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院步入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路和亟待采取的措施

我院步入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路和亟待采取的措施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加大深化改革力度,持续、有效地进行体制创新,着力解决与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学院整体发展和培养高素质人才不相适应的体制、机制问题为充分调动院(系)在学科、专业建设等方面的办学积极性和发挥广大教职工的能动性,进行试点,并逐步推广院级、院(系)级两级管理体制,实现管理权重心下移,学院从宏观方面进行引导和强有力的监督;提升院学术委员会、各类学术组织的话语权,培育我院学术权力的生成基础,引导它们积极参与学

三、我院步入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路和亟待采取的措施

(一)加大深化改革力度,持续、有效地进行体制创新,着力解决与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学院整体发展和培养高素质人才不相适应的体制、机制问题

为充分调动院(系)在学科、专业建设等方面的办学积极性和发挥广大教职工的能动性,进行试点,并逐步推广院级、院(系)级两级管理体制,实现管理权重心下移,学院从宏观方面进行引导和强有力的监督;提升院学术委员会、各类学术组织的话语权,培育我院学术权力的生成基础,引导它们积极参与学院重大事项的讨论、研究、决策,以及充分利用和调配学院各类公共资源、学术资源的权力,逐步建立起我院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协调、均衡运作,以遵循现代高等教育的内在发展规律,逐步在我院建立起现代大学的管理体制和权力运行机制。

(二)夯实基础,进一步落实“以教学工作为中心”的现代高等院校发展主体地位,努力建设和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学队伍

对于新引进人才,应该注重对其思想道德品质、综合专业素养、从事教学工作及学术研究潜能的考察,从源头上把好引进人才的质量关;当年引进师资,学院应组织对他们进行扎实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现代教育教学技能等方面的系统培训,并聘请退休教师中教学水平高的老教授,如:黄宝生教授、谢力之教授、李福星教授等以及在职教师中的教学名师讲授示范课程,培训结束后进行严格考核,对于培训不合格者进行一定量的淘汰和清退,提高引进师资正式进入我院的门槛和质量标准;各院(系)立足新引进教师所在岗位,在第一年的试用期内对新进教师进行实践性较强的教育技能的指导与培养;近三年内,应对我院新办专业师资力量薄弱和数量严重不足的院(系)专业教师进行有效补充,确保新办专业和全院整体的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以专业教研室为基本组织单元,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和现有人员实际,院、院(系)积极引导建立起学习型组织教学团队,在全院努力营造爱教、乐教的教育教学氛围;每年坚持依托“教学技能大赛”平台,通过竞争,进行公平、公开、公正的严格评议,遴选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能手,公示无异议后,学院予以令他人羡慕的重奖,利用院内外媒体进行宣传;对于每年遴选的“教学能手”,学院还可进行优中选优,派出去,跟随我国名校享有广泛社会声誉和影响的教育教学大师进行为期半年到一年的学习、熏陶和培养;对于我院严格遴选出的教学能手、培养出的教学名师,在职称评审应适当降低科研成果要求标准,并进行合理的相应制度设计和安排;积极引导我院教师结合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新的教学方法、教学途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的实践性探索和创新,进行理论性总结与创新,为孕育和培养教学名师提供应有支持和制度保障;我院应花大力气,建设一支专职实验人员与专职教师承担部分实验教学工作任务的整体性较强的实验教学课程教学队伍;通过委派教师进入知名企业参加生产、研发或管理,着力培养我院工科类专业师资队伍的工程背景,提升工科类教师的实践性智慧;也可聘请企业中的高级工程师、高级管理人员来院开办讲座、承担部分工科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在待遇上与院内教师同等对待;改善基础性教学条件,将我院新建主教学楼所有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组织专人进行管理和维护,保障网络优势教育教学资源进入相关课程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专业建设均衡发展;学科建设有所为,有所不为,实施重点突破

专业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基础,我院作为多科性综合大学,在专业建设方面应该均衡建设,按照专业实际需要进行有效投入,相对缩小差距,促进各类专业建设可持续发展,这是学院事业整体稳定性发展的需要;对于已有硕士点相关专业进一步加大专业建设投入,确保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在学科建设领域,应结合我院实际,对于现有基础条件较优、科研实力强、学术研究成果水平高、学科建设方向明确、学术团队结构合理,以及学科研究成果具有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研发前景等的学科,进行有效资源的重点投入,特别是利用区域内丰富的自然资源、社会人文资源,在原创性基础研究和具有应用性产业开发价值的领域,实施重点率先突破发展战略;我院应该重点支持的学科(学科方向)包括:秦巴山地自然资源新物种的发现、汉水文化综合性研究、汉水上游生态资源保护及生态补偿途径等基础理论研究、汉水上游绿色区域经济与产业布局等应用性研究、特种食品(饮品、中药材)研发工艺、机械加工工艺技术创新、新材料研发及工艺技术创新等;尽快建立学科带头人选拔制度和优势学科的组织引导型项目研发梯队,扎实培养学科带头人;我们通过调研,结合我院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存在的不容忽视的隐患,认为应该从学科建设能力和相应学术研究水平方面,通过设置科研型教师岗位、外出学术访问和横向参与知名高校或企业研发科研与研发项目研究等途径,尽快加大对中青年教师中学术骨干的培养力度;全面修订我院科研成果奖励政策与措施的文件:对于讲师及以下职称人员发表在正规普通刊物上的研究成果予以奖励;对于副教授及以上人员,只对其发表在正规核心刊物及以上的科研成果进行奖励,对于获得重大研究突破的科研人员予以重奖;同时我院学术委员会应通过研讨,确立我院认可的核心刊物目录,将“垃圾”核心刊物剔除;在科研管理过程中,学院及院(系)应协调配合、加强引导,有效防止和杜绝学术造假、学术腐败,积极倡导和培育科学、认真、严谨和务实的研究风气;利用南校区新建图书馆大楼即将投入使用之前,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满足图书馆基本业务和服务工作用房的前提下,将我院与学术研究相关部门,如:科技处、研究生处、汉水文化研究中心、学报编辑部等迁入图书馆大楼,并在图书馆用房范围内,设计多间研究性工作(研讨)室和学术报告厅,供院内各类学术组织、科研团队、项目课题组等免费使用,提前预约、实行流动性管理,把新建图书馆大楼高标准地建设成为我院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和科学研究(活动)中心。

(四)我院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的科学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

1.建立“中青年骨干队伍”

自合校特别是“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以来,我院师资队伍在数量上(少数新办专业除外)能够满足学院整体教学工作需要,但在今后的师资队伍建设中应重点保障引进人才的质量,确立与我院发展相适应的循序渐进的人才引进计划,防止和杜绝突击引进;加强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学科建设的关键是人才队伍建设,学科的发展活力、动力和后劲与潜能聚合也在于培养中青年学术带头人,这是学科延续和发展的基础。加大投入,建立起以“中青年教师骨干”为主体的常态化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机制,包括:在职在岗培养、委托院内相关专业培养、优秀教师派出进入“985”类知名高校进行为期半年到一年的专业课程教学能力培训或以科研能力提升为重点的培训,但需要严格各类培养人员的管理和考核体制。

2.淡化“身份管理”

淡化“身份管理”,强化“岗位管理”,实现评聘分离,建立起符合开放性、竞争性、动态灵活性和效益性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分类、分级管理体制与模式。

3.改革分配制度和考核制度

深化以专业教师为主体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现“优岗优酬”“多劳多得”院内津贴分配机制;对全院教师严格年度专业技术和综合考核,建立起3至5年为中期的考核淘汰制度。

(五)加强我院适合师资队伍良性循环发展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校内“软环境”建设

1.政策性“软环境”建设

政策是为学院实现阶段性发展目标而制定的行动准则,政策的制定应该广泛征求各个层面的意见建议,集群体智慧,充分考虑各个层面的正当利益需求,要正确处理好政策的前瞻性、严肃性、相对稳定性、连续性和系统性有机统一与协调,加强出台政策执行力,维护出台政策公信力,进一步引导和培育广大教职员工对我院教育事业的归属感、责任感和忠诚度。

2.体制性“软环境”建设

从学院事业发展的总体阶段性目标出发,应提高各职能管理部门的效率意识和服务意识,充分调动基层教学单位办学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和创新潜能的发挥,建立起有利于事业发展的柔性、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

3.学术性“软环境”建设

在保障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引导各类专职教师进行不同类型的科学研究学习和训练,鼓励他们在专业研究领域进行自由、积极的探索,引导和催生学习型科研团队的形成,并通过开办各类学术论坛等形式创建学术研讨平台;学院应进一步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力度和图书馆业务人员知识服务能力培养力度,把新建图书馆大楼高标准地建设成为我院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和重要的科学研究活动中心之一。

4.人文化“软环境”建设

学院应该充分尊重广大教师的独立人格和主体性地位,关心每一位教师的生活幸福和事业发展,充分发挥他们在我院事业建设中的主人翁意识和主创精神,构建和营造和谐、友爱、温馨的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文化校园文化环境与氛围;在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管理方式上,要让广大教师参与其中,尊重广大教师的首创精神,让其在参与过程中去思考、探索管理方法,达到管理与自我管理的有效统一,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主体生长性和提升实践性智慧,构建有利于专业教师进行自由交流的高层次、高水平精神活动性平台;充分考虑部分青年教师面临的巨大社会压力、经济压力、工作压力,以及这些压力给青年教师身心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有的放矢地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个性化的人文关怀进行引导和疏导。

总之,通过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我们应科学地制定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实事求是地提出今后5到10年的发展建设目标。力争五年之内建设一支思想道德素质高、教学科研能力强、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形成科学可行、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师资队伍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10年之内培养和引进百名博士,下大工夫培养各学科、各专业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发言权和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教学大师、学科带头人以及学术带头人,培育和打造具有较高实力的教育教学团队和学术科研团队,为学院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内涵式可持续发展道路奠定坚实的人才队伍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