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工作要科学深入地开展,除设置了机构、配备了人员和明确了工作内容外,还需要设计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可操作的教学督导与教师教学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用于工作,并起到指导与导向作用。操作性原则是指设计学校和教师教学质量督导评价指标体系时既要科学全面又要实际可行。

第二节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一、教学质量监控机构设置

教学质量评价是教学督导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教学督导过程的重要阶段。教学督导重在过程控制,教学质量评价重在结果的定性、定量和反馈,前者是后者的评判基础。因此,督导与评价两者是密不可分的。

根据教学督导和教学质量评价两者的关系,校内教学质量监控机构的设置与人员配备,笔者认为应考虑两者合一为宜,以充分行使职能,缓冲教师对教学督导工作的对立情绪,发挥工作的正面效益。

职业院校学生规模若在5000人上下,教师在250人左右,教学管理模式实行的大都是一级管理或准二级管理,因此,教学质量监控机构可以设在校本级,与教务处并列或与高教研究所合署为宜,由教学院长直接领导,也可以由院长直管(理论上更合适,实际运行有弊端),负责人应定为中层正职,以体现教学质量监控的地位与作用;若学生规模在10000人以上,院系两级管理比较到位,还可以设置系的二级教学质量监控机构;学生规模在3000人以下,可不必独立设置机构,教学质量监控的职能可放在教务处或高教研究室。

二、教学质量监控人员配备

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政策性强、专业性强与技术性强,要求高,难度大,工作涉及并影响到广大教学管理干部、教师和学生,甚至涉及各个管理部门;但工作的性质又不十分硬气,有点软化。因此,在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人员的配备上,应考虑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人员数量

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如果是实施一级管理的,校教学督评室(中心)应配齐配足人员,至少配备3~4人(因为人员都集中在校本部),其中1人应为专职督评员,其余可为长期兼职的退休人员,专业系(部)可不配二级督评人员,但对本专业系(部)从事教学管理和教学工作的人员,均应赋予督评职责;若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是实施二级管理的,可减少校本部的人员,配置和增加系(部)督评人员。

(二)人员条件

熟悉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熟悉学校发展目标和总体规划,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热心教学督导与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或有长期从事课堂教学的经历,教学水平高,办事公道,敢说真话,襟怀坦白,毫无私心,愿意为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培养合格人才作出贡献;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和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三、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内容

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机构,按要求配备了人员,要开展工作,还需明确教学质量监控的常规和每学年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责,确定工作程序。例如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根据学院的专业性质以及实施的人才培养模式,常规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主要有以下内容,简称“5541”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一)开展五项教学检查

配合教务处定期做好期初、期中、期末和节假日特殊时段前后的教学工作与秩序的检查,做好全程实践教学内容的检查,并进行信息反馈等工作。

(二)进行五种教学评价

每学年进行学生评教,教师同行评教,督评专家评教,领导干部听课评教,企业评教,并将结果适时公布与反馈给校各级有关领导;协助教务处做好院级“优秀教学奖”、“教学名师”、“教坛新秀”、“双师素质”的认定等评选、评价工作;配合教务处做好院级重点专业、精品课程、教学团队、新世纪教改项目等的遴选、省级推荐与建设评价工作。

(三)做好四类考试监督

配合教务处做好第一类是以检查课堂教学质量为主的期中、期末两次考试的常规组织与巡查;第二类是以省考试院牵头组织的计算机、英语等级考试监督;第三类是为突出高职院教学特点而实施全程实践教学内容的考试或考核抽查;第四类是开展的全学程能力测试与鉴定的监控工作。

(四)抓好一支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

由教务处或学院聘请每个班1名学生为教学信息员(一般由学习委员担任),组建一支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及时反馈教师教学及其他与教学有关的问题,以学年为单位进行总结、评比与表彰。

四、教学质量监控指标体系设计

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工作要科学深入地开展,除设置了机构、配备了人员和明确了工作内容外,还需要设计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可操作的教学督导与教师教学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用于工作,并起到指导与导向作用。设计时要以系统论、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作依据;遵循五个基本原则,抓住主要因素,舍去次要因素,力求简化,易于操作。

(一)设计的理论依据

1.系统论的观点

学校和教师的教学质量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它由多种因素构成,教学质量的高低是由这多种因素决定的。因此,可以把学校和教师的教学质量视为一个系统,寻找分析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因素,以体现教学督导与评价内容的确定和指标体系设计全面性和系统性。

2.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系统是由诸要素构成的,但各个要素在系统中处于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也就是说,系统中的各要素在系统中不是平衡的,是有主次之分的。因此,学校和教师教学质量这一系统中的各要素在系统中亦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必须抓住在学校和教师教学质量中起主要作用的那些要素,而敢于舍弃那些次要的因素。只有抓住主要因素设计的指标体系,在教学督导评价实践中才能站得住、行得通、有价值,评价结果才会真实可靠。

(二)设计应遵循的五个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对学校和教师教学质量的督导评价内容、方法和手段都必须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坚持从实际出发,使教学督导评价结果力求做到全面、公正,以客观地反映一个学校和教师教学水平的全貌。在设计评价指标的到达度时应考虑学校和多数教师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的基本要求,指标的权重可针对当年学校的发展水准及对教师教学要求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分配,指标的内涵应该是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以求获得准确科学的结论。

2.操作性原则

操作性原则是指设计学校和教师教学质量督导评价指标体系时既要科学全面又要实际可行。因为影响学校和教师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在确定学校和教师教学质量、督导评价内容制订指标体系时,总想把各影响要素都囊括其中,追求一个全面的、完美的和系统的指标体系,但在实际督导评价应用中是很难行得通的。一个不可操作的指标体系很难说是一个好体系。所以在设计学校和教师教学质量督导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努力使其既科学又可以实际操作。

3.激励性原则

激励性原则是指对学校和教师教学质量督导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有利于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内在驱动力的加强,激励他们朝着预定目标坚持不懈的努力。这一原则要求我们把整个教学质量督导评价过程看做是激励上进、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对问题绝不能一味地去指责,而是应想办法帮助其明确方向,看到学校的发展,使教师努力向上、积极工作,以创造新的工作业绩。

4.实践性原则

高职院校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能直接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技能人才,这就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趋向实践。要体现高职教育的特征和本质要求,需构建全程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都能受到实践的训练以及“准工作”环境的熏陶。因此,教学质量监控必须贯彻全程实践教学,教学质量监控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也必须体现这一要求。

5.导向性原则

导向性原则是指在组织开展对学校和教师进行教学质量的督导评价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其督导评价导向的功能。美国学者斯塔弗尔比姆(Stufflebeam)的CIPP评价模型“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去改进”,正是表达了我们开展学校和教师教学质量督导评价的目的。因此,在设计教学质量监控指标体系及进行督导评价时,可以利用指标体系的导向、评价指标权重的导向、评价过程的导向、评价结果的导向,从而达到督导评价的目标。

五、教学质量监控结果处理

教学质量监控工作部门依据一定的督导目标及其评价方案,对被督评部门教学管理、教学工作状态(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调查分析、检查、评价和指导之后,还必须对结果进行处理。

1.对常规教学工作和秩序的检查,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或学院领导(主要是教务处、主管院长、院长)反馈所获得的情况,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

2.要认真分析研究教学质量监控活动中发现的新问题、出现的新情况,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3.对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结果,要适时适度公布或通知本人,并要与有关评比、考核、分配、奖惩、聘任和晋升挂钩;

4.要总结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经验和教训,把有关资料分类、整理、汇编和归档等。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程序如图6-1所示。

img50

图6-1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程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