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同类型高校美术学硕士生教学体系的构建

不同类型高校美术学硕士生教学体系的构建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艺术学科的不断发展,根据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在2008年发表的美术学排行榜统计,全国共有118所高校开设了美术学学科硕士研究生,美术学研究生招生规模和专业数量不断扩大。同时,美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教学体系建构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核心和基础。通过对重庆市四所不同类型高校美术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专业研究方向的比较(表1),各高校在美术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各有不同的侧重点。

不同类型高校美术学硕士生教学体系的构建

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科技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委于2011年3 月22日公布了新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新目录增设了“艺术”门类,一级学科由89个增加到110个。针对新的专业目录,研究生的美术学专业教学会有改革性的变化。

美术学作为一级学科,根据麦可思研究院(My Cos Institute)独家撰写的《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指出美术学本科失业率已经排在第一,失业率达15.6%。据资料统计,在2007年大学在校生有113万是学艺术的,是1999年的26倍,毕业生21万,是1999年的26倍。一部分本科毕业生基于就业压力,选择了考研这条路。

随着艺术学科的不断发展,根据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在2008年发表的美术学排行榜统计,全国共有118所高校开设了美术学学科硕士研究生,美术学研究生招生规模和专业数量不断扩大。如何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社会所需要的美术学科的学生,是美术学科研究生培养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同时,美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教学体系建构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核心和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当下世界艺术观念的转变,美术学科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不同类型高等院校美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教学体系构建现状

全国越来越多的高校申报了美术学学科硕士研究生点。这些高校按类型分为综合专业艺术院校、综合类院校、工科类院校和师范院校。各类高校在美术学学科的教学体系构建上各有不同,从目前实际来看,各高校美术学学科硕士研究生教学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科培养目标与研究方向设置现状

综合类院校、工科类院校、专业艺术院校、师范院校在美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方面的是以培养在美术历史及理论、美术语言探索及表现、美术创作及艺术市场等领域,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美术学学校科高层次专门人才。

通过对重庆市四所不同类型高校美术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专业研究方向的比较(表1),各高校在美术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各有不同的侧重点。从表1可以看出,高等综合院校、工科类院校、师范类院校美术学人才培养目标倾向于专业艺术类院校,师范类院校向综合类院校发展。

放眼国内综合院校,要求培养的学生将来是具有系统专业知识和高水平的创作人才,以及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的人才。研究方向设置基本倾向于对专业理论和技法的深入学术科研研究,比如南京大学开设有中国美术历史及理论、东方美术史及理论、油画创作与研究等七个专业方向;上海大学设置架上绘画研究、水墨画研究、雕塑艺术研究、美术史论研究等8个专业方向。由此可见,综合院校在以多学科支撑和学术氛围中,注重学术研究,培养艺术管理、学术研究型综合性人才。

工科类院校或者以工科为主的综合类院校是结合生产实践所积累的技术经验而发展起来的专门从事工科教学研究型大学。工科类高校在美术学研究生学科建设上相对较弱,专业研究方向上多倾向于对设计技法和理念的学术研究,像武汉理工大学在专业方向上有动画创作及理论、公共艺术及油画创作及其理论、美术史论等6门专业研究方向;安徽财经大学设置油画民族化创作及理论研究、绘画艺术与装饰艺术研究、版画艺术与理论研究三个专业。由此可见,美术学专业受到工科类院校办学理念的影响,多是重点培养高级综合应用型人才、技能型人才。

专业艺术院校是开设了综合艺术专业及设有艺术学科系的院校,对艺术研究方向设置较为齐全,具有艺术专业和艺术学科的前沿性,专业艺术院校在师资力量上比其他类型高校雄厚,多为中国当下著名艺术家、具有高资历的理论研究者和专门学科研究人员。其专业研究方向设置齐全,具有相对指向,比如中国美术学院开设的中国山水画理论研究与创作专业方向,云南艺术学院开设的民族民间文化与当代艺术理论研究,所以专业艺术院校在美术学硕士研究生的专业研究方向设置齐全,其培养目标倾向于对专业创作技能的培养,注重培养高级专业艺术研究人才和艺术创作人才。

师范类院校不仅担负着培养高水平师资的使命,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更被赋予了一种全新的意义的综合人才的培养基地的标示。师范类院校在美术学研究生的培养中注重美术师资力量的培养,注重加强学生的教学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从北京师范大学的美术教育、华南师范大学的美术教育学与理论研究等相关专业设置可以看出,师范类院校在美术学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倾向于对专业理论研究和专业教学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本专业的学术教育研究人才和美术教学人才。

表1 重庆市四所高校美术学研究生培养目标与专业方向设置

2.学科课程体系设置现状

随着当今艺术学科的不断发展,信息时代的不断更新和当下世界艺术观念的转变,美术学学科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则面临着新的要求和调整。如何使课程设置更加合理切实可行,如何培养适应当下的美术专门高级人才,如何促进我国美术领域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等等,这都是各高校美术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所面临的问题。如何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社会所需要的美术学科的研究生,是各类高校共同所需要面临的。对于课程体系设置这一环节,掌握着培养人才的方向,在各高校培养目标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在课程设置方面大体分为学位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三个方面。这种课程体系的设计力求使得横向和纵向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最终实现美术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纵向联系的专业基础课程,体现美术学硕士研究生教学程度的深浅;横向联系的专业选修课程,体现美术学硕士研究生教学的多样性;“独立性”的意义在于专业选修时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跨学科的选修,这就使学生在加强自身专业研究的基础之上,进行多学科的交叉学习和研究,最终达到培养综合性专门人才的目标。

通常情况,学位基础课程方面(公共课),由研究生处统一开设,根据教育部规定设置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和英语两门课程。专业艺术院校有其明显的专业性,故部分美术学院在全校基础课程方面设置了史论等基础理论,以此增强全校学生的理论修养。

专业基础课作为学科建设的关键环节,各类高校在专业基础课程建设中更是注重其建设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专业基础课程设置方面,各类高校基本设置美术史、美术学、设计史、论文写作课程等相关理论课程和素描、色彩等相关专业技法研究课程,在学生本科理论基础之上加强学生对美术理论的深入了解、认识,提高学生学术研究能力,加强学生在自身的理论修养和科学研究技法。这种在美术学学科的纵向深度的培养,使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学科研究能力,为达到培养目标奠定了一个较为坚实的基础。

第三方面专业选修课。专业选修课程基本是各类高校根据自身专业方向开设相关的理论,技法软件学习和研究的课程。美术学课程设置的大体框架基本相同,各类高校根据自身的学科建设、办学理念、培养目标等方面相继设置了具有自身的学科定位和课程设置。比如重庆师范大学开设的巴渝艺术形态与建筑研究这个专业方向,设置了巴渝文化艺术研究、建筑与传统民居心理研究等相关巴渝文化和建筑的课程,此外,由于是师范类院校,在公共课选修课程中加入了心理学、教育学、第二外语(日语、俄语)的选修。如四川美术学院,由于其自身是一个专业性质较强和全校在美术方面的深入研究发展,开设的课程具有相对指向性,开设了元朝画论解读、中国古艺术欣赏与鉴定、符号学方法初步选择这样的课程。从综合类大学、工科类大学在课程设置上则可以看出所特有的多学科优势和交叉学科的相互支撑作用。

这种横向联系的课程设置其目的在于帮助美术学专业知识研究体系的建构,建立正确的美术理论体系,帮助学生产生正确而富有洞察力的提问方式和艺术思维能力,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在专业方向研究的基础上,对某一自身兴趣点的专业方向的深入性、广泛性的科学研究能力。

3.教学方式

美术学科硕士研究生具备专业的特殊性,采取传统的口传身授方式培养人才,强调艺术教学过程中长期积累下来的个别经验。进入研究生学习的美术学专业的学生大多具备了基础的专业知识素养,在各高校研究生教学方式更多地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采用启发式、研讨式、参与式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本专业的深入研究及学术讨论活动上。

美术学硕士研究生大多采取导师负责制,采取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工作相结合的方式。在整个研究生三年的学习中,导师占主体地位,导师都希望自己学生将所有精力放在自身专业的深入学习和研究上。研究生教学大致为班级授课、个别辅导、现场教学、多元教学这四种方式。由于美术学专业的特殊性,教学方式呈现多元性,尤其是专业选修课程中的一些创作研究课程,如重庆师范大学的现代素描分析课程课时为54课时,上课时间呈现连续性,基本为8个课时即全天教学,导师则采取现场示范和指导教学的方式,侧重素描研究。专业史论课程多为教师讲授课型,强调知识的传递与复制,课程的实现是以培养学生系统知识的教学为中心,另外一些专业理论课则是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生在做中学,在创作实践中理解理论,如艺术形态分析、美学原理和艺术心理学等课程。

4.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多为本专业方向的设计软件和机器的上机操作实践、社会实践、教学实践和科研研究等实践方式。大多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承担一门完整的课程,或是在导师指导下带课题进行社会实践。最终以实践报告、教案和讲义的形式呈现实践成果。

二、美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教学体系构建现状反思

我国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研究生的招生数量,招生人数每年都在以20%速度增长,以重庆师范大学为例,2010年招生人数为12人,2011年招生人数为23人,2012年招生人数为26人;再以四川美术学院为例,从1979年建校招收第一届研究生,1998年9月在校研究生数为24人,2012年全校招生160人,目前在校的研究生人数达到了484人,研究生教育已经从少数的精英教育开始走向了批量生产。尤其是在中国当下,随着艺术的不断发展,教育部注重学术艺术修养的培养,因此对美术学科的建设更加重视,美术学研究生学位的课程体系与培养模式的改革则成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美术学硕士研究生更是承担着新时期赋予的艰巨任务。

各类高校都根据自身设置的《美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规范研究生培养环节中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建立了相对稳定发展的美术学学科硕士研究生教学体系。但就目前各类高校美术学的教学体系建立现状来看,还存在几个问题。

一是在部分综合院校、工科类院校和师范类院校,美术学硕士研究培养是朝着多学科、综合性方向发展,但对美术学科建设重视度和资金投入度不够。有的学校部分核心课程师资力量缺乏,有的则是导师自身的带学生态度问题,致使部分研究生处于一种“散放”状态。

二是部分院校在研究生课程呈现“本科化”倾向。研究生教学本是建立在本科教学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在本专业方向的一个深入性学习和研究。但在一些专业课程设置上还只是简单的传授基本美术知识,而完全忽略了研究生在美术上的学术研究、艺术创作等专门高级人才所具备能力的培养。

三是大多数院校在美术学研究生的培养上重“术”轻“学”。这种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专业技能,而忽视了学生理论知识体系的建立和学术研究创新思维的培养。特别是专业艺术院校,由于其学校的专门性,缺乏了学科之间的内容交叉,部分学生更多的是关注本专业的技能训练和专业创作,或者是对美术流派或理论的某一“现象”的关注和研究,而忽视了整个理论体系的建构和对学科体系的深入研究。

四是对美术学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环节做得还不够,缺乏实践基地建设的持续性,尤其是在师范美术学的教学培养中,有的师范院校缺乏对学生教学能力和实际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而正是这种对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忽视,导致社会对美术学研究生的期望值与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认识存在偏差。

三、美术学硕士研究生教学体系建构的几点建议

从上面的教学体系现状分析,原有的教学体系在设置和具体内容上都有不足,特此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第一,美术学硕士研究生发展至今,各高校应坚持自身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加强自己的重点学科建设,扬长避短。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和发挥地方文化资源,建立具有地域性、特色性学科,确定正确的具有特色的培养目标和学科定位。

第二,部分院校尤其是一些综合院校,在美术学研究生的教学体系的构建中还处于一种摸索状态,应充分认识美术学科的专业性,加大美术学学科教学的资金投入,建立完整系统的教学体系和评估体系,使美术学教学得到良性发展。

第三,作为美术学科,在教授课程中,导师可根据本学科特点,采取多元教授方法,将教师主体型转向教学主导型。在教学过程中,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培养学生学术研究兴趣,增强学生学术研究能力,最终达到美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

第四,在美术学研究生课程设置上,应注意专业知识深入性,其教授的理论体系应建立在本科基础理论体系基础之上,不仅在内容上作横向层面的扩展,还应在内容上作纵向层面的深入研究,为研究生科研、创新活动提供了宽广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法创作。

第五,美术学科研究生的学位课程的理论类课程应具有前沿性、学科交叉性,能为研究生科研、创新活动提供宽广的理论知识体系范畴和研究方法,使得学生养成学术研究问题的思考,不断拓展提高自身的艺术文化修养,创作出具有较高深度的有价值的艺术作品和研究成果。

第六,真正将实践教学纳入整个研究生教学培养体系建构之中,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拓展学生实践基地,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高层次人才。

四、结语

各高校应正视当前形势下教学体系建构中的出现的问题,扬长避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学习借鉴国内外有效的教学机制和教学理念,科学构建教学体系,建立长效的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机制,担负其时代赋予给美术学硕士研究生新的历史责任,不断提高美术学学科自身建设,接受时代的挑战。

(作者:张然,丁月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