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特点及其规范

特点及其规范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尚未规范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又可分为两种模式:①依附在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之中;②自成独立体系。由于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尚未从制度上规范,致使以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为核心理论的现代研究生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受到制约。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法定的两种研究生培养形式之一。

第一节 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内涵、特点及其规范

我国现行研究生教育体系是在不断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中逐步完善起来的。从1981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以来,我国先后发展了科学(学术)学位、专业学位,初步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与学位授权体系。截至2000年,我国共培养各类研究生约53万人,其中博士研究生约53 400人,硕士研究生约476 300人;科学学位约481 600人,约占90.9%,专业学位约48 100人,约占9.1%;在职人员申请学位22 200人,约占4.2%。

一、我国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现状

非全日制从字面上可理解为与全日制相对应的学习形式,与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相比,它一般是以学生课程学分等值标准来定义、计算的,即每学期达到一定的学分值为全日制,达不到一定的学分值则为非全日制。国外各大学对非全日制学分等值标准的规定不尽相同,如美国的密歇根大学,每学期注册课程学分不大于12学分(春秋学期)或5学分(夏季)为非全日制学生;而哈佛大学规定,每学期注册课程学分在20学分(春秋学期)或16学分(夏季)以下者为非全日制学生。

在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实践中,也形成了全日制、非全日制两种不同的培养、学习形式,前者以在校脱产学习为主,后者以在职不离岗学习为主。前者已形成规范和较成熟的制度,后者尚未形成规范。尚未规范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又可分为两种模式:①依附在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之中;②自成独立体系。前者主要包括:攻读科学(学术)学位的少量在职人员,攻读专业学位的部分在职人员。自成独立体系的为在职人员以进校不离岗方式攻读专业学位和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学位形式,这一形式具有中国特色,也受到社会欢迎,但未与国际研究生教育主体形式接轨。

由于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尚未从制度上规范,致使以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为核心理论的现代研究生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受到制约。在职人员及在校应届毕业生通过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进行学习、获取学位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而某些办学机构和单位利用上述需求所从事的非法办学和非法取得学位、学历等行为却屡禁不止,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办学秩序的规范性。

二、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内涵

参考文献和发达国家资料,并结合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实际发展情况,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可简单定义为:一种与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并行、互补的大学后终身教育制度。

我国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内涵为:以一定的课程学分值或部分在校学习时间作为攻读学位的方式和划分标准,面向所有社会成员的研究生教育体制;规范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是一种制度的创新,它与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并行,功能互补、相互沟通,两者共同构成我国完整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

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法定的两种研究生培养形式之一。其培养所需的总学分值、总学习时间、培养质量要求和学位授予标准与全日制研究生完全相同,学习时间、学习课程和培养模式可以自主选择。在此基础上,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还具有以下特征:①采取两段式入学考试选拔制度;②实行完全学分制和学期注册制,按选课学分等具体项目收费;③采用申请学位的课程学分有效期制;④导入社会参与培养的机制。

三、规范和开展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必要性

1.完善、规范、拓展现行研究生教育体系的需要。

与世界发达国家较成熟的研究生教育体系相比,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已初步形成层次结构、学科结构、类型结构、形式结构四种基本结构框架(见表2-1),总体上可分析评价为:①层次结构与学科结构相对比较明确,而类型结构与形式结构相对不够完善和规范,主要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制度及其规范尚未建立;②类型结构、形式结构中,科学学位和全日制研究生制度相对比较完善和规范,而专业学位正在迅速发展之中,非全日制学位和非修业型学位制度尚在探索建立之中;③在初步探索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过程中,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目的与功能逐渐偏离方向,成为单纯追求学位和办学经济效益的手段,且在职人员申请学位类型的外语水平统测和专业综合水平考试通过率较低,弄虚作假和质量失控已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

2.构建规范的研究生层次终身教育体系的需要。

建立学习型社会、实现终身教育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对参加高考考生的年龄限制已开放,任何一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都有权接受正规的本科教育。这种改革必然要扩展到研究生教育层次。

我国专业学位类型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近几年发展迅速,而且非常规范,但发展专业学位的宗旨是为了满足各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而且对参加学习的学员有一定的行业限制,尚无法全面达到终身教育的目的。

表2-1 我国研究生教育与学位授权体系基本结构

img3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以行业需求作为教学的依托,专业学位研究生应着重学习行业所需的知识,因而更注重案例教学,以提高研究生解决实际工作所遇问题的能力作为评判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最重要指标,深层次的学科理论研究并非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目的。这种应用型的研究生教育无法覆盖博士、硕士层次的所有学科专业,因而仅依靠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模式的变化显然难以构建完整的研究生层次的终身教育体系。

规范和发展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必须要最大范围地涵盖我国现有的学科专业,使每一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完成本科教育后都有接受研究生层次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因此对于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考生不应再有工作单位性质、工作年限、年龄等方面的限制,以形成我国研究生层次的终身教育体系。

3.高等教育规模超常扩张和层次高移发展趋势的需要。

目前,国际上研究生规模扩张主要有与经济发展水平(如GDP增长比例)挂钩、与本科在校生规模挂钩和谨慎发展规模等3种模式。尽管我国近年来非全日制研究生发展规模、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比例均有增长,但研究生的总体规模仍较低(见表2-2)。我国具有研究生学历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也较低。2001年中国每千人口中在校研究生数仅0.3人,而1984年美国、法国、英国、日本的水平已经分别是此数据的8倍至80倍,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西方各国研究生规模发展水平是此数据的7倍至30倍。

表2-2 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规模统计

img4

虽然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规模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在高等教育扩招的背景下,研究生教育的相对规模并没有实质性突破,研究生在校生占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比例依然过低,仅为5%左右,若将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计算在内,则这个比例会更低(2001年约为3.2%),与国外,特别是欧美国家相比我国仍有很大的差距。从1998年至2001年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研究生在校人数占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的比例还略呈下降趋势(见表2-3),这说明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有待进一步发展。

表2-3 我国近年研究生在校生发展规模统计

img5

假设2005年后,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的规模维持在800万人的水平,而研究生在校生数达到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数的10%左右规模,那么我国将每年净增40万名在校研究生。按照我国现行的教育财政拨款机制,国家每年为每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提供9 855元,向每位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提供12000元的培养经费。如果研究生教育的增量全部由全日制吸收,届时国家仅在此项上每年需要多支出40多亿元人民币,若包括每位学生所需0.1亩的校园和25平方米校舍等基本建设投入、师资队伍的建设费用和设备建设投入等,估计总投入将会超出400亿元人民币。因此,规范和发展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有利于在政府财政负担较小的情况下,快速发展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规模。

4.研究生教育与国际教育接轨的需要。

据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其有关国际惯例和通行法则中与教育有关的主要在3个方面:一是劳动力(人才)市场一体化的协约;二是质量认定协定;三是教育经验、培训资格的有关认定。研究生教育因代表了国家最高层次的教育,可能会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影响的因素主要有:

(1)研究生教育模式必须规范化,必须与国际接轨。国际上现存两种研究生阶段的学校教育模式,即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并且非全日制的规模和比重逐年加大。1999年,英国的非全日制在校生占到研究生总数的66%。这就要求我们应尽快构建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制度,建立规范的研究生教育体系。

(2)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即包括律师、医生在内的高级专业人才的跨国界双向流动和就业的壁垒消除。这就要求我们尽快明确和完善培养目标,即培养能够在国际化范围内交流自如的各类专业人才。

(3)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国际认定,即要求研究生教育质量应当在一个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下予以保证。这就需要适时开展与有关国家的相互认定,作好接受国际评估的准备。

(4)各类研究生教育培训证书的国际统一标准。要求目前正在进行的各种研究生教育培训项目尽快规范,以迎接国际统一标准的检验。

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在国外起步较早,在英美等国五六十年代就被提出,并在这几十年里得到普遍的发展,成为研究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国,1991年非全日制研究生占研究生总数的比例为20%;英国,1991年非全日制研究生占研究生总数的比例为61.3%(其中研究型为40.9%),1999年上升至66.6%;前苏联,1981年非全日制研究生已占研究生总数的57%。据美国综合排名前100所大学资料统计,1998年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比例平均为12%至23%之间,其中人文学科、工科、工商管理类、理科类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学校比例分别为21.7%,21.7%,36.4%和30.63%。

四、结语

按照实施人才战略的总体要求,为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将努力建设一支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规范和发展我国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是顺应时代的要求,是落实国家人才战略工程的有效形式,它与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共同构成了高层次人才可持续发展的终身教育体系。

规范和发展我国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也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知识快速更新的新世纪,在我国加入WTO组织,以及改革开放对人才提出更高要求的今天,早日规范、发展我国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对“产学研”工作的深化、对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和对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都将带来深刻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