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练达在儒家教育中是如何体现的

练达在儒家教育中是如何体现的

时间:2022-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孔子看来,教育是政治活动的延伸和继续。在办学过程中,他创立了儒家学派,逐步形成了儒家思想体系。那么,练达和入世治世,是如何通过孔子的教育手段,潜移默化地注入其弟子们的意识形态中的呢?大批贤臣和良民的培养,就是儒家练达思想的目的,这必然会在教育思想中有所体现。贤才的培养,就是儒家的教育目的。关于儒家的教育思想,最著名且具有时代意义的就是“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

孔子看来,教育是政治活动的延伸和继续。孔子办学,是他救世实践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办学过程中,他创立了儒家学派,逐步形成了儒家思想体系。由于他办学是为了实现其政治理想,因此他的教育理论具有鲜明的练达及经世特征。那么,练达和入世治世,是如何通过孔子的教育手段,潜移默化地注入其弟子们的意识形态中的呢?

众所周知,儒家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与“德”,为君者要懂“仁政”“德治”,而孟子更是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一切都要以老百姓的利益为重。要实现这么平安祥和的政治憧憬,仅靠君主一个人是不够的,还需要贤臣的辅佐和有素质的百姓的配合。有贤臣、有良民,才能保证忠君爱国的崇高思想的实现。大批贤臣和良民的培养,就是儒家练达思想的目的,这必然会在教育思想中有所体现。

当仲弓问政于孔子时,孔子首先提出了“举贤才”的思想主张。孔子希望每一位官员都有极高的道德修养,还要具备辅助君主治理国家的能力,这样政治自然清明。贤才的培养,就是儒家的教育目的。关于儒家的教育思想,最著名且具有时代意义的就是“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所谓有教无类,就是防止有才华、有才能的人由于阶层和金钱的原因无法进入仕途。孔子收的学费非常少,甚至只要给些腊肉就可以抵作学费。给多给少,孔子并不介意,更不会差别对待。这样做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一大批能够“修己安人”的贤人,使他们通过“学而优则仕”的渠道走上朝堂,为人民服务,并通过仕途来传播、实施他的政治主张。可见,孔子培养人才,是希望他们实现仁政德治,所以,当学生樊迟向孔子请教农学问题时,孔子一改慈师形象将他骂作小人,因为孔子不希望他从商或种地——这样就实现不了政治抱负,从而辜负了孔子的一片苦心。

其次,经世致用是儒家学习的最终目的。孔子办学的目的是培养“弘道君子”和治世人才,所以其教育内容大多是经世学问。《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以诗、书、礼、乐教”,他为什么要选这几门学科教授学生呢?因为文章能传播思想,文以载道;礼仪是社交必需品;音乐能陶冶情操。显然,这些都是培养人的内涵的,都是经世之学。孔子曾收集《诗三百》,并大加赞赏,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他更是提醒弟子:“不学诗无以言。”意思是说,不读《诗经》,就和这个人没有共同语言。关于诗歌的作用,孔子在《论语·阳货》篇中提出了著名的“兴观群怨”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孔子在里面提到诗歌的重要政治功用是“事君”——诗歌可以表达民间疾苦。由此可见,孔子开设的诸多课程,背后都有强烈的政治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