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方式改革现状

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方式改革现状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流行的考试方式是全校统一进行课堂闭卷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存在诸多问题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其次,教务部门片面强调教考分离。一般来说,高校公共课实行教考分离,以便规范考务管理,促使教师认真授课和严格考试,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一刀切地强制推行教考分离,势必会导致教师和学生片面追求期末考试成绩而失去对教学改革的积极探索。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方式改革现状

在高校各类课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有许多特点:就教学对象而言,课程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是文科类专业,绝大多数是文理兼收;就教学功能而言,需要密切联系学生思想实际和当前社会实际;就教学体系而言,每隔几年就会有一些变化。这些特点,一方面,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需要其不断进行教学改革,考试方式改革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全国来看,广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尽管不断在努力进行考试方式方法改革,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依然缺乏非常成功的具有普适性的一整套考试方式方法。

1.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存在的问题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存在诸多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

首先,考试方式单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流行的考试方式是全校统一进行课堂闭卷考试。诚然,这种考试方式在形式上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严肃性相吻合,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讲课积极性和个性的发挥。有的学校进行教师年终考核时还与学生统考成绩挂钩,促使教师讲课不得不死扣大纲,从而使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中学政治课的应试教学没什么两样,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也就很难产生质的飞跃。

其次,考试内容单调。多数学校试题题型也许多种多样,有填空、名词解释、辨析、简答、材料分析、论述等,但从内容来看,多为一些概念、原理,实际上考查的是学生死记硬背的功夫。即使是论述题,学生回答的也是教师在课堂上讲授过的所谓的标准答案。有些学校为了方便学生学习,还编印了各章的复习题和参考答案。这样一来,许多学生平时干脆不听课了,考试前抄一下同学的笔记,背背标准答案,做做复习题就能轻松过关。可以说,这样的考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检测学生对一些现成答案的记忆力。

再次,考试成绩不公。由于考试方式单一和考试内容单调,考试成绩必然会不公正。在许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绩与其他课程成绩一样,一般由20%(或30%)的平时成绩和80%(或70%)的期末考试成绩构成。这是较为合理的。问题在于,平时成绩由于缺乏统一、合理、有效的评判标准,彼此之间很难拉开差距,课程成绩实际上是由期末课堂闭卷考试一锤定音。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当然是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概念和原理,但更重要的是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现行的考试方式和内容却无法检验出学生在这方面的实际能力。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态度。由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出现学生逃课率较高、课堂纪律普遍不好、考试舞弊屡禁不止等现象就不足为怪了。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涉及高校所有专业所有学生的健康成长。上述问题尽管不是主流,但也不可小觑,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存在诸多问题的原因

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存在诸多问题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从总体上分析,其无外乎社会和高校内部两个方面的原因。本文因篇幅所限,仅从高校内部的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

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许多师生认为,公共课没有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重要,公共课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尤其没必要受到重视。这是极大的误解。育人以德育为先。政治学中有一个命题:“人是政治的人。”社会学认为:“人是社会化的动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曾提出“四会”(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如何学习)的大学教育目标,将“学会做人”放在第一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德育的主渠道,其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就不言而喻了。

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被重视,严重影响了任课教师教学积极性和学生学习主动性。反映到考试上来,就是使任课教师面临两难境地:考试难一点,不及格学生多了,教务部门、学生所在院系、学生本人都有看法,有的甚至直言不讳:“思想政治理论课还能不及格?”考试容易一点,都及格算了,学生又会觉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没必要认真学。这样一届传一届,学生不仅平时不认真学习,连考试也马虎对待。学生的态度又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情绪,从根本上说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

其次,教务部门片面强调教考分离。一般来说,高校公共课实行教考分离,以便规范考务管理,促使教师认真授课和严格考试,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作为公共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其特殊性,在考试方式上不应该与其他公共课一概而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一是教学对象相关的知识基础状况很复杂,多数文科专业文理兼收,且不同专业之间文理兼收的比例大不一样;二是高校扩招后学生人数大幅度增长,生源的综合素质也良莠不齐。思想政治理论课多为合班大课堂,少则八九十人,多则二三百人,给教学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如课堂考勤很难准确记载、教师教学工作量过重、学生平时成绩没精力考核等;三是在教学效果评估标准上,要充分考虑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性质,应重点考察学生思想状态和道德水准的实际变化,而一次期末课堂闭卷考试得分显然并不能将其比较客观地反映出来。因此,教务部门应该允许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课堂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多样的考试方式来判定学生的课程成绩。如果一刀切地强制推行教考分离,势必会导致教师和学生片面追求期末考试成绩而失去对教学改革的积极探索。

再次,教师队伍层次不够高。由于历史的原因,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参差不齐,相对专业课教师而言,其学力和职称总体层次不高。近些年来,尽管教育部采取了开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职硕士班、骨干教师培训班等有力措施(近年又在尝试举办博士班),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有了较大幅度提高,但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庞大、硕士班集中学习时间较短等原因,实质性效果不尽人意。许多教师教学改革意识淡薄,不善于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政治上的原则性与考试方式方法上的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在一定意义上是该课程任课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接触学生,了解学生思想状态,用正确的理论、观点、方法影响学生思想的过程。依据一张试卷或一篇论文给一个分数,无疑是最省事的考试办法,但它失去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功能的根本价值。任何一种好的考试方式和方法都需要教师去努力探索,付出必要的时间和精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