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相比,建构主义更加关注学习者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构建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在这样的认识论基础上,通过长期的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建构主义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习理论体系。建构主义对于学习的解释主要有以下观点。因此,有人说,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的四大要素。目前建构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特别是第二代教学设计的研究影响较大。建构主义也有分支或流派。

2.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与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相比,建构主义更加关注学习者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构建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在这样的认识论基础上,通过长期的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建构主义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习理论体系。建构主义对于学习的解释主要有以下观点。

1.学习是一种建构的过程

img9

图2‐4 建构主义说明例子——鱼牛图

知识来之于人们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学习者在学习新的知识单元时,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而获得知识,而是通过个体对知识单元的经验解释从而将知识转变成了自己的内部表述。知识的获得是学习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人们对事物的理解与其先前的经验有关,因而对知识的正误的判断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学习者在形成自己对知识的内部表述时,不断对其进行修改和完善(也称同化、顺应、平衡),以形成新的表述(如图2‐4所示),因而这一内部表述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实际上,原有知识形成了一个个的知识体,每一个知识体就是一个小的结构,一个新的知识单元的学习是建立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之上的。

2.学习是一种活动的过程

学习过程并非是一种机械的接受过程,在知识的传递过程中,学习者是一个极活跃的因素。知识的传递者不仅肩负着“传”的使命,还肩负着调动学习者积极性的使命。对于学习者,存在许多开放着的知识结构链,教师要能让其中最适合追加新的知识单元的链活动起来,这样才能确保新的知识单元被建构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形成一个新的开放的结构。学习的发展以人的经验为基础的。由于每一个学习者对现实世界都有自己的经验解释,因而不同的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会不完全一样,这导致了有的学习者在学习中所获得的信息与真实世界不相吻合。此时,只有通过社会“协商”(协作、会话)展开合作学习,经过一定时间的磨合之后,才可能达成共识。既然学习者对于外部世界的理解可以是各异的,教学评价应该侧重于学生的认知过程,而不是行为的产品(学习结果)。

3.学习必须处于真实的情境中

学习发生的最佳情境不应是简单抽象的,相反,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才能使学习变得更为有效。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是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在一些真实世界情境中,学习者的知识结构怎样发挥作用,学习者如何运用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行思维,是衡量学习是否成功的关键。如果学生在学校教学中对知识记得很“熟”,却不能用它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具体问题,这种学习应该说是不成功的。因此,有人说,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的四大要素。建构主义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教材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是创设情境、协作学习、会话交流和帮助学习完成意义建构的工具。目前建构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特别是第二代教学设计的研究影响较大。

建构主义也有分支或流派。如建构主义的最早提出者皮亚杰(J.Piaget,瑞士),侧重于研究儿童认知发展,被称为日内瓦学派。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其理论比较突出认知发展的阶段论。各个阶段从低到高有一定次序,也有一定交叉。每一个阶段都是形成下一个阶段的必要条件,前一阶段的结构是构成后一阶段的结构的基础。由此,有所谓最大邻近发展区理论,差不多就是特定教学过程可能达到的最大目标,也是通过各种手段追求的目标。苏联(俄国)心理学家维果斯基(Lev Semenovich Vygotsky)则侧重建构过程中,语言、表达、交流等社会因素的作用,也被称为社会建构主义。本书第7章重点介绍的网络教学平台Moodle,其开创者和设计师Martin Dougiamas也将社会建构主义作为其平台设计的主要学习理论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