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社会认同理论与社会运动

社会认同理论与社会运动

时间:2022-10-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认同理论是一种探讨族群关系的理论,该理论很少探讨社会运动,后来卡兰德曼斯把社会认同理论引入了社会运动中。社会认同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塔吉菲尔、特纳。成员对群体的归属,在于群体为其提供了积极的认同。最后,他们指出,他们所谈的集体认同是一种社会心理学的概念,而不是社会学的概念。他们认为,身份指社会中的位置。再次,在寻求第三方支持时,完全政治化。
社会认同理论与社会运动_西方政治心理学史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也开始复兴,其中最著名的是社会认同理论(Social Identity Theory)与自我归类理论(Self-Category Theory)。社会认同理论是一种探讨族群关系的理论,该理论很少探讨社会运动,后来卡兰德曼斯把社会认同理论引入了社会运动中。

社会认同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塔吉菲尔(Tajfel)、特纳(Turner)。塔吉菲尔给社会认同下了如下定义:“社会认同是自我概念的一部分,源于对社会群体成员认同的知识,并与群体成员认同的价值和意义结合在一起。”以此要求把自己从社会中分离出来,融入到相联的群体或类别中,预先假定自己为该群体或类别的一员。他认为,群体间的冲突和竞争并不是导致歧视的唯一必备条件,群体间的合作并不能够排斥群体的偏见。成员对群体的归属,在于群体为其提供了积极的认同。积极认同的获得在于群体间的比较。对认同的群体的评估来自于与其他群体的社会比较,如果比较的结果显示出本群体的优势,就会促进对该群体的积极认同。[27]

社会认同受以下因素的影响:群体地位的稳定性,相对地位的合法性,群体界限的可渗透性。群体的低地位如果不稳定,那么群体的地位是可以选择的。相对地位指在与其他群体相比较中,所具有的优势或劣势是否具有合法性。如果群体较低的社会地位是稳定的,而且这种稳定性本身是不合法的,那么就存在依靠集体行动改善地位的可能性。可渗透性,指群体间的界限是开放的,这样就会存在着社会流动。[28]因为积极的特征,高地位者更有可能认同自己的群体身份。低层的群体成员,尤其是在可渗透的情况下会否认自己的群体身份,认同于高地位的群体。但是低地位的群体,如果社会地位是稳定的,但这种稳定性是不合法的,同时社会流动性又很低,就会从事集体的抗议行为。[29]

自我归类理论是对社会认同理论研究的一种发展。两种理论的代表人物基本一致,只是他们的研究在注重比较社会环境的同时,突出了个体的内在知觉,即自我归类时所参照的框架不一样,导致的归类也会有所不同。[30]

比较的结果显示出差距和不足,因此会出现三种不同的方式来应对:其一,个体的流动。离开此群体,寻求更加积极认同的群体。其二,社会创造性。选择新的比较维度,以获得比较的优势;或者重新界定参照群体,原来与强的群体比较,现在可选择比自己弱的群体比较;或者改变比较维度的评判标准。譬如原来白人歧视黑人依据肤色,现在可改变对肤色的看法。其三,社会比较。依靠集体的努力改善群体的地位。[31]其中,前两种应对方式不会引起群体间的冲突,只有第三种涉及集体行动问题,这也是卡兰德曼斯所关注的。

在引入社会认同理论时,卡兰德曼斯首先对社会认同的概念进行了改造,用集体认同代替了社会认同。

卡兰德曼斯与西蒙共同撰文对集体认同的概念进行了解释。他们坦承学术界用的最多的是社会认同的概念,但他们更喜欢用集体认同的概念,这样可以避免许多误解,譬如可以与个体身份区别开来。另外,针对为什么用身份而不用自我的概念,他们也作了解释,自我的概念根据具体的环境而有所变化。而身份则体现了社会环境中相对的稳定性,更能综合地表达谁是什么的含义。最后,他们指出,他们所谈的集体认同是一种社会心理学的概念,而不是社会学的概念。那么究竟什么是集体认同?他们认为,身份指社会中的位置。每个人在社会中拥有许多角色和位置,由此形成个体的身份。当然,一个人可能具有多个社会位置,这些位置在同一时间内不可能同时显现出来,有的处于潜在的状态,有的位置重叠,有的出现交叉。在这些个体身份中,有些是与他人分享的,称之为集体的身份。由此可以看出个体的身份是普遍的,集体的身份是具体的。集体认同指与他人共享的在社会中的位置。[32]

每个人对群体的认同是有所差异的。在由不满转变为集体行动的过程中,群体的认同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认为,集体行动被解释为个体以群体成员的身份而不是个体的身份从事活动,本身就已经蕴含了群体认同的含义。特纳等的自我归类理论指出,个体越参与群体活动,身份就越突出,群体的冲突使他的群体身份变得高度突出。推理的逻辑是从行为到认同,作者则提出相反的推理,即从认同到行为,基本的假定是:越认同一个群体,越可能愿意代表该群体参与抗议。[33]卡兰德曼斯在对工会的探讨中发现,工会成员在工会中不同的地位影响他们对工会的态度、价值和行为。他把工会参与者划分为一般成员、积极分子、普通官员/工会代表、拿薪水的官员、参与决策者。他发现,拿薪水的官员更可能把工人看作一个阶级,需要剧烈的社会改变。而工人能否参与决策、影响决策是工人参与工会的一个重要动机。[34]

集体认同体现为在社会中的位置,每个群体都想在社会中拥有较高的位置。要想达到此,重要的是获得权力。他们认为,一个群体一旦获得权力,就可以拥有物质资源、掌握信息,不但能够控制自己的命运,也能够决定他人的结果。权力的不对称既是群体间地位出现差距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引起群体冲突的根源。由此,他们提出了政治化集体认同的概念。所谓政治化的集体认同指以集体的形式从事权力争斗。政治化集体认同的出现需要三个前提:首先,群体存在不满,这是政治化集体认同首要的和必要的一步。不满可能来自于在与参照群体的比较中显示出来的不公正和非正义,也可能是突然出现的不满的情况。其次,敌人的归因,谴责敌人,反对敌人来寻求补偿。敌人可能归于具体的外群体,或者政府,或者制度。再次,在寻求第三方支持时,完全政治化。即群体间的冲突问题转变为公共问题。如果向敌人提出要求,对方答应,就不存在政治化问题。如果对方拒绝就会存在,政治化就会持续。但单纯的对抗也不一定政治化,只有将双方的对抗变为全面的权力斗争,才能迫使社会站在自己一边。这里的第三方可能是政府、精英,或公众等。政治化集体认同可以导致刻板印象、偏见,也可能导致群体间的服从和歧视。同时对于内群体来说,可能满足心理的五种功能(归属、独特性、尊重、理解、代理),强化认同,也可能吸引潜在的同盟者,即让第三方站在自己一边。[35]

简言之,卡兰德曼斯认为,集体认同是导致不满的来源。一个群体长期居于较低的社会地位,这种地位是不合法的,且向上流动的可能性很小的情况下,就有可能寻求集体行动以改善群体的地位。但在由共识转化为行动的过程中,对群体的认同程度也会有差异,越认同群体越可能参与抗议行动,且在抗议的过程中,会有意识地谴责敌人,寻求第三方的支持,由此集体认同变得政治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