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团体性反思实践中的问题

团体性反思实践中的问题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种情况是,参与团体反思活动的教师太多,或者组织者出于多元化考虑,常常无法确定一个统一的反思主题,由此直接导致教师反思内容随意散漫,不集中,缺乏必要的深度。团体性反思过程通常由四个环节组成:观看课堂教学实例,根据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反思,选择一两位教师说明自己的反思成果,由骨干教师或特级教师总结发言。

一、团体性反思实践中的问题

(一)反思主题缺乏针对性以及深度

在许多教学研讨活动中,虽然对全体教师都提出了反思活动的要求和任务,但由于反思主题设计常缺乏针对性,导致反思价值无法体现。一种情况是,参与团体反思活动的教师太多,或者组织者出于多元化考虑,常常无法确定一个统一的反思主题,由此直接导致教师反思内容随意散漫,不集中,缺乏必要的深度。另一种情况是,虽然有确定的反思主题,但主题往往由活动组织者确定,极少征求教师的意见和建议,缺乏来自教学一线的实况调查,令反思主题与教师实际及教育教学实践脱节,最后的反思活动也常常是低效的。

(二)反思方法单一,缺少教师的有效互动

团体性反思过程通常由四个环节组成:观看课堂教学实例,根据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反思,选择一两位教师说明自己的反思成果,由骨干教师或特级教师总结发言。这样的一种活动模式操作起来简单方便,但整个过程中绝大多数教师根本没有相互交流的机会,不能够从同伴中取长补短。教师们参与活动中的重点自然落到了最后一个环节。然而,由于缺少充分有效的互动,最后的反思评价就无法引起教师的共鸣,成为了一种形式环节,难以满足不同学校和教师的差异需求。

(三)反思成果趋于低效,缺乏教师自身增量,缺乏教育理论的提升

由于缺少大范围的沟通交流环节,无法有效利用身边同伴的资源,许多教师的反思成果修改质量偏低,还是停留在原有反思成果简单叠加程度上。同时,教师们在活动中的关注点往往过于急功近利,表现出为用而学、急用急学、即学即用的功利倾向,故教师的反思成果集中于教学具体问题和实际方法上,缺乏对指导自己教学活动的价值观、教育目标和教学理念的反思,最终导致教师团体性反思的短期行为,无法实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