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立足课堂是农村初中校长提升课程领导力的根本

立足课堂是农村初中校长提升课程领导力的根本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说到底,就是校长领导学校把国家基础课程开设好的前提下,努力开设好校本课程。一是要统筹考虑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关系;二是要统筹考虑初预、初一、初二、初三课程开设的关系;三是要统筹考虑国民素质教育课程与升学预备教育课程的关系等。一是以学校课程计划为抓手,提升课程规划能力。没有较高合格率、重点中学升学率的所谓“素质教育”是不被社会接受的,因而也是没有生命力的。

立足课堂是农村初中校长提升课程领导力的根本

李 斌

促进学校自主发展和师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提高校长课程领导力。校长是学校办学的核心人物,课程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领域,校长是课程领导的第一责任人。课程领导力是校长的核心能力,即校长领导学校全体教师创造性实施新课程,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能力。它包括学校对课程的建设、决策、管理、组织、引领和评价进而提升学校团队专业能力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诸多方面。

具体而言,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就是从学校办学实际出发,按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规划、开发和实施课程的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规划能力。即校长制订课程开设计划、构建学校课程开设体系的能力。校长对学校课程的规划,以及学校课程体系的建设既要充分考虑教育行政部门对课程开设的基本要求,又要从学校的办学传统、办学特色以及学校的课程开设能力出发,科学规划学校的课程开设计划,建立完善的学校课程体系。

(2)课程开发能力。校长的课程开发能力,主要由校长领导广大教师着眼于国家要求和学校实际,开发校课程资源的能力。说到底,就是校长领导学校把国家基础课程开设好的前提下,努力开设好校本课程。

(3)课程设置能力。即校长领导学校合理设置各年级课程的能力。一是要统筹考虑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关系;二是要统筹考虑初预、初一、初二、初三课程开设的关系;三是要统筹考虑国民素质教育课程与升学预备教育课程的关系等。

(4)课程实施能力。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学校开齐课程的能力。就是校长领导学校,能够把国家规划的所有课程开齐;二是学校开足课时的能力。就是学校按照国家规定的课时开设课程的能力,即不超课时开设课程、也不减少课时开设课程;三是学校开好课程的能力,即按照国家课程标准或校本课程标准,让学生通过学习达到课程标准的能力。

(5)课程管理能力,包括课程立项的管理、课程资源开发的管理、课程实施质量的管理等。

以前,我们对于课程领导力的认识还很模糊,就目前个人能力需求而言,我觉得应从四个方面着力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一是以学校课程计划为抓手,提升课程规划能力。学校应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二是以实施有效教学为突破口,提升课程实施能力。校长应加强教学课堂管理,落实教学规范,把握教学要求,改革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方法,实施有效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三是建立学习型团队,提升课程研究能力。由校长带领教师团队落实课程计划,加强教研组、备课组教研活动,引领教师共同反思和研究,寻找对策,破解难题;四是推进校外教育资源课程化,提升资源开发能力。挖掘整理校外教育资源,使校外教育资源真正成为学校课程的生动教材。

新课改背景下迫切需要校长具有较强的课程领导力。然而作为农村中学的校长,该如何在实践中不断地尝试、反思、超越自我,提升对学校课程的领导力呢?由于受到生源,师资质量、结构比例,学校规模等因素影响,农村学校很难在课程建设上做到尽善尽美。就目前而言,农村中学的中心工作仍然是教学工作,校长必须提高教学领导力,以提高教学质量作为重要工作目标。通过制订教学发展规划,制订课程实施计划和教学要求,视导评价课堂教学,提供教学保障和营造教学文化等来实现教学目标,以提高教学领导力为抓手,从而提升自己的课程领导力。

从农村学校的客观情况分析,促使校长必须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课堂教学上。例如,我们学校是一所城镇边缘化的农村学校,生源不断萎缩,优质生源不断流失,外来民工子女进入。这一特性决定了我们服务对象的不可选择性,无论生源优劣、聪明与否,都是我们的教育范围。种种不利因素,促使我们集中精力于课堂教学、专心致志抓教学质量,以吸引学生,阻止学校生源外流。同时,新课程改革又给学校提出了新的课题,要求学校既要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又要以“可持续发展——教师专业发展课程化”为契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实现“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教学研究机制。农村学校在“专家引领”缺位的情况下,要求校长和管理团队,要努力去“补位”,既要作教学改革的组织者,还要做教育观念更新和教师成长的引领者,要引领全校教师,深入进行课程改革研究,认真领会落实新课程理念的精神内涵,在教育教学中最大可能地实现学科价值,建设高效课堂。要做引领者和组织者,必须先做学习者、思考者和实践者。只有立足课堂,研究课程,才能完成这样艰巨的任务。

培育能力为本、业绩为本的学校核心价值观,引导校长必须立足课堂,研究课程。几年来的工作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只有建设能力为本、业绩为本的学校核心价值观,营造公平竞争的良好氛围,才能促进教师摒弃落后观念,排除各种干扰,立足本职岗位,努力去创造骄人的业绩;也只有坚持能力为本、业绩为本的学校文化,才能形成人人勤奋工作、个个建功立业良好局面。如何衡量校长和教师的能力与业绩?涉及的方面很多,总体来说,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应是考量校长和教师能力与业绩的最权威的标准。其中,中考成绩绝不是唯一的标准,但它是一项重要标准。没有较高合格率、重点中学升学率的所谓“素质教育”是不被社会接受的,因而也是没有生命力的。校长、老师要展示自己的能力,创造自己的业绩,同时还要保证学生的休息和健康,就要落实真正的素质教育,就要深入研究课程,建设高效课堂,激发师生的生命活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校长立足课堂,研究教学,带领全校教师开展课程建设,并不断提高自身对课程的领导力,是推动教学改革、落实课程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我觉得一个校长要做好如下工作:

1.校长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课程专业素养

校长对课程应该有系统的思考,整体的把握,只有高瞻远瞩,才能运筹帷幄。校长要引导教师正确解读国家课程标准;透彻分析学生的基础、需要、特点;深刻认识文化因素对课程实施的制约作用;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明确学校课改的具体路线图和优先次序。校长不但要关注学校课程目标、推进策略的制定,而且要关注课程推进机制,课程实施的实际效果和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

2.校长要经常地走进教室听家常课

校长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对影响质量高低的课程、教师、环境等诸多关键因素了如指掌。了解这些因素的最佳途径就是听家常课。通过听家常课能够真实地了解教师的教育理想、教育方法、工作态度,学生的求知欲、学习习惯、学习效率,教师间的差异,学生的共性,学科之间的联系等状况。校长只有掌握了真实的信息,进而才能思考如何从本校师生的实际出发科学设置、合理安排,引导教师注重挖掘每个课时每一分钟的教学潜力,使校长的课程教学管理找准切入与关键点,具有充分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3.校长要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学校教研团队

校长要善于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明晰学校核心价值,倡导上下平等的合作精神,营造学术氛围,建立伙伴式的团队文化,注意培养教师的课程意识,培养新课程领军人物,为教师创造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的空间。而学校教研组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新课程实施的成败,校长应该将教研组建设成为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力军。

首先,校长要重视教研组长的遴选和培养。教研组长是一个团队的核心人物,他必须是学校内本学科的一个“权威”,同时又要具备组织、策划教研活动的能力,因此教研组长必须德才兼备,校长不仅要关注其专业的成长,还要重视维护教研组长的权威性。其次,校长要关注教研组制度建设,应该在校级层面制订出教研组工作的目标和要求,并严格遵照执行。再次,校长应该关注教研组教研文化建设,促进教研组真正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共同体。最后,校长应该为教研组的活动时间、经费、制度执行情况等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并建立相关评价制度进行激励导向。

校长的工作目标,就是促进教研组发展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教师可以在其中获得丰富的信息和资源,可以对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不断更新。通过同伴之间的互助,引发自己对教育教学的反思,教师因此可以获得更宽泛、更完整意义上的成长。

在确立学校新课程观的同时,校长还应该在日常教学实践和管理中影响教师,使教师具备明确的课程意识,自觉地确定目标,自主地拟订教学计划,创造性地开展基于资源的教学,关注学生的实际成长。

4.校长要关注并主持校本研修

教师课堂自我超越的需求是有效研修的基础。教师是课程教学的实施者,教师实施课程教学的阵地在课堂,提升校长对课程教学的领导力,就是要求校长加强对课堂的管理。通过加强管理,引导教师研究课堂。教师有效研究课堂、改进课堂,实现由内而外的行为表现,最根本的是源于教师本身自我超越的需求。

作为校长该如何激发教师产生自我超越的需求,发生向上的变化呢?除了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外,还应通过各种途径吸引教师关注教育,让教师了解当前的教育动态,让教师看到美好的教育发展形势背后对教育、对教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让教师认识到教师不断上升的待遇将会吸引更多的人才,人才济济必然引起竞争,要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教师必须增强自己,改进课堂教学,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让教师把专业的提高与自身的利益联系起来。同时可以经常给教师介绍一些不同层面的人物案例,让教师在榜样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成为激励自己的动力。另外通过各种机会鼓励教师,让老师相信自己是聪明的,自己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校长和领导是关注自己的,让教师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教研组是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组织,也是学校行政赖以领导教学的有效形式。教研组建设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教学工作的成败。教研组建设应以教学研究为中心,以促进学校课程教学质量提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校长要亲自深入教研组参与教研组活动,以自身关注教研组活动的热情来鼓励教师积极投入,在教研活动中充分发挥影响力,对教师起到以身示范的教育作用,这是搞好教研组工作的关键。

每学期的教研组活动要有计划、有步骤,要搞专题的研究。教研活动除了定时间、定地点,还要定任务。每次教研活动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在活动前一定的时间内,组长把活动的主题通知组员,组员要事先学习一些相关的材料,避免活动中各说各的,缺乏主题,缺乏目的性。即使是组内的教师研讨课,也要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共同讨论设计教学,课后围绕同一个主题进行评课,考量目标的达成度,研究进一步改进的方法和策略,充分发挥身边同伴的互助作用。

教研组活动要为教师提供反思的机会。从教师身边的问题,教师最熟悉最关心的问题入手,促使教师结合自己的平时教学实践反思,在相互的交流中,互相启发,有所发现,有所领悟。正是在参与这样一些教研活动的过程中,让老师们“逼着”自己反思自己的经验,提高自己的实践水平。同时以《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落实为抓手,教研组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学习方式、师生关系进行批判、分析与总结,经常对照自己的课改计划,估量自己改进的进程与实效,在此基础上撰写教学反思,上传研训博客交流平台,供大家相互阅读,取长补短。

除了在组内开展研讨课,还可以经常性地开展全校性的跨学科的教学观摩研究活动。“学科不同,教法相通”,不同的学科中蕴藏着更多的共性。通过跨学科的听课,可以使教师从不同的视角观课,在共同的评课中感悟出课堂教学的一般规律。

组织教师开设教师论坛,让教师向同伴讲述自己在课改教学中的故事,在同伴交流、同伴互助中实现经验—理论—经验的自觉转变。通过教师论坛不仅浓郁了教师反思的氛围,而且能使相当部分的教师增强自信。

跨学科教学展示与教师论坛,让大多数的教师都能有机会在全校范围展示自己。校长还要努力争取机会,让有能力、有水平的教师在市、县各层面进行展示,帮助教师获得成功,让教师在获得喜悦的同时,充满信心地努力争取下一个成功。

作为学校课程教学的领导者,肩负着引导全体教师尽力完成新课程目标的重任,校长必然应该走在新课改的前列。由于教材、认识、政策、措施、队伍、教育的模式和理念等均是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逐步完善形成与发展的,并没有一次性成熟的、设定的模式,因此,校长一定要把自己从繁琐的事务堆中解脱出来,静下心来,好好学习、与时俱进,不断地捕捉新动态、掌握新方法,完善对新课程的理解,把学来的理念通过内化,转变成自己的理念,从而使先进的理念贯穿在学校课程教学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

(作者系崇明县大同中学校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