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家校合作的现状分析

家校合作的现状分析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家访、家长会、家校通、家长学校、家校联系本、家长开放日等许多家校合作的活动,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由于受时间、空间等方面的限制,家校合作的随意性较大,交往频率较低。家校合作一般只有粗线条的计划,没有制度的保证,家长包括老师往往缺乏心理准备,组织的活动就表现为随意性强。

第一节 家校合作的现状分析

一、家校合作的现状特征

【对话实录】

这是前不久在某教育论坛上看到的一个帖子:

LZ:这年头,老师这碗饭真的是难吃啊!学生不听话还好理解,最不能接受的是家长的不可理喻。今天下午,因为班上的一位同学又一次顶撞两位任课老师,经耐心谈话教育后,他丝毫没有认识错误的态度。于是,我把家长请到了学校,想请他协同做做工作,教育孩子要学会尊重老师。谁知没等我把话说完,这位家长就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先是夸他的儿子是多么能干,如何有个性、有主见,而当今社会这样的人才吃得开,过得好;接着,他跟我说老师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学生,必须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不能怎么怎么样;最后,还对当今中国的教育制度存在的问题发了一通牢骚。对此,我还能再说什么呢?!班主任都当了二十多年了,一直为对管理能力自我感觉良好,而现在我真的觉得现在的老师是越来越难当了。

乙:可不是嘛!平心而论,我是发自内心地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弟弟妹妹来看的,对他们宽严有度,思想上严格要求,学习上时时关注(不但辅导自己任教的科学,而且随时地给他们听写英语,讲解数学),生活上处处关心,还经常留意他们的情绪变化,耐心细致地找他们谈话疏导……学生也很喜欢我的,而家长却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有股很不领情的味道。也许因为我是个年轻老师,想法相对比较前卫一点,他们往往几个人联合起来,在开家长会时对我的一些做法提出不同意见,弄得我很没面子;平时,他们也会因为我稍微有点做得不够周到,便打电话来以指责的口气跟我对话;遇到孩子淘气,打电话请他们来学校处理时,也有几个老是请不动的。

【来信摘抄

下面摘录的是家长的两封来信:

家长1:“尊敬的校长:想了很长时间了,终于鼓足勇气给您写信。之前,也曾多次想去学校找您及孩子的老师请教请教,因为孩子成绩不好,也不太听话,我真的不好意思去面对你们。孩子的班主任及各位任课老师很负责,经常用短信、电话跟我们联系,但想不到儿子就是这么不争气。说真的,我们从孩子小学起就一直非常重视培养他的,只要他读书好,我们做什么都愿意,但现在实在是拿他没办法了,所以只有求助于您了!”

家长2:“老师,您好!我想给你们提个意见,你们每天叫我们在孩子的作业本上签字,督促他背这个做那个,我们做不到!一方面,我们夫妻俩工作都很忙的,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另一方面,初中的东西我们基本不懂,叫我们怎么管?孩子送到学校了,这些事还是需要请你们多负责、多费心。”

上述材料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现代家校合作的现状。现代学校和家庭的合作关系,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1.“重教而不会教”是当今家长的第一大难题。几乎所有的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但社会竞争的加剧使得他们忙于工作和应酬,无暇研究自己的孩子,不了解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也不善于观察社会对孩子的内心世界的影响,不懂教育规律,因而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大部分家长教育孩子只是凭借父辈的经验、延承自己所受的教育方式,显然已无法适应现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思想特征要求,“老办法不灵,新办法缺乏”是当今家庭教育最大的问题,他们迫切希望得到有效的指导。

2.“似懂而非真正懂”是当今教师面临的一大困惑。在科技高度发达、经济快速发展,国民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的信息化社会,家校关系、师生关系、亲子关系等发生了很大变化,学校教育的权威性受到了严重挑战。老师在家长心目中已不再像过去那么神圣,谈到教育,家长可以说出一套套的道理;说起学校,家长往往有许多的话要说,其中不少是怨言甚至是责怪,对此,教师有点无奈。信息化社会使得学校教育的权威性受到了挑战,家庭教育的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家校关系、师生关系也在发生着变化,突出表现在:家长、儿童的信息资源、法制观念、民主意识、主体意识增强,对教育谁都有话可说、可评点,但事实上真正懂教育的家长比例不高。

3.“常联系而难入心坎”是当今家校合作的一大瓶颈。家访、家长会、家校通、家长学校、家校联系本、家长开放日等许多家校合作的活动,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环境的变化、家长需求的提高,我们发现虽然学校花了许多时间、精力组织开展了各种活动,但家长对活动的参与热情不高,主动性不强,很多活动是学校“一头热”,实效性明显偏低。

二、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

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调查,我们发现目前家校合作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合作活动重形式、轻内容。理论灌输多、方法指导少。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针对性弱。在一次家长座谈会上,家长们提出,他们从小学到初中参加的家长会,基本上是这样一个程序:第一步是全年级集中开大会。一般都是由学校领导介绍学校情况,宣传学校成绩,对家长提出要求,或讲一通教育的大道理。第二步是分班级开会。班主任讲一讲班级总体情况,主要通报学生成绩,然后是任科教师对本学科成绩较好的同学给予表扬,有时对表现欠佳的同学或未能按要求签字的家长提出批评,再提一提需要家长注意配合的要求。好不容易等到个别交流的时间,大多时候是轮不到四五个人,时间已晚,或等不及或看着已经很疲倦的老师实在不忍心再问下去——所以,家长们往往是乘兴而来,扫兴而归,特别是成绩、表现不理想的同学家长更是如此。

2.在家校合作中,双方地位不平等。单向灌输多,双向交流少。学校常常以教育权威的姿态拥有“话语霸权”。调查显示:85%以上的信息以学校为源单向流向家庭,地位的不对等使家庭在合作中始终比较被动,家长在合作中失去了发言权,也就失去了主动合作的动机;几乎100%的家校合作活动都是以学校为中心的“校本模式”,时间、地点、方式等较少考虑到家长的需要和便利,常常是一张通知或一个电话就把家长叫到了指定的地点。因此,学校和家长之间沟通不畅,一旦出现问题,学校和家长往往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互相挑对方的毛病,缺乏真诚、平等交流沟通的土壤,也就不可能实现家校合作的共同目标。

3.家校合作的随意性较大。由于受时间、空间等方面的限制,家校合作的随意性较大,交往频率较低。在回答“您一学期与老师(家长)联系几次?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联系?”等问题时,64.5%的家长表示只是在家长会等时间联系过一两次,个别联系过的只占28.6%。家校合作一般只有粗线条的计划,没有制度的保证,家长包括老师往往缺乏心理准备,组织的活动就表现为随意性强。家长和教师除了家长会或为了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时有接触外,平时联系很少。以至于说起家长和家庭教育,校长和老师们往往会罗列出不少的问题,而谈到老师和学校管理,家长也常常有许多的怨言。

三、家校合作困难的成因

研究表明,出现上述问题,导致家校合作困难主要有来自三个方面:

1.学校领导方面:学校领导对家校合作的重要性都有一定的认识,但在具体工作过程中,有的会因为家校合作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和考核办法等约束,导致“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有的担心由于家长的过多参与,反而会使学校管理更加复杂化;有的是缺乏操作性、实效性较强的方法。

2.教师方面:有的教师认为如何教育学生是自己的本职工作,也是自己的权利,家长介入学校事务就是在监督和挑自己工作的毛病,对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存在抵触情绪;有的教师认为自己是受过专业训练的教育工作者,具有极强的权威性,在家校合作中家长只有接受的份,孩子表现不好就是家长素质低下;有些新教师由于参加工作时间短,缺乏经验,在家校合作活动中底气不足,导致家长对教师不够信任、不能积极配合。

3.家长方面:有的家长没有把教育孩子当作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自己的主要责任是负责孩子的生活起居、衣食住行,孩子上学了,孩子的教育问题就应该由学校来承担,因此,他们缺乏与教师主动交流的动机;有的家长重智轻德,只对孩子的学习情况感兴趣,只愿意和教师进行这方面的沟通,对学校开展的学习以外的活动,不支持、不参与;有的家长没有好的方法管教子女,也缺乏和教师沟通的能力和技巧,一旦孩子出现不良情况,就把责任推到教师身上,老师往往感到跟他们有理也难说清楚,自然不太愿意与他们交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