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儒家的仁爱思想在践行上有哪些要求

儒家的仁爱思想在践行上有哪些要求

时间:2022-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儒家的思想最终都是用来服务实践的,仁爱思想自然也不例外。大体上来说,儒家对仁爱思想的践行要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为此,儒家提出,仁爱要从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开始。孔子指出,所谓仁爱,就是与人交往时要做到言而有信,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儒家认为,天、地、人既是相互独立的,又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彼此处于一个有机的整体中。

儒家的思想最终都是用来服务实践的,仁爱思想自然也不例外。大体上来说,儒家对仁爱思想的践行要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将仁爱融入自己的心性,使其成为自己美好品德的一部分。一个十分浅显的道理是,要想让他人从你这里得到什么,首先你手上就得拥有什么;要想将仁爱施行到别人头上,首先你就得拥有仁爱之心。什么样的心才是仁爱之心呢?孟子认为,人的本性中与生俱来就有仁爱的成分,只不过受到后天的不良影响,才让一些人阻止了仁爱的表现,从而学会了作恶。一旦学会作恶,人也就与禽兽没什么区别了。所以,仁爱之心指的就是同情心、羞耻心、礼让心和是非心,即通常所说的良心。

第二,要懂得珍惜自己。珍惜自己,并不是孤芳自赏或唯我独尊,而是以此为起点,将仁爱施与别人。春秋时期,晏子出使楚国。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在大门旁边开了个小洞,让晏子从这个小洞里钻过去。晏子到楚国后,严词拒绝:“到狗国才钻狗洞,我现在到了楚国,让我钻狗洞,难道楚国是狗国吗?”他这番话让楚王哑口无言,只得让他从大门进去。这个故事说明,人只有学会自尊自爱,才会受到他人的信任和尊重。汉代的学者扬雄就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人只有学会自爱,别人才会爱他本人;人只有学会自敬,人们才会敬重他。自爱,是仁的最高境界;自敬,是礼的最高境界。世上并没有不爱惜敬重自己而受到别人爱惜敬重的人。这十分容易理解——一个自暴自弃的人,还能指望他给别人施与多少仁爱呢!珍惜自己与爱他人是相通的,前者是基础,失去这个基础,后者就会落空。

第三,要重视家庭伦理关系,从爱自己的亲人做起。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走向社会的根基。为此,儒家提出,仁爱要从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开始。孔子在《论语·学而》篇中指出:“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意思是说,孝悌为仁爱的根本,如果一个人连孝悌都做不到,那么他对别人施与的仁爱之心就是虚伪的。而且,儒家把孝悌纳入了礼的范畴,认为如果一个人不爱自己的亲人而去爱别人,这样的行为叫悖德;不敬自己的亲人而去敬别人,这样的行为叫悖礼。而当一个人爱自己的亲人时,他就会得到亲人们的关爱。这时,他的身心就是愉悦的,就能练就健全的人格,从而推己及人,将爱心施与别人。

第四,走向社会时,要怀有一颗平等的仁爱之心。人都需要关爱,如果一个人走向社会时,时刻戴着有色眼镜,对不同的人不能施与同样的仁爱,那么,从受者的角度来看,得到仁爱少的人就相当于受到了歧视。孔子指出,所谓仁爱,就是与人交往时要做到言而有信,尊重他人,关爱他人。上升到国家的高度,一个国家要想走向强大,就必须对百姓施与仁爱,不要干劳民伤财的事,而应该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

第五,要将仁爱推及各种事物。儒家认为,天、地、人既是相互独立的,又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彼此处于一个有机的整体中。人作为这个有机整体的一部分,要用仁爱的情怀来对待自己周围的事物,这样才不会打破自然界的和谐。孔子就曾教导自己的弟子,要节用爱物,具有怜悯之情,钓鱼可以,但不要用网捕鱼;用箭射空中飞行的鸟可以,但不要捕捉在地上留宿的鸟。当遇见死在路边的动物时,要找帷幄之类的东西将它们的尸体掩盖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