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组织创设幼儿园教育环境

组织创设幼儿园教育环境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幼儿园的活动区建设要有不同的层次,要注意动静交替,要体现出活动区域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手工区是为了锻炼孩子的小肌肉活动能力和创造能力所设计以孩子手工创造活动为主的教育环境。音乐区是发展孩子音乐活动能力的学习环境,在音乐区里备有电子琴、录音机和各种打击乐器等。孩子们可以亲自操作录音机,听唱自己喜欢的音乐,还可以随着歌声翩翩起舞。

二、组织创设幼儿园教育环境

(一)设计儿童活动区域

除了家庭教育环境,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创设也是不容忽视的。儿童每天要接触各种各样的学习环境,所以开发环境中的教育因素,可以使儿童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

所以,我们要设法为儿童创设有教育作用的环境体系。有这样一个事例:

在一次美术活动中,一个小朋友画了一块肥皂,边画边说:“看,我画的肥皂多好看。”而另一个小朋友却画了一块带有小白兔的肥皂,还有好几个小朋友也都画肥皂。教师经过研究发现是因为保育员在卫生间换了一块粉红色带有小白兔图案的新香皂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这说明环境对孩子有较强的刺激作用。

基于这件事情的启发,在设计儿童的活动区域时着重体现出环境的教育性和系统性,让儿童有充分的条件和更多时间在活动区内学习,以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创造力。幼儿园的活动区建设要有不同的层次,要注意动静交替,要体现出活动区域教育内容的系统性。

儿童的天真和老人的理智是两个季节所结的果实。

——布莱尔

1.自然区

自然区是以养殖、种植动植物为主要内容的幼儿活动区。其教育目的是让孩子通过观察生物生长规律了解自然知识。在自然区内可以根据季节性要求种植一些植物,让孩子观察植物的生长规律,也可以养殖一些小动物,让孩子观察小动物的习性。在教室内,还可以利用花盆种植反季节的植物,用鱼缸、笼子饲养鱼、鸟等小动物,使孩子有机会了解更多的生物知识。

2.手工区

手工区是为了锻炼孩子的小肌肉活动能力和创造能力所设计以孩子手工创造活动为主的教育环境。在手工活动区内,要为孩子准备一些用于构造活动的材料,如废旧纸板、小木块、针、线、布头、纽扣等。手工区的材料要经常更换,以便于孩子利用不同材料进行不同的构造活动。在手工区内进行构造活动可以对孩子小肌肉的发育和精细动作的锻炼有较大作用。

3.语言区

语言区是孩子进行语言锻炼的活动区域,语言区一般应有启发孩子说话的景物设计。如利用玩具柜的背面挂一块布,画上美丽的景物,组织孩子把旧图书里的人物、动物剪下来做成贴绒教具,进行桌面表演和讲故事等,可以有效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4.科学

科学区一般以幼儿园常识教学中所涉及的知识内容为主,把一些能够培养孩子科学素质的物品集中在科学区内,并定期更换区域内景物设计,以启发孩子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如在墙上画一幅“海底世界”图,区域内放有水箱、木块、小木船、磁铁、蜡烛、塑料袋、小瓶子等不同材料,孩子可以利用这些材料进行不同的探索,以了解科学的奥秘,培养对科学的兴趣,以及观察事物变化的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等等。

如果儿童任意地让自己不论去做什么而不去劳动,他们就既学不会文学,也学不会音乐、学不会体育,更学不会那保证道德达到最高峰的礼仪。

——德谟克里特

5.图书阅读区

设立图书阅读区的主要目的是让孩子自己阅读儿童读物,孩子能够读懂或看懂的读物是启发孩子智力的重要工具,从小培养孩子认真阅读的习惯是使其形成学习能力的基础,因此设立图书阅读区是非常重要的。在图书阅读区还应备有浆糊、纸条、剪刀等物品,供孩子随时修补图书使用。

6.美工区

美工区是发展孩子美术创造力的重要活动环境,在美术活动区域内备有从事美术创造的各种材料,以供孩子活动时使用。如颜料、画笔、剪刀、各种纸、橡皮泥等。在美工区内还可以摆放一些物体的标本、模型等物品,供孩子进行美术创作时临摹使用。

7.音乐区

音乐区是发展孩子音乐活动能力的学习环境,在音乐区里备有电子琴、录音机和各种打击乐器等。孩子们可以亲自操作录音机,听唱自己喜欢的音乐,还可以随着歌声翩翩起舞。

8.构造活动区

构造活动区是利用各种构造游戏材料组织孩子开展构造活动的游戏区域。如小、中、大型积木、积塑以及其他可以用来进行构造活动的废旧材料等。在构造活动区里,孩子可以根据自己对社会生活知识的了解,利用现有的材料进行各种各样的建筑或构造活动,以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要使“祖国”这个词能够让儿童一听到它就激动得心跳,那就必须形象地说、悉心地耕耘儿童意识的土壤,并且用美的种子来进行播种。

——苏霍姆林斯基

9.社会活动区

所谓的社会活动区是指根据儿童渴望参加社会活动的心理需要,按照社会生活实际设计的某种场景,让孩子在活动区域内模仿社会实践活动。如娃娃家、儿童医院、小商店等,在这些区域里不仅要设计一定的场景,还要准备一些仿真玩具,以便于孩子利用这些场景和玩具进行不同角色的创造性游戏。任何环境都是在不断变化的,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兴趣、需要、能力的发展,孩子的活动环境要经常进行变换和调整,使孩子能够经常保持较高的活动愿望,以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在儿童时期没有养成思想的习惯,将使他从此以后一生都没有思想的能力。

——卢梭

(二)重视在组织教育环境时应注意的问题

1.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我们强调在环境教育中要发挥孩子学习主体地位的作用,但更要在教育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指孩子在活动区域里学习和创造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孩子进行指导,把教师的指导因素和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机结合起来,使孩子真正成为活动环境的主人。

2.要根据教育目的和教育主题的变化,不断充实活动材料

玩具是儿童的伴侣,在活动环境中如果没有材料是无法完成学习任务的。我们应该根据儿童教育主题的变化不断更换新的活动材料,使孩子能够利用活动材料发展自己的创造力。有什么样的玩具材料,就会引发出什么样的活动,孩子的学习兴趣往往跟游戏材料有必然的关系。另外要重视废旧材料的利用,用废旧材料制作玩具,不仅可以节约经费,还能够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废旧纸盒可做汽车、楼房、柜子等,硬纸片可以做钟表、温度计等。

3.观察记录儿童的活动情况

孩子在环境中的活动情况代表了他们的智力水平和发展的潜能,所以在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活动水平和学习情况的变化。如观察孩子游戏中的情绪是否愉快?情绪的变化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孩子的注意力能保持多久?等等。这些资料的记录可以作为今后进行个别教育的依据,也是设计新教育活动的主要依据。

从儿童进学校的第一天起,就要善于看到并不断巩固和发展他们身上所有好的东西。

——苏霍姆林斯基

4.教师在活动中要主动与孩子交往

教师是孩子学习的指导者,也是孩子学习活动中的朋友。教师如果能够在学习中主动与孩子进行交往,不仅可以使孩子产生自信心,还能激发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一次活动中有两个孩子用放大镜观察植物叶子的纹理,教师主动过去引导他们观察叶子有小孔。当孩子看到叶片上的小孔后,教师告诉他们:“原来植物也需要呼吸,这些小孔就是用来呼吸的。”观察之后教师指导孩子把一片叶子涂上油脂,把那些小孔堵上,几天后孩子们发现这片叶子变黄了,从而了解了一些生物的知识。教师重视在活动中与孩子的交往,不仅促进了孩子的学习,还培养了师生的感情。

总之,环境中的教育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教师能够认真研究,就可以充分挖掘这些教育因素,使儿童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从而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么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

——苏霍姆林斯基

5.在教育儿童的过程中要重视儿童在教育环境中的主体地位

儿童的年龄小,但作为有思维能力的个体,他们对教育环境有自己的要求。所以要按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设计环境,儿童既然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创设的环境就要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符合他们的心理需要。如玩具柜的高矮应该和儿童的身高相适应,教室的墙壁设计应该具有童趣等。

幼儿园是属于孩子们自己的,要重视孩子的个性发展,就应该让孩子参与幼儿园各种环境的创设。如让孩子自己画一些画贴到墙壁上,组织孩子为游戏角做一些玩具等。这样他们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还可以从创设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由被动地参与环境的创设,发展到主动参与的层次,并由学习的客体转化为学习的主体。

孩子是幼儿园的主人,在教育活动中,应该鼓励孩子自己管理环境,以发展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过去孩子从入园到离园的全天活动都由教师管理,孩子很少有自由活动的空间,极大地抑制了孩子个性的发展。

如果把活动的空间和时间交给孩子自己管理,他们会充分利用环境中的各种条件,全身心地投入自己愿意干的事,不仅能够发展孩子的个性,而且还能够培养他们独立性和责任心,促进他们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其实,幼儿园是孩子的第二家庭,幼儿园中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教育环境,还要在教育的环境中注入感情色彩和审美色彩,这样才能让孩子在这第二家庭中感受到温暖、体会到大家庭里的美。

体力劳动对于小孩子来说,不仅是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而且还是一个广阔无垠的、惊人的丰富的思想世界。

——苏霍姆林斯基

(三)创设幼儿园的审美空间环境

1.班级环境

这是一个与孩子手拉手的小环境。教师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精心设置这个环境,它一方面应该体现出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如大一班的造型艺术、大二班的民间艺术、大三班的水彩画等;另一方面也要突出孩子的创作过程,如活动区角中的作品陈列。整个环境布置,色彩要力求丰富,形象造型要力求可爱,内容要有情趣,总之要符合儿童的审美趣味。

2.校园环境

这是提供给孩子欣赏的大环境。当孩子走进幼儿园时要让他能感受到浓浓的审美气息,首先让他看到的该是一个整洁、优美的环境;其次是创设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艺术氛围,如装饰在围墙上的每一幅画都是一个童话故事——阿里巴巴的故事、机器猫的故事等;每条走道,每个楼梯旁都是孩子的一些作品、大师的画、老师的画;另外还有一些自然界的具有形式美的物品,如花草、树木、岩石、贝壳、昆虫、小动物等所有这些都分批展现,定期更换。可以通过这样的积累来达到美的熏陶,提高审美能力。

3.社区环境

这是与儿童的活动直接有关的环境。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美术活动创设的与之相适应的审美环境,如让孩子画太阳,教师就带孩子在不同的时间内欣赏太阳的美景——早晨的太阳金灿灿、中午的太阳银光闪闪、傍晚的太阳红彤彤。实践证明,让孩子置身于审美环境中,不但有利于审美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其创造性的发挥。

在上述环境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去创设能让孩子积极参与的操作环境。

儿童的时间应当安排满种种吸引人的活动,做到既能发展他的思维、丰富他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又不损害童年时代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

(四)让创设的环境与孩子的积极参与产生互动效应

其实,创设环境的意义不仅因为它是影响孩子发展的条件,更是因为在环境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孩子的积极参与而产生的互动效应。

1.让儿童利用环境进行主动活动

儿童对事物的认识,是通过他自身的感知和活动来形成的,所以教室环境的建设为孩子通过主动活动获得知识经验提高能力创造了条件,同时,孩子的活动表现又为教室环境的再建设提供了依据。例如,创设丰富多彩的区角活动的环境中,让孩子主动的活动得到最充分的体现。老师可以为孩子提供多个学习活动区角,如语言区、科学区、劳技区、建构区……每一个区角内都有着丰富的学习材料,孩子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这些材料,通过自主的学习或游戏来获取知识经验。不同能力层次的孩子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活动,选择、调整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按照自己的意愿探索、尝试,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使自己的能力水平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而老师根据孩子的活动情况,及时调整活动环境、增减活动材料,使得环境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发展。

2.提供充足的材料或半成品,让儿童参与布置

为孩子提供充足的材料与他们一起布置自己的活动室是十分重要且具有良好效果的教育过程。例如,在每个教室内,可以制备一个“百宝箱”,在里面收集孩子从家里带来的各种瓶、盒、罐、小挂历、旧包装纸、塑料泡沫板、吸管等废旧材料,还有蟹壳、蛋壳、西瓜子壳、开心果壳等自然物材料,这作为孩子们在创作过程中自由取舍的原材料。孩子们在亲手装扮自己的教室、亲自装扮自己玩具的过程中体会到的是无比开心的愉悦感,每个孩子都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合作的乐趣。孩子在这个积极投入、全身参与的过程中,其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同时也促进了其他各种能力的提高。

每一个决心献身教育的人,都应当容忍儿童的弱点。

——苏霍姆林斯基

3.积极引导儿童参与设计

儿童是环境的主人,应该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来设计创设教室的环境,这样的环境对孩子来说也更具有教育意义。如让大班的孩子在老师的启发下,创设《祖国妈妈我爱你》这样的主题环境。在孩子们热烈的讨论下,决定通过画和剪贴的形式以分工合作的方法来完成,主题的内容也是由孩子们自己确定的,说起祖国的天南海北,孩子们可带劲了,他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图书馆查资料、在网上下载资料和图片,还纷纷从家里带来去祖国各地旅游的照片、反映各地风俗文化的特产、纪念品等。于是,一幅大型的主题剪贴画上,就有了图文并茂的伟大祖国形象,有首都北京的天安门和长城、有上海的东方明珠、南京的雨花坛、苏州的虎丘……当整个主题创设完成的时候,孩子们兴奋极了,他们不但被这种特有的艺术美所深深吸引,也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对祖国妈妈更了解了、更热爱了。

儿童集体里的舆论力量,完全是一种物质的、实际可以感触到的教育力量。

——马卡连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