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道德的本质及其特点

道德的本质及其特点

时间:2022-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此同时,还有道德的表述及形式的主观性方面。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科学体系中,道德反映了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现象,认为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的约束力量来实现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经济基础是第一性的,道德是第二性的,经济基础决定道德;同时又认为,道德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一样,一旦形成之后,便具有相对独立性。

一、道德的本质及其特点

社会生活中,每个社会成员的行为都会对社会和他人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有两种后果:一是有些行为会给他人和社会带来幸福、因而被认为是有道德的行为;二是有些行为会给社会和他人带来痛苦和不幸,因而被认为是不道德的行为,即失德行为。道德在这里作为评价人们行为善恶的一种准则尺度。那么究竟什么是道德呢?

(一)道德的涵义与本质

道德是一定社会为了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所倡导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道德以善与恶、是与非、正义与邪恶、荣誉与耻辱、诚实与虚伪等概念来评价人们的各种行为,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力量使人们心里逐步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良好的习惯传统,指导和控制自己践行合理与合法的行为。

从本质上讲,道德是一种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从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态。马克思曾经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决定人们的意识。”[1]作为社会精神生活之一的道德深深根基于社会经济生活中,为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该社会的上层建筑服务。恩格斯说:“一切已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2]

还要看到,道德的内容受社会经济关系的制约,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道德体系的性质;社会经济关系发展了,道德的内容及体系也将随之变化发展。以上是道德的存在及内容的客观性方面。与此同时,还有道德的表述及形式的主观性方面。这具体表现为:道德不仅是人们认识的产物,是人们提出来的调整相互关系的准则和规范,而且道德只有转化成人们的内心信念,深入到人们的意识之中,才能指导人们的行为,产生实际的作用。内容的客观性和形式的主观性的辩证统一是道德的重要特征。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由于道德存在的客观环境和主观要求不同,道德的内容、体系与要求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值得指出的是,在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产生作用的情况下,道德仍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这是因为:道德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并不是一种被动的消极因素,而是一种能动的积极因素;道德也有着特殊的内在矛盾和内在要求,并因此有着自己本身发展的历史过程;道德也能对其他社会因素,包括经济因素,发生这样的或那样的影响和作用。一句话,道德对于社会经济基础,对于整个社会生活,发挥着重大的能动作用。说得确切些就是,道德是一切社会的统治阶级维护、巩固自身有效统治的重要工具。这就是为什么自古以来任何社会的统治阶级都倡导、推崇道德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科学体系中,道德反映了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现象,认为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的约束力量来实现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二)道德的特点

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不仅和其他意识形态一样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而且有与其他意识形态不同的特点。

1.规范性

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人本质上是社会人。人生活在世界上,要与他人、与社会发生复杂的关系,人们在社会中的行为,均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作为行为规范的道德,就是指个人与社会应该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他对社会需要承担什么义务,在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时应该遵守哪些原则,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等。这些对人们的思想和一言一行起到一种规范性作用。

2.非强制性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非常复杂,除了道德关系外,还有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法律关系等。因此,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除了道德规范,还有政治规范、法律规范和经济手段。但是道德规范不像政治规范、法律规范和经济手段那样需要由政党、国家和经济部门专门制定,并由专门机关监督执行。道德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持和发挥作用,具有非强制性,是一种内在的内心的内化的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

3.历史性

所谓道德的历史性是指历史上各种人类道德出现,都是当时社会经济关系状况的产物,并且总是与此特定的历史阶段相适应的,因而总是带有那个时代的社会内容、社会要求和社会特征。从历史发展进程看,人类已经历了原始社会道德、奴隶社会道德、封建社会道德、资本主义道德,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道德阶段。

4.全人类性

所谓道德的全人类性,就人类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来说,是指不同时代道德体系之间有着共同的地方;就同一个时代和不同时代的社会关系来说,是指不同阶级或对立阶级道德之间有着共同的地方以及相互联系之处。历史上各种类型的道德体系都包含着全人类性因素,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5.社会实践

道德具有广泛的社会实践性。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标志之所在。道德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始终。只要有人类社会的存在,就需要有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道德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渗透到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去。道德是人类的实践精神,是人类把握世界的特殊方式,是人类完善发展自身的社会实践活动。

6.相对独立性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经济基础是第一性的,道德是第二性的,经济基础决定道德;同时又认为,道德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一样,一旦形成之后,便具有相对独立性。道德相对独立性表现之一,是道德与社会经济基础变化的不一致性。其中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道德意识的变化落后于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另一种情况是,在旧的社会经济关系发展变化过程中逐步产生新的社会经济关系的道德因素。与此相适应,也会在旧的社会道德体系居于统治地位的条件下,产生出某些新的道德因素。道德相对独立性表现之二,是道德意识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历史上许多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其思想道德的发展却超过了经济先进的国家。道德相对独立性表现之三,是道德有其自己本身独立的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历史连续性和继承性。每一时代的社会道德意识,不管其表现形式有多么不同,都是以前时代的社会道德意识在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的继承与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