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作“微课”的一般流程

创作“微课”的一般流程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微课”开发对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的课题。“微课”的创作流程必须与它的使命保持一致,才有可能成为有效的自主学习支架,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这个过程也是决定选用何种“微课”类型,从而采取何种录制方式的过程。在检查“微课”质量的过程中,教师会发现自己以往在教学中很难发现的问题,并予以纠正。研究表明,大多数“微课”在8秒钟之内就足以囊括单位课时教学内容。

“微课”的创作流程大致有五个步骤:组织团队、任务分析、录制“微课”、检查质量、修改与上传。

图7-2-1 “微课”创作流程图

1.组织团队

“微课”开发对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的课题。过去的视频,都是由专业摄像人员摄制,现在的“微课”连传统电教工作人员也感到陌生。因此,组织团队,集聚智慧,协作商讨,是一个扬长避短、协同创新的好办法。

此外,正因为“微课”开发是一个新课题,一线教师刚开始实践的时候需要学习与探索,在开发过程中会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全部“微课”都由自己开发制作必然会碰到很多困难。这个时候,有一个学科团队协作商讨,分工开发,就能起到分解工作量、分享开发成果之效。这是一个快速积累“微课”资源的好办法。

当然,在着手开发之前,需要有一个集体备课的机制,统一基本目标、统一基本要求,在这个基础上发挥各自特长,创意出各具特色、又能共同欣赏并分享开发的“微课”成果。

2.任务分析

课程教学法视域下的“微课”,是教师录制的微型教学视频形式的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给出的任务的配套学习资源。“微课”进入教学,开始了从过去提供资源给教师上课使用,到今天教师需要给学生什么样的资源就开发什么样的资源的历史性进程。

“微课”的创作流程必须与它的使命保持一致,才有可能成为有效的自主学习支架,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创作“微课”首先要进行任务分析。

任务分析可以采取“三步分析法”。

(1)分析任务。

分析任务可以分为三个步骤。一是分析达成目标与教学目标的要求是否一致,即达成目标能够很好地体现教学目标、包括教学重点难点的要求。如果有不一致的地方,要先调整自主学习任务单中的达成目标,使之与教学目标一致。二是分析任务与达成目标的要求是不是一致,如果有不一致的地方,要分析是什么地方出问题了,然后对症下药,对“任务单”中出问题的部分做出相应调整。三是分析学生完成任务之后,是不是就能达成目标,如果不能达成目标,还有必要继续分析“任务”中存在着什么问题,疏漏发生在什么地方,并且在自主学习任务单中做出相应的调整。

(2)分析方法。

分析任务完成之后,将进入分析方法,即分析“微课”用什么方法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任务。根据分析成果选择录制方式。

(3)分析录制方式。

确定用什么方法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任务之后,需要进一步考虑用什么样的录制方式才能最有效地帮助学生完成任务。这个过程也是决定选用何种“微课”类型,从而采取何种录制方式的过程。

3.录制“微课”

这个步骤是整个“微课”开发流程的中间环节,前期的准备与接下来的修改、上线,都与此相关。由于本节第二项内容将较为详细地介绍“微课”的录制方法,所以在此不做赘述。

4.检查质量

“微课”录制完成之后的质量检查对于微课程教学法具有重要意义。

对初次录制成功的“微课”进行质量检查,有利于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可以修改后重新录制,保证学生看到的教学视频是教师本人讲课的最高水平。在检查“微课”质量的过程中,教师会发现自己以往在教学中很难发现的问题,并予以纠正。

具体来说,下面八个方面需要检查时认真审视。

(1)教学视频能否支持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给出的任务。

(2)可视化呈现与讲课声音是否同步。

(3)可视化呈现是否足以吸引学生把视线留在屏幕上。

(4)讲课过程中是否出现失误(包括口头失误和科学性错误等)的情况。

(5)讲课过程中有没有过多的口头禅。

(6)讲课过程中有没有超过2秒钟的停顿。

(7)有没有与讲课内容或逻辑无关的画面信息。

(8)有没有技术操作方面的不流畅或失误,或其他影响学生学习的方面。

对于“微课”讲课中出现的失误,平时教师在讲课中发现之后,有经验的教师会想个妙招,神不知鬼不觉地绕回到正道上来。但是微课程教学法不赞成在“微课”录制中这样做。

原因在于,当我们平常在课堂上发现问题之后想办法绕回来的时候,高水平的学生会发现教师的失误并观察教师回到正道,认识水平较高的学生会跟着教师的思路回到正确的认识上来,但是,还有那些认识水平不高的学生,给教师犯错这么一绕,就增加了思维困难,往往错着出去以后就绕不回来了。而教师仍然会对他们的认识不满,丝毫不会意识到问题原来是自己的失误造成的。这对学生来说是很不公平的,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也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微课程教学法认为,录课中如果发现失误(包括讲错、口头禅过多、时间超过2秒钟的停顿、画面出现干扰可视化学习的因素等),教师应当立即停止录制,待完成重讲的准备之后,再重新录制。

即使需要耗费时间,也是值得的。因为一遍又一遍地重讲,会使教师这十分钟不到的讲课绝对地超过自己以往的最好水平。我们把这种情况叫作“微课最优化属性”。这也是美国杜克大学数学和物理学副教授诺能·普莱士(Ronen Plesser)说“与我十年校园教课的经历相比,我发现录制视频讲座刺激着我的教学到一个更高的水平”[14]的原因。

此外,解决问题之后的“微课”,往往在时长上缩短了。研究表明,大多数“微课”在8秒钟之内就足以囊括单位课时教学内容。由于时长在视觉驻留规律容许的范围内,因此,不会干扰学生的学习质量。这种属性,就是所谓“短小精悍”的由来。

学生因为“微课”最优化和短小精悍属性受益。不原谅失误对于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的作用都是不言而喻的。它有效地支持了单位课时教学活动。

5.修改与上传

“微课”质量检查之后,如不需修改,则可以直接与“任务单”一起打包上传至教育云服务平台。如需修改,则启动修改,待完毕后继续检查,检查合格,可以与自主学习任务单一起打包上传至相关教育云服务平台。

至此,一个“微课”的创作流程结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