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个人与社会认同的断裂

个人与社会认同的断裂

时间:2022-02-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现代城市物质环境的建构弱化了网络对于个人和群体认同的重要性,抑制了社会网络的形成和巩固。此外,普鲁伊特-艾格尔住宅区的设计在规划分区上与其他社区隔离,建筑形式上也区别于其他住宅,这很容易被人认为是“低下、贫贱的住房”,这种明显隔离、区分的手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住宅区以外的人对该区居民的构想和认同方式,该区的居民陷入被鄙视的社会身份中。
个人与社会认同的断裂_观城论市: 城市化背景下场所认同的危机与重建策略研究

3.3.2.1 社会网络的肢解

“社会网络是指居住地点接近的群体,通过某些媒介所形成的相互关系、依靠和支持。这些媒介狭义方面包括血缘、姻亲、朋友和邻里,广义方面涵盖社会交往、社会认同和文化认同,如社交、经济利益、政治派别、宗教、种姓和语言文字等。”[8]在城市的特定场所内,这种关系网络更多地表现为邻里关系。这种邻里关系以地缘为基础纽带,它是在居民的日常生活的行为活动中日渐形成的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团体。这个密切互动的群体彼此之间有着特定的认同感和固定的情感联系、特定的角色,在《韦伯大辞典》中它被定义为:居住在一起并且通常具有独特性格的群体。

约翰·奥姆斯比·西蒙兹认为:“邻里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大家门挨门,院子靠院子,同处一条街道,彼此之间没有陌生感。”[9]主体能通过与邻里朋友间特意的交谈、互动甚至随机的碰面建构起自身的认同感。所以,特定场所内邻里关系的强弱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个人对自身的认同方式。而现代城市物质环境的建构弱化了网络对于个人和群体认同的重要性,抑制了社会网络的形成和巩固。

3.3.2.2 自我身份感的丧失

身份感的丧失表现在当主体生活的场所逐渐失去了互动关系和凝聚力时,人们将不再对他们生活的社区产生情感依赖,不再对该区域的环境、文化、习俗等承担保护义务。场所精神的缺失致使在当地居住的人们逐渐失去了对社区的责任感。

195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中心区新建的普鲁伊特-艾格尔住宅区不到20年的时间内就在居民的欢呼声中被炸毁,这个典型案例证明了场所内空间营造的失败以及关系网络的衰退,对影响主体认同方面有多么重要。这一出自名家的住宅区当时被认为是美国住宅设计中的典范:电梯跳层停靠以节约造价;室内宽敞的走廊试图成为人们交往和游戏的空间;墙面的瓷砖易于清洁;灯具不易损坏;电梯和暖气等公共设施都设置了防破坏措施。虽然设计源于为人服务的原则,但是在几年后这里一片狼藉:窗户不是已破碎就是被木板钉死;楼内充斥着垃圾的恶臭;卫生、电气设备被拆走;电梯失修、电梯间被当作厕所使用……当地的居民表示:在此居住区内破坏、抢劫常见,因为没有朋友和密切的邻里关系,有困难也没有人相助。

在这个失败的案例中,主体建构自身的方式(个人认同)以及其他人构想他们的方式(社会认同)都受到冲击与挑战。一方面,空间的设计没有为居民营造出利于交往的向心空间,因为无法促使居民形成某种社会秩序,这就致使邻里之间没能建立起稳定的社会关系。邻居间的互不相识在某种意义上无法证实个体在该住区内的存在价值,更没有办法利用这些社会关系使自己得到某种形式的认可。另一方面,建筑物的一些特意设计,如防破坏的灯具、电梯和暖气,以及防涂污的瓷砖墙,象征着一种鄙视和侮辱,好比贴了“身为下贱”的标签一样来提醒外人:这是个贫民窟。此外,普鲁伊特-艾格尔住宅区的设计在规划分区上与其他社区隔离,建筑形式上也区别于其他住宅,这很容易被人认为是“低下、贫贱的住房”,这种明显隔离、区分的手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住宅区以外的人对该区居民的构想和认同方式,该区的居民陷入被鄙视的社会身份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