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园环境创设概述

幼儿园环境创设概述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其环境创设与其他非教育机构有显著区别。发展适宜性原则是指幼儿园环境创设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此外,发展适宜性原则还要求幼儿园的精神环境是宽松、自由、和谐的,物质环境是安全、多样的。幼儿参与性原则是指环境的创设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合作、共同参与的过程。

一、幼儿园环境

(一)概 念

环境泛指生物有机体生存空间内的各种条件的总和。

广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它不仅包括幼儿园内部小环境,还包括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文化等大环境。狭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物质与精神的要素的总和。

真题再现

幼儿园教育环境是指 ( )

(江苏省2016年)

A.物质环境

B.对幼儿身心产生影响的物质和精神要素的总和

C.幼儿生活的社会环境

D.幼儿的心理环境

【育萃专家解析】B。广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它既包括幼儿园内部的小环境,又包括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文化等大环境。狭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物质与精神的要素的总和。

(二)分 类

幼儿园环境按其性质可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大类。

1.物质环境

广义的物质环境是指对幼儿园教育产生影响的一切天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中物的要素的总和。它包括自然风光、城市建筑、社区绿化、家庭物质条件、居室空间安排、室内装潢设计等。

狭义的物质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对幼儿发展有影响作用的各种物质要素的总和。它包括园舍建筑、园内装饰、场所布置、设备条件、物理空间的设计与利用及各种材料的选择与搭配等。

幼儿园教育需要一定的物质环境,物质环境是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物质条件的好坏与教育质量密切相关。《幼儿园工作规程》对幼儿园的物质条件提出了最低限度的要求。

幼儿年龄小、知识经验少,对探索周围环境有着极大的兴趣。因此,物质环境对幼儿的影响很大。

2.精神环境

在具备了基本的物质条件后,对幼儿园教育起决定作用的是精神环境。

广义的精神环境泛指对幼儿园教育产生影响的整个社会的精神因素的总和。它主要包括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道德、风俗习惯、人际关系等。

狭义的精神环境指幼儿园内对幼儿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精神因素的总和。它主要包括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幼儿园人际关系、幼儿园文化氛围等。

(三)特 点

1.教育性

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其环境创设与其他非教育机构有显著区别。它是根据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及幼儿的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精心创设的。

2.可控性

幼儿园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相比具有可控性,即幼儿园内环境的构成处于教育者的控制之下。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社会上的精神、文化产品以及各种幼儿用品等在进入幼儿园时,必须经过精心地筛选甄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有利于幼儿发展为选择标准;另一方面,教师根据教育的要求及幼儿的特点,有效地调控环境中的各种要素,维护环境的动态平衡,使之始终保持在最适合幼儿发展的状态。

3.安全性

安全是环境中的首要因素,安全的环境对于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4.参与性

幼儿园是以幼儿为主体的活动场所和环境,其中的一切都是为幼儿的教育活动而准备的,所以幼儿园环境把有利于幼儿的参与放在首位。参与性的环境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在教师创设环境的整个过程中,要采纳和吸收幼儿的建议并请幼儿一起参与环境的创设,这不仅给幼儿提供了参与活动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幼儿有一种参与感和主人翁意识;二是指环境是为幼儿创设的,教师要给幼儿创造条件,为幼儿提供机会,让幼儿参与其中,保证幼儿有充分利用环境的自由。

5.生活性

幼儿园作为幼儿生活的场所,在环境上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便于幼儿在充满生活情趣的环境中自由、愉快、方便地从事各种活动,即使没有教师的帮助,幼儿也能没有困难地利用环境中的设施。不论是从环境的内容上讲,还是从环境的形式上讲,都应该体现出幼儿生活的特点,要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造就具有幼儿生活情趣的环境。

6.探索性

幼儿对于环境中那些可以操作的,通过自己的行为能够加以改变或处于 “半完成”状态的事物更容易产生探索的愿望。

7.交往性

为幼儿创设的环境应该是开放式的、生动活泼的环境。在那里,幼儿不仅能够利用环境中的各种设施、材料,与环境中的各种材料交往,而且能够与环境中的人 (教师和同伴)进行交往。

8.可变性

幼儿活动的环境应该是丰富多采的,允许幼儿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活动。同样,不同的环境为幼儿提供不同的材料和设施,使幼儿能够从事不同的活动,获得不同的知识经验。因此,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经常变化环境中的设施和材料,使每个幼儿都有选择活动环境的余地。同时,教师要意识到,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不尽相同的。所谓 “4岁儿的发展特点”只不过是一般的概念,实际上,4岁的幼儿的发展水平有的可能只相当于3岁,有的可能达到了5岁的水平。因此,教师所创设的环境或环境中的材料,要适合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

9.支持、鼓励性

幼儿的自信来自于对活动的成功感和教师的鼓励,更来自于一个富于支持、鼓励的环境。可以说,这是一种纯粹的软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活动时不会有什么心理负担,而会自信地按自己的方式进行活动,把事情做得更好。

二、幼儿园环境创设

(一)概 念

幼儿园环境创设主要是指建构良好的环境、改善不良的环境,以及充分利用环境中各种有价值的信息、要素,对幼儿进行生动、直观、形象而又综合的教育。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环境的创设;二是精神环境的创设,各有不同的任务和要求。

真题再现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主要是指 ( )

(河南省2015年)

A.购买大型玩具

B.安装塑胶地板

C.合格的物质条件和良好的精神环境

D.选择较清静的场所

【育萃专家解析】C。

(二)原 则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是教师在创设幼儿园环境时应遵循的基本要求。这些原则贯穿于环境创设的各项工作之中,对环境创设的每一步都具有指导作用。

1.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原则

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原则是指环境的创设要体现环境的教育性,即环境设计的目标要符合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要有利于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因此,创设环境时,目标是依据,应把教育目标落实到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及每一个具体的活动中。

2.发展适宜性原则

发展适宜性原则是指幼儿园环境创设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

小班、中班、大班幼儿在身心发展特点上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其身心发展所需要的环境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要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征为其提供适宜的发展环境。

此外,发展适宜性原则还要求幼儿园的精神环境是宽松、自由、和谐的,物质环境是安全、多样的。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在环境中充分表现自己,根据自己的爱好与水平轻松愉快地选择与进行各种活动,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实现自身的发展。

3.幼儿参与性原则

幼儿参与性原则是指环境的创设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合作、共同参与的过程。环境的创设过程应该是一个积极的教育过程。

环境创设过程本身的教育意义主要体现在:①培养幼儿的主体精神,发展幼儿的主体意识;②培养幼儿的责任感;③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总之,在参与创设环境的过程中,幼儿发展、学习、创造、合作是对幼儿最好的教育,其效果决不亚于教师创设的现成环境。

树立正确的观念是贯彻幼儿参与性原则的根本保证。幼儿的参与是权利,不是 “帮忙”。幼儿在参与中发展,因此,教师要克服 “幼儿无能的思想”。

真题再现

环境创设中,幼儿与教师共同合作,共同参与,符合幼儿环境创设的 原则。 ( )

(河南省2016年)

A.公开性 B.经济性 C.参与性 D.发展性

【育萃专家解析】C。幼儿参与性原则是指环境的创设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合作、共同参与的过程。

4.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是指创设幼儿园环境时应把大、小环境有机结合,形成开放的幼儿教育系统。

通过大、小环境的配合,主要是与家庭、社区的合作,互相取长补短,同心协力,在一个开放的系统中去培养适合新时代要求的幼儿。

5.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是指创设幼儿园环境应考虑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因陋就简。

创设幼儿园环境时不应一味追求高档化、贵族化。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幼儿园的经济条件肯定是有差异的,但这并不等于说,贯彻经济性原则只是贫困地区的事。我国所有的幼儿园都应当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勤俭办园;都应当结合本地区、本园、本班级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就地取材、因陋就简,废物利用、一物多用,充分发挥自然材料的功效及地区、家庭的优势,教师、幼儿、家长一起动手,共创美好环境。

6.安全性原则

在环境创设中,教师要把设施、设备、玩教具、操作材料等所有物质材料的安全和卫生始终放在首位。

(1)材料安全无毒

幼儿园内所有设备、装饰物、玩具都应采用无毒、不吸尘的材料。如:幼儿床上用品宜用全棉制品;床板应有缝隙和孔眼,以便透气;室内装修应采用坚固性较好,不易破碎,无锐边利角,无毒、无害、无细小零件脱落的材料。

(2)实施软包装

幼儿园室内外应有泥土地、草地和塑胶地,供幼儿蹦跳、爬、跑。必要时,在家具、器具、墙角和柱子上包上软性包装。室内应有木地板,如没有木地板可铺上地毯。

(3)定期消毒

幼儿使用的设备材料要定期更换、清理、消毒,让幼儿在活动时有舒适感。

真题再现

1.幼儿园室内装修应采用坚固性比较好、不易破碎、无锐边利角、无毒无害、无细小零件脱落的材料,这体现了幼儿园环境创设的 ( )

(安徽省2015年)

A.安全性原则 B.一致性原则 C.开放性原则 D.适宜性原则

【育萃专家解析】A。

2.简述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

(河南省2015年)

【育萃专家解析】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包括:

(1)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原则,即环境创设的目标要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并符合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

(2)发展适宜性原则,即教师要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征为其提供适宜的发展环境,既要考虑到幼儿的共性,又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要让每个幼儿都能在不同的环境中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和发展。

(3)参与性原则,即环境的创设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合作、共同参与的过程。

(4)开放性原则,即创设幼儿园环境时应把大、小环境有机结合,形成开放的幼儿教育系统。

(5)经济性原则,即创设幼儿园环境应考虑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园所的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因陋就简。

(6)安全性原则,即创设幼儿园环境应把设施、设备、玩具、操作材料等所有物质材料的安全和卫生活终放在首位。

(三)基本方法

幼儿园环境创设是教师集体和幼儿群体共同参与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环境创设的互动方法有讨论法、操作法、评价法和探索法。

1.讨论法

讨论法是教师与幼儿围绕主题目标,就活动区的设置、材料投放进行讨论,取得共识的方法。

2.操作法

操作法是教师与幼儿根据讨论获得的共识,动手操作完成空间设置和材料制作及其投放,并开展活动的过程。

3.评价法

评价法是对环境的教育价值和适宜性等进行评估的方法。它是幼儿园教育评价的一个方面,也是对幼儿园环境进行调整的依据。

4.探索法

探索法是根据环境评估的结果对幼儿园环境的空间布局、活动区设置和材料投放等进行探索性调整的过程。

三、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重要性

幼儿园环境是其实施教育、达到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缺乏了相应的环境,没有相应的教育资源支撑,再好的教育思想、课程、教学方案都将难以实施。同时,幼儿园环境也要对外宣传,让社会、家长了解学前教育的重要阵地。幼儿园环境创设对幼儿的教育作用主要通过三个方面体现:一是幼儿园的物理环境与空间设计对幼儿的影响作用;二是幼儿对各种材料的使用;三是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和数量。幼儿园环境的重要,更体现在幼儿园环境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上,良好的幼儿园环境创设与利用能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一)环境创设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

墙面、活动区等是在课程实施中环境的一部分,它们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和材料记录下已经实施和正在实施的课程,使课程不断地延伸。如让幼儿在活动中不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使旧问题的解决产生出新问题,因此,不断地创设和完善环境的过程就是不断地拓展、延伸课程。如幼儿和教师一起制作 “小水滴旅行图”,他们画的小水滴的形状像个人,他们被主题内容深深吸引,不但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知道了水的三态变化,而且通过他们之间的相互交流,很大程度地获得了认知上的发展和语言能力、动手能力的提高;他们陷入思考中,想象着水滴成云的情景,并相互抱在一起形象地模拟水滴成云的现象,提出了许多关于这方面的问题。幼儿在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学习、探究,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环境创设可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提供大量的废旧物品供幼儿操作,能激发幼儿学习的愿望和动手的欲望。在科学探索区配置多种多样的、适合幼儿发展的材料和工具,能激起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轻松、愉快地主动参与到有趣的科学探索活动中。总之,要让幼儿感受到创造的意义和价值,从而乐于创造,乐于探索。增强幼儿的探索欲,每逢碰到废旧物品,幼儿就会尝试利用废旧物品去幼儿做东西,这既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又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在班级向阳的走廊处放一些盆栽,如可发芽的土豆、黄豆、稻谷、大蒜等,可诱导幼儿去探索、去寻找盆栽植物生长过程的秘密。

(三)环境创设可培养幼儿 “小主人”的精神

以往幼儿园的环境一般都是由成人为幼儿提供的,幼儿处于被动地位,无法参与到环境布置中去,结果影响了幼儿的思维和创造的发挥。所以,现今幼儿园注重为幼儿提供获取新知识经验、锻炼动手能力的绝好机会,让幼儿亲自动手、动脑布置环境,从而产生一种亲切感、满足感和成就感,更加珍惜、爱护环境。应在活动区设计、提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与教育课程要求相适应的操作材料,材料和工具的摆放,方便幼儿取放,培养幼儿玩后放回原处的好习惯。由于幼儿喜欢介入环境,体验自身的行为过程,在创设环境时,应注重环境设计过程的指导,让幼儿在参与环境的过程中,不断锻炼、增长才干,发挥幼儿在环境创设中的主体作用。幼儿是环境的主人,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创设班级的环境,对幼儿来说更具有意义。

四、教师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作用

(一)准备环境

准备一个与教育相适宜的环境是教师的职责。教师在准备环境时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让环境蕴含目标

教师必须带着明确的目标来准备环境,将周围的人际因素和物质条件精心地加以组织,让环境中一切负载教育的信息告诉幼儿该做什么,如何做。

2.让幼儿感兴趣,更使其增加兴趣

环境要体现教育目标,必须符合幼儿的需要和兴趣,但幼儿现存的兴趣无论广度和深度都有限,他们对自己的需要往往意识不到。因此,只要是幼儿发展所必需的东西,就应当将其纳入环境中,并引导和发展幼儿的兴趣。教师既要考虑提供的材料、玩具,幼儿喜欢吗,他们玩过吗,玩到什么水平了,又要考虑不熟悉、不喜欢所提供的木才料和玩具的幼儿占多大比例,有没有什么替代物,还要考虑,材料、玩具要准备多大数量、种类才能满足幼儿选择、使用的需要,而又不造成混乱等。另外,空间的大小、环境的氛围是否适宜幼儿开展活动,用什么办法能让幼儿活动的空间大些,如何划分活动室才能控制幼儿的行为,让纠纷更少、秩序更好等,都是准备环境时教师必须预见的。

3.尽可能让幼儿感到环境是由自己而不是教师决定的

幼儿积极参与准备的环境,最受幼儿喜欢,最能引起幼儿关注和投入。教师应当尽可能地提供机会,让幼儿发表意见,动脑动手;教师预想的各种计划、打算、设计等,只要是幼儿能够理解和参与的,应当尽可能地将之巧妙地变成幼儿的决定。

(二)控制环境

教师控制环境的作用是指教师能利用环境来激发和保持幼儿的活动积极性,帮助幼儿利用环境的条件来发展自己。

教师控制环境的作用大致有几个环节:诱导幼儿进入活动;帮助幼儿展开活动;指导幼儿解决纷争、困难或情绪问题;帮助幼儿结束活动。在每个环节中,教师都应使用直接或间接的教育方式,通过灵活地变换角色,促进幼儿与环境中的人际因素和物质材料有效地相互作用。

以 “积木角”活动为例,控制环境的全过程包括:

1.诱导幼儿进入活动

(1)教师要善于对幼儿进行观察

哪些幼儿玩过积木角?玩到什么程度?哪些幼儿一次也没玩过?为什么?要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针对幼儿的情况来诱导。

(2)教师用言语或行动亲自或通过幼儿、他人来诱导

如对不知道怎么玩积木,又没小朋友一起玩过的幼儿,教师可以说:“我想去玩积木,你和我一起去好吗?”主动邀请幼儿去积木角玩积木。

2.帮助幼儿展开活动

积木活动是幼儿与物体相互作用为主的活动,教师的指导是以间接的教育方式为主。这种方式包括:①观察;②针对性地指导,因人施教,方式各异;③积极的应答式、启发式交谈;④提供辅助玩具、图书资料等,间接地丰富积木活动。

3.帮助幼儿解决困难、纷争或情绪问题

教师观察幼儿搭建积木的过程中,会发现有的幼儿会碰到困难,凭借教师的观察和对幼儿的了解,灵活机智地给予援助。如果幼儿还没有气馁的样子,就让幼儿再试下去,等幼儿要求帮助时再支援;如果幼儿气馁了、生气了,教师可给予精神鼓励;幼儿如果不肯搭了,教师就可以介入……

在活动中,幼儿的纷争是难免的。纷争是幼儿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形式。因此,如果纷争发生了,教师应将之视为活动的一部分,视为幼儿的一种学习。

保持幼儿在整个搭建积木活动中的积极性,保持情绪愉快是教师控制活动时最重要的事情。需要特别关注的是,个别情绪急躁、激烈或内向、孤僻的幼儿,帮助前者在积木活动中放松情绪,保持平静,减少纷争;帮助后者增强信心,从独自玩逐步过渡到和小朋友一起搭建积木。

4.帮助幼儿结束活动

活动结束时,一是要组织好玩具的收拾整理;二是教师要对幼儿的活动进行总结,画龙点睛地为幼儿提升经验,并直接地表述对幼儿的评价,同时让幼儿相互评价、自我评价。成功的总结应当让每个参加活动的幼儿都感到自己在进步,充满信心,坚信以后的积木活动能玩出新的水平。

(三)调整环境

环境必须随着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的变化,以及教育目标、客观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经常调整环境,使它保持适合幼儿发展的最佳状态,是教师的重要任务。比如,准备环境时有失误,造成环境中有不合理的地方,一经发现就应马上调整。

教师要对环境与幼儿的相互作用保持高度的敏感,最好每天甚至每次活动后都重新审视一下环境,及时地通过调整来保护环境的发展性、教育性。这样,环境才不会静止在一个水平上,才能与幼儿的发展保持动态的平衡。一劳永逸的环境是不存在的。

准备环境、控制环境、调整环境是教师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重要作用。教师是环境的命脉,环境中的物质材料、人际因素以及它们与幼儿的关系和相互作用都是由教师来调控的。幼儿在环境中的活动也是由教师直接或间接引导的,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幼儿在环境中的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