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研,让家校合作变得更深入

科研,让家校合作变得更深入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在我的努力下,小北路小学开展了《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构建新型家庭教育观的影响与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以科研课题的方式,对新课程改革下的家校合作进行深入的理性思考。的科研兴校的目标。专家培训,家校共赢。教师要制订“家访”计划,整理“家访”记录,总结“家访”成效。“家长委员会”是学校为促进家、校沟通所建立的重要机构。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新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是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作为学校的德育工作应该完全融入课程改革的全过程中,并充分体现课程改革的全新理念。课程改革的推进与实施需要构建一种开放、对话、合作的课程文化。为保证新课程的推进与实施,家长参与课程,给予课程合作与支持,成为开放、对话和合作的课程文化应有的含义。

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整合的研究,是教育界乃至全社会都十分关注的问题,它涉及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课程改革是当今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这场革命是中国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反应;作为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家庭教育也必然要受其影响产生重大变革。

为此,在我的努力下,小北路小学开展了《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构建新型家庭教育观的影响与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以科研课题的方式,对新课程改革下的家校合作进行深入的理性思考。

(一)实施路径

调查问卷,家校连心。2012年2月,为了取得广大家长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大力支持,使学校、家庭在新课改中真正形成合力,学校印发了“小北路小学家长问卷调查表”,对全校学生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更加了解了家长们的素质及对教育孩子的各种看法和要求,学校依据调查结果进行全面分析,总结了经验,找出了问题,制定出了进一步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措施,对学校的课程改革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立小课题,分层推进。为了使全校教师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构建新型家庭教育观的影响与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的深远意义的认识更加深刻,我们从全新的角度重新审视课题,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内容、步骤和方法,为课题研究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石。营造人人参与教育科研的浓厚氛围,激励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实现“以小课题研究为起点,促进教师大发展。以小课题研究为切口,打造学校大品牌!”的科研兴校的目标。

专家培训,家校共赢。家长是家庭教育的主要责任者和执行者,是最直接、最经常、最重要的教育者。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孩子的发展能力取决于父母的发展。”父母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家庭的教育观念,教育观念是家长素质的核心。社区教育机构要通过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树立健全的人才观、亲子观、儿童发展观和教子观,让家长学会尊重孩子的主体性,给孩子更多的自由的发展空间。家长学校形成制度,定期开班,每次开班均要有教学计划,要聘请各方面的专家、各界人士到家长学校讲课,要以创新的方式吸引家长参加学习,不断提高家长学校的办学效益。

校园网站,交流共享。除了直接地、面对面地做好家长工作,我们还较好地利用现代化网络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创建了“阳光小北部落”校园网站,专设“家校合作空间”开设了“家教宝典”“家教心桥”“家教消息树”“书香网站亲子共读”等多项网页专栏,吸引更多家长参与教育实践;设立了校长信箱、班级相册、班务公开、班级论坛等栏目;利用学校网站论坛、校讯通、QQ群、飞信等形式,让家长交流经验,互通信息,及时参与家庭教育指导。学校每个班级都建立了班级主页,宣传班级的特色,展示德育活动。在这个由孩子自己创设和管理的平台上,每个孩子都是博客第一主角,是生活的主人,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是“好孩子”的美好感觉,从而激起对生活、对学习的热爱。班级博客为班集体搭设了一个集班级管理、思想交流、资源共享和互助互进的平台,成为教师、家长、学生三者沟通交流的一种新的网络应用模式,是一个平等的德育平台。它使我们的网络德育工程搭上了轻轨,为德育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班级文化经营,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二)成效明显

传统的家、校沟通的主要形式是“家访”,其次是家长主动或被教师邀约到学校和教师沟通。随着办学体制改革的多元化,以及学校逐步向城镇集中,使得传统的家、校沟通方式受到制约。而课程改革与新时期教育自身的发展不仅不能削弱家、校沟通,而且必须改进和创建更加灵活、更加有效的家、校沟通机制。现代化的家、校沟通应根据现代社会与学校特点,根据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探究新的方式与方法。

第一,“家访”在家校沟通中“亮”起来。“家访”具有很强的亲和力。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家长,对于为关心自己子女而来访的教师是十分欢迎的,也特别尊敬;“家访”也因此逐步积淀成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它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纽带和桥梁。教师主动到学生家里,体现了一种主动的关爱;教师通过家访可以向家长汇报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身心健康状况,又可以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里及社会上的思想、道德、学习、劳动、生活情况;更可以了解家长对孩子的希望、担忧;可以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环境,并分析判断这些环境因素对学生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对引导家长配合教育,寻求适合学生阶段性特点的教育教学方式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师要创造条件以最大的努力实行全面或定向的家访,要带着对学生强烈的爱心去“访”,带着对家长重视孩子教育的感激去“访”,带着对课程改革状态下教育复杂性的探索和研究去“访”。在“家访”中产生激情,在“家访”中寻找教育的契机,在“家访”中阐释和传播新时期教育的深刻内涵。教师要制订“家访”计划,整理“家访”记录,总结“家访”成效。

第二,“家长委员会”在家校沟通中“实”起来。“家长委员会”是学校为促进家、校沟通所建立的重要机构。但在实施过程中,大多名存实亡,逐渐步入了形式主义的轨道,偏离了建立的初衷。考察一些成功利用“家长委员会”促进家、校沟通,推进家庭教育发展的学校的做法与经验,突出的体现在一个“实”字上。实实在在组织活动,实实在在收集和听取家长的意见,实实在在地培训提高家长。课程改革的今天,“家长委员会”具有更大的代表性,活动要形成规律,学校要真心实意地发挥“家长委员会”在家、校沟通中的作用,绝不能“要收费,找家长委员会,有麻烦,请家长”。

第三,现代网络在家校沟通中“潮”起来。小北路小学每个班级都建立了班级主页,班主任为主导者,在班级内选拔出几个学生,负责维护自己班级的主页,及时更新内容,展示自己班级的德育建设的做法、经验等,宣传自己班级的特色。既丰富了网站的内容,又促进了班级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大家互相借鉴,取长补短,极大地促进了我校的德育工作。部分学生还利用校园网上的博客社区功能,开通了自己的个人博客,写自己的学习、情感、成长方面的收获和体会。学校也定期把同学们在班级主页上发布的信息和个人博客上的优秀文章,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在校园网主页上发表,同学们随时可以在网上看到自己班级活动的报道和其他同学的经验。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竞争意识,让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网上道德建设的各项活动。全校师生在这里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讨论国内外热点问题、校内外大事小事,打破了班级与班级、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界限,使全校师生融为一体,增强了凝聚力。

从各班“班级博客”设计来看,主要有下列内容:班级新闻、班队活动、耳语悄悄话、同学交流。每学年每班举行班级新闻颁布会4~5次、主题班会3~4次。几乎70%的学生与老师说过悄悄话,同学之间利用晚上或双休日谈心多达几百次,家校平台的开通减少了家访的频次,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交流在学校成了一种时尚。

班级博客在网络世界里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和班级与家长之间架起一座心灵沟通的平台。在这个由同学们自己创设和管理的平台上,每个人都可以敞开心扉去诉说、去聆听、去体验。例如:

家长:我的儿子承熹以前都比较害怕写作文,自从转学来到小北路小学陈老师这个班,变化很大!首先是喜欢上了陈老师,由衷地敬佩陈老师,因此也喜欢上了语文课,而且近来的作文越写越好。今晚,我读了他自己独立完成的作文《难忘的春耕》,觉得他写得很简练,语句生动,描写细致,进步很快!很感谢他的班主任陈老师,是她令承熹爱上了语文、爱上了作文、也爱上了他的班级!

家长:用语言播种,用彩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这就是我们敬爱的陈老师崇高的劳动。

家长:老师和家长互相交流和沟通,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谢谢老师的支持!

师:谢谢你的支持和鼓励,我会鞭策自己,不断向前!

在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孩子们生活的丰富多彩:学习的刻苦细心,运动的奋力拼搏,舞台上的翩翩舞姿,生活中的互助共进……在这里,班级博客为大家呈现的是一个“生活万花筒”。每个孩子都是博客第一主角,是生活的主人,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是“好孩子”的美好感觉,从而激起学生对生活、对学习的热爱。班级博客为班集体搭设了一个集班级管理、学生思想交流、资源共享和互助互进的平台,成为教师、家长、学生三者沟通交流的一种新的网络应用模式,是一个平等的德育平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