度。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建立的制度公开透明,公信力强,因认同度高而化为自觉遵守的意愿和行为,同时有益于培养师生员工自治自律的公民素养和契约精神。第四,有校情意识。校与校之间表面相似实则千差万别,建立规章制度要从校情和学校的价值取向出发,可分层次不断提高,可由局部到整体,逐步完善,最终形成体系。现代学校管理者,一方面要给教师和学生营造广阔的自主发展的空间,另一方面又要建立严格的制度,严明的纪律,这是学校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一所管理制度缺位的学校不可能持续发展,而缺乏严明纪律的学生则会处于无序的混乱状态。

学校是个微型社会,因构成人员的特点而具有特殊性,作为校长尤其需要胸襟广阔,有尊重、宽厚、包容的人文情怀。电子科大附小有近200名在岗教师,其背景、阅历、性格各不相同,学术思想、教学风格争奇竞艳。附小在建立或创新一些管理制度(如:教师人人都有管理岗位、学生人人都当小干部等)时充分尊重教师和学生的意见,校长、教师和学生都是创建制度的参与者,是维护制度的管理者,是制度的忠实执行者。

民主创建、参与创建:既融汇了集体智慧又让师生享有平等与尊重的权利,大家理解制度、认同制度、维护制度、执行制度,他们真正认识到制度与自由、纪律与自由的辩证关系,守规则就会成为一种自觉、一种享受、一种素养、一种习惯。

由被管者变成管理者:让制度饱含着对人的尊重、信任与关心,让师生感到自由、愉悦,同时也自觉地承担了一份责任。

制度的忠实执行者:合理的规章制度既符合现代管理科学规律,又是实现办学目标的根本保障;既能约束人、规范人,又有利于引导人、培养人。全校师生都能忠实地执行制度,遵守纪律,有利于增强协作,打造团队,从而融德、融智、融才,形成推动学校前进的合力

校长的工作对象是教师和学生,有多少教师,就有多少人格差异,有多少学生就有多少不同的个性特点。校长的人文情怀首先就体现在对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性格、不同特长的人的善待与宽容上,要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尊重这种差异。中国人早在西周末年就认识到“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道理,认为只有不同异质的事物共生共荣,在竞争中发展,世界才能生生不息。孔子更认识到“和而不同”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校长的宽厚与包容,使全校师生“和而不同”,形成共生共荣、和谐发展、特长发展、百花竞艳的生动局面。我认为在学校制度建设中有三点最为重要:一是科学理性;二是共建共享,以寻求合作,达成共识,培育共同体、形成合力为管理的最高境界;三是刚性的制度中必须“流淌着人文的血液”。

一个优秀的校长对自己要有清醒的认识。一是认识自己的短长,并通过不断学习,提升,变劣势为优势,或通过团队组合,实现能力互补,扬其所长,避其所短;

二是认识自己的社会角色的特殊性。校长有别于教师,也不同于行政领导或企业掌门人。我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及职能描述如下:

续表

校长认识自我越深刻,越能明确肩头的责任,并有助于管理自我。

美国教育家费奥斯坦和费尔普斯在谈到教师被高度关注、压力大、受伤害时说:“教师生活在一个鱼缸中,领导、家长、纳税人和学生都在审视他们。”我的感受是,校长不仅生活在鱼缸中而且生活在一个具有放大功能的鱼缸中,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处于众目睽睽之下,校长更需要强大的心理、良好的心态、坚定的自信。而校长良好的心态、坚定的自信、优良高效的工作作风则来自完善的自我管理。自我管理主要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规划、自我更新、自我调控、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纠错、自我监督、自我约束九个方面。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通常对待自己与对待他人是相似的。管理学校,先要学会管理自己。校长自我管理越成功,并将这种体验迁移到学校管理中,则学校管理越有效。

这里举一个例子,熟悉我的同行将我定位为所谓“有思想、有魅力”的魅力型校长。我真不知道自己属于什么型,如果真是所谓“魅力”型,那可就得注意了,这种类型的校长具有由个人的权威、才能、智慧、个性等因素构成的个人魅力,在领导团队和教师中影响力、号召力都很大。但其弱点也在这里,助手和教师过分相信校长技高一筹,大事小事都等着校长决定,长此以往,会产生依赖性,同时也容易在无形中压制不同的声音。一旦校长决策失误,学校发展方向出现偏差,领导团队和教师都对潜在危机浑然不觉,就有可能铸成大错。人,不仅要看到自己光鲜的颜面,也要看到自己的后背,因此,我时时给自己敲警钟,要耐心倾听不同的声音,要尊重全体员工的共同智慧。办好一所学校,需要专家智囊团的引导与支持,更需要领导班子和教师这个大智囊团的智力支持。

这种自敲警钟、自己在内心对自己的质疑,就是一种自我管理。

关于“教育家型校长”的讨论,是近两年基础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这一热点的出现,源于对教育本质回归的呼唤,源于对尊重教育规律的期盼,更源于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事实上,国内已有不少这样的校长,如李希贵、程红兵、高万祥等。一个好校长不仅要努力使自己成为教育家型的校长,更重要的是要创造条件,铺路搭桥,让更多的教师走进教育家的行列。“教育家型校长”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气质与品格?

其一,具有学养深厚、智慧卓越、胸怀博大、眼界开阔的大家风范;

其二,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有自己的独创性,能为教育的发展、学校的成长打开思路,提供理论启迪;

其三,具有重证据、重实验、重实践、重实效的认真严谨的教研作风和求实求真的科学精神;

其四,具有高尚的科学道德和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其五,在办学实践中,取得了公认的成果,获得了良好声誉,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一流的校长不一定都能成为教育家,但一流的校长必须具备“大家”的气质与境界。

由于校长并不是专门的教育科研工作者,他担任着一个单位的行政领导的角色,政治家的修养就必不可少,否则,他将无法应付那些繁琐的行政事务、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多变的社会环境。

比如:为争取和保护学校利益、老师利益和学生利益通过行政或司法的途径解决问题所需的胆识及谈判、斡旋能力;为适应社会变化或处理突发事件,化解矛盾、缓和冲突所需的洞察力与应变能力;要维持学校日常运转,校长还须直接同十多个行政部门、兄弟单位或社会团体打交道,需要极强的沟通、交际能力;学校的发展必须开发利用多种教育资源,校长需要有经营头脑、经济意识和统筹协调的能力;一流学校要同市内外、省内外、国内外的兄弟学校或高层次的访问团、考察团,高层级的专家或行政长官交往,校长代表着学校风范,必须具有大方的仪态、从容儒雅的举止、恰当的语言表达、良好的礼仪习惯、高超的处世艺术;还有面对教师、学生和家长所需要的凝聚力、感召力、亲和力和影响力等无一不是政治家的修养。“政治家的修养”强调的是办事能力、管理能力,而不是权力。一流的校长恰恰应该淡化权力不能滥用,学校不是官场,校长的精神品质、人格素养才是真正的感召力。

我是长期教数学的,试着用一个公式来表达:

首席教师的能力+专家气质+政治家修养=一流的校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