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儒家的仁爱思想是如何改善人性的

儒家的仁爱思想是如何改善人性的

时间:2022-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儒家先贤立足于现实,从人性的普遍需求出发,提出以仁爱为核心的思想主张。从改善人性的角度来说,儒家的仁爱思想起到了改造人心性的作用,让人性向善、人性好善。可以说,仁爱思想已经成为一面鉴别人性的明镜,让人在其面前能够收敛内心的欲望、控制非人性的诉求。纵观范仲淹的一生,可以说仁爱思想已经融入了他的心性。儒家的仁爱思想除了要求人们去践行外,还要求人们从思想上接受它,并把它当作正心修身的重要内容。

人类从茹毛饮血一路走来,首先经历了一个残酷野蛮的过程。其间既有和平安宁的时期,也有残暴杀戮的时期。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就出现了臣弑君、子弑父,以及为各自的利益而杀戮不止的情形。

人性中都有一种渴望安宁的诉求。那怎样才能减少杀戮和残忍行为而实现这一诉求呢?儒家先贤立足于现实,从人性的普遍需求出发,提出以仁爱为核心的思想主张。这一思想自问世以来,经历了无数的风雨洗礼,最终为社会所普遍接受,成为指导人们行为的一盏明灯。从改善人性的角度来说,儒家的仁爱思想起到了改造人心性的作用,让人性向善、人性好善。从社会层次上来说,仁爱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统治者和当政者有了仁爱情怀,懂得爱惜民力,甚至出现了爱民如子的行为。在中国历史上,除了大家所熟知的汉文帝唐太宗和宋太祖等皇帝具有体恤民力、顾念民生的情怀外,就连一些在一般人眼里不怎么样的帝王将相,也经常以仁爱来标榜自己。比如,新朝时的王莽,除了礼贤下士外,还常将民生社稷挂在嘴上。可以说,仁爱思想已经成为一面鉴别人性的明镜,让人在其面前能够收敛内心的欲望、控制非人性的诉求。并且,仁爱思想对一些人的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彻底融入他们的心性,引导着他们的行为。

第二,在仁爱思想的影响下,很多人以济苍生为己任,时刻把百姓的疾苦挂在心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北宋名臣范仲淹就是一个典型。北宋明道二年(1033年),京东和江淮地区遭遇大旱,接着又发生蝗灾。范仲淹得知情况后,便奏请仁宗马上派人前去救灾,以解百姓疾苦。谁知仁宗竟然不理此事,范仲淹便冒着丢官的风险质问仁宗:“如果宫廷中半日停食,陛下该当如何?”仁宗听了,这才感到事态的严重性,并委派范仲淹前去赈灾。范仲淹到达灾区后,立刻深入一线,查看灾情,赈济灾民,以解灾民的燃眉之急。最后,在他的努力下,灾区人心安定,百姓的生活都有了保障。在履行完赈灾职责归来时,范仲淹还特意带回几把灾民们充饥的“乌昧草”送给仁宗和朝中大臣,恳请他们“减盛宴、去奢华,节衣缩食,体恤百姓”。纵观范仲淹的一生,可以说仁爱思想已经融入了他的心性。

儒家的仁爱思想除了要求人们去践行外,还要求人们从思想上接受它,并把它当作正心修身的重要内容。孔子认为,只有当人真正具有了仁爱之心,他才能将仁爱的行为付诸实践,从而实现符合礼义规范的德治社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