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选拔性评价到以评价促发展

从选拔性评价到以评价促发展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代教学评价强调评价要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展示自己才能,从而成为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建立良好的教育环境的教育过程。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与学习质量,通过个体内部差异评价可以获得个人发展情况,明确地显示学生在教育目标上的到达度,无需遵从正态分布,更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状况,减少学生心理压力,有益于教师和学生学习的改善,促进学生身心各方面的和谐健康发展。

第五节 从选拔性评价到以评价促发展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人们过分重视考试成绩,把考试和评价等同起来,把复杂的评价简单化,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从学校、教师社会,关心的焦点就是分数和升学率。考试虽然可以提供数量化的信息,但由于这些信息不能涵盖被评价对象的所有方面,据此作出的评价是不全面的。这种以选拔和甄别为目的的评价是一种单一的评价模式,是一种注重量化的评价,明显的特点就是严格的选拔性,其弊端集中表现在以一把尺子评价一切,以一个目标要求所有的学生,以单一面对多元,最终的结果就是鉴定质量、区别优劣、选拔淘汰。

由于目的与手段的背离,学习主体在教学评价中无主体性可言,教学评价缺乏必要的科学基础,未能看到教学活动是双主体活动,割裂了教与学的完整统一,使教师与学生成为两种对立的力量。而不是教师、学生和课程的共同发展,没有显现出评价的应有之意。虽然这种相对评价具有较高的客观性,它是一种遵循正态分布的评价,反映的是某个学生在其所在集体中的相对水平,但根据这些难以判断其实际达到的水平,而且正态分布对学生进行人为划分等级、分类排队,会给教师和学生带来焦虑和恐惧,使学生把自身的发展向评价要求靠拢,主体的发展反而成为次要的事情;另外,这种评价多在教学过程结束后进行,排除了与课程、教学整体的有机联系,其结果是导致师生不能内控和调节课程、教学全过程,不能有效反馈各种信息,失去了主动调控的机制,也与评价的本意背道而驰。这种评价的误区是把规范当作一种限制,作为剔除的手段,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反而用种种条条框框去限制被评价者,不能越雷池半步,严格是必须的,但过分限制则是错误的。

现代教学评价强调评价要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展示自己才能,从而成为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建立良好的教育环境的教育过程。因而,现代教育评价重视定性与定量评价、外部与内部评价、绝对与相对评价的结合。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与学习质量,通过个体内部差异评价可以获得个人发展情况,明确地显示学生在教育目标上的到达度,无需遵从正态分布,更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状况,减少学生心理压力,有益于教师和学生学习的改善,促进学生身心各方面的和谐健康发展。这种评价的诊断、反馈、改进、激励、强化等教育发展功能不断得到强化,其目的就是为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课程,让他们在课程体系中找到自我,找到前进的方向。同时,通过深入有效的评价,课程与教学信息能够及时得到强化和矫正,使课程目的的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得到有效控制和保证,促进学生提高自我意识、自我调节自我完善,是一个以评价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过程。

20世纪70年代后,日本的教育评价发生了重大变革: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赞同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每一个受教育的人获得最大发展,重视评价的“提供信息”功能。对教育评价的认识,经历了由单一的重视相对评价到完全否认相对评价而重视绝对评价,最终发展为多种评价方法结合的过程。微观方面无论是平时的学习成绩,还是期末的考试成绩,一般都不用百分制,而采用3级或5级的评价方式,3级评价包括良好、合格、有待努力,宏观方面主要是进行全国范围的学力调查,调查结果为课程改革提供依据。这些做法对于我们的评价改革不无裨益,在实际的课程与教学中,我们要把新的理念运用到评价中去,由传统的“甄别选择”转变为“育人为本”。

首先,评价要面向所有学生,符合教育公平的原则,评价的着眼点在于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充分发展,不出现一个差生,不留一个空白点。在评价中要了解、分析每个学生发展存在的原因,肯定其主流,寻找和发现闪光点,在批评、帮助、指出不足的基础上,树立学生发展的信心和改正缺点的勇气,指明发展的方向。评价的目的不在于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而在于通过肯定或否定形成激励作用,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让每个学生充分发展,而不单单是淘汰、选拔的工具。我们要通过评价,对课程产生更大的调控作用,为所有的学生发展提供多种信息与条件。

其次,评价要帮助学生缩小互相之间的差距,在各自原有基础上提高和发展。评价要使学生逐步趋向、逼近或达成课程与教学目标,而不是进一步地制造等级,更不是扩大差距,评价要淡化选优功能,重点是帮助学生克服薄弱环节。评价要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一定要从对学生的关怀出发,设身处地地分析情况,体谅他们,理解他们,真诚地帮助他们,在评价的过程中充满尊重、信任。评价者绝不是举槌的法官,而是在课程中与学生合作的伙伴。通过积极的评价,承认并提升学生的价值,使评价成为一种关怀的手段、良好的课程与教学发展行为。

第三,评价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纽约第一任黑人州长罗杰·罗尔斯小时候逃课、打架、无所事事,但是新任校长保罗的一句话改变了他的一生,校长对他说:“我一看就知道,你将来是纽约州州长。”校长的话产生了巨大作用,唤醒了罗杰的主体意识,经过努力他真的成为了州长。评价意味着被评价者潜能的开发,我们要通过主体参与的评价,增进自我意识的成熟和主体意识的觉醒,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在自评中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并得到成功的满足。认识和把握发展的方向和规律,增强发展的信心,形成发展的内驱力。

第四,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论,人有言语、音乐、逻辑、视觉、身体、自知、交流七种智力,对学生的评价应当是多元的。评价不仅是对学生获得的经典知识进行检验,书本的知识是学生知识体系中的一部分,大量的社会知识、生活知识的获得都要纳入评价的范围内。评价还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我们的教育最终是育人,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防止片面评价造成学生的畸形成长。此外,还要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评价,中国学生习惯于“纸上谈兵”,动手能力一直是我国中小学生的弱项,要以评价带动学生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