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语文学科而言,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结合运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语文教学内容的一种创造性理解和处理的过程。有鉴于此,笔者不揣浅陋,拟就如何在语文教育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谈点粗浅认识。因此,应该说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为语文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提高课堂教学容量,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因而在记叙文教学、说明文教学、诗歌教学和复习课中都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但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时候,我们绝不能忽视语文学科的人文色彩,只有在此基础上设计、制作与之相匹配的多媒体课件,才能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运用

对语文学科而言,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结合运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语文教学内容的一种创造性理解和处理的过程。以个人电脑、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主要元素的现代信息技术因其可使学科教学图文并茂、声像同举、知情并重,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能变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形象,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加大课堂信息容量以及提高教育训练水平,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认知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潜力的开发,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课业环境和时空条件,从而把我们在传统教学条件下期望实现而很难实现或不能实现的内容,通过信息技术更好的展现出来,把集成在教材中语言材料之上的众多信息,通过信息技术直观、形象、全方位的展现出来,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容量,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有鉴于此,笔者不揣浅陋,拟就如何在语文教育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谈点粗浅认识。

一、在记叙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结构简单,记叙了作者童年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个性的张扬,表达了对封建教育束缚儿童正常发展的不满。通过分析课文内容,我们不难发现,“百草园”部分充满童趣,贴近学生的生活,写得又非常精彩,学生非常感兴趣。而“三味书屋”的生活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且生僻词语和含义深的句子又多,学生感到生疏,不好理解。针对文章的这一特点,笔者在多媒体教学课件中加入了一些Flash动画文件和声音文件,把“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情境同时播出来,让学生先比较两处场景色彩、陈设的不同,然后分别点击,进而出现两部分的主要文字内容。通过这样的分析加强了对比效果,使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创建了鲜明的思维想象空间,加深了印象,突出了文章表达的中心。

二、在说明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又如,《苏州园林》和《桥之美》这两篇说明文都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一定的指导,但又各有侧重点。《苏州园林》侧重于直观的视觉审美现象,《桥之美》则侧重于抽象的构图美学分析,相比之下,前者更具体可感,而后者则有点抽象难懂。针对这些不同点,在《苏州园林》的教学中,笔者首先在网络上下载了一部有关苏州园林的访谈纪录片让学生观看,让学生对苏州园林有直观的印象,并让学生在看完纪录片后分小组讨论影片中所见到的园林都有哪些特征,汇总在一起。接着又和学生们一起将课文中提到的苏州园林的特点与他们自己发现的进行比较,着重训练学生的观察力。而在《桥之美》一文中,笔者则采用了对比方法来实施教学,在网上下载了一些桥模型图片以及文中所提到的乌镇的桥、江南细柳下的石桥、苏州宝带桥、风雨桥、山谷中的索桥等图片,让学生欣赏之后比较桥模型和桥图片哪一种更美,学生就会以图中所见和文中所写为依据来进行评判,不同的意见之中都表现出了学生的审美方向,一部分同学重桥的实用性,一部分同学则注意到了桥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这正好就是课文要讨论的美学内容。于是,笔者适时地打断了学生的发言,将各种名桥的图片都剪贴到了画板中,并将这些桥的背景剪掉,之后再问学生们这些桥还美不美,进而又将剪下的背景打乱交换粘贴回图片中,再次比较图片给我们的视觉效果,三次比较一完成,学生也就对桥所具备的普遍美学作用有了深刻的印象。

三、在诗歌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木兰诗》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叙事诗,语言凝练,内容丰富,但由于受迪斯尼公司的电影《花木兰》的影响,学生对木兰这一女性人物的认识还停留在爱情故事的层面上。于是,笔者在课堂上播放了与诗文相关的情节后,让学生们对比一下,是课文留给我们的想象创造空间更多呢,还是电影的更多。学生自然地就开始在诗文中去寻找相关内容来进行品味,继而讨论发现文字给我们的想象空间要大得多,文字所描绘出的人物形象要丰满、立体得多。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挖掘,同时也使学生对课文的细节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有助于学生掌握课文内涵。

在教学《诗经·蒹葭》这首诗时,笔者则采用了电视连续剧《在水一方》的主题曲来导入课文,并和学生一起用《在水一方》的曲调来吟唱《蒹葭》的诗句。本来《在水一方》的歌词就是仿照《蒹葭》一诗来写的,这就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诗经》的距离,学生顿感亲切,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一下子就高涨了,在齐声吟唱中,这首诗很快就背了下来。课后,学生创造性地用此曲调吟唱《诗经·关雎》等四字诗,取得了良好的背诵效果。同样的,在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时,也可用此方法,这首词本身就是一首歌,把它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歌声中、在感受中秋的氛围之中,进入对词的学习,不必老师多费唇舌,学生很快就能理解这首词,并对它产生由衷的喜爱之情。

而在教学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时,笔者主要是从网上下载沙漠冬季风光图片来表现“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的景象,把平日照的雪景图扫描进课件来表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妙景观,再配上豪放、粗犷的琵琶曲十面埋伏》,这样就把诗中边塞将士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征战沙场、保家卫国的形象把握住了,再进一步地引导学生体会诗人送朋友归家的惆怅之情。

四、在复习课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不同的单元,不同的课文,所要完成的内容很多,重点也不同,涉及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涉及不同层次的课文内容,涉及练习及其他许多内容。现代信息技术,能将课文中抽象的文字、零散的内容,具体、生动、直观地概括出来,并通过色彩鲜艳,有动感的文字、声音、画面把它们表现出来,使学生很容易地总结出每幅画面所写的角度、同一幅画面中的不同角度以及画面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这样,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既突出了知识结构和文章主旨,又展示了知识的层次性和练习的梯度性,更为重要的是,它促使学生在愉快活跃的氛围中,积极主动,探究合作,从而优化了文本内容和教学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学习的无穷魅力。因此,应该说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为语文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焕发了语文教与学的新的生机和活力,也给我们语文老师增强了教改的信心和勇气。

当然,上述这些还只是笔者一些浅层次的实践和探索。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语文教学时,我们也绝对不能忽视了语文学科的人文色彩,只有在此基础上设计、制作与之相匹配的多媒体课件,才能使红花绿叶相得益彰,为语文教学园地增添新的生机。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7年教育教学研究专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