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即将实验班的40名学生按照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辅件维修技术和电器设备诊断与检测技术4个模块分为4个小组。在进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时,按照职业岗位实际需要,设置专业,以培养一线人才的岗位能力为中心来决定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的内容。

第四节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一、实践过程的组织

在甘肃省一职业学校2010届汽车驾驶与维修专业抽取一部分学生组成尝试班,另一部分学生组成对照班,时间从2011年3月至2011年6月底结束。在教学的组织形式上采用了“小组工作式”和分组教学的形式。即将实验班的40名学生按照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辅件维修技术和电器设备诊断与检测技术4个模块分为4个小组。每一小组在一个模块上由一个教师实施教学,经过规定的学时教学后,一般为一个月左右,达到本模块规定的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经过考核)后进入下一个模块学习,这样循环一周,达到该专业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最后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后考取职业资格证。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特征是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一体,这就要求必须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与管理,重要的是要有一定的实践场所和必需的仪器、实物等设备,为此专门设置了“一体化”专业教室4间,一个教室就构成一个模块,配备必备的仪器设备,其中主要的设备以两人一套配备(如发动机),以及放像、投影电视等多种电教设备。这样的教室既是理论教学的课堂,又是学生实践的场地,从而保证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时空上有机地融为一体。教师可以在这种教室里形象、生动地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通过现场教学、模拟工作情景,使讲、练、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着重于知识的应用和操作技能的培养,同时又可起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二、具体做法

(一)以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为依据,开发课程,编写教学方案

课程是教育的“心脏”,是体现教育目的的“蓝图”,不同的教育目的,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课程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而设计的。对于形成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乃至整个身心素质结构,从而实现培养目标至关重要。具体讲课程是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所规定和表述的那些教学内容,其特点是侧重通过正规的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进行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训练,同时也强调理论与实践、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紧密联系。”

在进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时,按照职业岗位实际需要,设置专业,以培养一线人才的岗位能力为中心来决定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的内容。实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互相配合,共同为培养学员的岗位能力服务。就其理论教学来说,当然离不开有关的科学知识,但他所学的内容可能涉及到几个学科,不是着眼于某一学科领域知识的系统、完整,而是按照培养岗位能力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学有关学科的知识,强调所学知识的针对性、实用性。就其实践训练来说,就是把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掌握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专业技术教育应当使学生学到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一定的专业知识,接受较多的实践教学,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具备综合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组织工作能力。

教学改革的重点是抓好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通过整合学术性课程与实践性课程,使理论与实践在课程结构上融为一体。从调整课程结构入手,突破先理论课程学习完成后再进行实践学习的模式,通过整合学术性课程与实践性课程,将原理性的学习内容和与之对应的实践性学习内容,根据职业岗位分析,按照职业岗位职责的要求重新组合,形成模块式的课程体系,使理论与实践在课程结构上融为一体。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去抓了课程体系改革:第一,按照职业能力需要设置课程,优化课程结构,重组教学内容。第二,依照“宽基础、活模块”发展个性、强化能力的思路,打破学科界限合并相近学科,压缩精选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第三,加强专业操作与技能培训,删除陈旧内容和学科间的重复内容。

具体说,将交通部统一颁发的汽车专业的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汽车材料”、“汽车构造”、“现代汽车新技术”这些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与“汽车维修”、“汽车技术使用”以及“汽车电器设备”等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根据职业岗位分析进行了重新组合,构成了几门新的课程,这就是“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辅件维修技术”、“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和“电器设备诊断与检测技术”。课程的结构与内容也打破传统的框架,由若干个模块构成,如“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是由“曲柄连杆机构的维修”、“配气机构的维修”、“燃油供给机构的维修”、“发动机检测和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等模块组成。而每一个模块又分为若干个小模块,例如“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这个模块可以分为:“汽车发动机点火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发动机启动装置故障”、“发动机充电装置故障”、“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发动机异响故障诊断与排除”等5个小的模块(每个小模块就是一项综合能力),而每个小模块又可分为多项专项能力,例如小模块1可以分为8项专项能力,并用职业能力分析表的形式呈现出来(这种方法称为“职业能力分析法”,表格称为《职业能力分析表》),课程结构(见图5-2)及《职业能力分析表》(见表5-1)如下:

img122

图5-2 课程结构图

表5-1 职业能力分析表

img123

把职业能力以《职业能力分析表》的形式呈现出来,恰是开发课程、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依据。表中的专项技能就对应一项学习单元、学习包,各有明确的起点和终点,包括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学习效果的评价标准,也有必要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等。正如布卢姆所指出的:“教学的艺术在于把一个复杂的最终产物分解为必须按某种顺序达到的组成部分,教授任何一个事物,便是在向着终极目标前进时,一面记住所要达到的最终模型,一面集中力量走好每一步。”他又说:“如果分解得当的话,便能导致学生发展认识与情感方面的特性,这种特性是教育过程的预期成果。”

《职业能力分析表》的制成,同时也给学生提出了工种能力和考核测试的要求,显示了培养目标的导向性,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度去做,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学习中可以自己评估考核,达到目标即行,突出了学习是常数时间是变量的教学理念。这样制定出的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其一是职业适应性。能力结构的组成部分除针对岗位工作需要的职业能力为主外,还应着眼于适应所从事职业发展需要的其他能力,如自学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

其二是突出实践性。职业能力的组成成分,重点在职业岗位必须掌握的操作技能、智力技能和技术能力的要求上。

其三是知识结构的服务性。知识结构的组成成分及其深度取决于能力结构对基础和专业知识的要求,在满足这一要求的基础上建立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

其四是职业分析的先导性。由于课程设置的重心在岗位需求,因而进行职业分析就成为课程资源配置的首要环节,通过职业分析界定职业能力,并以此为主编制教学文件和教材。

其五是实施的灵活性。因为课程是由不同的模块构成,而模块与模块之间的相对独立,便于学生的多样化选择和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及企业的需求进行调整,较好地适应了学生和市场的变化。

(二)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

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的实施上,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教学是分开的,理论课程在先实践课在后,理论教学场地与实训场地相分离,理论教学时实训设备闲置,而实训时间又是有限的,因此造成学校仅有的教学资源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在进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实验时,强调要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这本身就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同时强调其他资源的开发。我们认为,专业教学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也不是现成的,是由教师以现实社会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能力标准为依据,由教师到生产单位去调查、了解,到图书馆等处去查阅、搜集,最后整理而得的。教学内容信息是新的,是能反映当前的生产需要的。根据这一点我们在进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实验时,也特别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以实用实效、新颖,(包含新知识、新技能、新成果)、知识与技能融为一体为原则,按照生产程序和岗位能力要求组织教学内容,注意从工厂、科研院所等广泛吸收社会上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同时注重校内资源(图书馆、实验室等)的开发和利用,以保证教学内容反映了当前国内外生产所用的最为普及和最为先进的技术,同时还注意保证学生实际操作的时间。除课堂练习以外,课余时间学生可以自愿到专业教室去自学和动手操作,不仅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学能力,也体现了学习是常数时间是变量这一教学理念。

(三)教师进行精心的课前准备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核心就是强调以现场教学为重点,突出工作本位学习,将理论与实验、实习,以及技能训练融为一体,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教师应以更多的精力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要为学生创造丰富的学习环境,模拟工作环境现场,以教学内容和现场条件为依据进行精心的课前准备,根据这一特点,在备课时要做到“三备”,即备教案、备教学清单、备教学现场,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1.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也是学的目标。明确的学习目标,犹如一个强大的“能源库”,可以不断释放出强大的能量,激励人们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改中,依据劳动部制定的职业资格鉴定标准,借鉴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以使学生获得“应备能力”来制定每一个教学单元或“学习包”的教学目标。根据专项能力按照知识、技能、态度三个目标层次确定。制定教学目标时,应注意正确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①知识与能力的关系;②职业能力与非职业能力的关系;③现实与未来的关系。教学目标分类表如下(见表5-2)。

表5-2 教学目标分类表

img124

2.认真准备教学现场

在进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尝试时,在教案的准备上,要做到明确教学内容,明确每个教学内容应采取的教学方法,明确理论讲授、教师示范、学习技能训练三者之间的时间分配。除此之外,着重强调备好教学现场,在现场的准备上,要求做到充分利用好学校现有的教学设备,尽量做到与实际工作接近,从工具的配备、检测仪器准备,到故障的设置都要精心考虑,既要符合现实又要贴近学生实际,对于某些尚不完善或不具备的教学条件,能自己动手制造模具模拟操作。

3.认真准备教学清单

由于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全部信息的给予者,而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根据教学目标,教师把希望学生掌握的信息整理成多种清单,以便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主动地参与。在学习清单的准备上做到每次至少为学生准备一套教学清单,它包括信息资料清单、技能训练清单、习题讨论清单和作业清单。其中,信息资料清单是教师广泛收集到的新的教学资料。学生积累、消化资料是在收集信息,是在博采众长,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技能训练清单(见表5-4)是教师要求学生掌握的操作技能与方法。内容主要包括问题提出、训练目的、技术标准、工具选择、操作步骤、维修方法、检测方法、注意事项等。问题讨论清单(见表5-3)是教师要求学生了解的与课题有广泛联系的内容,学生在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培养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业清单是教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的实习活动、任务,学生通过实习作业的锻炼培养了独立工作的能力和胆量。这些清单是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拿到手后一目了然,非常便于学生的自学。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方法练习就能熟练地掌握操作技能,同时还应注意在实施教学之前将这些准备好的各种学习清单发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开始前就明确学习内容是什么,以便有目的、充满信心地去学习,并且要求学生做到“三自”(自学、自练、自评)。

表5-3 问题讨论清单

img125

表5-4 技能训练清单

img126

(四)着眼于学生技能的形成,合理安排教学过程

为突出技能教学为主,在教学内容上,把重点放在从事本专业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上,专业理论教学突出应用性原则。职业教育培训出来的学生应该是既懂得专业理论,又会技术操作的生产一线的技能型的新型劳动者。为培养适应现代化生产需要的这种新型劳动者,同时还应考虑目前职校学生的需求与特点,在基础理论方面,不盲目追求内容的深度和体系,以掌握实践技能所必需、够用为原则,对学生学习实践技能联系不大的理论知识,可以降低要求,不讲或略讲,对生产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必须在教学中有所反映,但须注意实用性。要重视理论教学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这就决定了专业理论教学要突出应用性。教学内容是以问题展开的,按照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形成技能所需的理论知识而选择,也就是要告诉学生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做到什么程度等知识。

教学过程上,努力实现教学与实习的一体化、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同步进行。首先是教学与实习指导由一位教师担任,其次是学与做一体,课堂就是实习室。按照图5-1程序结构图所示,遵循循环Ⅰ的教学过程,教师根据专项能力的要求,结合课前准备的各种教学清单的内容,为学生学习而定向,然后采取边教边学边做的方法,使学生初步掌握知识和形成技能。遵循循环Ⅱ的教学过程,学生是在循环Ⅱ的基础上进一步使其知识与技能得到强化,达到熟练的程度。这一过程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主要是不断地加以指导、鼓励和帮助,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经过这样的循环,保证教学与学习结果的一体化,学生既掌握了有关的知识,也将技术练在手上,既学会了怎样做,又懂得了为什么要这样做,知识与技能也就实现了一体化。

教学过程坚持学生主体原则。教学中实践活动是发展主体性的基础,是主体性的存在形式,主体性只有在活动中并且通过活动表现出来。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活动既包括对实物的操作活动(即外部活动),也包括对观念的操作活动(即内部活动),还包括交往活动。坚持学生主体原则,就是要求教育重视学生的自主活动,并为学生充分展示其才能创造机会和条件,是他们在实验、探究、交往等活动中,找到自己的“自由发展区”,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以此实现主体的构建。

(五)师生合作学习,共同达标

教学活动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在这种特殊的认识活动中,教学过程成为师生间、学生间信息传递的过程,也是师生间、学生间情感交流的人际交往过程。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在共同活动中发生相互作用和联系的基础形式,也是社会群体赖以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学生正是在相互合作与交往中得到发展。

基于以上认识,教改实验中对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探索与研究,借鉴国内有关主体性教学及目标教学的先进经验,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以及行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小组教学并辅之以个别化的辅导,根据教学目标的及时反馈与矫正,非常重视形成性的评价与每个学习包完成以后的终结性评价,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矫正。注重教学与训练中的平时考核,进行单项达标。具体的方法:

1.模拟现场教学法

理论与实践统一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是形成和发展能力的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尤其是职业教育,它培养的对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因而我们的教学一定要有的放矢。具体过程表现为:设置问题情境—确定课题—拟定解决问题的方案—执行活动—总结与评价。这种以现场为中心、以实际问题为对象、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在职业教育中,将会使每一个学生都受到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也将提高他们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从掌握和运用知识、形成和发展能力的角度看,现场教学法不能不说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这种方法一般用于“汽车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类课程的教学之中。教师根据实际生活中汽车常见的故障,课前准备时已在实习设备上设置好了故障,上课时教师明确问题后,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分析发生故障的可能原因,提出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或通过学生之间协作去排除故障,最后对几种方案进行分析与评价,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有的方案可以使故障得以排除,而有的方案则不能排除故障的原因。学生通过这一过程,既学会了故障排除的技能,又掌握了发生故障的原因及相关的理论知识。如汽车发动机低压电路故障诊断,这不仅要求学生具备电路的基本知识还要具备仪器仪表的使用、电路的调试、故障排除等操作能力。

2.项目训练法

所谓项目训练法就是以实际应用为目的,通过项目的实施来进行培训。项目可以是一个产品,也可以是一个过程,在项目的训练中,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教师退居次要位置,仅起辅导、咨询的作用,学生在事先设计好的环境下练习正确的操作程序,工具的使用方法,产品的工艺过程,它是以一定的项目为中心展开的教学活动。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汽车维修项目”类型课的教学。教学中教师要讲明该项目的目的、操作步骤、技术要求、注意事项、检测方法等。然后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实际操作,操作的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探讨问题,明确每一步的原因、工艺要求和操作失误可能出现的问题等,得到故障的诊断、排除、调试等方面的综合训练。主要用于综合职业技能的训练与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做到精讲,留出更多的时间供学生分析问题、练习技能和指导学生自我学习、自我评价,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以促进者、引导者和“平等中的首席”的角色出现,而学生为自己的学习承担了更多的责任

理论教学中解决了“应知”的问题,包括广泛的基础知识。其目的是告诉学生为什么这样做和为什么这样做是正确的,在实践教学中,解决了“应会”的问题,即掌握技能的总是包括实际技能的知识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相互协作的能力等,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清楚怎样做。“一体化”解决了人为地将两者分开的现象,使其有机的结合相互贯通,实现了“四个合一”,即教室与实验及实训场地的合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合一、教学与生产的合一、理论教师与实习指导教师的合一。

教学形式要突出实践性的原则,要把学生培养成熟练地掌握职业技能的新型劳动者。技能训练则是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既要重视基础理论教学及其指导作用,又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性学习是学生学习并掌握所学专业的操作技能,获得专业特长的基本途径。因此,在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中,必须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把实践性环节放在突出的位置,针对岗位职业需要,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必须坚持“教学做合一”的原则。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边做边学、教学做合一、手口脑并用,即融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为一体,以培养学生扎实的职业技能、较强的技术再现能力。

(六)以学生能力为依据,评估教学质量

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从教学的准备到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若没有评价这一重要的操作步骤参与,就不能说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就不能完成整个教学的“周期环”。同时,教学准备与实施过程本身也包含着各种评价因素。评价是查明已形成和已组织的学习经验在实际上带来多少预期结果的过程,同时评价过程总是包括鉴别计划的长处和短处。这有助于检核已组织和已编制的教学计划的基本假设的效度。教学评价可以说既是一个教学过程的结束,又是一个教学过程的开始,它发挥了预测、监控功能,又起到了反馈、管理的作用。在进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实验时,对于教学评价主要注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评价观

要做好教学评价工作,首先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评价观。这是时代对教育工作者使命的呼唤,也是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应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能力形成的手段,使学生树立自信,走向成功,把评价过程变成学生走向成功的高速公路。真正体现了评价的指导思想是为了“创造适合青少年的教育”,而考试与测验是为了“选择适合教育青少年”,也就是说,从致力于鉴定、选拔转向改进或形成功能。

2.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形成全程评价

在教学改革实验中,由于“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采用的是模块化教学,因此每一单元的学习目标很明确,并且落实到能力的形成上,这就要求教学评价是经常性的,改变传统教学中一次考试定成败的做法。主张全程跟踪、全息评价,既重视终结性评价,更要重视形成性评价。如在项目训练中,教师是咨询者和学生行为的评价者,对学生做得好的给予积极地肯定,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或指导,对于学习结果给予评定,及时给予反馈,强化改进学生的学习。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教育实践经验表明,经常向教师和学生提供有关教学进程的信息,可以使学生和教师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按照需要采取适当的修正措施,使教学成为一个“自我纠正系统”。

3.单项技能评价与综合职业能力评价相结合

单项操作技能的评价主要是随堂进行,教师根据学生对基本技能的准确性和完成的效率、质量给予评价,直到学生掌握为主,教师给予指导和帮助,及时给予反馈与纠正。这种评价侧重于形成性评价,要求学生单项技能全部达标。

综合职业能力评价是在一个单元或模块学习结束后进行,选取最能体现或代表所需职业能力的活动项目,让学生完成这些项目,然后根据完成的质量和效率对照评价标准,做出职业能力的评价。这种评价侧重于终结性评价,要求学生综合能力达标。

4.学生成绩评定办法

根据“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对学生成绩的评定执行三级管理、三维考核、五步考评的办法。

(1)三级管理。

所谓三级管理,就是将学生成绩的考评分为任课教师、教研组和教务科三级组织实施的管理方法。第一级考评主要是由任课教师对学生在教课过程中综合表现的考评;第二级考察由教研组组织实施,要考查学生对某一阶段、一个模块的课程的掌握程度;第三级评定由教务科负责实施,对学生某一门课进行综合评定,该评定结果一方面可以作为评定学生学习成绩的一个部分,另一方面,也可作为对教师完成教学目标的评价。

(2)三维考核。

所谓三维考核是指对学生成绩的评定从行为与态度、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技能三方面进行。

(3)五步考评。

①随课堂学习情况考评。包括学生出勤、纪律、回答问题、笔记情况、动手积极性和主动性、辅导效果、场地卫生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内容,占总成绩的15%。

②作业与实习报告考评。主要考评作业与实习报告完成次数、质量等,占总成绩的10%。

③课题学习效果考评。类似与以往的阶段性测验和总课题考核。包括对课题应知理论知识的测验和应会技能的考核,占总成绩的25%。

④综合应知考试。占总成绩的20%。

⑤综合应会考试。占总成绩的30%。

上述五步,第一、二步考评由任课教师负责组织实施,第三步由教研组组织实施,后两步考评由教务科和技能鉴定所组织实施。

表5-5 一体化教学学生成绩综合评定表

img127

总之,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应达到的能力标准是由岗位职业标准确定的,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以实际操作的结果为准,是以达到的操作标准来衡量的,学生的实际能力应由现场专家的检测确认。据此,对学生成绩的评定采取了三级管理、三维考核、五项考评的办法,技能的考核要在完成一个专项或一个模块后及时进行,规定主要的技能要做到项项考核、人人过关。

三、效果分析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尝试研究至今已取得实效并推广到其他专业教学之中,尝试效果从教师的管理和学生的进步加以分析,概括为“六项转变、两个有利于”。

(一)学生六个方面有明显的转变

经过第一轮的教改尝试,于2011年六月参加由学校组织的统一职业资格鉴定模拟考试,所得的数据进行了如下的分析:尝试班40名学生的平均分为81.6分,对照班37名学生的平均分为68.2分,经过统计分析在0.01的水平上有显著的差异,说明尝试班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表5-6 学生成绩统计表

img128

通过对尝试班和对照班学生的调查问卷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学生的动手能力普遍提高

由于“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突出了能力培养,强化了技能训练,目标性很强。同时技能鉴定考核又是一种达标性的测验,这样学生可以有的放矢地学习,学生的主体性充分体现,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考核结果表明无论是综合能力测试题还是单项能力测试题,尝试班的优秀率比对照班有显著差异,而且单项能力所用时间也有显著差异,优秀率高,有57.8%学生达到优秀水平,呈正偏态分布,且所用时间短,这说明学生操作熟练动手能力普遍提高。调查问卷结果学生对“你认为通过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自己动手能力是否有所提高”,认为有较大提高的有10人占33.3%,认为有提高的有18人占60%,认为没有提高只有2人占6.2%,这说明学生对自己给予了肯定的评价。

2.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增强

由于采用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在实践中又去丰富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当老师给出的问题在自己的努力下或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得以解决后,他们都会非常喜乐和兴奋,成功的心理得到了体验,这就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便加积极地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中去。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大卫·韦克斯勒强调指出的:“在所有认识水平上都有非认识因素和作用。非认识因素不能代替其他的能力,但是非认知因素是认知行为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靠理性因素,即便它尽善尽美,也是不可能保证教学活动取得应有效果的,而必须有非理性因素的配合才能使理性因素发挥出最佳效果,从而保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赞科夫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作用。”在调查问卷中尝试班的学生对“你愿意今后从事与汽车有关的职业问题”前测中只有59.3%的学生回答愿意,后测中有96.7%的学生回答愿意,而对照班的学生则没有明显的变化。在进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到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表现非常感兴趣,经常就一个问题追根问底,并且要自己动手操作,直到问题解决为止,这说明“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了情感侧面上的“乐学”和认知侧面上的“会学”的统一,从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两个方面来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3.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所提高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倡“个性化”的学习,主张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制订学习计划,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学习包进行取舍和组合,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同时学生还可以选择学习方式(个人学习、小组学习)。教师在备课中主要采用了各种学习清单,而各种学习清单所起的作用就是对学生的自学提供一种指南,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去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自学。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就初步掌握了学习的一般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调查问卷中学生对“你喜欢的学习方式”的回答,选择“教师与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占57.6%,选择“与同学讨论”的占26.8%,而选择“老师讲授”只占16.6%,这说明学生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也说明学生有了自学的能力。

4.学生继续学习的自信心有所增强

由于学习目标明确,遇到困难能及时得到帮助,合作学习改善了师生关系,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在对尝试班和对照班的调查问卷中,回答“你对下一阶段的课程学习有信心吗”的问题时,尝试班的学生答有信心的占86.7%,而对照班的学生只占55.3%。在回答“如果有继续学习的机会上高职或大学,你愿意再学习吗?”问题时前测中只有37%有学生回答愿意,而后测中上升为83.3%。调查问卷显示多数学生继续学习的自信心有所增强。

5.学生对专业的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变

学生的心理品质成熟起来。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学生意志的变化,克服困难的毅力增强。第二,学生兴趣的变化,对与专业有关的问题非常有兴趣,互相探讨与交流。在回答“你爱好你所学的专业吗?”前测中爱好占44.4%,而后测中占73.3%。这说明学生自己所学专业的态度有了明显的变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招收的汽修班的学生,多是招生制度改革后免试入学的,可以说绝大多数没有达到初中毕业水平,主要的是他们的学习动机、兴趣很差,旷课是经常性的。但是经过“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学习后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习兴趣很浓,旷课现象几乎没有了,动手操作时积极性很高。问他们这是什么原因时,学生们说“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这种教学形式很合我们,老师讲完理论知识后和我们一起动手操作,对知识加深了理解,同时同学们认为通过这样的学习他们看到了自己的能力,也看到了自己就业的希望,所以学习的劲头自然就大。

6.学生的适应能力有所提高

由于学生职业能力有提高、自信心增强、心理成熟,面对市场的竞争,他们都能冷静地对待,敢于投身于市场中去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在尝试的最后一个月,尝试班的一部分学生就在学校附近的汽车修理厂找到了临时工作(利用双休日)。

(二)为教师队伍建设积累了一定经验

1.有利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由于“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学习包进行取舍和组合,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同时学生还可以选择学习方式(个人自学、小组或班级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自觉变换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

(1)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教学过程中促进者的角色有三个特点:一是积极地旁观,学生在操作和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二是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学习热情更加高涨。三是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

(2)由教学过程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行为的引导者。因为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中主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学习进度和方法,那么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更利的学习服务。

(3)由居高临下转化为“平等中的首席”。因为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中强调学生人人参与,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这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为“平等中的首席”。只有这样才能构建更好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

(4)由教材的执行者转向为课程开发的研究者。因为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中,课程的开发是第一位的,如进行职业能力分析、设计模块教学大纲、编制各种学习清单和建立评价标准等,这都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现代职业教育要求课程是动态的、发展的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现成的课程计划的过程,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学校和教师应该成为主要力量。

新的时代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担任这样的新角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知识,而且要研究学习方法,懂得学习的心理过程,要熟悉相关的信息通道,会使用信息工具,这样才能肩负学习引导者的重任。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尝试中教师的角色已经开始发生变化,改变了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教师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作为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教师和学生都很满意。

2.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职业教育强调要有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那么“双师型”的教师如何培养,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就其原因来说当然有政策问题,也有教师自身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但也不能忽视教学模式的制约作用。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由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分开进行的。因此,在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中都是人为地分为理论教师与实习指导教师或实训教师。从体制上就不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所造成的后果是理论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不强,一般情况下他们也不愿意去实习岗位工作,因为实习岗位比较辛苦,还要坐班。而实习指导教师虽说他们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但让他们上理论课时与理论课教师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因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融为一体的,要求教师既要懂得理论知识又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打破了理论教师与实习指导教师的界线,这就为职业学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