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环境创设练习题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环境创设练习题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狭义的物质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对幼儿发展有影响作用的各种物质要素的总和,包括园舍建筑、园内装饰、场所布置、设备条件、物理空间的设计与利用及各种材料的选择与搭配等。幼儿园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相比具有可控性,即幼儿园内环境的构成处于教育者的控制之下。精神环境是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幼儿园教育的关系十分密切。幼儿园环境是依婴幼儿的教养目标和要求而营造的。

第四节 幼儿园环境

考点1 幼儿园环境的含义 重点等级★★

对于幼儿园教育而言,广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它包括幼儿园内部小环境,又包括幼儿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文化等大环境;狭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物质与精神要素的总和。

考点2 幼儿园环境的分类 重点等级★★★

幼儿园环境按性质可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大类。

广义的物质环境指对幼儿园教育产生影响的一切天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中物的要素的总和。包括自然风光、城市建筑、社区绿化、家庭物质条件、居室空间安排、室内装潢设计等。狭义的物质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对幼儿发展有影响作用的各种物质要素的总和,包括园舍建筑、园内装饰、场所布置、设备条件、物理空间的设计与利用及各种材料的选择与搭配等。

广义的精神环境泛指对幼儿园教育产生影响的整个社会的精神因素的总和。主要包括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道德、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狭义的精神环境指幼儿园内对幼儿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精神因素的总和,主要包括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幼儿园人际关系、幼儿园文化氛围等。精神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是两方面的。良好和谐的精神环境有利于幼儿的发展,不良的精神环境如大众传媒中不宜幼儿收听、收看的内容,成人不正确的教养态度等也会对幼儿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幼儿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创设与利用各种有利的精神环境,控制各种不利因素,保证幼儿顺利、健康地发展。

真题回顾

幼儿园环境中,狭义的物质环境不包括(D)

A.园舍建筑  B.场所设置  C.园内装饰  D.室内装潢设计

【解析】狭义的物质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对幼儿发展有影响作用的各种物质要素的总和,包括园舍建筑、园内装饰、场所布置、设备条件、物理空间的设计与利用及各种材料的选择与搭配等。室内装潢设计属于广义的物质环境。

考点3 幼儿园环境的特点 重点等级★★★

1.环境的教育性

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其环境创设与其他非教育机构有显著区别。它是根据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及幼儿的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精心创设的。

在幼儿园教育中,环境创设不仅是美化的需要,更是教育者实现教育意图的重要中介,教育者把教育意图隐含在环境中,让环境去说话,让环境去引发幼儿应有的行为。因此,幼儿园的环境具有教育功能,是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的。

2.环境的可控性

幼儿园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相比具有可控性,即幼儿园内环境的构成处于教育者的控制之下。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社会上的精神、文化产品,各种儿童用品等在进入幼儿园时,必须经过精心地筛选甄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有利于幼儿发展为选择标准。另一方面,教师根据教育的要求及幼儿的特点,有效地调控环境中的各种要素,维护环境的动态平衡,使之始终保持在最适合幼儿发展的状态。如某教师精心观察活动角中幼儿的活动,发现幼儿对某活动不感兴趣,因为这个活动角的操作材料过于简单。于是教师把材料调换,一下子就引起了幼儿的兴趣。教师通过对环境的调控,给幼儿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如上所述,幼儿园环境具有教育性与可控性。另外也不难看到,环境的教育性与可控性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环境的教育性决定了环境的可控性,使可控性有了明确的标准和方向。而可控性又保证了教育性的实现,二者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考点4 影响幼儿园环境质量的因素 重点等级★★

1.物质因素

物质环境是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幼儿园教育的关系十分密切,会对幼儿园环境质量产生重要影响。教师应结合幼儿园的各级教育目标,科学合理地选择材料与安排空间,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

2.精神因素

精神环境是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幼儿园教育的关系十分密切。在影响幼儿园环境质量的各种精神因素中,人的要素、幼儿园文化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

(1)人的要素

在人的要素中,幼儿教师是幼儿园中对幼儿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在一定的物质条件具备后,教师的观念和行为是影响幼儿园环境质量的决定因素。

首先,教师的思想、态度、情感和行为本身就是构成幼儿园环境的要素之一。教师的观念和行为决定着他们对幼儿的教养方式,决定着幼儿与教师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决定着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的关系。这些都对幼儿园环境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影响。

其次,由于幼儿园的各种环境都是教师根据教育的要求及幼儿的特点精心创设与控制的,因此,如果教师具有正确的观念与行为,就可以敏锐地发现幼儿的各种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因素,创设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如果教师不具有正确的观念与行为,则会对幼儿的需要视而不见,对环境中各种有利的因素不能加以充分利用,对不利因素不能进行有效地控制,就不能保证环境的整体质量。由于家长对幼儿的影响是巨大的,家庭影响是丰富的教育资源,需要充分地加以利用。拥有正确观念的教师,会想方设法地加强与家长的交往,了解幼儿在家里的各方面情况,影响家长对幼儿的态度,指导家长正确地育儿,从而使家园共同配合,形成教育合力。而不具有正确观念的教师则会认为家长没专业知识,对幼儿教育的理解很肤浅,不仅不会加强与家长的联系,还会对家长提出的建议置之不理,甚至对家长想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都厌烦不已。这样的教师就不能统合各方面的力量,发挥环境中各个要素的优势,形成幼儿发展所需要的良好环境。

(2)幼儿园文化

相对于人与物等可见的因素而言,幼儿园文化比较抽象,但对幼儿园环境质量的影响却是巨大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追求等影响着社会的每一个领域,当然也影响着幼儿园教育。幼儿园文化对于幼儿园整体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它影响着幼儿园的精神风貌,对全园的成人和幼儿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考点5 环境育人观 重点等级★

1.环境育人的依据

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实现发展的现实条件。托儿所、幼儿园的环境,是根据婴幼儿教育目标而营造和组织的,对婴幼儿身心的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发展,都具有独特的促进作用。幼儿对环境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他们的生存能力的发展也依赖对环境的熟悉程度;而且他们的自主选择能力差,容易受环境的熏陶和感染。因此,幼儿教师要注意创设和利用环境教育幼儿,剔除环境中的不利影响。

2.幼儿园环境育人的特点

(1)设置的目的性

幼儿园环境是依婴幼儿的教养目标和要求而营造的。园地的选择、内部布置、制度建设、人员配备等,无不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2)范围的弥散性和时间的持续性

幼儿园环境指幼儿在园内外接触到的所有的人、物和事,包括生活和学习环境、物质和精神环境。它是无所不包和无处不在的,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对幼儿施加的影响也是全方位和多方面的。环境因素也时刻包围在孩子的周围,对孩子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因此,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也是持续不断的。只要幼儿待在幼儿园,他就被幼儿园的物质和精神的因素所包围,就会时时刻刻受到环境的影响。

(3)影响的渗透性

环境对人的影响通常是潜移默化,以渗透的方式进行。环境教育是隐性的、看不见的教育。我们很难洞悉环境中有哪些因素以及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幼儿的。

(4)效果的迟缓性和难评估性

环境育人不可能像教学那样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婴幼儿只有长期置于其中,接受其沐浴、熏陶和感染,才能发生一些较为明显的实质性变化。由于环境育人的过程和效果都不明显,评估环境和环境育人的效果都很困难。

3.幼儿园内部环境创设和管理的基本要求

(1)幼儿园内部物质环境创设和管理的基本要求

幼儿园内部的物质环境指幼儿园内部的各种物质的设备条件,即幼儿园的“硬件”建设。

①健康性

健康性包括以下三层意思:

安全:幼儿缺乏生活经验,安全意识差,很容易出现安全问题,故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建设和管理中,幼儿的生命安全应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卫生:幼儿的抵抗力差,缺乏保持自我卫生的意识和能力;而幼儿园是集体生活环境,容易发生交叉感染。故幼儿园的图书、玩教具、地面门窗等设施、被褥、空气、水等都要符合卫生标准,教师本人要身体健康。

科学:指幼儿园的物质环境一定要符合孩子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如凳、桌、床的尺寸应合适,楼梯的台阶不能过高等。

②教育性

幼儿园要根据幼儿教育的任务和内容设计整个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每一个班要根据本班活动内容的变化而变换区域活动材料及墙饰;幼儿园室内外环境的布置也应考虑幼儿园课程五大领域和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发展的平衡与协调。幼儿园不是公园,也不是花园,而是教育场所,所以要突出教育性,要在儿童发展和教育之间保持适当的平衡。

③活动性

活动性包含以下两层意思:

第一,应让孩子参与环境的创设与管理。在环境创设和管理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发动幼儿动手动脑,亲自确定环境的内容和布局,并与教师一道布置环境和管理环境。这样孩子能对环境产生亲切感和探索的兴趣,并会珍惜和爱护环境。

第二,尽量给孩子提供活动的方便。好的环境应允许孩子们多看、多听、多摸和多玩,应给孩子提供大量的活动机会。这要求幼儿园的玩教具和各种设施应具有多样性、可变换性、可操作性;环境布置应有开放性,是孩子随时可及可动的;规章制度比较宽松,给孩子自由活动的时间和机会。

④丰富有序性

幼儿在活动中操作物体而学习。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需要在操作中积累感性经验,在操作中掌握规律,将动作内化为思维。幼儿多种感官的发展和技能的形成、兴趣的维持和发展、多领域的学习等,无不需要丰富而有序的环境。

⑤经济性

幼儿园的办园条件要坚持“安全、够用和适用”的原则。幼儿园玩教具要尽可能利旧利废,因陋就简,使用自然材料和半成品材料。

(2)幼儿园内部心理环境创设的基本要求

幼儿园内部的精神环境,指幼儿园内部的各种人际关系和文化教育设施所共同营造的心理文化氛围。其基本要求如下:

①要满足孩子的基本生理需要,让孩子感到安全和舒适。

②创设充满爱和关心的环境。幼儿教师作为一名教育者,应给予每个孩子理智的爱和发自内心的关心;对每一个孩子一视同仁;应将爱和关心体现在照顾孩子的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

③创设充满尊重、信任和期望的环境。幼儿教师应尽可能与孩子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平时多与孩子协商和合作,征求孩子的意见;依据每一孩子的特点提出教育要求;多用正面的、积极鼓励、启发引导式的教育方法;对孩子的错误和缺点,应就事论事,不能进行人格侮辱。

④帮助幼儿形成平等、合作和友爱的同伴关系。友爱的伙伴关系、融洽的班级气氛和上进的班风,不仅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而且是孩子学习的重要外部条件。

⑤创设能提供丰富、全面知识和锻炼的饶有趣味的环境。幼儿教师要利用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的每一环节和机会教育孩子,发动幼儿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经验分享。让幼儿感到沐浴在知识的海洋之中,每时每刻都有收获。

(3)幼儿园的生活制度与常规

幼儿园生活制度(也称幼儿园一日作息制度),指幼儿园一日全部时间和各项活动的安排与规定。合理的一日作息制度,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使幼儿有规律地生活;并能满足其身心的各种需要,使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有劳有逸,有利于提高幼儿学习的效率和增进幼儿的身心健康。一日作息制度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季节和地区特点、幼儿家长的需要、幼儿园的保教要求四方面综合考虑。现在,一般强调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整体设计、稳定多样、规则与灵活、科学性;重视游戏、幼儿自由活动、小组和个人活动;提供幼儿家长参与幼儿园生活的机会;教育要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等。

常规(也称一日生活常规),指人们经常遵守的一般生活规则和行为规范,常规用于约束人的行为,培养人的行为习惯。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指幼儿在一日生活的各环节和活动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具体而言,就是教师制定幼儿一日活动的各环节的内容、时间及其顺序,并制定一系列相应的行为规范,幼儿经常固定地执行,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

幼儿园一日常规的意义在于,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保持秩序;有利于教育活动的自然顺利地展开;有利于幼儿建立安全感;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

考点6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 重点等级★★★

1.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原则

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原则是指环境的创设要体现环境的教育性,即环境设计的目标要符合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幼儿园环境必须强调目标意识,要有利于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而决不能允许与教育目标相悖的因素存在。因此,创设环境时,目标是依据,应把教育目标落实到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及其每一个具体的活动中。

2.发展适宜性原则

发展适宜性原则指幼儿园环境创设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发展适宜性原则是美国幼儿教育协会针对美国幼教界普遍出现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等倾向而提出来的。从一般年龄特征来看,小班、中班、大班幼儿在身心发展特点上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其身心发展所需要的环境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要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征为其提供适宜的发展环境。

3.幼儿参与性原则

幼儿参与性原则指环境的创设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合作、共同参与的过程。环境的创设过程应该是一个积极的教育过程,培养幼儿的主体精神、责任感、合作精神。树立正确的观念是贯彻这一原则的根本保证。要知道幼儿的参与是权利,不是“帮忙”。幼儿在参与中发展,因此,教师要克服“幼儿无能”的思想。

4.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是指创设幼儿园环境时应把大、小环境有机结合,形成开放的幼儿教育系统。随着社会科技与文化的发展,社会环境对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不管教师、家长是否愿意,社会环境都以它独特的方式作用于幼儿。通过大小环境的配合,主要是与家庭、社区的合作,互相取长补短,同心协力,在一个开放的系统中,培养适合新时代要求的幼儿。

5.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是指创设幼儿园环境应考虑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园所的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因陋就简。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还很不发达,因此,创设幼儿园环境时不应一味追求高档化、贵族化。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幼儿园的经济条件肯定是有差异的,但这并不等于说,贯彻经济性原则只是贫困地区的事。我国所有的幼儿园都应当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勤俭办教育,都应当结合本地区、本园所、本班级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就地取材、因陋就简,废物利用、一物多用,充分发挥自然材料的功效及地区、家庭的优势,教师、幼儿、家长一齐动手,共创美好环境。

真题回顾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中,(D)是美国幼儿教育协会针对美国幼教界普遍出现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等倾向而提出来的。

A.幼儿参与原则  B.开放性原则

C.经济性原则   D.发展适宜性原则

【解析】发展适宜性原则指幼儿园环境创设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发展适宜性原则是美国幼儿教育协会针对美国幼教界普遍出现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等倾向而提出来的。

考点7 教师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作用 重点等级★★

1.准备环境

准备一个与教育相适宜的环境是教师的职责。教师在准备环境时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让环境蕴含目标

这就是说,教师必须带着明确的目标来准备环境,将周围的人际因素和物质条件精心地加以组织,让环境中的一切负载教育的信息,让环境去告诉幼儿该做什么。

(2)让幼儿感兴趣,更使其增加兴趣

环境要体现教育目标,也必须符合幼儿的需要和兴趣,但幼儿现存的兴趣无论广度和深度都有限,他们对自己的需要也往往不能意识到。因此,只要是幼儿发展所必需的东西,应当将其纳入环境中,并引导和发展幼儿的兴趣。教师既要考虑提供的材料、玩具幼儿喜欢吗?他们玩过吗?玩到了什么水平?也要考虑不熟悉、不喜欢的幼儿占多大比例,有没有什么替代物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空间的大小、环境的氛围是否适宜幼儿开展这些活动;如何划分活动室能控制幼儿的行为,让纠纷更少、秩序更好;时间安排是否合理,能否让幼儿玩得尽兴等,都是准备环境时教师必须预见的。

(3)尽可能让幼儿感到环境是由自己而不是教师决定的

环境毕竟是用来供幼儿活动的,因此贯彻幼儿参与原则是教师准备环境时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教师发挥作用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很多幼儿园的实践还证明,幼儿积极参与准备的环境,最受幼儿喜欢,最引起幼儿关注和投入,而那些完全由教师包办的环境,却并不大吸引幼儿。教师应当尽可能地提供机会,让幼儿能发表意见,动脑动手;教师预想的各种计划、打算、设计等,只要是幼儿能够理解和参与的,应当尽可能地将之巧妙地变成幼儿的“决定”。

2.控制环境

准备了一个好的环境并不等于就万事大吉。这个环境能否按预期的计划运转,幼儿能否充分地利用环境的条件,能否在活动中真正得到发展,还要看教师能否营造环境的气氛,有效地控制环境。教师控制环境的作用是指教师能利用环境来激发和保持幼儿的活动积极性,能帮助幼儿利用环境的条件来发展自己。

教师控制环境的作用,大致有几个环节:诱导幼儿进入活动;帮助幼儿展开活动;指导幼儿解决纷争、困难或情绪问题;帮助幼儿结束活动。在每个环节中,教师都使用“直接”和“间接”的教育方式,通过灵活地变换角色,促进幼儿与环境中的人际因素和物质材料有效地相互作用。

3.调整环境

环境不是凝固的、僵化的、一成不变的,它必须随着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的变化,以及教育目标、客观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经常调整环境,使它保持适合幼儿发展的最佳状态,是教师的重要任务。教师要对环境与幼儿的相互作用保持高度的敏感,最好每一天,甚至每次活动后都重新审视一下环境,及时地通过调整来保持环境的发展性、教育性,这样环境才不会静止在一个水平上,才能与幼儿的发展保持动态的平衡。一个一劳永逸的环境是不应存在的。

准备环境、控制环境、调整环境,这就是教师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重要作用。教师是环境的命脉,环境中的物质材料、人际因素以及它们与幼儿的关系和相互作用都是由教师来调控的,幼儿在环境中的活动也是由教师直接或间接引导的,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幼儿在环境中的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