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学们说出了多种答案,笔者认为同学们的设想都是合理的,接着问:“那么,圆锥的体积究竟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有怎样的关系呢?”

创新意识是新课程标准十大核心概念之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明确指出:“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从义务教育阶段做起,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97]在《标准》中可以看出创新意识在数学教育中的重要定位.那么,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保证创造成功的重要条件.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教师要热爱学生,这是达到民主和谐的基础;二是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老师既是自己的师表,又是最亲、可以与之交心的朋友;三是学生之间要形成和谐、友好、互助、竞争的关系.

每位学生都有很强的创新欲望,他们对什么都充满了好奇心与幻想.因此应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使他们善于创新.例如,在学习平年、闰年的判断时,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如何判断平年、闰年呢?闰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同学们非常好奇,想马上弄清是怎么一回事.这时教师先讲“一日”、“一月”、“一年”是怎么来的,然后让学生任报一个年份,教师都随口说出是平年还是闰年,而当全班学生感到惊讶、好奇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总结出课本上没有的判断闰年的简便方法,那就是: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在数学教学中,学习氛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师生关系,师生情感融洽,学生才敢想、敢问、敢说,从而诱发创新意识.

例如有这样一道题:某小学放映两部科学教育影片,第一部长585米,放映19.5分钟,第二部长720米,要比第一部多放映多少分钟?对于这道题,教师要求是只列式不计算,比一比看谁用的方法多.这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很快多数同学先后列出3种不同的算式:①720÷(585÷19.5)-19.5;②19.5×(720÷585)-19.5;③(19.5÷585)×(720-585).紧接着在教师的鼓励启发下,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相继又出现了2种不同的解法:④(720-585)÷(585÷19.5);⑤19.5×[(720-585)÷585].然后要求回答每一种方法的解题思路,学生纷纷踊跃发言说出各自的理由,形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这样既激活了课堂气氛,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呵护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上随时可能出现一些事先想不到的“意外事件”,而这些意外事件中往往含有学生的“奇思妙想”,如何处理这些事件不仅仅是考验教师的教学机智,而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有正确的教学观,要认真呵护学生的创新意识.

案例 认识射线[98](袁晓萍)

学生知道了射线的特征,教师让学生举例.

师:我们可以把手电筒和太阳等射出来的光线都看成是射线.你还能举出一些射线的例子吗?

生:手电筒和太阳射出来的光线不是射线,是线段,因为被东西挡住了.头发是射线.

(全班同学笑了.)

师:你们有意见吗?

(绝大多数同学感到疑惑.)

师:那我们来假定一下,假如你的每一根头发都是朝着自己的方向笔直笔直地长,再假如你长生不老,而且永远不剪头发,那么你的头发就是射线.

点评:当学生的发言有些“出格”时,教师想到的是如何去呵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袁老师的两个“假定”就营造了轻松、愉快、自由、安全,还略带童真的心理氛围,也反映了教师在呵护学生创新意识时高超的教学机智.

三、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所谓思维灵活性,是指:一是思维起点灵活,即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不同方向出发,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二是思维过程灵活,全面灵活地分析;三是概括迁移能力,运用规律的自觉性提高;四是善于组合分析,伸缩性.在教学实践中,对优等生和后进生的解决问题过程作一个跟踪,经过观察分析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优等生对一道题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应用各种方式进行分析遐想,然后就每一种可能进行合理的思维推理,一旦思维受阻,能马上改变思维方式.然而,后进生则不然,不但想法单一、缓慢,而且思维一旦受阻就会停止思维.例如,“用简便方法计算25×32”,教师应让学生用自己所学的、积累的经验去探索解题的方法.结果学生会有许多不同的解法:

(1)25×4×8;

(2)25×2×16;

(3)25×30+25×2;

……

四、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

笔者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先用绞笔刀将铅笔绞成一个圆锥,然后提问:“请同学们设想一下,这个圆锥和刚才的一截圆柱有怎样的关系?”同学们说出了多种答案,笔者认为同学们的设想都是合理的,接着问:“那么,圆锥的体积究竟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有怎样的关系呢?”请同学们用准备好的等底等高的空圆柱圆锥、水,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动手合作操作讨论,结果在操作中探索出圆锥体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体积的1/3的结论.接着笔者又问:“谁能说出具体理由来?”有的小组代表说:“我将满圆锥水往圆柱里倒,结果3次将空圆柱倒满,因此,我们小组得出圆锥体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体积的1/3.”有的小组代表说:“我是将满圆柱水往空圆锥里倒,结果3次才倒完,因此,我得出圆柱体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锥体体积的3倍,反过来说,圆锥体体积就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体积的1/3.”这一动手、动脑、动口的操作过程,创设了好的思维情境.通过小组合作、操作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

想象越丰富,创新能力就越强.想象是通过对过去经验和已有记忆表象的加工改造,构成新意象或观念的心理过程.想象可以帮助学生冲破现有知识的局限,引导其往广处想、往新处想、往趣处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概念教学,学生除提出为什么这样表述外,想象增加或删改一些字词将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如教学“平行线概念”后,可引导学生想象:如果分别去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两条直线”这三个要点将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这样学生就可能利用一种逆向思维产生合理的想象.

小学数学课本中有很多题目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极好题材,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学会正确思维,敢于大胆创新.例如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思考题:在校园里,要把7棵小树平均种成6行,每行有3棵,该怎么种?学生知道,每行3棵,6行就需要18棵,可现在只有7棵树,缺11棵树,怎么种?这个超乎常规的问题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这时教师要把握时机,因势利导,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教师可出示以下问题:①5棵树种成2行,每行有3棵,怎么种?②7棵树种成3行,每行3棵,怎么种?③6棵树种成3行,每行3棵,怎么种?让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引导他们发现“公共树”的作用,掌握一棵树有时可顶上两棵树甚至顶上三棵树的不同排法,使上述思考题最终得以解决,学生的创新能力也由此得到培养.

小学课堂教学应当遵循学生自主、方法多样、拓宽思路、适时升华的原则.通过环节的设计、情境的创设、语言的激励引导,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自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时刻保持一个愉悦的心情,积极去探索发展,领悟新知,去发展和创新;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就是学习活动中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达到培养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目的.

(安岳县岳新乡中心小学 张 林,安岳县林凤镇中心小学 颜秋发)

【注释】

[1]翁凯庆.数学教育概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

[2]喻平.数学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3]马云鹏,孔企平.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小学数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王欣,黄伟星.精彩源于“精致”——由“图形的放大或缩小”引发的对概念教学的认识和思考[J].小学数学教师,2010(3):39-48.

[5]姜荣富.数学概念学习:是逻辑的过程还是概括的过程[J].小学数学教师,2010(3):32-38.

[6]桂守才.基础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7]顾晓东.数学概念教学中探究性活动的有效设计[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版,2012(2):24-26.

[8]宋乃庆,张奠宙.小学数学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0]王连才.浅析小学数学口算教学[J].小学数学参考,2012(5):68.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2]聂艳军.寻求继承与创新的和谐——听“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一课有感[J].小学数学教师,2009(4):15-23.

[13]胡晓芳.夯实口算基础 提升数学能力[J].小学科学(教师),2012(7):107.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5]顾泠沅,朱成杰.数学思想方法[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

[16]弗赖登塔尔.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17]郜舒竹.实践取向小学教师教育教程:数学教学案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18]王莉.“大约”=估算?[J].小学数学教师,2010(11):87-88.

[19]王林.计算教学: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出发[J].小学数学教师,2010(5):1-13.

[20]沈重予.加强估算 培养运算能力[J].小学数学教师,2010(5):14-26.

[21]楚平.问题情境:计算教学的活力源泉[J].小学数学教师,2010(7-8):144-154.

[22]沈重予.加强估算 培养运算能力[J].小学数学教师,2010(5):14-26.

[23]靳玉乐.探究学习[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24]胡庆芳.预设与生成:校本教研应有的视角[J].人民教育,2006(8):52-55.

[25]经守红.预设须简约,生成要灵动[J].小学教学设计,2006(6):38-40.

[26]胡庆芳.预设与生成:校本教研应有的视角[J].人民教育,2006(8):52-55.

[27]经守红.预设须简约,生成要灵动[J].小学教学设计,2006(6):38-40.

[28]张灵通.小学数学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关系[J].小学教学教师,2012(1):42-45.

[29]周新建.数学课堂[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09(11):46-50.

[3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1]黄正夫,吴天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2]梁文东.中国当代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5.

[33]李冲锋.教学技能应用指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4]姜曙光.教师掌控课堂的技巧[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5]赵思林.感受的心理过程对数学教学的启示[J].数学教育学报,2011,20(3):7-11.

[36]任刚,张卫平.课堂提问艺术[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9.

[3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8]王秋海.数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9]全国教育史研究会.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研究论文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40]冒金彬.小学数学教师课堂语言“八字”原则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0(5):49-51.

[41]冒金彬.小学数学教师课堂语言“八字”原则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0(5):49-51.

[42]胡寅生.小学教育学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3]王振宇.心理学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4]Rich Wormeli.50种教与学的总结技巧[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4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6]王振宇.心理学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7]张奠宙,宋乃庆.数学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9]斯苗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透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0]曾小平,汪秉彝,吕传汉.数学“情境—问题”教学对数学探究学习的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9,18(1):82-87.

[51]王向华.对话教育论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52]吕纯志.有效教学认知[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3]朱欣欣.小学数学案例教学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54]刘淼.谈运算能力的培养[J].伊梨教育学报,2005(3):84.

[5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6]侯正海.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构建算法[J].小学数学教师,2010(7,8):134-143.

[57]莱斯利·雷.学习活动培训和拓展中的101个技巧[M].孙业山,朱荔,李小涛,译.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6.

[58]王林.计算教学: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出发[J].小学数学教师,2010(5):1-13.

[59]罗晓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游戏活动及案例分析[R].内江师范学院,2012.

[6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61]潘小明.数学教学语言要突出教学本质[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12(6):49.

[62]王汝旭.做“善学者”[J].基层政治研究,2012(4):23.

[63]潘小明.数学思维的发展不是空洞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实践及思考[J].人民教育,2012(12):37.

[64]华应龙.融“错”课堂求做真人[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2(6):59.

[6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66]朱荣武.缘何“小曲好唱口难开”[J].小学数学教师,2010(5):67-71.

[67]朱荣武.缘何“小曲好唱口难开”[J].小学数学教师,2010(5):67-71.

[68]谭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策略与方法研究[J].高校讲台,2007(7):123.

[69]陈必红.小学数学合作学习若干现象解读[J].基础教育研究,2006(3):36.

[70]顾徐达.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探索[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3(19):31-33.

[71]斯苗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透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72]文涛.论有效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2):55.

[7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74]史宁中.对数感及其教学的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6,15(8):9-11.

[7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7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77]王林.也谈解决问题与应用题[J].小学数学教师,2009(7,8):1-8.

[78]陶文中.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与培养[J].小学数学教师,2010(4):1-15.

[79]王林.也谈解决问题与应用题[J].小学数学教师,2009(7,8):1-8.

[80]徐继瑾,许万明.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云南教育,2006(11):21.

[81]陶文中.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与培养[J].小学数学教师,2010(4):1-15.

[82]王小丰.浅谈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4):35-36.

[83]侯京友.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研究与实施[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84]巢亚美.“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谈[J].小学数学教师,2010(4):16-20.

[8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86]于蓉.对第一学段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11(1):52-54.

[87]孔企平.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及案例[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9.

[88]翁凯庆.数学教育概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

[89]郭思乐,喻伟.数学思维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90]曹才翰,章建跃.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91]翁凯庆.数学教育概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

[92]孔慧英,梅智超.现代数学思想概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93]朱欣欣.小学数学案例教学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94]潘巧明,张维忠.计算机技术与数学创造性思维培养[J].数学教育学报,2002,11(4):59-62.

[95]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96]席振伟.数学的思维方式[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9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98]斯苗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透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