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技奏响琵琶曲农贷敲开脱贫门

科技奏响琵琶曲农贷敲开脱贫门

时间:2022-03-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科技奏响琵琶曲农贷敲开脱贫门[1]——H北原综合治理试点调查胡总书记视察甘肃提出“反弹琵琶”的指示,震撼了山区农民和科技干部的心声。开展了农林牧结构综合调整。经过两年时间的奋战,初步形成“粮食自给、林草绿茵、牛羊奔跳”的农林牧良性结构轮廓,奏响了林草畜牧琵琶曲,敲开了脱贫致富生机门。科研组向农民保证技术指导和农贷投放。

科技奏响琵琶曲农贷敲开脱贫门[1]

——H北原综合治理试点调查

(一九八六年二月十九日)

总书记视察甘肃提出“反弹琵琶”的指示,震撼了山区农民和科技干部的心声。H地区九名工程技术干部,怀着改造山河的壮志,带着党和人民的期望,来到“山秃畜瘦人穷”的H市北原的腾堡、西九两个贫困山区村安家,与农民同甘苦共患难,共商种草种树、调整结构、改造山河的致富大计,以科技为手段,以农贷为动力。开展了农林牧结构综合调整。经过两年时间的奋战,初步形成“粮食自给、林草绿茵、牛羊奔跳”的农林牧良性结构轮廓,奏响了林草畜牧琵琶曲,敲开了脱贫致富生机门。

腾堡、西九两村同处H市北部山区,是两个地广人稀,植被稀少,五灾俱全的穷困山区村。两村人口一千○八十三人,农户一百七十七户,占有可利用土地一万一千一百七十亩,人均占有十点二亩。其中耕地七千一百七十亩,人均占有六点七亩。因过去垦荒种粮、铲草做薪,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形成种地缺肥料、养畜少草料、涵养乏林草的恶性循环式农业生产。直到一九八三年,两村存林面积只有四百九十六亩,占可利用土地百分之四点五,存草面积仅有五百三十七亩,占可利用土地百分之四点八;存栏牲畜只有二百四十三头,户均仅有一点三头。因而,自然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旱、雹、冻、霜、寒灾害绵延不断,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农民生产入不敷出。粮食单产在百斤上下徘徊,人均收入于百元左右晃荡。农民过着种田要贷款、吃粮要回销、生活要救济的贫困生活。

为了尽快改善生态环境,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帮助农民摆脱贫困生活,H地区行署在一九八三年初,从地、市两级农林牧部门,抽调九名工程技术干部,承担了H北原腾堡、西九两村的农林牧结构调整科研协作课题。抽组的工程技术人员,在深入调查研究、具体分析规划的同时,采取分项承包、密切配合、综合平衡的科研协作方法和技术加农贷的调整措施,全面展开了农林牧结构调整,取得了生态环境改善、生产结构趋调、经济效益提高和农民生活改善的显著成效。到一九八五年,两村造林面积达到一千七百五十亩,较八三年增加一千二百五十四亩,增长二点五倍,形成原面、道路八条林带网;种草面积达到二千一百三十亩,比八三年增加一千五百九十三亩,增长近三倍;牲畜存栏达到三百四十三头,较八三年增长百分之四十一点二,户均养畜一点九四头。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农林牧结构的协调,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高,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粮食生产在种植面积压缩四百五十亩和主产小麦锈病严重危害的情况下,总产量仍达到五十七万七千二百斤,较八三年增产百分之四点五,人均产粮达到五百五十四斤,基本上保证了口粮自给。由于畜牧和工付商品生产的发展,总收入达到三十一万五千一百元,较八三年增长百分之二十九,人均收入达到三百○三元,较八三年增加七十三元。

H北原科研协作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实践经验是:

一、规划加实施,变规划指标为具体现实

科研协作组工程技术人员,深入两村实地勘查土地、自然资源利用现状,调查研究农林牧生产演变历史,解剖三十二个不同类型农户的生产经营状况,在摸清自然经济技术资源的基础上,用相关分析法找出农林牧结构失调问题,并用结构效益分析法,确定农林牧结构调整比例。同时,根据农、林、牧生产的相互关系和市场商品生产发展要求,采用系统工程理论的线性规划和决策理论技术,确定了农林牧结构调整总体规划。规划从八三年开始,到八八年的五年时间内,将两村一万一千一百七十亩可利用土地,调整到1∶1∶1的农林牧生产结构。即农田用地压缩到三千七百亩,其中粮田面积稳定在三千一百四十五亩,亩产提高到二百八十斤,总产增加到八十八万○六百斤,人均产粮达到八百一十三斤,保证农民口粮自给有余;种草面积扩大到三千七百亩,养畜年存栏增加到四百五十头,户均养畜达到二点五头,保证草畜平衡,实现以畜肥、草茬促粮的目标;造林面积扩大到三千七百亩,林木覆盖度达到百分之三十三点二,控制水土流失,改善干旱多灾气候条件,创造良好的农畜生产环境。并规划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三百五十元的经济指标,使农民摆脱经济贫穷困境。

二、科研加联合,变单项成果为总体效益

科研协作组按综合调整、分项承包、同步发展的原则,将九名工程技术人员,根据技术特长分为农、林、牧三个科研小组,既发挥单项科研成果的作用,又发挥总体科研成果的经济效益。农业组建立小麦、胡麻丰产方一千六百亩,其中胡麻丰产方七百八十六亩,引进小麦庆丰、西峰良种和胡麻定亚、天亚良种,采用深施氮磷钾配比化肥和足施底土肥“一炮轰”技术,并喷施粉锈宁、三十烷醇农药和化肥,防治锈病和增强抗病能力,小麦亩产达到一百六十斤,胡麻亩产达到一百三十斤。林业组用机械和人工整修造林工程二百三十四亩,引进柏、椿、槐、杨、桃、杏树苗九万五千株,建立桃、杏、槐、杨、苗圃六十亩,改变了单一的杨柳造林树种,促进了林业生产发展。畜牧组引起红豆草、草木栖、沙打旺耐旱耐寒草籽六百斤,喷施磷酸二氢钾化肥,提高土地铲草量;引进秦川母牛七十四头,甘肃细毛母羊三十只,甘肃黑母猪十四头,星杂母鸡六百只,长毛母兔三十只,指导农民科学饲养,防治畜牧疾病,改善了畜群结构,提高了自繁自育生产能力,近两年繁殖牛犊四十九头,出售兔毛收入九千二百一十六元,结束了以农本型为主的畜牧模式。由于采取科研加联合的办法,既保证了单项科研的成果,又促进了总体科研的经济效益,推动了农林牧结构的有机调整,形成以牧促农、以林保农和以农保工的调整格局。

三、技术加农贷,变技术资金为现实生产力

科研协作组采用合同方式,把技术与投资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避免了有技术无资金、有资金无技术的扶贫弊病,发挥了技术手段和投资动力的作用。使有限的投资发挥更好的效益,取得了以较少的投入取得较多产出的经济效果,促进了农民智力和自然资源同步开发。对农田丰产方、造林种草和养畜项目,与农户签订“技术规程、资金扶持”合同。科研组向农民保证技术指导和农贷投放。农户保证按技术规程生产和按期偿还贷款。因此,减少了投资经济损失,增加了农民生产收入,发挥了扶贫资金的经济效益。近两年向农户投放的三万三千元种植、养畜贷款,在技术的指导下,投入产出比率提高到长毛兔1∶3,黄牛1∶2,胡麻1∶2。因而,农民按合同期限,已偿还种植农贷百分之八十三,养殖农贷百分之七十四。

【注释】

[1]在地级《工作通讯》上发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