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智慧

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智慧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程之所以要“面向事情本身”,不仅仅是为了对客观主义课程观和主体主义课程观批判的需要,更是为了提升师生实践智慧的需要。伽达默尔将语言视为“事情本身”显现的媒介。通过对实践哲学的历史考察,可以发现实践智慧至少具有以下几层含义;第一,实践智慧是让“事情本身”显现出来的方式。实践智慧则是让“事情本身”显现出来的方式。课程的终极价值在于提升学生的实践智慧。

三、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智慧

课程之所以要“面向事情本身”,不仅仅是为了对客观主义课程观和主体主义课程观批判的需要,更是为了提升师生实践智慧的需要。

实践概念在西方有很长的历史渊源。最早使用实践概念的是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把人类的活动分为三类:理论、实践和制作。理论是指求索事物本质的思辨活动;实践则是合乎理性的善的行为,主要涉及伦理活动和政治活动,其中伦理活动是其基础。实践智慧在这里是用来指导伦理行为和政治行为的,是一种人之为人的品质。制作则是指各种技艺性活动,其中主要是生产性活动,即劳动。这一分类方法对西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后来,康德的实践概念仍然坚持着实践和制作的二分法,即把实践分为“道德的实践”和“技术的实践”。这里的实践智慧就是指实践理性,涉及的领域仍然局限于道德和政治领域,更多地指向普遍的道德律令——人的善良意志。后来由于技术理性大行其道,实践更多地被指向物质生产活动。随着人们对生活世界殖民化的反思,实践的含义有向传统实践哲学回归的意味。阿伦特则将人的活动分为劳动(work)、工作(labor)和实践(action)。其中,劳动和工作被指向人与自然(包括人化自然)之间的交互作用,而实践则被指向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互动。在伽达默尔那里,实践智慧被指向如何选择人生和社会发展目标并找到正确的手段。(6)实践哲学到了马克思那里得到了真正提升:马克思不再满足于实践仅仅适用于伦理和政治领域的偏狭观点,而将其扩展到经济领域和其他领域的一切实际活动。首先,实践是一种感性活动。在这种感性活动里面,既包含主观环节,也包含客观环节,并把二者连接起来。所以,实践不仅仅是桥梁和媒介,也是全体。正是实践这种感性活动肯定了外部世界是一种本体性存在而不是观念之中的存在,正是实践这种感性活动塑造了人的自身。其次,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马克思所说的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在社会历史中实践着的人。因此,人没有抽象的本质,只有功能性定义。我们不能用任何人的形而上学本质给人下定义,人通过自由自觉的实践来创造自己:人的实践活动怎样,人的本质也就怎样。从这个角度看,人的终极价值不在于神那里,也不在物那里,而在人身上;并且这种价值既不是人身上的理性或自我意识,也不是空洞的人的普遍性,更不是对财富的贪欲与单纯的占有感觉,而是人的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实践。(7)最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它体现为两个层面:第一层面,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因为实践能够使主观与客观达到统一。符合真理论认为真理就是思想与事物的相符合。实践是连接主观与客观的媒介,它使主观和客观统一起来。第二层面,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因为实践本身就是真理的显现。(8)胡塞尔改变了传统的真理定义,认为真理不是指思想与事物相符合,而是指“事情本身”的显现。(9)胡塞尔认为让“事情本身”显现的根本途径是现象学还原。伽达默尔将语言视为“事情本身”显现的媒介。马克思则将人类自由自觉的感性活动视为“事情本身”得以显现的根本媒介。在实践活动中,各种事情的本来面目得以显现出来。

通过对实践哲学的历史考察,可以发现实践智慧至少具有以下几层含义;第一,实践智慧是让“事情本身”显现出来的方式。过程哲学提醒我们:世界是一个事件集合体,所有的事件都表现为过程。也即是说,“事情本身”是在“是其所是”的过程中显现出来的。在人类的实践过程中,“人本身”和“物本身”都显现出来。实践智慧则是让“事情本身”显现出来的方式。通过它,“事情本身”便显现出来。第二,实践智慧指向人生活的合理性。实践是人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实践智慧则指向这种生命活动的合理性,即指导人们应该怎么生活。其核心问题在于人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目标,并找到达到生活目标的合理手段。前者涉及价值理性,后者则涉及工具理性。实践智慧对于人生的指导原则主要有二:一是生活遵循道德良知,生活要合乎高效要求。第三,实践智慧是“以道观之”。道分天道和人道。事物之所以是其所是,是因为天道存乎其中;人之所以是其所是,是因为人道存乎之中。“以道观之”就是遵循天道和人道的根本原理来认识万物和人。这就是实践智慧。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实践智慧不能等同于实践知识,因为实践智慧是整体,是综合能力,而实践知识则是分门别类的部分。正如部分之和不等于整体,实践智慧不是实践知识的简单相加,而是其升华。因此,需要“转识成智”。

课程的终极价值在于提升学生的实践智慧。具体说来,主要有三:第一,让学生掌握“事情本身”显现的方式;第二,让学生能够在人类社会中合乎理性地去生活;第三,让学生认识世界时能够“以道观之”。前两点主要是“行”的智慧,后一点主要是“知”的智慧。二者是统一于实践:二者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二者是相互支持的:在实践智慧的运动中,“行”的智慧与“知”的智慧不断地循环往复,相互支持,从而使实践智慧的整体不断地扩大,直到成就智慧人生。课程的终极价值要求课程面向“事情本身”。因为只有面向“事情本身”才能让学生掌握“事情本身”显现的方式,才能让学生懂得如何才能合乎理性地去生活,才能让学生以“以道观之”的方式去认识世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