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考试方式改革案例分析

考试方式改革案例分析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下面列举两所高校的两个考试方式改革案例,并略加评析。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使考试结果更加公平、合理,计划于2011年上半年在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2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进行了“123”考试方式改革试点。学期结束后,由任课教师所在学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对该考试方式效果进行评估。

五、考试方式改革案例分析

近些年来,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尽管还没有形成具有普遍推广价值的改革经验,但也涌现出不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改革案例。下面列举两所高校的两个考试方式改革案例,并略加评析。

【案例一】

某高校“123”考试方式改革方案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使考试结果更加公平、合理,计划于2011年上半年在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2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进行了“123”考试方式改革试点。

(1)何谓“123”考试方式。

“123”考试方式是指学生在一门课程学习过程中,撰写1篇高质量论文、提出2个合理化教学建议或正确回答3个课堂问题即可免考,总成绩为85分以上。具体而言:

“1”指撰写1篇论文或调查报告。具体要求:在听课二分之一学时后,提出论文或调查报告选题;选题经任课教师许可后,草拟提纲;提纲征得任课教师同意后,即可着手撰写论文,或开展调研。其间,学生要定期与任课教师交流,以便及时得到教师指导和保证撰写进度。当写作提纲被批准后,为了集中精力撰写论文,学生可以不再到堂听课。论文或调查报告选题必须与本门课程内容密切相关。

“2”指学生在听课过程中,针对教学内容或教学方法,先后提出2个比较合理的建议,其中1个被教师采纳或部分采纳。相关学生必须坚持听课到底,不得因此缺勤。

“3”指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累计正确回答3个问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设计10余个课堂提问。一般由学生举手发言,教师点评,并当场公布成绩。

(2)实施计划。

如果“123”考试方式获得教务处批准,拟在本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2009级2个大课堂)进行试点。学期结束后,由任课教师所在学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对该考试方式效果进行评估。如果评估良好,从下学期起,在每门思想政治理论课1~2个课堂扩大试点。

(3)意义和目的。

教学的重心在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也应该是改革课堂教学。众所周知,多数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听课不认真。这与考试方式单一有很大关系。因此,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考试结果更加公平、合理,有必要进行考试方式的改革。

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基础各不相同,专业内部学生之间也有差异,尤其是文理兼收的文科类专业,差异更大。“123”考试方式顾及到学生已有相关知识基础,在考试上给学生一定的选择空间,同时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激发其学习兴趣,最终达到学生学有所获的目的。

文科基础非常好的同学,可以选择写论文或调查报告,没必要从头到尾听课;认真听讲、勤学好问的同学,可以大胆地给老师提建议,既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又使学生受益;基础较好、听课又比较认真的同学,则可以选择当堂回答问题,既展示了自己,又得到了锻炼,还活跃了课堂。

该考试方式要求教师对学生论文写作水平有比较准确的判断,并积极进行指导;设计提问时要把握好难易度,善于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还要从整体上把握好三种方式的通过率,一般控制在5%左右,最多不超过10%。

点评:这一考试方式改革比较大胆、灵活。据悉,改革试验取得较好效果:在最初进行试点的两个课堂共有1人通过“三问”免试,5人通过撰写调查报告(论文)免试,成绩均在85分以上,最高92分; 5人尽管没有获得免试,但因此获得平时成绩加分;课堂始终比较活跃。局限是考试方式改革不系统,有一定的功利色彩,应加以完善。

【案例二】

某高校考试方式改革

(1)思想理论课考试课程改革范围。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行期末开卷考试,平时成绩占60%,期末开卷考试成绩占40%。

平时成绩构成和分值:平时考勤成绩(20分)+期中考查成绩(15分)+实践报告成绩(15分)+奖励成绩(10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行期末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和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各占50%。

平时成绩构成和分值:平时考勤成绩(15分)+期中考查成绩(15分)+实践报告成绩(15分)+奖励成绩(5分)。

《形势与政策》课采用开卷或撰写课程论文的形式进行考试。

(2)期末试卷构成。

开卷考试题型以论述题、分析题、案例题为主,题量不少于5个,考试时间2小时。可以带资料,但不能相互讨论和抄袭;闭卷考试题型由客观题(单项选择题15个、多项选择题10个)和主观题(分析题不少于3个),考试时间2小时。

(3)成绩评定。

考勤成绩:出全勤的可给满分,对旷课、请假、早退者可视情况在平时成绩中扣分。期中考查成绩:可以采取随堂考试形式,也可以采取论文形式或口试形式。

实践报告成绩:是除课堂作业以外的论文或调查报告,内容可以由老师或学生自定。奖励成绩:是对学生在必要的考查指标以外积极表现的一种奖励。比如学生在课堂积极发言、超额完成规定的作业等,奖励幅度由任课教师决定。

(4)成绩登记要求。

成绩登记一定要体现出平时、期中、期末三个综合成绩,实践报告成绩和奖励成绩,可以和考勤成绩合并,并且都以折合后的分数形式登记。

点评:这一考试方式改革是以教务处名义,在全校范围内针对所有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的,比较系统、全面,力度较大。局限是环节太多,过于注重改革形式,并有“一刀切”之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