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播与社会理性

广播与社会理性

时间:2022-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电视媒介采集了大量车祸现场的画面,在一段时间内集中报道,导致部分观众在画面前失声痛哭,对英国的铁路交通失去了信心,纷纷通过各种途径要求政府加大在铁路交通上的支出,而实际上,政府在铁路交通上的财政支出已经足够多了,这次意外也是很多年来未发生过的偶然突发事件。

一、广播与社会理性

(一)声音传播与理智思索

广播声音传播是非视觉的,这一媒介特性可以带给人们很多好处,例如,对受众的媒介接收而言,是一种促使人思考的媒介。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可以从思维的工具——语言入手,讨论广播媒介的理性功能。

语言不仅具有描述和传递信息的功能,它还具有挑战智力的特点。眼睛看到的并不是事件的全部,我们依赖言语功能理解世界,理解的起点是抛开事件发生的表面现象,透过现象的层面进行思考,影像往往与言语思考能力之间发生激烈的冲突,因为它们常常很容易使我们的主要感知器官——眼睛获得满足,发生情感波动,让我们觉得自己看到了真实。有时候我们用我们的智力去判断,用证据去证明了这个人是有罪的,但我们也不能否认,从情感上讲,总是觉得他看起来是无辜的。人们思考的行为总是尽量避免受到视觉因素的干扰,我们可以从一个日常生活中被忽视了的习惯得到启发,比如,当我们进行深入思考的时候,我们常常会闭上眼睛,或者是看着一个地方不动[78],而这种状态与广播的最佳收听状态比较接近。

广播的理性收听特征直接反映在节目形式上,比如,广播新闻逐渐突破了最初新闻简讯式的报道,增加了讨论式的报道内容,给受众提供更大的信息来源、更好的思考空间,声音媒介在提供一种批判的接受方式上具有更多的可能性。

为了保证广播媒介的独立理性精神,英国BBC采用了公共广播体制,尽管这种宣称的“独立理性精神”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是值得商榷的,但公共广播遵循的一些职责值得我们借鉴:作为改革的主要推动者并承担风险;为商业广播台提供节目品质上的示范;投资原创的和独立制作的节目;提供培训、教育和精品节目;制作小众节目,吸引多种类型的听众,保证节目的多样性。[79]BBC的宗旨在于为社会最广大的人群提供信息、教育和娱乐服务,同时必须保证社会少数民族族群的声音,节目质量要处于领先地位,要不为商业利益、政治倾向所影响,保持中立地位,制作出真正体现艺术性或者是真实声音的广播节目。公共服务广播中心的目的是要提供创造性和革新的机会,而不是简单的模仿,更不能形成垄断。当然,商业广播节目形式和传播作用是公共服务广播所不能替代的,是对公共服务广播有效的补充。

(二)视觉传播与情感需要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我们被告知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的时候,总希望能够亲眼看看,在这个时候语言就像是一种屏障,需要视觉去加以确认其真实性,虽然依赖视觉来印证真实的局限性也是很大的,即便属于生活中真实事件的图片,有时候也是有误导倾向的,特别是媒体在商业利益的驱赶下,为了吸引受众的注意力,热衷于对富有商业价值的新奇、惊悚、负面信息的报道,而不是使受众发现事实的真相,或者是提供足够的背景材料使他们了解事情的全貌,更不会保证平衡的报道。例如,关于英国火车车祸的报道,最近几年,英国发生了两次比较大的火车事故,一次发生在1999年10月5日的West London火车车祸,有31人丧生;一次是发生在2002年3月10日的Potters Bar火车车祸,有5名乘客丧生。电视媒介采集了大量车祸现场的画面,在一段时间内集中报道,导致部分观众在画面前失声痛哭,对英国的铁路交通失去了信心,纷纷通过各种途径要求政府加大在铁路交通上的支出,而实际上,政府在铁路交通上的财政支出已经足够多了,这次意外也是很多年来未发生过的偶然突发事件。但政府为了在未来的选举中争取更多的选票,不愿意得罪大众,所以在明知是一种过度投入的前提下仍然被迫支出,而事实上,国家还有更多其他领域是尤为需要投入资金支持的。

最近几年,为了吸引受众,英国电视在报道手法上学习了很多电影的经验,在记录片的拍摄上使用了故事或者戏剧的结构方法,当代电视的图像表现力使我们第一眼很难发现真实和戏剧性故事之间的差异。

我们还可以回想一下美国世界贸易大厦被袭击的事件之后,为什么我们如此迫切地询问对方:“你看了吗?”而不是:“你听说了吗?”我们身边只有很少量的受众是通过广播了解这一事件,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我们都在不断重复地告诉别人如何被电视画面所震惊。而事实上当图像容易激起情感波动的时候,它所传递的其他更多信息内容往往被忽略了。

关于“9·11”事件的电视画面在世界上各个地区的电视上都反复地播放,我们为什么会不满足于话语的介绍?可能是因为我们不愿意错过被话语描述所遗漏的大量细节:比如说,恐怖袭击是在什么具体位置上发生的?世贸大厦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怎么倒塌的?周围的人的反应是什么样的?而实际上,电视画面的信息是如此的有限,我们不得不借助于大量解说来更好地理解这些画面,受众愿意收看电视画面的深层心理原因之一是出于一种观看刺激的需要,虽然有些人不愿意承认这一点,这的确更多地体现为受众的一种情感上的需要。一些欧洲学者认为,严肃的理性思索是与情绪和情感的渲染无关的,文化教育程度相对比较低的人,容易接受情感型非严肃媒介的影响,容易被媒介所牵制,失去自己的判断,因此也影响到了个人的独立性,很多知识分子愿意接近严肃媒体,以确保自己不失去独立精神。

当然并不是所有图像都具有情感的作用,当记者站在政府部门之前报告给我们一项新的政策时,我们的感情是不为所动的。

图像实际上对话语传递的信息只起到有限的补充作用,当然我们也并不认为情感因素在媒介传播中是可以忽略的,或者是受到谴责的。我们会不断地回忆起艺术品、雕塑、建筑等自然的或人工的事物所带给我们的神奇美感,而我们此刻所谈论的这些被图像媒介所激起的情感,往往会在道德或者精神上引起震动或思考。好奇心是人的天性,甚至在潜意识中,人们有窥探隐私的欲望,媒介为了追求商业利益,不断满足甚至发掘潜意识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对媒介引起警觉和付出更多的思考。[80]

有学者认为,电视正在不断地发掘图像带来的惊奇,以此不断地刺激人们观看的欲望,社会处于一种以集体意识来蒙蔽礼仪和道德的旋涡中。但这不是说,广播就不播放类似的内容,比如在一些谈话类节目中也涉及很多禁忌话题,只是缺少了图像而已。虽然在电视当中也有很多节目是反映贫困和苦难的,这些都会激励我们去关注或者是改变现状,但电视之间的商业化竞争决定了对节目的选择倾向,特别是最近几年这种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吸引受众,就不断地开发其他的电视台所没有播放过的节目。当然我国的情况与西方国家不同,电视的商业化规模远不如他们强烈,这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因素,还有就是两个国家在广播电视体制和功能上所体现出的差异。

广播是与阅读离得比较近的一种媒介,比如,通过广播来讲故事,一度是听众最受欢迎的节目。[81]广播是一种声音传播,体现为非视觉性特征,在这个意义上,广播与电视比起来,更接近“反思性或者是智力”媒体,话语要比图像更有理性意义。

实际上,人们在听广播的时候也会在头脑中浮现出图像,比如说,当我们听到交通堵塞的播报的时候,我们会在头脑中浮现出车辆堵塞的景象;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也会因为文字的刺激,会在头脑中浮现出相应的图像,与文字的指涉本身有联系,但这是一种延伸;电视在播放关于离家出走青少年的教育问题的讨论时,也可以引起类似的联想,比如,此刻被找回的孩子穿着光鲜地坐在演播室里,也许3个月以前他还在不知名的地方流浪,观众由此也会想到这些无法用图像回放的部分;但广播与文字或者电视不同的是,它完全不依赖于任何有形的东西的启发和刺激——文字、数字或者是图像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说,广播具有更为突出的非视觉性传播特点,所有的信息和观点都以非视觉的声音形式传递,这得以使听众可以不受限制和约束地在头脑中构筑相应的图像,进行没有图像干扰的理智思考。可以认为广播在这一点上甚至是比文字报道更有优势的媒介,是一种刺激智力思考的媒介[82]

虽然在某些时候,广播因为没有图像而影响传播的效果,在过去战争年代,广播也曾经成为宣传的工具,但今天的媒介传播环境发生了变化,各种媒介的分工也与当时有了很大的不同,这是我们不得不加以考虑的。

当然,这不是说电视就不能作为理性思考的媒介来使用,影像应该是说明性、例证性的,影像应该对信息传递或者是对信息内容的分析起到一种强化作用,如果不能具有这样的功能,那么影像对受众客观理智地分析电视内容就构成了一种挑战。[8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