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公共体育场馆市场化改革历程

公共体育场馆市场化改革历程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到1978年,我国公共体育场馆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国家对公共体育场馆实行统收、统支、统管的供给服务型的财政经济政策,公共体育场馆是国家财政全额预算拨款单位,下属单位没有自主权。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国家体委1993年提出面向市场、走向市场,以产业化为改革指导思想,推动了公共体育场馆的改革工作。

5.2.3 公共体育场馆市场化改革历程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到1978年,我国公共体育场馆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国家对公共体育场馆实行统收、统支、统管的供给服务型的财政经济政策,公共体育场馆是国家财政全额预算拨款单位,下属单位没有自主权。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对体育改革的重点放在国家包得太多、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上,要求公共体育场馆在完成上级体委布置的体育比赛、训练和开展群众新体育活动等任务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场地设备的多功能效益,开展多种经营活动增加收入,并实行了差额预算管理。公共体育场馆开始实行增收节支的经济责任制和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利用体育经营活动“以副养体、以场养场”,为公共体育场馆资金来源由事业型单一拨款向经营创收、弥补经费不足方向转变打下基础。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国家体委1993年提出面向市场、走向市场,以产业化为改革指导思想,推动了公共体育场馆的改革工作。公共体育场馆的建设、改造采取资本多元化的运作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进行经营性开发。从而突破了单纯创收增资的运行模式,开始走向“本体推进、全面发展”的综合性的开发阶段。(4)

以2008年奥运会场馆项目法人招标为标志,我国体育场馆建设和经营管理进入了一个以市场化运作为为导向,充分利用各种市场化筹资渠道和方式筹集资金,鼓励社会机构参与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活动,建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新模式的新阶段。(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