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关于师生合备导学案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师生合备导学案的探索与思考

时间:2022-08-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 高效课堂课改学校基本上都是教师单独或集体备导学案, 然后同一年级所有学生统一使用一个导学案。教师编制的导学案虽说有层次性, 但呈现的层次是单一的, 很难适应学生学习多样化的需求。基于以上问题, 笔者对导学案中问题的设置采取的方法是: 将学生的真问题、 有价值的问题与教师的预设有机结合起来, 形成导学案的核心问题。再次, 教师整合问题与预设学生问题, 形成导学案核心问题。

马辉才

目前, 高效课堂课改学校基本上都是教师单独或集体备导学案, 然后同一年级所有学生统一使用一个导学案。 笔者在实践中发现, 这种由教师主编的导学案, 无法解决学生的所有问题。

一、 实践中遇到困惑要直面问题

课堂时间紧, 环节多, 容量大, 学生没有时间生成自己的问题, 或没有机会提出自己的问题, 就算对学、 群学合作时学生有机会把自己的问题提交给对子或组长, 但对子或组长既有教师预先安排的任务, 又要在短时间内思考解答,显然无法落实, 于是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久而久之被搁置, 小组之间为了赶速度, 只能完成教师导学案中预设的问题, 这样下去学生再也不会提出自己的问题。

教师编制的导学案虽说有层次性, 但呈现的层次是单一的, 很难适应学生学习多样化的需求。 年级组备课教师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测定出的问题不能完全符合具体班级的实际。 就算课堂预留质疑时间, 受时间的限制, 要么学生没时间探索, 只能让老师教, 要么老师短时内无法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这都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或造成课堂时间的浪费。

二、 实践中要进行教学反思并寻找对策

爱因斯坦说,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问题意识是求知的前提, 是思维的动力。 疑是思之始、 学之端, 提出问题是学习的起点, 问题提出来学习研究的方向就明确了, 这有助于促使学生去看书、 查资料、 验证, 求助别人, 激发学习动力。 研究表明, 唯有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体, 唯有基于学生视角的教学才是合规律的教学, 所以基于教师视角制作的学案, 本质上仍旧没有实现教学理念的根本转变, 只不过是传统教学模式与教学观念的改头换面而已。 西吉县第二小学校自实施高效课堂以来, 笔者发现学生用教师备的导学案自学、 合作、 探究, 还是一种被动接受, 学生的问题教师未必都能预设到, 学生还是围绕教师的思路去解决新知。 基于以上问题, 笔者对导学案中问题的设置采取的方法是: 将学生的真问题、 有价值的问题与教师的预设有机结合起来, 形成导学案的核心问题。 这样学生学习兴趣浓, 积极性高, 解决问题的欲望强烈, 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大有帮助, 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 学生课前自学, 用便签上交问题。 每次新课前一两天, 教师利用课后5~6分钟时间安排学生独立自学将要学习的新内容, 然后根据自学情况,围绕本节课提出自己认为最难或无法理解的问题, 写在便签纸上并上交组长,四人一组碰头交流问题, 去掉重复或相同的问题, 小组内归纳整理后上交老师, 然后要求学生通过课前自主查资料、 阅读分析教材、 求教等方式尝试解决组内成员提出的问题并在课堂中交流展示。

其次, 教师分类整理, 归纳有价值的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 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整数第一课时, 针对例题: 小新、 爸爸、 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个,3人一共吃多少个?自学后学生提出的问题有:譹訛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什么? 譺訛边写边约分是交叉约分吗? 譻訛这个分数乘法是算完之后再约分还是先直接交叉约分好呢? 譼訛为什么乘以3, 整数只与分子相乘,不与分母相乘? ⑤如果遇到不能约分的怎么办? ⑥如果分数是带分数怎么算?⑦分数乘法规则和整数乘法规则一样吗? ⑧如果用小数和分数乘该怎样乘, 和整数与分数的乘法一样吗? ⑨分数乘法中的这一步可以省略吗? ⑩如何验算?

再次, 教师整合问题与预设学生问题, 形成导学案核心问题。 要求学生自学教材之前教师必须认真备课, 根据以往教学经验及教材教学建议预设导学案问题, 然后根据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学生问题频率决定取舍师生问题, 最终确定出3~4个核心问题形成导学案问题。 这样的课堂学生急于得到自己的问题的答案或等不及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习真正变成学生自己的事,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得到落实。 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 时, 我预设的问题有: ①根据直角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 请猜想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②用你能想到的方式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 (可参考课本) ③应用三角形内角和解决生活问题。 结果第一个问题几乎无人问津, 第三个问题72人中只有4个人提出质疑。 学生问题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如何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事实上, 这个操作过程课本没有详细用图片演示或文字说明, 学生看不懂, 无法操作。 第一个和第三个问题课本有文字提示, 我觉得这才是学生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 只要这个过程性、 体验性的问题解决好了, 后边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没必要浪费课堂宝贵的时间纠结于第一个和第三个问题。 只有结合学生的实际设定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问题, 课堂上只有围绕学生的问题开展教学才算得上是真正的高效课堂。

这样, 通过学生课前提问摸清底细, 教师课上方能精准引导, 课堂上组织学生通过自主、 合作、 探究的方式回答解决学生最关心的问题, 不仅是平等师生观的体现, 也是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落实, 更是人性、 人情、 人道的实践。

参考文献

[1]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2]李炳亭.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 ——我们的教育学[M].山东:文艺出版社, 20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