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崛起的奥秘

崛起的奥秘

时间:2022-0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被树为全省一面旗帜的白河县,在认真搞好其它各项工作的同时,把发展劳务经济当作大事来抓,立足实际,勇于创新,大胆探索,使劳动保障工作获得了斐然成绩。据可靠的数据显示,到现在为止,全县劳务经济收入已经占到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0%以上。2005年,在广东省东莞市某印刷厂的一白河籍民工突然发病死亡,厂方不支付抚恤金和一次性生活费,最后办事处几经与厂方交涉,终于使厂方落实了民工的待遇,争得赔偿金7万多元。

崛起的奥秘——白河发展劳务经济弘扬“三苦”精神纪实

被树为全省一面旗帜的白河县,在认真搞好其它各项工作的同时,把发展劳务经济当作大事来抓,立足实际,勇于创新,大胆探索,使劳动保障工作获得了斐然成绩。据可靠的数据显示,到现在为止,全县劳务经济收入已经占到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0%以上。2006年,全县劳务输出5.76万人,有组织输出1.7万人,劳务收入3.7亿元。

在发展劳务经济的历程中,人们不能忘记的是全县劳动保障工作战线上的所有干部,他们通过真抓实干,为“三苦”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那就是:领导苦抓——大平台、大培训、大宣传;干部苦帮——促就业、保维权、搞服务;群众苦干——练技能、拼实力、创品牌。

领导苦抓:大平台、大部训、大宣传

为了建设大平台,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务工作的决定》和《白河县劳务输出实施意见》,将劳务输出列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提到县委、县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乡镇“红皮书”考核,建立了由常务县长主抓,劳动、财政、扶贫,以及乡镇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劳务输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研究劳务输出工作,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全县15个乡镇建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和3个社区保障工作站,确定人员编制35名,并在全县124个村配备了劳务工作信息网。2006年,每个乡镇劳保所配备3名专职人员,每个站配备2名专职人员,对乡镇劳动保障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为8个乡镇配发文件柜,拨款5万余元修缮了劳务市场大厅,实现了“六到位”,并在各社区所(站)建立健全了劳动就业服务体系和高效快捷“一站式”服务平台,分别建立了适龄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新增劳动力、乡土人才台账等基础信息管理体系,建立了培训、就业、劳务等信息网络体系,在全县形成了以县局为核心,以基层劳动保障平台为前沿的工作格局,和县、乡(镇)、村(社区)、组四级平台管理服务网络。

白河县叫响了“培训促就业,品牌创市场”的口号,在落实措施中,制订了“农民工培训计划”,凝聚劳动、农业、教育、农发办等部门合力,发挥各个培训机构作用,以现有教育资源为依托,以乡镇初级中学、成人技术学校、乡镇党校、县就业培训中心、安康技术学院白河分院为主要阵地,以各种社会办学力量为补充,构建了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需求的培训体系,注重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培训符合本地实际、符合农民愿望、符合用工单位要求。重点突出岗位技能、法律知识和就业指导培训,使参训人员学有所成。其次是创新培训方式,做到“三结合”(即岗前与岗位培训相结合,理论培训与实践操作培训相结合,短期培训与系统培训相结合),适应用工需要,重点开展订单培训。

凡按计划、按专业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本着培训一人,鉴定一人,就业一人,补贴一人的原则,实行免费培训、免费鉴定、免费发证,培训期间每人每天补助伙食费5元,住宿费按培训机构收取费用的50%补助。大部分乡镇不成文规定报销参加培训农民工的往返交通费,对于家庭困难的劳务输出人员,乡镇给予一定的补贴和奖励。

新任县委书记陈勇同志到任后,深入一线,进行认真的调研,迅速召开县委常委会,明确今后县财政每年筹集资金50万元和省市每年给予的农民工培训补贴一并设立培训基金专户,用于农民工培训。并成立由常务副县长担任组长的农民工培训领导小组组长,培训工作纳入乡镇和各部门年度考核。

从改变农民传统的就业观入手,宣传“外出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方”的外出就业理念。利用板报、墙报、广播、网络等媒介,同步采取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宣传培训信息,就业信息,召开能人座谈会,用外出务工致富典型事例现身说教。今年,为了进一步做好大宣传,在全县开展“百人百场就业引导大宣讲”活动,举办讲座100场次,培训万余人,讲解培训学习职业技能的必要性等知识。

茅坪的劳保所长吴兴宙骑着自己的摩托车,带上自己的电影机,到各村巡回放电影,借以宣传培训信息、就业信息、务工常识、维权等知识,有一次,他连续坚持一个月每天晚上播放电影,白天走路都能打瞌睡,感动的县电影公司领导表态为他免费提供影片。

干部苦帮:促就业、保维权、搞服务

在白河,提起劳务输出工作,很多干部都如数家珍,不用看资料,就能说出哪个村有多少户多少人、有多少人已经外出在哪里务工、每月拿多少钱,还有多少人需要外出务工。

县委、县政府连续三年在春节期间,召开外出务工能人座谈会,通过内引外联,组织考察,设立驻外劳务办事机构等形式,收集大量用工信息,充分利用“再就业援助月”和“春风行动”“劳务输出洽谈会”等平台,为求职人员和岗位需求者打造零距离服务。为杜绝农村劳动力盲目突击转移,县、乡就业服务机构利用春节劳务输出黄金时期,采取电视、网络、流动宣传车等形式,广泛宣传岗位需求信息。务工就业方面,引导农民工合理有序流动,形成了政府推介输出,中介机构组织输出,能人带动输出“三结合”劳务输出工作机制,实现了劳务输出服务方式由远距离传送信息转变为零距离供需见面,劳务输出结构由数量体力型逐步向技能型转变,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式由盲目自由流动逐步转变为有组织输出。

今年3月中旬,白河县开展了“春风行动2007”专项活动,来自广东、福建、湖北、陕西、浙江、深圳等6个省市的37家外地企业和4家本县企业参加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4000余个,输送劳务工就业3800人。胡定升同志说:“把这些企业能请到我县来招人,我们下了很大的决心,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使每个劳动力都能够输出就业。”

“我们就是广大农民的坚强后盾,要保证把他们送出去,还要保证他们的权益不受伤害”。县人劳局主管劳务输出的领导胡定升说:“不管山有多高,路有多远,只要农民工朋友打电话需要我们,我们就会放下手中的工作挺身而出。”

在维权上,该县一切以农民工利益为重,几年来,白河在山西、广东和江苏等地设立了3个办事处,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务工者的足迹所至。而有些乡镇也在农民工务工相对集中的地方设立了办事处。2005年,在广东省东莞市某印刷厂的一白河籍民工突然发病死亡,厂方不支付抚恤金和一次性生活费,最后办事处几经与厂方交涉,终于使厂方落实了民工的待遇,争得赔偿金7万多元。2005年8月,双河乡双宝村的村民胡定兵在山西煤窑被石头砸断了腿,又是白河办事处出面,为伤者争取赔偿金19万元。2006年7月,湖北省某铝制品厂刚从劳务招聘洽谈会上招进白河县茅坪镇3名工人,不久因务工人员得到大学录取通知书而要求回家,厂方以合同未到期为由而拒绝付工资,得知消息,县职介中心蔡成斌竭尽全力,与厂方进行联系,几经交涉,厂方终于为劳工发放了工资,几个劳工满意而归,顺利上了大学。据统计,几年来,白河县共为在外务工的农民工追要工资和工伤工亡赔偿金额1300多万元。

为了让所有农民工维权和跟踪服务落到实处,尽量减少农民工合法权益遭受不法侵害行为的发生,该县积极探索劳务输出新路子,2006年成立了白河县天元劳务派谴公司。农民工可直接和本县的劳务派遣公司建立劳动关系,与用人单位只签订上岗合同,其工资的多少、支付办法和社会保险的缴纳均在派遣公司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务派遣协议中明确规定,同时,派遣公司建立跟踪回访制度,定期抽查和不定期检查执行情况。去年该公司派谴200多人分别到福建和江苏两家公司,收效良好。今年,继续完善管理考核办法,推行劳务派遣制度,与四家用人单位签订了代理协议,涉及劳务50余人。

今年以来,县人劳局组成了2个工作组,前往江苏省镇江市两家公司作跟踪服务和维权摸底,与企业商谈后,由这两家企业支付第一季度50000元社保金到白河,为农民工办理养老和医疗保险。目前,白河已为在外省务工的50名农民工建立了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还有,当地政府也制定和落实了很多措施,保证外出务工人员家庭的妻儿老幼正常生活和耕种等农业生产不受影响。许多人说,政府真正是为农民工撑起了“保障伞”,解除了后顾之忧。

群众苦干:练技能、拼实力、创品牌

2006年,白河县被授予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先进县。今年第一季度,劳务输出就达3.7万人。这些好形势的取得,正如福建省莳茂工艺品有限公司人事部的负责人汪华涧所说:“白河务工青年特别能吃苦能耐劳,又肯钻研技能,这样的人,我们企业怎能不招用。”

白河县不仅是有关部门重视技能培训和技能考核鉴定工作,而外出的人员更是重视怀揣技能闯天下,走市场。构扒镇凉水村八组许尤文,原来在山西煤窑打工,为了趁年轻掌握一门技能长期在外务工,去年10月返回家乡,在技术学院参加了三个月的水电安装培训,现在深圳龙岗区打工,一个月就挣2000多元钱。像这样的事例在白河不胜枚举,胡定升说: “白河的务工人员已经在多年的外出中,深深地认识到自己的生存环境苦,不学习一门技术,不光是在家乡没有出路,外出务工更是没有出路,在这种情况下,争先学技能,苦练技能,已经成为白河人的自觉行动。”

据了解,白河县农村富余劳动力6.7万人,仅2006年,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就达1900人,通过专项职业技能鉴定的达到1300余人,掌握的技能涉及数控、计算机、食品加工、电子应用、建筑、小吃、烟花、服装缝纫等多个专业。

白河务工人员吃苦耐劳,走南闯北,遍布全国十几个省市,并形成了“吃苦耐劳搞建设,勤俭节约做家政,诚实守信做职员”的“白河人”劳务品牌。为此,白河县制订了“白河人”创业全国和“白河人”走向世界的奋斗目标,创建了“白河人”培训基地,建立了“白河人”培训资格证制度。依托白河“三苦”精神,精心打造“白河人”劳务品牌,把劳务经济做强做大。

(原载2007年7月25日《三秦广播电视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