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的初步设计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的初步设计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上述思路,“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应具有以下特征:把“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作为指导思想,在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形成模块式的课程体系,确立知识、能力、态度三个层次上的教学目标,采取分组式教学、“个性化”学习和个别化的辅导的教学组织形式,通过师生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建立综合能力评价体系,并以形成性评价和及时反馈矫正为主要手段的教学模式。

第三节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的初步设计

一、整体思路

职业教育以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为目标,具有很强的职业定向性,即明显地体现出直接为产品生产和社会服务的职业特性,着眼于培养企业第一线操作型和应用型人才,主要是通过专业课的教学实现的。这就提出一个问题,在专业课的教学中通过怎样的形式、什么途径体现它的职业特性,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融合,突出能力的培养从而实现培养目标。

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长期以来教育工作者做过多种探索,如加大实训课的课时比例、强化实训课的教学管理、建立校企联系、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等,但就总体思路上没有突破传统的“三段式”的教学模式。不可否认上述几种方式也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途径,但两者在时空上难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造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脱节,不能有效地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下面来探索一种在课堂教学中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其基本设想是:

首先,通过整合学术性课程与实践性课程,使理论与实践在课程结构上融为一体。从调整课程结构入手,突破先基础文化课,后专业基础课,再专业课的“三段式”模式,通过整合学术性课程与实践性课程,将原理性的学习内容和与之对应的实践性学习内容,根据职业岗位分析,按照职业岗位职责的要求重新组合,形成模块式的课程体系,使理论与实践在课程结构上融为一体。

其次,通过整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使之在时间上融为一体,在教学的实施上突破传统教学的模式,即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教学是必须分开的,在实施的程序上,理论课程在先,实践课在后,单科独进,分科教学,分阶段实习,单科结业,专业理论讲完后组织统一的专业实习。采取理论课与实践课并进、穿插进行。即教师在讲完理论知识或原理构造后,学生就动手操作,也可以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对照实物边讲边做,使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在时间上有机地融为一体。

第三,通过整合教学组织结构,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空间上融为一体。突破传统教学组织中课堂学习与实训场地分离的形式,组建专业教室。它既是理论学习的课堂,同时又是实训的场地,可以模拟工作现场,突出工作本位学习理念,这样可使理论与实践在空间上有机地融为一体。

第四,通过整合课堂教学目标,使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应达到的能力水平融为一体,克服传统课堂教学中只重视理论知识目标的确定,忽视能力目标的定位,或者是含糊不清、操作性不强的弊端,确立以职业岗位专项能力为导向,融知识、能力、态度三个层次目标为一体的课堂教学目标。

第五,通过整合教师队伍,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任务于一身。以往的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中,人为地分为理论教师与实习指导教师(或实训教师),理论教师在理论教学中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往往容易忽视其针对性和应用性。而实习指导教师在进行实训教学时,又缺乏应有的理论指导,通过整合教师队伍,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任务于一身,在理论教学的同时还必须完成实训任务,可以避免上述问题的产生。

第六,通过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突破传统教学中以班级为中心,学习的内容、大纲、教材及教学进度强调统一性的“一刀切”的班级授课制,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角,“满堂灌、”“填鸭式”地讲授大套大套的理论。采用“行为导向、”“合作学习、”“小组工作式”等教学方法和“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允许学生在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取舍、学习时间、学习组合上有一定的自由度,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第七,通过构建能力评价体系,强化信息反馈,使其具有有效的激励作用。突破传统教学在评价与反馈上,通常是以个人的卷面分数为标准,理论知识部分的考试是评价该课程的唯一依据,强化了考试成绩,缺乏应有的能力方面的评价,难以保证受教育者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信息反馈相对滞后等问题。采用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的理论知识,融专项能力、综合能力和行为态度为一体的评价体系,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合理,且有助于能力的形成,并及时加以反馈,使学生随时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

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设想

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着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模式,它既是教学过程理论体系的具体化,又是教学实际经验的系统总结。它既具体、简明、易于操作,又概括、完整和系统,便于教师理解和掌握。因此,探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模式,研究教学过程中各因素及其之间的联系,形成稳定的教学结构,有利于教改的推进。如果说任何教学活动都存在于一定时间流程和空间形态中,那么对空间形态的建构主要表现在教学的组织形式上,对时间的控制主要表现在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安排的序列上,它们在教学活动中是密不可分的,只有把这种时空关系加以有效组织,才能使教学达到最优化

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相结合的侧重点不同,可以形成种种独特的教学模式。根据上述思路,“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应具有以下特征:把“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作为指导思想,在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形成模块式的课程体系,确立知识、能力、态度三个层次上的教学目标,采取分组式教学、“个性化”学习和个别化的辅导的教学组织形式,通过师生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建立综合能力评价体系,并以形成性评价和及时反馈矫正为主要手段的教学模式。模式的流程见(图5-1):

img121

图5-1 程序结构图

其中:

项目或问题:可是《职业能力分析表》中所列出的专项能力,也可能是指教学目标中规定的与一定实际工作相对应的训练项目,或者是要解决的问题。

定向:是指教师在教学和示范前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在职业分析的基础上,按照能力要求,阐明教学目标,提出明确的任务要求。

在循环Ⅰ中,是以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习为主,这是基础性的学习过程,教师起主导作用,进行讲解、演示,学生则积极地参与练习,教师应及时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示范指导,并积极地观察,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教师扮演着行为引导者的角色。

在循环Ⅱ中,是以学生“个性化”学习为主,这是在循环Ⅰ的基础上较高层次的学习,学生主体性很好地得到体现,教师扮演着促进者的角色,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在主动性练习中,学生的模仿是对参与性练习阶段的“内化”,学生要进行经常性地自我评价,要注意及时的反馈与矫正。

无论是在循环Ⅰ中还是在循环中Ⅱ,反馈与矫正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学生常会出现不规范甚至是错误的动作,有时还会出现违反程序的做法,这些必须及时加以指导和纠正,一旦形成一种错误的习惯动作再纠正起来是很难的。正如布卢姆所认为的:“掌握性学习策略的实质是,群体教学并辅之以每个学生所需要的频繁的反馈与个别化的矫正性帮助。”他又说:“掌握性学习策略的一个主要论题是对学生的反馈系统能在误差出现后不久,便把它们揭示出来,而且如果在需要时引进适当的矫正,那么教学便能够自我矫正。”这样的结果是:“当这种辅之以反馈与个别化矫正的群体教学过程用于每项学习任务时,我们发现几乎所有学生在学习的有效性以及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方面逐渐变得相似起来。”

如果能够实现上述设想,有效地克服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五重五轻”问题,注重实践教学,把能力培养落到实处,就有可能在学生的能力的形成上有所突破,有效地解决学生“从学校到工厂过渡”问题,整合学校本位学习和工作本位学习,培养学生对专业学习的情感,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能力,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兴趣和进一步学习的自信心,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实现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学校办学的内涵发展之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