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信息技术教学策略与方法的探索

关于信息技术教学策略与方法的探索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在教学时要淡化信息技术知识的系统性、理论性,应以操作与应用为重心。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考虑其实用价值。采取何种教学方法,才能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今后信息技术课教学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将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心得总结如下:1.讲授法。

关于信息技术教学策略与方法的探索

民勤县双茨科中心学校 丁子攸

小学生即将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接受信息技术教育、掌握信息技术技能、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这是时代的召唤与社会发展的要求。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培养具备一定科学知识、创新意识以及深入学习信息技术能力的学生,也是我们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者刻不容缓的责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如何才能提高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学效率?宏观上需要教师实施合适的教学策略,微观上需要教师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

一、实施合适的教学策略

1.任务驱动,质疑问难,探究学习。传统的观念认为知识的获得和知识的应用是两个过程,必须先学了,先知道了,才能去做,去解决有关的问题。“任务驱动”一改这种错误的观念,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进一步明确任务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是在问题解决中学习,教师针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设计出具有思考价值的、有意义的任务,首先让学生去思考、去尝试解决,在此过程中,教师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引导,组织学生讨论、合作,但这都不应妨碍学生的独立思考,而应配合、促进他们的探索过程。我在教学Word图文混排技术时,设计了这样一个任务:在Word上做一个精美的《静夜思》版面设计。要求:(1)文字居中打印;(2)将需要的图片插入适当的位置;(3)字体、字号、颜色自行设计。这个任务,使学生巩固掌握了文字排版的方法,同时也掌握了图文混排的技巧,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的。

2.渴求新知,主动探索,自主学习。新课标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教学中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这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怎样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要充分相信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对学生的自主探索提供方法指导。学生自己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体验成功与失败,正确评价自己的认知活动,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可以向同学、书本、软件寻求帮助、或者请教老师,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鉴别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我在教学《幻灯片的图形处理》时,参照教科书中的“图14-1”设计了一个任务,要求学生绘制《飞翔之梦》图。设计作品需要星星、月亮、云状标注框、“小女孩坐月亮”等备用图形,教师指出各种图片的存放位置,让学生放手设计作品。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自选图形的插入方法,学生不但会轻松地插入星星、月亮、云状标注框,并在标注框内输入文字,而且也会插入“小女孩坐月亮”这一备用图片文件,但怎样给图形填充颜色、旋转图形等操作出现了困难。教师不作讲解,先让学生自学教材内容,再请学生解答和讨论、尝试操作,最后师生讨论出合理的操作方法。然后,经过学生的反复尝试设计,最终制作出了一张张精美的图片,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乐趣,也激发了探求新知的信心。

3.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在小组内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建立协作小组,最终完成任务。通过这种协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在合作中掌握知识,加深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4.分解模块,由简到难,分散学习。根据小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的限制,信息技术教育仍属于启蒙教育。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在教学时要淡化信息技术知识的系统性、理论性,应以操作与应用为重心。学生要分阶段、分散模块、重操作、在实践操作中穿插理论知识,感性地、循序渐进地接受入门教育,掌握入门知识。比如,我把五年级的信息技术课分成三个阶段进行:初始阶段,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第二阶段,让学生学习用计算机画画;第三阶段,可以进行键盘操作、汉字输入、文字处理的教学。这样虽然打破了信息技术学科体系本身的惯例,但为学生建立起了科学的学习顺序。

5.学科整合,相互关联,综合学习。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考虑其实用价值。而学科整合对于学生来说是唯一的也是最实际、最能理解和感受的计算机应用和操作。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整合,才能产生出有价值的学习成果。比如图像处理与美术的结合,文字处理与语文的结合,多媒体展示和网页制作必须与美术、音乐、文学以及其他各学科、传播学等多种学科结合起来。

二、探索新型的教学方法

采取何种教学方法,才能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今后信息技术课教学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将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心得总结如下:

1.讲授法。讲授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应用不当,就会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出现满堂灌的现象,但应用恰当,可以起到好的作用。在内容上适合运用于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教学,如教学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用途、网络道德等。当然在教学计算机操作性知识的原理和操作步骤时,这种教学方法也同样适用。例如,在教学文件的复制粘贴操作时。为了使学生能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一操作,教师可以恰当地先进行讲授指点,向学生讲述复制粘贴的基本原理,讲述复制粘贴的操作步骤,这样学生上机操作起来就比较得心应手了。

2.演示法。演示法的特点在于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不仅是帮助学生感知、理解基本知识的手段,也是学生获得知识与信息的重要来源。信息技术课又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工具性学科,要学生学会动手操作,一般情况下,教师必须首先示范操作,只有通过示范操作,才能让学生了解操作的步骤和方法。例如,我在教学互联网块时,课课演示,个别指导,这样学生直观地感受了网络世界,掌握了网络操作,学生学得有劲,操作起来也顺心,学习效果也不断提高。

3.讨论法。讨论法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在信息技术理论课后的实习实践中,在学生的合作交流中,经常运用这种方法,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使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

4.问题探究法。问题探究法是一种以学生共同的知识探索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并提供与教学主题相关的资料,让学生主动进行假设、探索、解释、讨论、验证、归纳等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网络为这种学习提供了条件和环境,通过各种辅助工具软件,支持学习者进行问题解决活动,再加上网络上丰富的资源,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知识整合环境。例如,我在教“信息的获取”时,利用网络资源,要求学生在网上下载语文、数学、英语等资料,然后用电子邮件发送给老师。学生经过“尝试操作─遇到难题─假设探索─经验交流─验证归纳”等活动,不仅学会了上网下载资料的方法,同时也学会了发送电子邮件的方法,还利用网络资源学习了文化课程。第二节课上又要求学生利用下载的资料制作一张漂亮的板报。通过再一次实践,使同学们更加熟悉文字信息处理的有关操作,锻炼了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的能力,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为深入学习信息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5.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法。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既要重视理论学习,又要强化操作实践。理论知识是操作实践的指导与基础,而操作实践是理论知识的验证,是对理论知识进一步的理解、巩固和掌握。对于五年级的信息技术教育,我主张用由实践导出理论的模式来教学,而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改变为由理论指导实践的模式来施教。这样既符合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认知规律,同时又遵循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