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献的意义

文献的意义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了文献,人类的认知活动便有了整体推进意义。“上帝”创造了物种,人类则创造了破译这些物种基因的文献。文献作用之重要,在人类战胜自然和自我的过程中,是怎么估计也不嫌高的,以至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文献使人变成了“上帝”。历史表明,文献是一个民族跨进文明的关键。社会文献系统的发展水平与人类文明进步的速度成正比。此时文献对文明进步的推动意义比较大了。

第五节 文献的意义

文献是存储和传递认知内容的一种最重要的工具,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是人类从必然王国攀升到自由王国的加速器。

没有文献,人类的认知活动只能局限于每人一生数十年的实践经验,局限于他这一时期在活动范围内的所见所闻。记忆的遗忘,决定这些认知活动只能是个别的,分散的,缺乏联系的,只能处于不断从同一水平线向上攀升的无效重复之中。

美国图书馆学家谢拉(J.H.Shera)说,“没有一定形式的文字记载和保存文字记载的方法,便没有持续的文化”,谢拉的老师巴特勒认为,“所谓图书,是保存人类记忆的一种社会装置(socialmechanism)”。没有文献,人类只得徘徊在荒蛮世界中。有了文献,人类的认知活动便有了整体推进意义。后人就可能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前进,不断超越。

国外不少学者认为,以文献为主的人类知识信息延续系统,是一种“社会遗传(socialheritage)”。卡尔·波普尔曾用“在废墟中如何重建世界”的两个“思想实验”,来说明包括文献在内的“客观知识”对人类发展的重大价值。他认为,在人类遭受巨大灾难的情况下,包括文献在内的“客观知识”如果毁灭,世界的重建将极为困难,人类也许只好重新开始第二次文明历程;如果幸而保存,那么世界的重建指日可待,人类可以利用“客观知识”很快恢复文明。卡尔·波普尔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耸人听闻,二战后德、日两国利用知识和人才迅速从废墟中崛起,正是暗合其思想的一个例证。

对文献的哲学意义不妨作如下评述:

“上帝”创造了物种,人类则创造了破译这些物种基因的文献。“上帝”创造了世界,人类则创造了能够解释和构建这个世界的文献。人类是因为有了文献,才得以在“上帝”面前毫不逊色的。

恩格斯曾强调,劳动在从猿到人进程中的作用已重要到如此地步,以至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作为研究对象,文献显然也无愧于此类评价。文献作用之重要,在人类战胜自然和自我的过程中,是怎么估计也不嫌高的,以至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文献使人变成了“上帝”。“给我文献,我就能创造一个世界!”这句姑且向阿基米德学舌的豪言,似应不乏哲学意蕴和启迪。

文献的社会意义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

一、基础的认知交流意义

认知信息和材料、能源一样,是人类生存发展的三大柱石,也是人类最基础的社会资源。认知信息的开发利用,取决于人类当时社会认知信息的交流环境、交流方式和交流要求等。

原始社会生产方式简单,生存交往范围有限,社会理念系统简单。它的认知信息交流环境,决定了它只能产生简单的口耳相传式的交流方式。

文明社会特别是阶级社会出现后,劳动规模扩大,技术含量增加,管理机构复杂,社会理念系统也发达起来。这时的认知信息交流环境,已不可避免地提出跨时差、长距离、可再现、不失真、大容量的认知信息传递要求,因而也不可避免地产生文献这一新的认知信息传递方式。认知信息正是由于文献的出现,才得以作为文明成果或“社会遗传”代代相传,并作为社会资源得到大规模的开发。

文献使人类获得了深入开展认知活动的基本条件和手段。文献在转变人类认知信息的交流手段方面,有着基础性的变革意义。

二、深刻的身心发展意义

文献是人的认识的重要来源,是教育活动不可缺少的基础条件和环境因素,是大众传媒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塑造人类健全理性和丰富情感的营养品。文献在人类个体一生的身心素质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深刻作用。

文献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儿童时代的识字教育称为启蒙,是因为获得阅读能力是告别学童蒙昧状态的关键。人一旦在儿童时代获得文献的阅读能力,其智能和情感的发展速度在以后学习、生活、工作中,就可能大大加快。

文献是防止心智退化的重要条件。没有文献环境,起码的阅读能力会逐步消退和丧失,扫盲后会出现“返盲”。

哈佛大学加德纳(Gardner)在多种智力结构理论中提出言语能力、数理逻辑能力、空间能力、音乐能力、机体运动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等7种人的基本智能。最近教育界和心理学界又提出“非智力因素”和“情商”等概念。这些有关身心的各种能力或素质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靠有关文献的学习。脱离文献的教学是不可想象的;没有文献,儿童和学生的身心发展,在方法和手段上就会出现重大缺陷。

终身教育观念逐渐兴起的今天,文献对每个成人而言,不仅是一种涉猎社会新闻和时政信息的大众传媒,一种陶冶性情的业余爱好,一种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养的研读冲动,而且是不断更新就业能力的生存需要,是发展身心,提高自己所必须消化的精神粮食。在变革节奏加快、新知识不断涌现的现代社会中,要跟上时代,适应发展,就必须不断接受新的教育。没有文献,成人的身心发展,在方法和手段上也会出现重大缺陷。

三、巨大的文明进步意义

文明史仅占人类300万年生存史的千分之一到二。人类有过漫长的蒙昧阶段,只是在这最后一刻,人类才“由于文字的发明及其应用于文献记录而过渡到文明时代”。文献是照亮人类文明前景的火炬。文献应用对全人类而言,太值得庆幸了!

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要多种条件和动因,文献是相当关键的一个。历史表明,文献是一个民族跨进文明的关键。20世纪以来发现的处于蒙昧阶段的民族,无一例外地没有应用文献。

进入文明社会以后,一个民族的进步速度,与文献的积淀数量、生产手段、传播方式、存储系统、利用环境、阅读习惯等直接相关。社会文献系统的发展水平与人类文明进步的速度成正比。文献是衡量社会文明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以采集和渔猎方式为基础的原始社会,对生产和生活经验没有仔细梳理总结的迫切需求,相应产生的不过是结绳记事式的所谓文献。这种文献对文明进步的推动意义还不很大。

以自然农业、游牧业和手工业为基础的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出现了比较多的文献记录需求,相应产生的社会文献系统也逐步发展起来。文献记录内容涉及人类经典的意识形态和科技的经验总结,记录方式发展到手工、作坊和批量的生产,交流环境则局限于社会上层和个别的传递手段。此时文献对文明进步的推动意义比较大了。印刷术的发明,曾使中华文明在明清以前领先世界近千年。

近代工业社会出现了迫切的文献记录需求,相应产生的社会文献系统也较为发达。文献记录内容涉及人类各种意识形态的研究,涉及科学规律和技术成果,记录方式发展到印刷业,交流环境形成社会化的传递网和专门行业。此时社会的发展,已经较好地解决了人类认知信息跨时差、长距离、可再现、不失真、大容量的传递问题,社会的文明进步出现了明显的加速趋势。一项科技成果,如蒸汽机或电报电话,都可能借助社会文献系统发达的传播能力,产生宏观的社会推动效果,而在人类文明进步中作出巨大贡献。

总之,一个文献贫乏的民族,是没有生命力的民族。一个缺乏文献利用环境和阅读习惯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文献是维系一个民族文化的纽带,也是带动一个民族进步的引擎。社会文献系统发达的民族,就始终处于社会文明的前列。社会文献系统的形成和完善,是人类文明之火不灭和日益兴旺的原因。

四、重要的战略资源意义

文献由于以下原因,已成为国际战略竞争的重要对象。

(一)文献技术上的发展可能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文献形态和文献技术,在今天世界已出现令人眼花缭乱的飞速发展。文献的轻量化承载、高密度存储、瞬时性传输、形象化显示、多角度检索、网络化利用和高速度处理等,对人类的社会生活和生产方式正在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的意义,目前显然还没有全部显现。

如前所述,文献作为认知信息交流手段,它曾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关键,文献手段的每一次革新都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现代文献所含大量的政治、军事、科技、经济等战略性情报,作为资源,如何通过文献新形态、新技术的开发,及时占有和利用,并转化为竞争力,这显然是一个涉及国家利益的重大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文献资源的建设开发和文献技术的竞争,伴随着信息技术的竞争,一直在悄悄进行。1995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率先实施文献数字化研究项目“水星计划”,投资达4000万美元。第二年,国会图书馆启动同类研究项目,投资达2500万美元。在美国的带动下,世界发达国家先后实施了文献数字化研究及有关工程项目,如日本国会图书馆的“NDL馆藏数字化计划”等。我国北京图书馆等单位1997年7月也开始了“中国实验型数字式图书馆”的研究项目。

(二)文献在知识经济中的价值位置有所上升

文献是一种智力资源。智力资源历来在国家兴衰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人类步入知识经济的今天,这一作用尤为明显。今天的经济不再以传统工业为产业支柱,不再以稀缺的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而以高新技术产业为第一支柱产业,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是一种以智力资源为主要支撑的经济。

文献与人才及人化物一起,在知识经济时代中作为智力资源,不仅是含有科研、教育、文化意义的精神财富,而且是含有直接经济价值的物质财富。文献直接构成生产活动的配置要素,因而是资产和交换价值的直接来源。

(三)文献是支撑战略竞争重要的“生态”要素

美国政府1994年为21世纪制订的科学政策文件《为了国家利益发展科技》认为,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科技开发、资源的合理利用、人才培养与全民科技素质的提高,是一种“生态系统”。为了对付欧洲和亚洲经济上很强的竞争性,必须加强这一系统与国家利益的联系,保持科学前沿的领导地位,以确保美国抢占21世纪的战略竞争制高点。

1998年5月7日报刊披露,由我国中科院起草的报告提出,我国将全面启动知识创新工程,目标是到2010年我国创新综合实力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科技国际竞争力力争进入世界前10名。报告认为,知识创新体系包括4个系统,其中之一就是知识传播系统。

很明显,美国和我国的科技战略认识有不少相同的基本观点。文献在美国的科技“生态系统”和我国的“知识创新体系”中,均占有不可取代的特殊位置。文献本身是一种重要的智力资源,是培养人才、科技创新和高科技研究所必不可少的保障性资源。信息高新技术支撑下的科技文献保障和服务系统,是高科技人才和高科技成果必要的孵化环境。没有信息高新技术支撑下的科技文献保障和服务系统,没有足够丰富的社会文献环境,就不可能培养出高科技人才,无法从事科技创新活动,也谈不上全民素质的提高。

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是综合国力的代表。在进步的知识经济时代,文献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配置要素,也一种从技术实现的可能看蕴藏着重大开发价值的情报资源,文献的占有、保障、配置、分布、生产、传播、开发、利用等,均具有重要的国际战略竞争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