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团体性反思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

团体性反思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效团体性反思的标准可以用于教师团体性课堂反思活动的评估。基于教师团体反思有效内涵的理论思考,我们结合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教师团体性反思有效性的因素结构是一个三因素的结构,包括组织特征、心理与行为特征和反思成果,其中组织特征包括:主题特征和组织方式,心理行为特征包括行为特征和心理特征,反思成果包括教师成果和学生成果。教师团体性反思的评价指标的具体项目来源于教师实际访谈后的内容分析。

三、团体性反思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

(一)制定团体性反思评价标准的意义

有效团体性反思的标准涵盖了团体性反思在组织构建、反思目标、反思过程等方面的价值追求。有效性团体反思标准的提出的重要目的在于应用反思教学实践促进教师反思能力的发展。

1.促进团体反思的组织和活动效率

近年来,世界各国对于教师教育都非常重视,但是教师教育效果并不尽如人意[8]。要提升教师培训效果,就必须建立教师培训体制。而要建立培训体制,必须先明确什么样的培训是高效的。有效团体性反思的标准可以为教师培训的组织者提供教师团体培训活动有效组织和评价的参照和依据,用以制订有效的团体性培训计划,调整和控制培训活动过程,并对团体培训活动的效益进行评判,提升教师培训效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合理性和有效性。

2.提供团体反思的评价工具

有效团体性反思的标准可以用于教师团体性课堂反思活动的评估。现今,在师资培训中,为了达到优秀教育资源功能最大化,越来越多地采用教师团体性课堂反思的活动形式。教师团体性课堂反思有效标准提供了一个框架去诊断和界定教师团体性课堂反思的有效性。据此,可以发现导致团体性课堂反思无效或者低效的因素,可以针对教师团体性课堂反思中教师群体制定有效的团体性反思活动,指导和评价教师在培训反思过程,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另外,现实中,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教师教学水平有差异,进行团体性课堂反思的形式也是千差万别。明确了有效标准之后,团体性反思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发挥优秀教师资源,有利于教育强区和教育薄弱地区、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的平衡,缩小骨干教师和普通教师之间的差距。

3.提供教师改善心理和行为的参照

有效团体性反思的标准也可以为教师自我评价提供参照,用于评估教师的参与反思活动的效果。评价指标可以作为教师不断调整自身的行为策略标准,也能作为衡量教师参与活动成效的指标,指导教师正确评价自己在反思活动中的表现和反思后的成效,并以此为依据不断调整自身的期望、心理和行为,更加有效地进行学习,实现有效学习和发展的目标。

(二)教师团体性反思有效性的因素结构

基于教师团体反思有效内涵的理论思考,我们结合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教师团体性反思有效性的因素结构是一个三因素的结构,包括组织特征、心理与行为特征和反思成果,其中组织特征包括:主题特征和组织方式,心理行为特征包括行为特征和心理特征,反思成果包括教师成果和学生成果。如图5.1所示。

img11

图5.1 教师团体性反思有效性的因素结构

(三)教师团体性反思的评价指标

1.评价项目的收集

教师团体性反思的评价指标的具体项目来源于教师实际访谈后的内容分析。根据内容分析的结果,教师团体性反思的有效性的具体表现是多样的,是可观察,可操作的。

(1)组织特征。

教师团体性课堂反思有效性的组织特征分为反思主题特征和组织方式两大块。

“主题特征”指出组织反思活动时,主题要富有实践意义,具体表现为:有明确的反思主题;主题有集中关注点;有针对学习主题的前期资料学习过程;反思主题来自于课堂实践中的困扰;在反思活动中,就之前的主题能够提出建议进行调整。

“组织方式”是指反思活动组织形式要计划具体,分工明确,时间充分,氛围和谐,具体表现为:有具体的反思计划;反思活动每个环节任务清晰;有教育专家进行理论引领与实践指导;有反思成果沟通环节;有自我评价环节;有修改反思成果的环节;观摩教学活动有记录;参与人员有明确的研究分工;整个教学活动是教师全程参与完成;每位教师有发言交流反思的机会;保证教师交流反思时间;保证教学活动充分展示时间;反思活动有积极参与的整体氛围;反思交流过程气氛民主平等;反思成果交流以教师为主专家为辅;反思活动出现矛盾,以实践作为解决矛盾的主要手段;反思活动出现矛盾,及时解决;通过反思讨论能够提出新的观点;监控通过反思形成新的教学实践对于学生和教师产生的影响;分析学生的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活动。

(2)反思成果。

教师团体性课堂反思有效指标的反思成果主要表现为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成果。

教师自身成果主要体现为反思最终形成一种教学理念;形成一种可行的教学实践模式;教师有继续研究的愿望;解决个人教学实践问题的困惑;提高工作效能;促进自身专业成长;形成及时发现自身教学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机智;能够根据学生学情,对教材进行改进选编;养成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与他人的不同之处,能够将他人成功经验与自己已有经验整合,但不片面模仿;能够有针对性地修改教学计划,洞察力得到发展;获得探究的兴趣以便课堂验证以及教学改进;促进观点价值的澄清。

教师团体性课堂反思有效指标不仅要衡量教师在反思过程中获得的有效成果,而且还要将这种评估指标建立在学生学习能力,学习目标的达成上。有效的团体性课堂反思实际上关注的就是与学生学习最相关的那些教学行为。其中包括,通过观摩课例,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正确回答;通过反思修改后的策略,使课堂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积极充分;通过对课例的反思,让全体学生更加高效地达成课堂教学目标;运用有效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运用修改后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好地利用发展能力的工具(概念,启发式指导,自我激励)调整后的教学设计,更能满足学生成长需要;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运用问题解决方法,让学生学习能力得到发展;通过学习策略调整,让学生更加适应课堂环境。

(3)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特征。

教师团体性课堂反思心理特征具体表现为:对于教学内容把握具有自信;具有寻找学习教学理论的意识;注重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能够针对自己和他人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批判反思;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坚持自己的观点和做法;具有引领和影响同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的信心和愿望;愿意与同事分享反思成果有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平等的心态参与学习;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反思或乐于接受有关专家的具体实践指导;注意力集中到当前的反思活动中来;全心全意地致力于问题的解决;对于反思成果,能够进行知觉力地、创造性地理解和判断;以开明的态度对待实验和创新;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

教师团体性课堂反思中行为特征具体表现:为学习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将自己的反思成果主动与他人分享;从同伴交流中获得有益自己的教学观点和材料;及时记录自己的反思感悟;不断反思课堂活动及自己的教学行为,将教学实践模式在课堂上加以应用;有发言的机会,连续发言的时间不能超过规定限度;连续发言的时间不能少于规定限度,不得打断他人发言;批判观点对事不对人;理性地考虑问题暂时和长远解决方案能够理性接纳调整后的教学方案;能够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当前的反思理论,将实现固定的教学目标作为判断新型教学模式可行性的标准;对影响学生学习的事件进行了反思;根据知识和个人的价值判断寻求多种方案;根据先进的理念对反思成果进行分析判断;能够同时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

教师团体性课堂反思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体现出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强调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的考察,对自己的行为表现以及依据进行回顾、诊断、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以达到对不恰当行为、方法和策略的优化和改善,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并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理解,从而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教育需求。二是教师改变传统的角色定位,即教师成为研究者,使教师群体从以往专业特征不明显的“知识传授者”角色提高到具有一定专业性质的角色上来,进而改善自己的社会形象与地位。教师不再是在某个教育细节或者某节课后停下来思考,而是就某种教学策略进行反思,思考有没有另一种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是就整堂课进行思考,思考重新进行教学设计的课是什么样子的;是身在一种实践之中思考,思考这种实践的合理性到底有多大。

2.教师团体性课堂反思评价问卷

通过因素分析方法,对教师团体性反思的评价指标的项目进行编选和检验,形成由27个题目组成的教师团体性课堂反思评价问卷。其中,组织特征8个题目,考察团体性反思活动的主题特征和组织方式;心理和行为特征9个题目,考察反思活动中教师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反思成果10个题目,考察反思活动分别在教师和学生体现出的效果。问卷采用利克特5点量表评分,得分越高表明有效性越好。问卷的题目和结构具体见表5.1。

表5.1 教师团体性课堂反思评价问卷的结构与项目

img12

续表

img1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