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杀身成仁”是儒家仁爱思想的体现吗

“杀身成仁”是儒家仁爱思想的体现吗

时间:2022-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孔子杀身成仁的观点,是针对一种非正常现象而提出的,是儒家仁爱思想的一种体现。文天祥“杀身以成仁”,赢得后人的尊敬。从文天祥杀身成仁的事迹中可以看到,儒家的仁爱,并不是无底线的滥爱。所以,一切牺牲百姓利益或残害百姓的行为,都是与儒家的仁爱思想相违背的,都应该加以抛弃。

仁爱是儒家学说最核心的思想和道德要求,它的基本含义是用一颗仁爱之心,去关爱身边的人,而且在与人交往时,要尽量做到包容、谦让。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它要求人与人之间能够尽量做到和谐相处。虽然这样的要求本质上是为了远离伤害,但是在《论语·卫灵公》篇中,孔子却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其中的“杀身”,很明显地和伤害相连,而这也就意味着与儒家的仁爱思想有冲突。事实果真如此吗?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孔子说这句话的背景。当时有弟子问他,当仁德忠义与个人的生命发生冲突时该怎么办。孔子回答说,真正的志士仁人都不会因贪生怕死而损害仁义,为成全自己的仁德,他们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在现实中遇到与仁德相违背的事情时,如果恪守仁德来行事,就会让自己蒙受重大损失;如果为保全自己来行事,就会违背仁德。这时,正确的选择应该是保全仁德,哪怕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所以,孔子杀身成仁的观点,是针对一种非正常现象而提出的,是儒家仁爱思想的一种体现。这种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不知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为了自己的民族和国家、为了正义事业而与敌对势力斗争,以高尚的人格谱写出了一首首正气之歌。

南宋末年,在与元军的作战中,文天祥不幸被俘。面对元军的威逼利诱,他始终坚贞不屈。元朝丞相孛罗亲自审问文天祥,文天祥慷慨回答:“天下事有兴有衰。国亡受戮,历代皆有。我为宋尽忠,只愿早死!”后来,出于笼络人心的需要,他们决定诱使文天祥投降。元世祖亲自召见劝降:“你如能改变心意,用对宋朝的忠心对朕,朕可以在中书省给你一个位置。”文天祥正义凛然地回应道:“我是大宋的臣子,国家灭亡了,我只求速死!”元世祖见劝说无效,只得气恼地下令处死文天祥。

文天祥“杀身以成仁”,赢得后人的尊敬。有人对他这样评价道:“名相烈士,合为一传,三千年间,人不两见。”

从文天祥杀身成仁的事迹中可以看到,儒家的仁爱,并不是无底线的滥爱。试想,当敌人毁灭自己的家园、屠戮自己的同胞时,你还会微笑着对敌人示以仁爱吗?所以,儒家的仁爱,是建立在正义之上的对自己的家人、亲友以及同胞们的爱。反之,当家人、亲友和同胞们遭遇危险或伤害时,就应该肩担道义,挺身而出,以牺牲自我来最大限度地保护他们。这种保护,就是仁爱的体现。

荀子·臣道》中也表达了与孔子相同的观点:“夺,然后义,杀,然后仁。”意思是说,夺取君主的权力,然后才能施行道义;杀掉残暴的君主,然后才能实现仁德。儒家的政治主张是以民为本,它的仁爱思想所施行的对象是广大百姓。所以,一切牺牲百姓利益或残害百姓的行为,都是与儒家的仁爱思想相违背的,都应该加以抛弃。

杀身成仁尽管包含有太多的无奈甚至惨烈,但它仍是儒家仁爱思想的一种体现,而且是成全他人的大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