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化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的实践运用/柳文茂

文化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的实践运用/柳文茂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校管理中,最难管理的是“人”。学校在管理中坚持的是以师生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充分维护其利益。实施文化管理是学校对师生进行“入格”管理和“升格”管理的必然要求。文化管理就是从文化的高度来管理,以文化为基础,强调人的能动作用,强调团队精神和情感管理,管理的重点在于人的思想和观念。管理不是以制度强制约束人,而是通过一种和谐的文化来管理。这些特征突出表现了学校文化管理的运用。

柳文茂

从事学校管理工作以来,我内心深处一直有一个愿景,持久而强烈,那就是建造学校管理的特色。我希望是这样的:“经过我们几代人的努力和追求,把学校建成学生成长的乐园,即每个学生在这里都能得到适合他的教育,享受快乐的学习生活;每个老师都能在这里感受团队的力量、大家庭的温暖,享受成功的喜悦,愿为学校事业的发展而自觉努力工作!这是一种民主、宽松、和谐、发展的学校管理氛围!”这就是文化兴校的魅力。

河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是一所小学、初中和高中三段并举的完全学校,学校占地不足30亩地,建筑面积约20000平方米,有一个很小的塑胶场地,目前有3000名在校生,58个教学班,182名教职工。由于其特殊的身份,它是一个受多头管理又被边缘化的省直单位,虽然教师的收入水平普遍不高,但每位老师都愿意在这里工作;虽然学校硬件设施不是最强,但是学校的文化管理深入人心,办学质量高,有较强的社会声誉。每年到招生时学校门庭若市,众多家长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这里上学,这一切都是冲着学校“人性化”的管理和优良的“育人环境”而来,而人性化的管理、育人环境即为学校文化的外在表现。我自1994年大学毕业来这里工作,至今已22个年头,期间有15年在一线教书,9年的班主任工作,13年的中层管理经历,8年的副校长管理经历。在这当中,我深感文化管理、文化兴校理念对一个学校发展的重要性。现结合教学实践,从如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学校管理中,最难管理的是“人”。人是具有感情的、社会性的高级动物,如果不懂每个人的“特性”,只运用刚性的管理制度,久而久之,连管理者都怀疑制度的执行力,甚至造成不好执行、执行不了,最终不了了之。只有在管理中,从文化和精神的角度入手,用科学的理念去正确引导和规范,变被动为主动,每个教职工才能自觉地接受管理,并主动去实践。总的来说,文化管理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师生需要文化管理

学校管理对象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他们都是具有不同文化层次的文化人,对他们的管理,首先是对人的管理,所以要“以人为本”,坚持“人本思想”。学校在管理中坚持的是以师生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充分维护其利益。比如:2014年新建综合楼竣工,搬迁之前教师办公桌椅的购置就体现了这一点。因为经费紧张,学校行政办公设施不得更换,先给老师购置舒适、环保、质量较高的桌椅。“选就选好的,不能让老师不满意”这就是当时的领导班子制定的决策。学生方面,考虑最多的是如何解决饮用水问题,经考察论证,学校选用了高标准的纯净水供应设备,“只要我们不喝的,就不能让学生喝,且饮水免费”。实施文化管理是学校对师生进行“入格”管理和“升格”管理的必然要求。

(二)课堂教学需要文化管理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就目前来讲,学校教育仍然要以学科课程载体;教师育人依然要通过文化知识来实现。这就要求学校要开设好学科课程。在开设好国家课程的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开设主要基于发展的眼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2016年春季,小学部成功将校本课程社团化,除了本校老师外,还聘请了具有专业特长的大学生和热情的家长参与,这样的校本课程活动,最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还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此外,在课程开设与实施中,我们做到了“教育塑造”,而不是“教育速造”;做到了“师生互动”,而不是“师生胡动”,这些做法体现的就是对课程进行“文化管理”。

(三)学校需要文化管理

学校是文化育人的场所,是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场所,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不论是在空间上,还是在时间上,都体现着文化的特质。一位教育专家说过:“有许多东西,学生在课堂上是学不到的,要靠环境来熏陶”。在基本建设完成后,学校领导开始谋划环境的提升改造,贯穿其中的就是考虑学校的文化建设。在校园空间极度有限的情况下,学校领导决定开辟一块绿地,建成广场文化,并称之为“正心园”,院内摆放的是大教育家孔子的雕像。这是学校在校园规划布局、环境美化方面运用文化管理的体现。每年度学校都要开展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以及文明班级、先进班集体、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等评先树优活动,这都是激励文化的表现形式。每一个班级的班牌、班训、班级标语、手抄报、黑板报、教室布置等都渗透着“文化育人”。自然文化的布置、人文文化的形成、精神文化的激励以及各种育人文化形式的和谐渗透与融合,自然需要靠有效的管理来实现。

(一)文化管理是一种理念提升

文化管理就是从文化的高度来管理,以文化为基础,强调人的能动作用,强调团队精神和情感管理,管理的重点在于人的思想和观念。在中学近22年的教学经历中,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无论哪一届领导班子,无论哪一位老师,都是非常务实团结的,学校领导能起带头作用,老师们能够以校为家。管理之神松下幸之助曾经这样说:“当你领导10个人的时候,你要走在最前面,领着大家去干;当你领导100个人的时候,你应该在中间,协调周围的各种关系;当你领导1000个人的时候,你必须在后面,掌握全局,把握方向!当你领导10000个人的时候,那么你唯一能做的事就是祈求上天保佑。”其实,所谓祈求上天保佑,就是顺道无为,使自己的思想符合自然,符合天人合一的准则。一个领导一万人的人,绝对不可能事必躬亲,除了制度发展的惯性之外,实际上你是靠着一种“思想”在统领这个团队,而这种“思想”很大意义上就是一种文化特征在管理上的表现与应用,这就是文化管理。

河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有着近60年的办学历史,随着原河北师范学院的创建、搬迁、高校合并而先后移址更名为现名。纵观60年的办学历史,因为搬迁变动造成了学校历史资料的不完整,甚至影像资料的丢失非常严重,以至于有些资料处于空白。但是,就这所学校而言,学校传承下来的是宝贵的精神财富。管理不是以制度强制约束人,而是通过一种和谐的文化来管理。学校有着良好的文化底蕴,这里的干群关系、师生关系、同事关系、家校关系十分和谐融洽。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合作,在群众中威信高,每年在上级组织的考核中优秀率最高;中层干部执行力强,不仅做好部门管理,又教书在一线;教职工敬业精神强,团结互助友善,学校风气正,社会声誉高。这些特征突出表现了学校文化管理的运用。

(二)文化管理落实在日常细节中

河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不但有好的领导班子,好的教师团队,更有一套规范的科学管理制度。不管是学校领导,还是一般教师,都能自觉遵守落实。在荣誉面前,领导想到的首先是职工,在吃苦面前,领导能走在最前,干部爱护职工,职工拥护干部,全体职工能把学校的事情当作自己分内的事情,这些概括起来就是落实文化兴校。

1.建立完善有序的学校运行机制

学校高效管理的前提就是依法办学,按律治教,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章制体系,配之以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使师生自觉地围绕学校的管理目标运作,就像地球绕着太阳运转一样,它的运行轨道谁也看不见,但却永远沿着那无形的轨道运转而不偏离。哈佛大学荣誉校长陆登庭说得好:“哈佛的成功主要是形成了一种明确的办学理念,一套系统的制度和机制,所以现在即使没有校长,哈佛一样可以正常运转”。足见,严谨的制度、高效的机制在学校管理运行中的重要性。河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有一整套学校规章制度,对于新参加工作的人员,除了课堂规范必须培训以外,其他的管理都是通过大家的互相感染或者说老教师的引领来知晓的。学校对于上下班考勤,没有严格的检查登记,每天有行政干部值班,老师们特别是班主任往往都是来得比值班的还要早,走得比值班的还要晚。老师们也能自觉执行请销假制度。专业技术考核一直是很难操作的,2015年底的考核就采取了考核权限下放到教研组,直接按比例推选,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积极性。学校管理中有可以人性化的地方,但是“红线”是绝对不能触及的,比如师德方面、教学常规方面等,一旦触及就要按违规来处理。所以,有时候机制比规章更为有效,传承的应该是文化。

2.塑造厚重的学校文化精神

学校是师生“实现生命意义的地方,展示才华的场所,追求幸福的家园”。学校文化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应立足于“人本”,着眼于文化育人。所以,一个理想的学校,应是一个关注师生共同成长的绿色空间,关注师生和谐发展的民主舞台,关注师生生命质量的精神港湾。学校文化管理不单单是学校文化建设,更重要的是一种学校文化精神的塑造,用文化的精神去熏染人,用文化的制度去约束人,用文化的氛围去感召人,用文化的魅力去浸润人,用文化的品位去提升人,进而丰厚人的精神底蕴,滋养人的文化素养,让学校成为传播科学的殿堂、弘扬文化的圣地、张扬个性的乐土、净化心灵的家园、凝聚人心的王国

为迎接建校60周年,学校开始启动校园文化建设。因为在过去,一直是硬件建设为主,当时资金有限,所以改造硬件只能从实惠的角度来考虑。当学校发展到一定时期,基础建设完成以后,学校领导班子从校情出发,着眼于文化建设。第一步,成立校庆筹备办公室,邀请了于文华、赵冬梅、李小红三位退休老教师来进行组织工作。这三位老师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在这个学校土生土长的人,她们在这里上学、工作,对学校有很深的感情,且工作的认真度不减当年,这就是一种精神,一种无法表达的爱校爱家的高尚情怀!第二步,对学校环境布置进行升级改造。将现有绿化从品种到空间进行提升,虽然空间小,但要实现精雕细琢。还有就是在教学楼内布置绿植花木,让绿色充满校园,每处都是精品体现,让师生感受一种舒适,打造成宜居易学的校园。第三步,提炼学校的精神文化。从管理到服务、从教师到学生、从学校到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去提升总结,让社会各界感受学校培养的不仅是高素质的学生,更是一种社会责任的体现。

3.建构协作高效的优秀团队

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首先应该是优秀的团队。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教师队伍是木桶的“帮”,校长是木桶的“箍”,班子是木桶的“底”,“帮”要齐,不能有长边;“底”要实,要结实、厚重;“箍”要紧,这个紧不是束缚、捆绑住教师,而是要聚人气、拢人心。“木桶理论”揭示出了学校管理的本质——团结协作。木桶盛水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互相帮助、互相协作、互相鼓励,直至实现共赢的过程。同样,学校也需要这样一支高绩效的团队,集体奋斗,团结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河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有着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这种结构造成师资队伍非常难安排。小学部有1600余名学生,26个教学班,52名教师,这种规模可以算得上是中等小学规模,但管理人员只有4人,且都是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工作中的重点,只有卓越的教师团队,才能产生无穷的力量。尽管人员有限,工作压力大,小学部全体教职工却能够全身心投入其中,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课程开设实现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并举,着眼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在实践中,我们认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在于搭建成长的平台。学校先后为老师们提供国培、省培、业务提升等培训;重视参与教育部门组织的业务方面的素质评比;引进“影子学校”共建学习渠道;承担全市名师讲堂活动,与名师同课异构,到兄弟学校开展业务交流等。这些平台的搭建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教师本人,也充分体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学习无止境,管理无止境。实施文化兴校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强大助推器,是学校管理理念变革的要求;实施文化兴校,是学校师生生命成长的内在需要,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有力保障,更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国家大力提倡教育家办学的今天,作为一名校长,就应勇于担当,内外兼修,用心经营,不断用智慧唤醒师生生命的潜能,悉心构建师生幸福成长的精神家园,让学校管理永远闪耀“以人为本”思想的光辉。

(作者:河北师大实验中小学副校长,河北省学科名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