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特点及其组织

特点及其组织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准企业化”人才培养模式,是中职人本教育新理念指导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尝试,它是把中职学生放在一种类似于企业生产环境中进行教学的一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因此,中职学校应采取在人本教育新理念引领下的“准企业化”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地挖掘学生的天赋潜能,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使学生毕业后能顶岗操作,与企业零距离接轨。

第一节 “准企业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特点及其组织

“准企业化”人才培养模式,是中职人本教育新理念指导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尝试,它是把中职学生放在一种类似于企业生产环境中进行教学的一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

职业教育的本质是就业教育,学生往往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择业,希望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能不断地展示自己的专长,突显自己的个性。因此,中职学校应采取在人本教育新理念引领下的“准企业化”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地挖掘学生的天赋潜能,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使学生毕业后能顶岗操作,与企业零距离接轨。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就能很好地融入企业,有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能被企业赏识,从而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

一、“准企业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准企业化”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准”是指中职学校为学生学习所提供的类似于企业生产过程的工作,以此来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使学生在毕业后能顶岗操作,达到企业生产岗位的用人标准。这里用“准”,指的是类似的,不是真实的含义。

“准企业化”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模拟企业内部的岗位运作机制,制定与生产需要相结合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并按照企业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学习的一种人才培养的形式。

“准企业化”人才培养模式应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学校借鉴企业管理的理念、方法、架构,运用到教学管理与专业建设当中,如市场理念、效益理念、精细化管理、企业模式设岗等等;二是学校与企业对接,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组织等方面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学生到企业参加实训实践,如半工半读、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等等,教师也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瞄准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实训、师资建设。

二、“准企业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准企业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除了具有一般中职学校教学过程的共同特点与必须遵循的共同规律外,又具有不同于一般中职学校教学过程的特点。因此,为了让“准企业化”人才培养模式发挥最大的作用,中职学校的教师不仅要懂得中职学校一般教学过程的原理,还应掌握中职学校中“准企业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准企业化”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是由中职学校教学过程所派生出来的,结合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和企业生产的实际环境,“准企业化”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如下的主要特点:

(一)综合性

“准企业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性特点体现在“准企业化”模式注重对学生的职业道德、专业技能、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综合素质等方面的综合培养,把学生塑造成一个全面发展、身心健全的高技能型人才,让学生在当代社会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准企业化”人才培养模式突出表现在对中职学校的学生在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上,适应高新技术的应用和复合岗位的需要,非常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体现在它既能提高学生的专项能力的熟练程度,使学生成为“能工巧匠”,又注重学生的智力技能培养,使学生掌握一种或几种“技术”或“工艺”,还能加强综合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学有专长,能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解决岗位工作中遇到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在实践教学中要有高要求,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实践教学形式的多样性。中职学校的实践教学包括实验教学、认识实习、专业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专业性的调查、参观、操作练习等等。不同的专业,实践教学的性质、内容和方法都有所不同。因此,教学计划中对实践教学的设计和安排有很高的要求。②实践教学时间上的高要求。普通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的课时数一般仅为总学时的20%~40%,而中职学校实践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40%~60%,远远高于普通高等学校。③实践教学的硬件建设投入的高要求。中职学校的实验室、实习工厂、实习基地建设的要求比普通高等学校高,实验设备和相关的工艺与企业实践基地建设的要求比普通高等学校高,并保持同步更新,因此,中职学校用于实践教学硬件建设的投入应远大于普通高等学校。

(二)质量性

“准企业化”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在与专业相对应的职业岗位的真实情境中或仿真环境中进行,并以企业生产标准为质量评价标准。需要根据真实岗位或职业群的分析,整合教学内容,提高技能训练对真实情境的迫切性。学生技能培养要脱离“纸上谈兵”的纯理论学习,要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在动手过程中、在实践过程中发展职业技能,把职业技能的培养落到实处,这无疑大大地提高了中职学校的教学效率。

(三)学习性

为适应岗位动手能力培养的需要,“准企业化”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上采取相应的独特做法,如模块式的教学内容,围绕职业技能组织理论与实践知识模块,可以适应岗位职业技能不断变化的要求;配套的教学和实习基地,可以适应专业技术技能训练和实习的需要;学历证书与技术等级证书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可以反映中职学校教授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特色。所有这些都体现了“准企业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岗位行动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特点。

三、“准企业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组织保障

运用“准企业化”人才培养模式,为的是能让它发挥最大的教学作用,以更好地为中职学校的学生服务,在教学管理上涉及到常规教学、实训教学、教师管理和招生就业四个方面。

(一)“准企业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常规教学

“准企业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常规教学,涉及到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改革等。课程设置要与企业的需求相关,服装、软件、机械等专业的课程设置要与市场需要切合,均体现市场化。中职学校可以采用专业模块化教学,实施小班小模块一体化教学,让学生走入“准企业”实践并设计成果,以贴近市场需要。再如在专业建设中,中职学校应积极推行弹性学习制度,继续推动以学分制为核心的教学制度改革,建立“学分银行”,鼓励工学交替,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高一阶段,学生统一进行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高二阶段,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爱好、兴趣和专长,进行自主择选“簇群”中适合自己的专业;高三阶段,强化和巩固专业技能,进行课程和毕业设计,完成“准企业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所有程序。

(二)“准企业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训教学

“准企业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训教学,体现在校内岗位模拟、校外顶岗实习等。功能室、实训室的建设规划要与市场反馈信息吻合,具有超前意识。专业建设实施“准企业化”模式,按企业架构设置部门、按企业的模式运作并细化项目,如设置设计部、生产部、营销部、人力资源部、模拟品牌陈列室等。

实训环境贴近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让学生能最大限度地掌握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学生操作与企业生产相仿,在课堂教学中,指导教师和学生模拟企业岗位角色,模拟工厂实践并设计完成岗位任务,真正体现“做中学,做中教”。例如,在服装设计工作室和模拟企业设计室,指导教师就是设计总监或设计主管,学生的身份就是设计师或设计助理,按照岗位的分工,以项目或任务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并直接参与企业生产活动,参与市场分工,使学生真实体验岗位职能,熟练掌握一项专长,达到岗位熟练程度。

(三)“准企业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师管理

教师管理属于师资建设范畴,“准企业化”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师也要走出校园,走进企业,走向市场。如利用高三毕业生参加社会实践和企业实训期间,让部分专业教师深入到企业进行调研或挂职锻炼。同时,要与市场、企业紧密联系,如外聘师傅进校等,培养“毕业即能上岗”的与市场、企业“无缝对接”的实用型人才,如此才能获得市场和企业的认可。与此同时,要以浓郁的人文关怀气息、社会责任感和人性化的制度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在教师管理中情感与激励并进,使学校的经营实现“利润”最大化。通过价值发现和深度挖掘,学校不断造就职教名师。

1.目标激励——事业的凝聚力

教师的目标激励不仅仅表现为完成教学任务,还得充分地调动教师参与制定学校近、远期规划,提出可行性意见,增强他们的事业心和进取心,积极为这个共同的“家”出谋划策,以求发展,让他们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

2.制度激励——和谐的表现力

中职学校应坚持实施管理制度化、制度人性化的管理策略,不断完善教代会和工会制度,完善教育教学、科研、人事、分配、财务、学生管理等管理制度和评价制度,做好校务公开工作,创设积极的工作氛围,极大地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和谐发展,保障学校管理的统一。

3.责任激励——竞争的感召力

中职学校要把竞争引进教师队伍建设,在全校范围内创造一种竞争奉献的氛围,让教师在无形中感受到“压力”,强化教师对自己职责的意识,激励和鞭策教师敬业乐业。

4.情感激励——关爱的融洽力

学校管理者要充分尊重、关心教师,除了经常主动与教师沟通交流之外,还要多方关怀,主动为教职工办实事,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和文体活动。例如,切实解决教师住房难问题,在节假日、生日给教师送鲜花卡片等。

5.物质激励——进取的推动力

针对学校的具体情况,结合教师的工作特点和岗位特点,努力挖掘教师工作的热情;通过各种渠道,大大地改善教师的福利待遇,让教师教得开心、教得放心。

对老师进行人文关怀会让老师产生一种幸福感,让老师热爱这个大集体、大家庭,能够让老师以饱满的精神面貌去对待学生,这样潜移默化地就会感染学生,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从而产生一种良性循环,使班级、学校滋生出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有利于“准企业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实。

(四)“准企业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招生就业

中职学校的招生就业,首先要从制度着手。招生就业制度的改变,是“准企业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它改变了以往普通中学教学模式的复制,有利于职校学生快速融入社会,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增强学生实践和就业竞争力。中职学生的就业要切合有关就业准入制度,在高三上学期就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深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班主任和专任教师全程跟踪管理,要求学生把实习单位、实习情况、实习心得体会等按照计划反馈,这也是“准企业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毕业就上岗的能力,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以适应经济转型的人才需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