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课标化学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新课标化学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1.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新的化学课程标准要求情景的创设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观察和操作,主动猜想和推理。将化学与生活生产紧密联系,是新教材的一大特点。现代化实验设备从属于化学知识,对学生化学整体素养的提高具有必要性。

新课标化学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邹恒亮

中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对我们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师范生的我们,毕业后必然走上教师岗位。要成为一线的化学教师,必须适应新的课程改革,拓宽教学思路,采用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方式,以化学教学为载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程改革最根本的变革就在于它的新理念——以学生为本。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比较单一,在教学中处于中心地位,直接以文化权威的身份出现;现在要逐渐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平等对话、合作建构。过去我们视学生为“毛坯”,在学校这个加工厂中进行固定方向、固定专业、固定要求的加工;现在要求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根据个人爱好自由选择专业、方向。改革后的化学教材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化学1》《化学2》两个模块是化学基础知识,为必修;《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六个模块为选修。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把自己比作泥土:过去称赞教师为辛勤工作的园丁,但是园丁是对花朵进行修剪,除去杂草,而泥土是为花朵及其他植物提供养料、水分,更确切地描述了老师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质,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社会所需人才的多样性要求教育与教学过程和目标也具有多样性。为了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人才,课程改革是很必要的。

长期以来,传统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学生学习被动且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创新精神欠缺。我国学生整体创新能力的薄弱,正如我们现在的科学技术,还属于追踪、跟踪阶段,自主研发创新欠缺。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创造力是个体综合素质中最有生命力的一种特殊素质,是推动全体顺应环境、挖掘潜力、走向成功的内在动能。教师应通过创设情境、积极鼓励、启发思维、引导探究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1.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有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并了解所学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情景的创设对激发学生的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教材从以人为本、回归生活和注重发展出发,丰富情景内涵,对情景的创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化学课程标准要求情景的创设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观察和操作,主动猜想和推理。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先行组织者”的作用,其方法如下:

1.1 从生活入手。从与学生紧密联系的生活入手,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东西了解事物背后隐藏的化学知识,这样就给学生带了新鲜感。如“硫和氮的氧化物”可以通过生活中天气预报关于空气质量的数据来引入。

1.2 从自然、社会现象入手。自然和社会中的很多现象都能与化学很好地联系起来,如“氨、硝酸、硫酸”可与工业生产联系起来;“碱金属——纳”可与钠意外泄露的相关新闻联系起来。

1.3 从真实的问题入手。真实存在的问题能够很直接地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的思考。如“原电池”可以由教师制作的简易原电池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电流表偏转……

1.4 利用认知矛盾。新、旧知识的矛盾,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的矛盾,直觉、常识的矛盾等,都能使学生产生好奇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学习愿望。如用“燃烧条件”展示魔术“烧不着的手帕”,观察占有一定浓度酒精的手帕烧着但烧不坏的现象。

1.5 从化学直观手段入手。利用生动形象的图片、视频将抽象知识具体化,更为直观地展现教学内容。同时教师可以通过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一方法与以上几种方法有所交叉,可以互相结合起来应用。

2.实验改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创新思维。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教学中,要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探究思维,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懂得如何去学习。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把一些动态知识总结为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注重对知识的识记,即使有实验,大多数也只是单纯性的演示,往往使学生形成机械记忆、被动模仿的习惯,而缺少了学生自己的探究思考过程,这对于形成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的学习不利。在力求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宗旨下,新教材着力在化学实验上做了深刻改革。

2.1 探究性实验内容比重增大。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通过实验探究来完成的实验共有13个,占实验总数的32.5%。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明确要求通过实验探究来完成的实验有7个,占“内容标准”实验总数的14.29%;“活动与探究建议”中明确要求通过实验探究来完成的实验有18个,占“活动与探究建议”中实验总数的27.27%。

2.2 实验内容的形式多元化。将化学与生活生产紧密联系,是新教材的一大特点。新教材注重实验的生活化,将“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理念落实到实验教学中。如“化学1”中的“设计实验探究市售食盐中是否含有碘元素”,“实验化学”中“用中和滴定法测定食醋中醋酸的含量”等,引导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生活中学习化学知识。

2.3 实验教学功能多样化。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新教材在编排不同版块的同时,配以不同类型的实验。可选试验的类型增至8种:实验、实验探究、讨论或实验探究、设计实验、对比试验、调查或实验、观察实验、观察。

2.4 实验仪器与设施凸显现代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在实验室和教学中得到了应用。如精密电子天平、数字式pH仪、红外光谱仪等现代化设备都在新教材中被提到。现代化实验设备从属于化学知识,对学生化学整体素养的提高具有必要性。

3.积极鼓励,启发思维,培养学生的质疑品质。“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重视让学生多问、多想、多说,让学生的思维在学习和问题中发散;在科学的前提下,鼓励学生有自己见解,对疑问有与众不同的解释。在这些过程中,要不断对学生进行肯定和鼓励。心理学表明,鼓励和表扬属于正强化作用;相关实验结果表明,在不断的鼓励和表扬下,人的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要吝啬我们对学生的赞扬,多鼓励强化学生多思考的行为习惯。这一点突出了新课标的理念——以生为本,爱护和培育学生的好奇心、质疑习惯,是培养他们创新意识的起点。因此,在新课程下,教师要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敢争论的精神,使学生产生创新的欲望和激情。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21世纪需要具有不断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现代教师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研读新的化学课程标准,抓住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转变自身角色,在教学中注重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品质,开创新世纪化学课堂教学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王后雄.新理念化学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60-261.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77-8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