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两度崛起”的东亚日本

“两度崛起”的东亚日本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7]这次考察活动为日本建立国民教育制度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几番得手之后,日本军国主义扩张野心日益膨胀,妄图独霸太平洋和印度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军国主义给中国和整个亚洲带来了深重灾难。战后日本重新崛起的原因很多,大规模引进和消化

(一)“两度崛起”的东亚日本

相对于西方强国,日本也曾经是后进者。

19世纪后半叶,欧美国家为了倾销商品,眼睛盯上了东北亚的广阔市场,将东北亚纳入由他们所设定的国际秩序。

中英鸦片战争结束不久的1853年,刚刚跻身于强国之列的美国,派出东印度舰队司令佩理率兵占领日本。该年7月8日,佩理率领4艘全副武装的黑色大船,闯入了日本的横须贺港,代表美国总统提出了开港通商的要求。他对前来交涉的日本使者说:“你们最好不要抵抗,因为一旦开战,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美国必胜。”面对几乎无法抵抗的美国船队,日本的大门被迫打开了。

与当时许多亚洲国家一样,开港之后的日本迅速成为西方商品的倾销市场和廉价原料的供应地。开港仅仅半年,日本黄金就外流了100万两,国内经济萧条,民怨四起。

为了救亡图存,建立一个能同西方并驾齐驱的国家,日本在屈辱与困顿中开始了史称“明治维新”的改革。

明治维新中,日本学习欧美推进现代化建设的热情是空前的。为了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1871年,日本政府组织了近百人的使节团赴欧美各国考察,政府中一半左右的官员参加了这次考察,考察时间长达18个月,考察费用占全年财政收入的2%。政府投入之大,官员级别之高,出访时间之长,堪称世界交往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行动。使节团回国后写下了长达百卷的考察实录。使节团领导人之一、被誉为“维新三杰”的木户孝允在向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提出的建议书中指出:“国家富强的基础在于人民的富强,当平民百姓尚未脱离无识贫弱之境地时,王政维新的美名终究也只能是徒有其名而已,对抗世界富强各国之目的也必然难以达到。因此,使平民百姓的知识进步,吸取文明各国之规则,逐步振兴全国学校,广泛普及教育,则是今日的一大紧急任务。”[7]这次考察活动为日本建立国民教育制度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明治维新中,日本确立了“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的国策,富国强兵是蓝图和目标,殖产兴业是途径和手段,文明开化是动力和根基。根据文明开化的要求,日本不惜代价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据统计,当时工部省聘请的外国专家、技师多达四五百人,外国专家、技师的工资约是工部大臣工资的2.5倍,聘请外籍人员的费用占工部省经费的1/3左右。为了加快培养人才,明治政府成立了文部省统一管理全国教育,逐步建立了小学、中学和大学三级教育体系。小学为义务教育,所有适龄儿童必须上学,全国要求“邑无不学之户,户无不学之人”。尽管财政拮据,对教育的投资却最多,文部省经费在各省中最多。据统计,在《学制》刚刚颁行的1873年,日本全国在校学生占总人口的比例为4%,1880年提高到6%,1890年提高到8%,1900年提高到11%,与欧美发达国家接近。1900年前后,日本基本普及了小学义务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也有了很大发展。

从明治维新开始的教育普及为日本崛起注入了决定性力量。同德国相比,日本崛起所经历的时间更短。在明治维新后二十余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小小岛国竟打败了偌大的大清帝国,逼迫中国割地赔款,几乎没怎么费力就从中国获得了2.3亿两白银,相当于4年日本全国财政总收入,丰厚的战争赔款使日本全国欣喜若狂。甲午海战中败给日本,这是清朝统治者万万没有想到的。他们虽然惧怕西方列强,却从未认真打量过日本,料想它没有多大的能量,掀不起多大的波涛。当时中国的洋务运动已经搞了三十多年,北洋舰队的舰艇都是花重金从英国、德国购买的,曾经号称世界领先、亚洲一流,吨位等指标还高于日本。对战败的原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根本原因当然是晚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从参战人员的有关回忆录和当时一些外国媒体的新闻史料来看,日本对中国的胜利在相当程度上是因为军队文化素质明显优于中国。日本的士兵至少接受过小学义务教育,而中国的士兵基本是文盲。就连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也没有什么文化,17岁前一直给人家放鸭子、磨豆腐,17岁参加太平军,后又投靠清军,几个跟头一翻,当上了海军提督。由于文化素质低,许多士兵不会放枪,仍然采用放手铳、鸟铳的办法操作现代武器,朝前放枪,眼睛往后瞅。英国《泰晤士报》驻华记者莫里逊当年就以讥讽的口吻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建议中国政府恢复使用弓箭。一来弓箭比较便宜;二来可以对敌人造成真正的杀伤。在令国人扼腕痛哭的海战中,中国军舰发射炮弹的命中率只有5%左右,远远低于日本。在关键时刻发射鱼雷时也没有能定准深度,致使鱼雷竟然从敌舰底穿过。中国人从国外买来了洋枪、洋炮和军舰,却没能买来人的素质。

国际社会将只重视从国外购买现代化的先进设备而忽视提高本国人民素质的做法称为“移植现代化”。美国现代化研究专家英格尔斯分析了若干案例后指出:“进行这种移植现代化尝试的国家,本来怀着极大的希望和信心,以为把外来的先进技术播种在自己的国土上,丰硕的成果就足以使它跻身于先进的发达国家行列之中。结果,它们收获的是失败和沮丧。原先拟想的完美蓝图不是被歪曲成奇形怪状的讽刺画,就是为本国的资源和财力掘下了坟墓。”[8]甲午海战为这段论述提供了极具说服力的注释。先进的科学技术只有播种到国民的心田才能生根发芽。

1894年的甲午海战打破了数千年东亚地区一直以中华为轴心的国际关系体系,整个东亚地区开始笼罩在日本军国主义崛起的阴影之下。继甲午海战得手以后,1905年日本又在中国土地上进行的日俄战争中获胜。几番得手之后,日本军国主义扩张野心日益膨胀,妄图独霸太平洋和印度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军国主义给中国和整个亚洲带来了深重灾难。日本侵华的残酷程度远超过其他任何西方列强,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永远难忘的历史记忆。

日本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给中国和亚洲很多国家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和痛苦,自己也尝到了战败之苦。二战结束初期,日本物资短缺,民生凋敝,数万家庭流离失所,过着“养无食、居无屋”的艰难生活,本来就不充分的大米定量供应都难以维持,许多居民在临时搭起的小屋暂避风寒,公务人员由于无家可归而睡在办公桌上。数年之后,日本又重新崛起。1952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还仅占英国和法国的1/3,1962其国民生产总值就超过法国,1967年超过英国,1968年超过德国,从此长期稳坐资本主义第二号经济强权的宝座。1980年以后,日本咄咄逼人地向全球市场发起攻势,连一些西方媒体也惊呼“日本人来了!”

战后日本重新崛起的原因很多,大规模引进和消化国外先进技术发挥了关键作用。在学习和引进先进技术方面,日本是舍得花学费的,甘心做先进国家的小学生。据统计,1950—1981年32年间,日本实施技术吸收型发展战略,花费133亿美元,引进了38 000项先进技术和设备,而国外在开发研制时大约花费了1 800~2 000亿美元,日本通过学习和引进先进技术,用10到15年时间走完了美欧国家大约半个世纪的科技发展历程。日本的化学纤维、彩色电视等生产技术是从美国引进的,经过自己不断改良和创新,进而使产品的质量、成本等项指标超过美国,风靡世界市场。20世纪50年代,日本分别从西德、苏联、奥地利等国引进了钢铁工业“六大技术”,经过一番综合消化吸收,几年之内就形成了一整套具有本国特点的、世界一流的钢铁技术体系。

一般地说,世界各国特别是科技相对落后的国家都注意引进技术,但日本在这方面做得最好,基本做到了引进有则、吸收有方,并由引进发展为改进、创新。日本能在引进技术方面做得最好,关键是因为有坚实的教育基础和人才素质基础。如果说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是勒紧腰带办教育,那么在二战以后日本则是勒紧腰带提升教育。1947年日本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将免费义务教育年限由6年延长为9年,规定实施9年免费义务教育,并在1970年左右基本普及了9年免费义务教育。经过10年时间,日本很快普及了高中阶段教育,1980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超过了90%,高于英、法、德等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很快,1947年日本高等教育入学率仅为5.8%,1970年上升到18.7%,进入了大众化阶段。199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3.7%,进入了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

在战后日本重新崛起的众多原因中,国民素质是最根本的原因。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曾经指出,战后日本物质资本存量几乎荡然无存,但其国家财富中的重要部分——具有知识水平的人还大量存在。曾经五次出任日本内阁首相的吉田茂在其所著的《激荡的百年史》中,用一句话归纳了日本的百年沧桑巨变:教育是国政之基!

这是日本在屈辱和忍耐中挤进列强的惊天秘密,也是日本从满目疮痍中重新崛起的惊天秘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