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家校合作的实践策略

家校合作的实践策略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型的平等合作伙伴关系并不排除学校在家校合作中的主导地位。一是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接纳家长参与制定合作的计划、方案、活动,接纳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参与学校管理。目前,家校合作普遍存在着计划性差、随意性大的问题。家长委员会要主动积极地组织家长履行权利和义务,参与学校管理,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自愿为学校服务。

第三节 家校合作的实践策略

一、厘清家校合作的关系

1.家校是平等的伙伴关系。苏联教育家马卡连科在论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时说:“学校应当领导家庭。”这种传统的家校合作观认为,学校是家校合作的领导者。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素质的普遍提高,现代学校管理的开放化、民主化、学校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学校居高临下式的合作态度,显然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也与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不符。家校合作中要摒弃学校是领导的观念,认识到只有真正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牢固树立“平等是合作的基础”、“互动是合作的本质”的家校合作观。

2.学校为主导。新型的平等合作伙伴关系并不排除学校在家校合作中的主导地位。学校拥有懂得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能按教育规律科学地对学生施加教育的老师,老师在教育领域明显的系统性、专业性优势、孩子在校接受教育的时间和同伴互助优势等,决定了学校在这种合作关系中的主导地位。因此,学校要承担起构建良好伙伴关系的组织者和协调员的重任,当好家校大合唱中的领唱。一是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接纳家长参与制定合作的计划、方案、活动,接纳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参与学校管理。二是在转化家长教育观念、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积极性方面下工夫,分析本校家长资源的特点,开发、加工、运用好家长的教育资源。三是想方设法提高家长的能力。由于家长的文化素养、教育能力参差不齐,大部分家长对究竟对子女进行哪些方面的教育,特别是怎样进行教育缺乏正确地认识和有效的方法。在目前尚未社会建立家庭教育指导系统的大背景下,作为专业工作者,学校要在引导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指导家庭教育的具体方法上做好细致的工作。

3.家长为主体。乔治·赫伯特说:“一个好的母亲抵得上一百个学校的老师。”家长自身的知识、品德、情趣、修养、仪态、举止、言谈等会使孩子先入为主,对子女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学习质量产生一定的导向和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渗透到孩子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由于家长和孩子的血缘关系,家庭教育在情感的感染性、鲜明的针对性、天然的早期性和教育的长期性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优势,决定了家长是家校合作的主体。因此,家长要增强主人翁责任感,最大限度地与学校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家校双方要改变以往学校发号施令,家长只是单纯、被动、陪衬的局面,积极创造条件,畅通渠道,家长尽可能为学校提供关于孩子的丰富、全面的信息,就自己孩子的教育问题向教师提出建议,参加家长会、学校开放日、班级活动等,与教师合作交流,互相配合,做学校、老师的同盟军,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二、建立规范的家校合作制度

1.认清家校合作制度的意义。目前,家校合作普遍存在着计划性差、随意性大的问题。学校组织开展家校合作活动的常见状态是:要么没有计划和通盘的思考,“脚踏西瓜皮”,想到了做一点,想到哪做到那;要么有了计划和安排,但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形式而已,一忙起来,就把它抛在了脑后。家长参与合作的情况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学校领导和家长自身主观意识的影响,如办学风格比较专制的学校往往不愿接纳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或决策,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认识不足或自身工作繁忙的家长常常无法保证按要求参与各项合作的活动,等等。究其原因,缺乏制度保障是根本。为此,建立科学、可操作并带有一定强制性的制度是家校合作质量重中之重的工作。

2.规范家校合作制度的内容。制度一般应包含下列内容:家校合作的组织机构、家校合作的基本原则、家校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家校合作的目标和规划、家校合作的过程管理、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和途径、家校合作的互动平台、家校合作的考核评价和奖惩措施等。例如,在安排教师工作量时,可以规定教师每周保证有两节课的时间与家长交流;家长可以在不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可以随时进学校了解情况;在制定校本研修计划时,可以把与家长进行日常沟通交流和联系的方法等列入培训范围等。又如,学校可以提供一间办公室作为家长的活动场所,建立一个“家长资源中心”,让全体家长参与,由家长自愿报名,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选出“家长代言人”,代表各年级的家长直接与学校对话,其他家长可以通过他们向学校反映问题,提出建议,间接行使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

3.重视家校合作制度的落实。制度的关键在落实。校长要亲自挂帅,把家校合作制度中规定的内容列入学校的工作计划,将家校合作任务分解到相关责任人,并保证必要经费支持到位。各责任处室要各司其职,有序开展各项合作活动。家长委员会要主动积极地组织家长履行权利和义务,参与学校管理,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自愿为学校服务。要按制度定期召开会议,进行制度落实情况的总结评估,开展评选“优秀家长”等活动,鼓励先进,促进工作;分析存在问题,指定专人落实整改措施。

三、运用多元化的家校合作载体

学校作为一个专门的教育机构,教师作为一个经过专业培养的群体,有责任也有能力承担起指导家庭教育的重任。因此,学校要积极主动发挥主导作用,既要传承行之有效的家校合作教育方法,又要与时俱进,根据新时期家长需求和学生特点,充分运用现代联系沟通方式,建立科学、规范的家校合作制度,开展家长喜闻乐见的家校合作活动,提高家校合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完善传统的家校合作方式。传统的并不意味着就是淘汰的。家长会、家访、校访、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意见箱、亲子活动、家长开放日、家校联系本(卡)等许多方式已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我们要在新的家校合作理念指导下,减少形式主义的成分,不断完善内容,改进方法,以让传统方式焕发新的活力。

以家长会为例,我们应把以教师单向输出为主,由教师介绍孩子在校的成绩、表现,向家长的提出要求为主要内容的单一模式改为多向交流,多元模式。家长会上,既简要地向家长介绍他们比较关心的学校、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又根据学校、年级、班级的实际,向家长介绍正确的育人思想和良好的教育方法(见相关链接3);既可以请比较成功的家长谈一谈自己的育儿良策(见相关链接4),也可让家长们围成一圈,互相交流思想和体会;既要通过问卷、谈话等方式向家长了解一下孩子在家、在社会上的表现,也请家长留下对学校、对老师的建议等;既可以大胆由学生策划、主持,还可以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联欢活动等形式进行。

2.运用现代的家校合作资源。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网络的普及,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在互联网的巨大影响下,家校合作的方式迎来了革命性的变革,现代信息资源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新的家校合作的沟通渠道,交流的时间也比较灵活。其中,印刷类的交流方式主要有:《家校之间》、《家校连心桥》、校报、《家校合作指导手册》等。通讯类的交流方式主要有:电话访谈、家校热线、家校通、手机短信等。网络类的交流方式主要有:家校合作(联系)网页、网络、博客、网络家长教师会、家长合作网页等。

3.创设有特色的家校合作平台。2003年起,笔者坚持运用校长给家长写亲笔信的方法,架设家校有效沟通合作的桥梁,收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现作一重点介绍。

2003年9月28日,我给1852位家长写了一封1700字的亲笔信。信中,我敞开心扉,向家长介绍了自己的基本情况,公布了自己的办公室电话和手机号码,非常诚恳地谈了自己对家庭教育的一些真实想法。其中写道:

亲爱的家长,应该说我们非常有缘分,在茫茫人海中,因为您的孩子,您我有幸成了合作伙伴……作为同龄人,我知道您在家里是顶梁柱,在单位是中坚力量,为事业、为生计,为房子、为车子,整天步履匆匆,可能每天顾不上和孩子说上几句话,每周难得陪孩子吃上几顿饭……但是,现在的一个孩子就意味着一个家庭,孩子的初中三年是最需要您引导、督促的阶段,您在孩子身上多花点时间、精力,孩子有出息,即使暂时苦一点、累一些,您的家庭仍充满着希望。反之,如果是因为您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错过了教育的关键期,导致孩子品行不够端正、习惯未养好,或者学习上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那么,即使您辛辛苦赚进了不少的钱,创成了很大的事业,您的一生仍是不完美的,对吗?

10月8日长假结束回校时,1805位同学带来了家长的回信。我花了一周时间认认真真地看完家长的回信后,感到十分感动和兴奋!因为不少家长不仅把我的信看了好几遍,而且还把它带给亲朋好友传阅。透过字里行间,我能明显地读到这样的信息:许许多多的家长对我的教育理念、真挚情感、敬业精神,以及还算不错的钢笔书法给予了肯定,更与我产生了强烈的心理共鸣!

有位学生的爷爷说:“我曾经也是个老师,今年都70多岁了,还从来没看到或听到过校长亲笔给学生家长写信的。有这么负责的校长,我把孙子放在这个学校,放心!”有位爸爸说:“您真是说出了我的心里话了。这些年东奔西跑拼搏下来,我现在可以说是衣、食、住、行什么都有了,但苦闷的是由于一直在顾自己忙生意,不太有时间管孩子,儿子现在是越来越不听话了,成绩也不太理想。想想您的话真有道理,我们今天辛辛苦苦还不都是为了这个儿子?”更多的家长则表示:为了我们的孩子,你们当校长做老师的都这么操心,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多花点心思管管孩子呢?只要学校需要,要做什么,你们说吧,我们一定会好好配合你们!

同时,家长对这样的一种交流方式非常认同。在殷伟鹏同学的妈妈在回信中写道:“您的来信让我们很受启发,我觉得这样的交流方式非常好。因为大家平时都很忙,坐下来聊的机会不多。通过《家校连心桥》书信交流的形式,我们能及时了解学校、了解孩子,家长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在这里作交流,我们有什么意见也能有机会与您直接沟通,它能让我们家长融入学校的教学和生活中去。”

几年来,我先后在两所学校任职,始终坚持运用亲笔信的方式,与家长互通信息、沟通情感、交流方法。至今已和家长互通了数十封亲笔信,家长的回信装满了两大箱子。每信一个主题,在时间和内容的选择上,考虑到家长关注的敏感点,进行具体方法的指导和探讨。

信的内容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家长最关心的学习方面的话题。如《怎样指导孩子引导孩子明确目标、落实计划?》、《怎样指导孩子把期中阶段性测试作为学习道路上的加油站?》、《怎样引导孩子享受学习,进入期末复习状态?》、《中考前15天(前3天),家长您要做点什么?》。第二类是品行培养方面的。如《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怎样引导孩子提高抗挫折的能力?》。第三类是结合学校比较重大的活动。如开展读书节前的《怎样引导您的孩子爱读书,会读书?》、《怎样共同经营好这个假期?》。

每封信中,我们都尽量在共性分析的基础上,兼顾不同学生的家庭和个性特点。文句上在浅显明了的前提下,力求优美,让家长看信时有一种美感。语气上以聊天式的口吻,娓娓道来,时时处处表现出真诚。结构上则围绕某一问题,有理有据,层层深入地加以论证,努力使家长读后感到富含哲理。提供的方法则力求有较强的操作性,便于付诸实际行动。如《要期末考了,您需要和孩子做点什么?》一信中,我向家长提出了“八个要”的建议,对复习迎考的每一环节都提出了具体详细的参考意见。

交流合作是双向的活动,如果只有输出没有输入,就无法把握家长的思想动态和心理需求。因此,我们十分注重家校互动,努力变一厢情愿地“给”为双方乐意地“谈”。为此,每次发放亲笔信时,我们同时印发“家长回执或反馈表”。家长寄来回信后,我都认真仔细地拜读。而后选择部分来信刊登在《家校连心桥》小刊物及校报上。

身边的人和事是最具亲和力、说服力的,因为家长介绍的方法活灵活现,可借鉴性强。身边家长的经验和体会,让家长读起来分外亲切、自然、贴心,容易入眼、入耳、入心,效果也就不言自明了

从家长、老师、社会反馈的信息看,亲笔信比较有效地避免了家校合作方式传统程式化、双方地位不平等、时空限制大等问题,在沟通情感,提高家庭教育的认识,改进家庭教育方法等方面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心诚则灵。人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透过我亲手书写的文字,读着我亲自编辑的《家校连心桥》,家长们看到了我的一片诚意;我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们关注他们的孩子,花了大量时间写信、读信,家长们领到了一份真心;我及时搭准他们的脉搏,努力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家长们深为感激。随着书信往来的增加,家校间的距离越走越近,感情越来越深。现在,每当家校间出现矛盾时,大多问题都在和谐的氛围中得到解决,家庭对学校不满、责怪大为减少,相互的认可度、信任度大为提高。家长与学校的教育理念、办学目标、思想方法产生了强烈的碰撞,与学校老师发自肺腑的情感投入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家长和老师形成了良好的心理共同体。

“亲其人,信其道”。家长有了对老师的亲近感、信任度,也就能比较乐意地接纳学校和老师提出的观点,提供的信息,提出的建议,并付诸尝试。如,做人怎样制订合理科学的计划,如何有效地督促计划的落实?怎样让孩子充满自信,微笑着走进中考考场?怎样有效地帮助孩子克服磨磨蹭蹭、马马虎虎的习惯?怎样运用三部曲帮助孩子在期末复习中取得良好成效?怎样让孩子尽量学得开心点?许多教育观点都已被家长接受,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家长尝试后感到颇有实效。陈湛仪同学的家长这样说:“每一封信都不失为一场及时雨,每一次指点都让我茅塞顿开。孩子成长的每一个关键路口,做父母的都明白要为他们指路、点灯,但往往难以系统、快速地给孩子提供帮助…家校连心桥总能在家长最需要的时候出现。”骆凡同学在第9期回执中写道“本期‘连心桥’上校长适时提出的期末应考‘八个要’的建议,实实在在,行之有效,对我指导孩子很有帮助”。

随着书信来往的增加,沟通交流程度的加深,家长的自身修养,对孩子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德性与知识,做人与成绩之间,认为前者更为重要的家长越来越多。班主任普遍反映,这一年来家长打电话来时一般先要问问孩子的思想表现、交友情况和在校是否守纪律、有礼貌,而在以前,家长来开家长会时,除了问成绩,你跟他(她)谈学生的思想状况,大部分表现得比较淡漠。在问卷中学生反映:自己的爸爸妈妈原先经常有的唠唠叨叨、强制粗暴的方法有了明显改进。

团结产生力量。把孩子培养成人格健全,有情感底蕴,有知识技能,有持续发展能力的有用人才,是家庭和学校高度一致的目标,但是,共同的目标,不同的合作方式,取得的效果显然大不一样。

亲笔信这根无形的红线,把家长和老师、家庭和学校亲密无间地连在了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家及其亲朋好友以亲笔信作话题进行交流评价,是在自然状态下对学校的最好的宣传。通过书信,学校向家长送上了祝福和问候,让他们也享受到来自公益中学这个大家庭的一份温暖,真切地体悟到他们也是公益的一分子;通过书信,家长一次次真情地向老师表达了感激和谢意,让老师们领略了自身工作的价值,家长的鼓励促进他们更好地享受到了工作的乐趣;

同时,许多在家访、家长会等场合难以当面启口的意见和建议,在亲笔信中畅通了渠道,家长和老师通过书信坦诚地指出对方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利于双方及时调整策略,共同提高。而这一特殊的合作方式,书来信往都是通过学生之手来传递的。这是“一首无言的诗”,在传递书信的过程中,他们在接受着家长和老师双方的思想,真真切切地体验着家长和老师对他们付出的一片真心。

合力产生效益。笔者在临安市锦城二中和杭州十三中教育集团公益中学运用亲笔信这一家校合作平台,在促进学校在原有较高的平台上获得较快发展,走上良性循环轨道方面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为什么亲笔信能产生如此大的效应呢?一在于“心诚”二在于“新意”三在于“实在”。亲笔信的首先是首先“亲手”的魅力拉近了心灵的距离,赢得了家长的“心”,他们也就自然地接受了我所提出的观点和建议。其次是“亲手”的形式打破了家长会、电话、家校联系本等习惯方法,满足了人们求新的心理需求,从而使家长更乐于和学校沟通交流。再次,我们选择交流的是家长所关心的话题,提供家长感兴趣的具体可行的方法和措施,更重要的是,我们不是为了一时的“作秀”,搞噱头,而是做到了持之以恒。

从亲笔信产生的良好效果看,我们深切地感到:要提高家校合作的实效性一是必须抓住心。合作活动以家长的需求作为指导工作的第一着眼点,让指导工作能真正触动家长的内心世界,让他们感到亲切、敏感、自然。抓住了家长的心,他们才会乐于接受学校的指导,才能提高指导的实效性。二是必须重个性。每个家庭都实实在在以不同的方式,千差万别地影响着自己的孩子。因此,指导家庭教育,要在抓共性指导的基础上,不搞“一刀切”,注重调查研究,分门别类,根据本区域的不同类型家庭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才能提高指导的实效性。三必须有新意人都有求新求异的天性。家长对沿承多年的家长会、家访、电话、发放资料等家校交流的方式及其内容,难免产生厌烦甚至抵触情绪。因此,需要学校和老师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开动脑筋,不断创造一点新意,采取一些新的举措,激发新的刺激。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倦怠心理产生的低效甚至无奈的问题。

“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目前,家校合作已经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时代潮流。学生、教师、家长,家庭、学校、社会都是缺一不可的教育主体。家校合作的核心人物是孩子,学校和家庭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充当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唯有在充分沟通、了解的基础上,发挥双方的作用,形成合力,才能真正起到合作的效果。在实践中建立并完善与时俱进的现代家校合作制度,创新有效的家校合作模式,形成良好的家校互动,不断优化育人环境,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促进师生家长共同成长、学校健康发展,是教育工作者永恒的课题,也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

相关链接1 校长给家长的亲笔信示例(略)

相关链接2 家长互动来信选录(略)

相关链接3 教师在家长会上的讲话节选

杭州公益中学初二(1)班班主任洪来道

亲爱的各位家长:我今天和您交流三个方面的内容,希望能给您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提供点帮助。

第一,怎样和孩子一起制定目标。大家小时候都应该玩过这样的游戏:在夏天,选一个最热的天气,从商店里买一个比较大的放大镜以及一些报纸,把放大镜拿来放在报纸上,离报纸有一段小距离。把焦点对准报纸上一个固定的位置,这样你就能善用太阳的威力,纸就会燃烧起来。

但是经常会有这样的孩子,将放大镜移来移去,那么他永远也无法点燃报纸。在这个游戏当中,报纸上固定的这个点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目标。

从刚刚说的这个游戏,我们可以看到目标的一个很明显的作用那就是聚焦、凝聚功能。一个没有目标的人就像一艘没有舵的船,永远漂流不定,只会到达失望、失败和丧气的海滩。而拥有有效的目标,则能够将你的时间、精力集中在一个固定的方向上,从而事半功倍,比别人更早到达成功的彼岸。

除此之外,目标可以帮助你挖掘自己的潜能。每个人都是一个大金矿,他拥有你无法想象的力量。就拿人脑来说,有人常说自己脑子不够使,实际上就连像爱因斯坦那样的天才都只利用了他的大脑的不到13%的潜能。

目标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可惜,我们平时都没有注意到而已.世界麦当劳的创始人临终前对后人说的一句话就是:“一个人如果想要成功,只需要具备两个优秀的品质,那就是一要有明确的目标,第二就是坚强的意志。”没有明确的目标,犹如人在黑夜里行走,人也就容易变得盲目.无论你在想什么还是在做什么都没有什么方向,还有什么成功可言。

这学期一开学,我就让学生制定了学期目标、中考目标和人生目标,从学生目标的制定看,确实反映出不同的目标对孩子的不同作用!然后讲一下哈佛大学的调查报告!

第二,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在美国,有这样的一个真实的故事:露皮塔从小智力很差,先是降级,被列入反应迟钝者之列,后来又不得不眼泪汪汪地退学了。她16岁就出嫁,婚后生了两男一女。后来,她的两个孩子也被列为低能者,这使她难以承受。她决心自己帮助孩子,从自己求学做起!

露皮塔去求人帮忙,人家答复她:“你的履历表明你反应迟钝、智力低下,我不能推荐你上学。”她在雨中泪流满面地走回家,哭着对自己说:“别泄气!”她又去找孩子们的校长商讨办法。校长建议她到两年制的得克萨斯南方学院去试试。南方学院的登记员为她的强烈愿望所感动,答应她先试一年,不过,“丑话说在前头,如果你考试不及格就得走”。就这样,她上学了,还兼顾家务,每天两头忙。全家都赞许她新的追求,但又以为要不了多久她就会离开学校重新安心做家族主妇的。

到第一学期末,她惊奇地意识到:自己的能力不比别人差,自己应该有一个大学学位。这大大增强了她的自信主动意识,使她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取得成功。于是,她除了继续在南方学院学习,又进了约113千米远的潘·美洲大学学习,每天清晨4时起床,不怕苦和累。3年后,她取得了初级学院学位,还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潘·美洲大学的管理学士学位。

孩子们发现他们的母亲与众不同。一般美籍墨西哥母亲都不上大学。孩子们对母亲的爱又增添了新内容。在母亲的鼓励下,孩子们各方面的能力有所发展,两个儿子的学习成绩一天天地提高,自信心也随着增强。他们转到了正常班级里。

1971年,露皮塔被授予文学硕士学位,又当上了豪斯登大学发起的墨西哥美国文化研究会的理事。新的工作又促使她去攻读行政管理的博士学位,并在学习和工作之余在大学任教,每周还给基督教女青年在夜校上两次课。但她从未忘掉孩子们,她总是挤出时间赶回家参加所有体育比赛。1977年,她取得博士学位,接受了颇具威望的美国教育委员会的会员资格。她是有史以来第一个获得该委员会奖的拉丁美洲妇女。1981年,她又被提升为拥有3.1万名学生的豪斯登大学的教务长助理。

后来,露皮塔为缓和种族关系而积极努力,为成千上万的警察和消防人员讲授西班牙语课和种族关系课,并获得政府有关部门的赞誉。随后,里根总统任命她到全美司法顾问委员会研究所工作。接着,她又获得了各类荣誉:豪斯登大学授予她杰出教学奖,一家西班牙语地方报纸设立了以她姓名命名的奖赏基金,墨西哥瓜达拉哈拉自治大学授予她杰出教育家奖。

这些荣誉对露皮塔来说当然是十分重要的,但在她心底里,没有什么比对孩子的爱更深了。后来,她的长子马里欧是内科医生,次子维克多是位律师,女儿玛莎在攻读法律。马里欧说:“假如说我们有所作为,那是因为我们的母亲给了我们爱抚、自信和支持,使我们能够有所作为。我觉得上帝一直抚摸着我们,而我们的母亲便是上帝的手。”

信心是一种心境,有信心的人不在转瞬间消沉沮丧。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很好:影响你的意志的,不是外在环境,而是你的心。已被自己给打败,再多的后援都徒劳无功了。所以,别轻言放弃你所追求的人、事、物。

半学期来,我不断地和学生交流,多的将近20次,少则也有3,4次,就是不断地告诉学生“你能行!”分析孩子的优势所在,认定目标,持之以恒。事实证明,有些同学信心明显大增,成绩有了较大提高。

第三,怎样激发孩子的潜能。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可发挥至80%~90%,即一个人在通过充分的激励后,所发挥的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3~4倍。

所以一个人在其他方面都具备的情况下,为更加确保成功的概率,激励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外在的激励和内在的激励。如果二者都有的话,事情成功的指数就大大增加了。一是弄清楚所要做的事情对于自己的重要性,另一个就是要弄明白做那件事情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这二者比较来说,我们应该对于前者要多下工夫,换句话说,我们就是要把事情对于自己的重要性彻底明白,尽可能把它的数值做大,对于后者虽然做成功的可能性小,我们也可以尽可能让前者增大,从而使结果成为一个可观的数值。

1.确确实实地决定,你将会付出什么努力与多少努力去赢取你所追求的,世界上是没有不劳而获这回事的,规定一个固定的日期一定要在这日期之前把你追求的完成!

2.拟定一个实现你理想的可行性计划,并马上进行-你要习惯“行动”,不要再耽于“空想”。

3.不妨每天两次,大声朗诵你写下的计划的内容。一次在晚上就寝之前,另一次在早上起床之后-当你朗诵的时候,你必须看到、感觉到和深信你已经拥有成功!

从以上的内容看来,这些方法很简单,在我们的心里,我们甚至会怀疑它们的真实性和成功性。请你先记住,将这些步骤传下来的人不是没有完善意识和创富勇气的平庸之辈,而是世界上经济和政治领域中颇为成功的一些杰出人物。”

事实也的确如此。大道至简,大道自然。一些看似普通的话语,里面就含着深刻的哲理。真正的道理,不在于它有华丽的外表,不在于玄奥的思想,而是它用极简的文字,就说明问题。

我们在生活之中,对于一些道理,都是知晓明白的,大多数人却不能有所成就,归根结底,就是我们在明白道理之后,往往不能坚持去做,常常是半途而废,功亏一篑。

我在教学与教育工作中不断用下面的法则激励学生,激发孩子的潜能。(成功法则:(1)制定时间管理计划。(2)养成快速整洁、有条理的习惯。(3)专心致志,有始有终。(4)一次做好,次次做好。(5)克服拖延、现在就做。(6)当日事当日毕。(7)善用零散时间。(8)高质高效的睡眠。)

最后我想与您分享我总结的洪氏成功法则:①明确的目标+②积极的态度+③自我激励+④良好的时间管理=成功。

相关链接4 学生家长在家长会的发言选登

杭州公益中学初三(7)班 叶晨枫家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家长:

大家好,今天我走上这个讲台,看似脚步轻松,实际上却是心情忐忑。不管怎样,还是与大家谈一谈个人教育孩子过程中的一点心得体会。

第一方面:四个相信,四个感谢。

一是要相信学校,感谢学校。相信学校其实就是相信家长自己的选择。说实话,最初选择公益中学时,我只花了很少时间做了简单的比较,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但当我看到“学做人、学知识”的校训时,立刻坚定了自己的选择,至今没有动摇。这两年和“公益”一起走过,一起成长,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制度和措施以及潘校长的亲笔信等,都深深打动了我,我想这一点各位家长一定都有同感。

二是要相信老师,感谢老师。两年的实践,我完全相信公益中学所配置的师资,力量是相当雄厚的。任课老师、生活老师都会通过短信等方式及时地将孩子在校的表现、各课的知识要点、作业布置情况、复习方法、阅读建议等情况与我们沟通交流,虽然孩子远离我们,但我们对孩子的情况却能全方面了然于心,在家校互动环节,学校老师堪称典范。

三是要相信同学,感谢同学。曾经和一位浙江省名校长聊天,他说的一句话让我至今记忆犹新,他说,“小学看老师、初中看玩伴、高中看学校”,这是孩子成长三阶段要重点关注的三个问题。从中学阶段开始,我就有意识地关注孩子的玩伴,非常幸运的是,我的孩子碰到了很好的同学,结识了很好的玩伴。当然,这要感谢学校老师对班级团队的教导,更要感谢各位家长培养了相当优秀的孩子。

四是要相信孩子,感谢孩子。有一位老师曾经说过:现代家庭条件下成长的孩子,99%以上均具备熟练掌握中学课本知识的智力水平,关键是看如何教育和引导。从小学开始,我就注意让孩子养成放学回家先做作业的习惯,保持至今。我觉得这一点对于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并最终取得良好成绩,至关重要。在孩子的考试成绩方面,我觉得做家长的要在思想上重视,表现上淡视。从小学至今,我从没有一次因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而责骂孩子。必要的分析和激励当然是需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充分让孩子感觉到来自家长的信任。我觉得家长要学会容忍孩子进两步,退一步,而不是“强求”“1+1=2”,其实“1+2-1=2”也说明你的孩子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第二方面:四个多一点、四个少一点。

一是要多给一点动力,少给一点压力。孩子碰到困难,如果我们给的是鼓励,很可能会把阻碍转化为动力;如果我们给的只是责备,那么只会给他带来更大的压力。初一时,我常向孩子打听其他同学的学习情况,孩子说得最多的就是:班里来自长兴的同学,成绩非常优秀而学习方法又显得相对轻松。那言外之意就是:赶超他们非常困难,甚至是不可能。我尝试着从基础知识掌握的扎实程度进行分析;鼓励他不要把目标定得太大,一课一课地学扎实、一名一名地往前赶;每次取得的进步都给予他很大的鼓励。与此同时,我与学校保持互动,和班主任、任课教师一起分析孩子的情况,尝试按“批评两次、表扬一次”的方法,既帮助孩子纠正缺点和不足,又始终让他保有前进的动力和积极性,成效比较明显。

二是要多一点平等的沟通、交流,少一点埋怨和唠叨。中学阶段的孩子,思想说单纯很单纯,要说复杂也很复杂,所以经常会出现“一根筋”“钻牛角尖”等现象,遇到这种情况,我想我们做家长的不需要叹气也不应该有怨气,回想我们自己当年,不也是如此过来的吗?!重要的是家长要经常抽时间与孩子沟通、交流。如,有时候孩子对老师的批评一时难以接受,“口服心不服”,我就会抽时间“倾听”孩子“诉说”,从事情的起因、经过,到问题所在,到他本人的观点……帮着试探性地做一些分析,适时地也肯定他的一些观点,并及时地指出他偏差之处,逐步引导。当然家长自始至终必须坚守“老师的批评是为了孩子更好地进步”的原则,否则就失去了家庭教育的意义。有时,我还会与孩子玩一些“家庭法庭”的游戏,请孩子做法官,让他换位思考,引导他作出正确的判断,接受正确的观点。凭借家长的“威势”,不是平等地参与事件的分析,而是喋喋不休地埋怨或责罚,不见得能取得多大的教育效果。

三是多给一点孩子自主学习的空间,少一些家长的自作主张。我以前也和很多家长一样,自作主张到新华书店去帮孩子买一大堆的课外训练,结果到头来是“买新如新”,孩子根本不愿意去做,说实话初中阶段确实需要补充一定数量的课外练习。但孩子不愿意做,该如何是好呢?通过选择比较,我摘抄了少量典型的课外辅导题,请孩子尝试性地做一做,并询问孩子,能否帮助他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得到肯定答复以后,告诉他这些辅导题出自何处,请他自己到书店去看看。这样,我逐步使他“愿意”做一些课外训练题,改“被动”为“主动”,效果也更好。

四是多站在学校的角度做孩子的工作,少一点以孩子个人为中心的负面教育。所有的孩子都是自己家的家中玉、掌中宝,任何家长都不希望自家的孩子受委屈,但学校是一个大家庭,学习上、生活上、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或多或少都会碰到一些困难、产生一些摩擦、形成一些分歧,这些都是孩子成长阶段必须经历的正常现象,从某种角度看,它们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笔财富。在对待这种问题上,我都是站在学校的角度做孩子的工作,教会孩子学会热爱学校、崇拜教师、关心同学,而不是错误地认为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继而还当着孩子的面谈一些学校的不足、老师的不对、同学的不是。因为我觉得这样做,表面上看似呵护了自己的孩子,实则对孩子是有百害无一利。

相关链接5 怎样引导孩子做个既勤又俭的有出息的人?

img36

img37

img3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