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学校的规划中,体现校长课程领导力

在学校的规划中,体现校长课程领导力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聚焦课程改革、教学改革、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深入,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成为影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因素。校长的课程领导力也体现在对学校教学常规的制定和落实上。落实教学常规是学校教学管理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保证,是维持正常教学秩序、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学科教研组是学校教研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研组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怎样提高校长课程领导力

王建兵

当前基础教育改革正处于一个新的阶段,就是强调以学校内涵发展为主的阶段。随着聚焦课程改革、教学改革、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深入,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成为影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一校之长有责任有义务担当起全面落实课改要求,应该认识到课程领导力是校长的核心领导力。

一、提高课程素养,有效引领教师

校长的课程素养首先体现在对课程的系统的思考和整体的把握上,只有高瞻远瞩,才能运筹帷幄。校长要能正确解读国家课程标准;深刻认识文化因素对课程实施的制约作用;透彻分析学生的基础、需要、特点;能帮助教师增强课程意识;明确学校课改的主攻方向和长远目标。校长不但要关注学校课程改革目标、推进策略的制定,而且要关注课程推进机制,课程实施的实际效果和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

校长的课程素养还体现在对教学的微观指导上。目前大多数校长都意识到走进课堂、关注教学的必要性,这是课程实施过程性管理的必要基础,但由于校长本身学科的局限性和行政事务的繁忙,真正能够将随堂听课完全落实并能够对教师起到指导作用还有较大的距离。

校长走进课堂不仅是对教师“教”的情况的了解,也需要了解学生“学”的情况,更应该关注学科课程实施的过程。因此,校长要在课程领导的过程中,学会通式性听课方法,并逐步熟悉学科本身,从一般和专业的角度判断课的整体状态和教师的教学境界,关注课堂教与学方式和教学效果。

二、在学校的规划中,体现校长课程领导力

新课改的课程方案确定了与教育现代化相匹配、与素质教育目标相吻合的顶层设计,但它必须在学校中通过校长领导下的教师队伍的创造性劳动才能变为现实。因此,校长的课程领导,关键在于能不能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把握教学本质,指引教学理念,建设研究型、学习型的教师团队,善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专业能力的升华。尤其是学校的三年规划,怎样让教师认同学校的三年规划,对学校的发展很重要。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在2012年学校新三年规划时,我们发动教师,民主互动多次讨论、共同建构,认为兴办一所高品位、高质量的农村中学是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有力举措。究竟什么样的教育才算是优质的,我们讨论后认为初中生虽然面临中考压力,但更需要为人生的发展奠基,学校应当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初中毕业生。这首先是对现行急功近利的初中教育保持一种自我警醒,学生在毕业时应该成为品质高尚而又善于学习的优秀初中生,在知识获取过程中突出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自主发展能力等富有时代气息的素质要求,为学生实现自我主动发展搭建基础性平台,体现了校长课程领导思想的核心价值理念。

三、加强对课程实施过程的领导,体现校长的课程领导力

华东师范大学吴刚平教授认为,人们以往很少关注课程,而事实上,课程框架束缚了教学改革。比如课程体系是以间接经验学习为主,那么就要求知识系统化—学科化(学科分类)—教材化—教师讲授,这就要求教学一定是三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

校长的课程领导力也体现在对学校教学常规的制定和落实上。落实教学常规是学校教学管理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保证,是维持正常教学秩序、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但学校教学管理是随着课程观念和课程设置的变化而变化的,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提倡教师教学的个性化,要求课程目标实施要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校长不仅要为教师参与课程的编制、开发提供民主、开放、协力、合作的氛围,共同探究课程问题,也要为每一位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创设发展的机会、条件和空间。

教学管理要有统一要求,讲科学讲规范,但教学还可以有个性有风格。课程改革重点在课堂,关键在教师。要指导教师从常规教学的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五个环节入手,切实改进教学工作。

(1)要准确把握教学内容与要求,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分析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实践体验、生活经验、学习兴趣以及认知规律,采用多样的、切合实际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注意合理选择讲述、讨论与独立学习等不同形式,同时要培养学生接受学习、合作学习和发现学习等不同方法,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2)要正确处理课堂中的师生关系,营造师生民主、平等、开放的课堂氛围,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挑战性,把握好教师的教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度,控制好学习要求的难度与思维的坡度。在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参与意识与注意力保持,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下,合理、有效地组合多种教学方法。同时,要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反应,有效利用课堂中学生的各种生成性资源,以弥补教学预设中的不足。

(3)要精选课堂训练及作业。训练与作业内容要与课堂教学紧密相连,落实教学的核心内容,以精选提高实效,控制训练及作业量,并采取分层作业等多样形式,减轻学生负担。教师要及时有效地批改作业,善于利用批改作业与学生进行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既向学生反馈学习情况,又从中捕捉教学信息,进行教学诊断,补充矫正性练习,改善教学行为。

(4)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将评价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善于捕捉学生的学习信息,指导学生调整、完善自己的学习过程与方法,使评价为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服务。

四、加强教研,实现校长课程领导力

学科教研组是学校教研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研组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教研组发展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使教师可以在其中获得丰富的信息和资源,通过同伴之间的互助,引发自己对教育教学的反思,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从而获得更宽泛、更完整意义上的成长,这是校长的一个重要工作目标。首先,校长要重视教研组长的选拔和培养。教研组长是一个团队的核心人物,必须是学校内本学科的一个“权威”,同时又要具备组织、策划教研活动的能力,能促进教研组集中精力聚焦课堂教学,针对实际问题开展教研活动,增强教研组的活力,使教研组内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质量得以持续发展,因此教研组长必须德才兼备,校长不仅要关注其专业的成长,还要重视维护教研组长的权威性。其次,校长要关注教研组制度建设,应该在校级层面制定出教研组工作的目标和要求,健全并完善各科教研制度,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校本教研制度和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实现研训一体化,形成以“研”促教的氛围,并严格遵照执行。再次,校长应该关注教研组教研文化建设,促进教研组真正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共同体。最后,校长应该为教研组的活动时间、经费、制度执行情况等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并对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过程与质量进行监控与评价,定期检查制度运行情况,不断提高校本教研工作质量,同时建立相关评价制度进行激励导向。

几年来,我们不断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常态化和规范化的建设,使教研活动有计划、有目的、有内容、有引领、有效率地进行。我们不断修改、完善教研组评比的条例,考核内容涉及到教研组的常规管理、台账资料、活动记录、教研质量等多个方面。形成了自评、互评、领导小组考核的评价模式。倡导骨干引领、能者为师、经验共享、协作双赢的团队精神,营造和谐、真诚、开放的教研文化氛围,让每个成员享受到教研活动所带来的成长感和愉悦感。几年来,教研组建设确保了学校教学质量的高水平发展。据“二期课改”的精神和教学发展的要求,教学应该是“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相统一的过程。要求我们的教师在研究教法的同时更要研究学生的情感状态、研究学习方法。作为一所农村学校,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熟识的教学和管理方法。我们针对农村学校特殊家庭子女多的特点,开展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的研究。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五、有效实施课程,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设置得再丰富、课程编制得再合理再先进,都要通过合适的渠道有效地实施才有意义。实施课程的主渠道在课堂,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充分地体现课程理念。校长不仅要用正确的教育思想引领教师实施新课程,还要深入课堂教学第一线,分析教学动态,摸清课堂真实情况。要积极建设校本研修制度,抓住教学环节中的问题,研究如何改革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要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和到位度,尤其提倡校长在课程实施中的专业支持,树立起校长专业领导的威信。充分关注课堂中的疑难问题,关注教师教学中的困惑,引导和指导教师改进和完善教学改革的策略技能。

1.不同学科的知识可用不同的教学和学习方式

不会存在某种对所有学生都适用的、最好的传授知识的教与学的方式。不同学科的知识,学科内不同纲目的知识要用不同的教与学的方式。

2.不同类型的课程可用不同的教学和学习方式

“二期课改”有三类课程: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探究)型课程,不同类型的课程,其主要的教与学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3.不同的教师可以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

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东西,我们的教师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并以把事情做好为荣,就能创出自己的特色、创出自己的品牌。

顾泠沅有句名言:在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这个世界是对称的,所以应该还有一句话:在都是问题的地方发现成长。教学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在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问题意识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让学生“没有问题走进教室,又没有问题走出教室”,一切课堂教学活动就成了令人生厌的无病呻吟,学生就不可能有求知的愿望和要求,教学也就不可能取得任何真正的成效。教师与其给学生10个问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引导、激发学生自己产生问题。如果老师们都能创造机会,让学生把自己产生的问题在同学面前展示,使他们成为“问”的主体,又都能通过小组讨论、班级交流等活动,使他们成为探索、解答自己产生的问题的主体,当然会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

好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真——真情、真实,符合人性、充满人文关怀;活——宽松宽容,思维活跃,不是身体活跃,身体要放松,思维要活跃。下课后才是需要身体活跃,健康的人应具有野蛮的身体(下课后,操场上)和文明的脑袋。

六、加强对教科研的领导,体现校长的课程领导力

开展教育科研是推进课程改革,加快教育教学创新的客观要求;是学校创建教育特色,提高办学水平,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教师素质,发展自我,成就自我的重要途径。让全体教师能充分意识到开展教育科研是“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趋力,学校只有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才能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顺应改革的潮流,推动自身的内涵发展。

领导教育科研的能力、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是校长课程领导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就是要造就一个科研型、学者型的校长。在校长的带动下,全体教师树立“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意识,让科研意识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新课程改革将出现多元化的课程体系,特别是主题性课程、综合性课程、研究型课程的出现等,使得教师培训和培养模式的转变成为每所学校发展中的“瓶颈”。长期以来,教师培训的目标一般只关注教师的职业技能,而忽视了教师也作为一个不断成长、发展的个体而存在的事实,压抑了教师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教师往往是“被动”式的“接受”。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积极主动地,打破学科、区域的局限,全身心地投入,这就要求学校必须打破传统的划一型、封闭式的办学模式,实现教师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和开放型。

“形式开放”促进了培训目标的人性化。我们认识到:教师培训追求的不仅是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更是促进教师自身全面、健康发展的人性化目标,强调教师从培训中获得的经验不仅促进其教学能力的提高,更应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这种人性化的目标定位,有效地激发了教师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创造性,使教师在培训中真正成为一个主动的探索者和创造者。“‘二期课’改”要求教师多元发展,不受学科、内容的局限。“内容开放”促进了培训内容的综合化。

七、在自主发展的课程文化构建中,强化校长课程领导力

校长的课程意识是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核心,正确的课程意识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是“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对于学科教师而言,你这门学科是重要的,是学生智能发展的一个方面,但不是你这门学科就是一切、就是天大的事,你这门学科某个学生学不好,并不意味他就是个坏学生笨学生,多元智能嘛;学科知识是重要的,但因为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所以你这门学科是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的,而不是学生为你这门学科教学服务;所有学科的知识都是重要的,但因为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有知识与技能目标,还要有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两维目标,目的是要挖掘学生向善向上的潜能。我们在课程实践中深切感受到学生的发展后劲,源于富有发展后劲的教师,课程领导的一个主要思想就是权力的下放和分享,构建课程文化,让教师对学校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规划产生情感认同和精神契合,产生一种自觉和内驱力,并内化为具体的实践行动,主动参与课程决策和课程的改革实验。这样的课程实施才有精神保障,才能持续积极地发展。

校长要引领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确保校本课程服务于学校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鼓励、提高教师开发课程的能力。课程是学校的产品,开发课程就是开发产品。建校之初我校根据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为增长知识,锻炼能力,发挥特长,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相继成立了合唱社、乒乓社、十字绣社、电子社等十多个社团。每个社团都各有风格、别具特色,为学生创造了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空间,越来越被广大学生所认可和接受,成为学生校园课余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深受学生欢迎。几年来,我校学生社团有了新的发展思路和改革实践。一是体现学生社团的主体性。由学生自主组团、自行管理、自主策划、自主聘请辅导教师,实现自我发展;二是进行“社团活动课程化,拓展课教学社团化”的改革实践。积极探索与构建适合我校“学生社团课程化”建设的理论框架、内容体系和行为实践,加强学校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和服务,提高社团活动和管理的效能;三是出台了学校社团活动和拓展课教学活动方案,把原来由学校开设的拓展课教学向社团组织发展,延伸学生特长培养的时间与空间,把原来由学生成立的社团向拓展课发展,纳入学校总体课程计划,使素质拓展活动既规范有序,又得以持续发展。我校的社团活动逐渐成为一种校园文化,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始终秉持“知识给人以力量,文化给人以精神”的校本课程理念,为学生的发展后劲搭建培养各种能力,整体素质全面发展的平台,为发展后劲足注入丰富的内涵。

校长对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本质的理解与把握,直接影响其课程领导力的具体体现,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提升过程就是校长的专业发展历程。陶行知先生曾说:“国家把整个的学校交给你,要你用整个的心去做整个的校长。”作为一名基层的教育工作者,要在专业发展之路上不断探索,加强对课程理念的理解,加强对学校课程的领导、加强对课程实施过程的领导、加强对校本教研的领导,努力提高课程领导力,不断实现教学质量和教师团队专业能力的提高和升华,办成让家长和社会满意的教育。

课程教材改革的核心价值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怎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我们现已进入到内涵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阶段。什么是好的质量?是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和学生有个性发展的质量。这个教育目标只有也必须通过课程来实现,校长是一校之长,是学校的最高领导,作为校长,就要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自己的课程领导力,不断发展学校的软实力,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系崇明港西中学校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