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档案信息资源剩余价值的开发利用

档案信息资源剩余价值的开发利用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论是档案信息资源的绝对剩余价值还是相对剩余价值,只有通过信息资源的流通,并在流通中被人获取,才会为其实际运用和再次的开发利用创造基本条件。档案信息资源被运用一次,其剩余价值就会释放一次,被开发利用一次,新的档案信息资源价值及剩余价值就会产生一次、增值一次。

档案信息资源剩余价值的开发利用

李 静

(建德市新安江水力发电厂)

摘 要:本文将马克思经济学经典理论的剩余价值概念引入档案管理工作中,分析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剩余价值理论的理论条件、基本内容,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应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符合现代企业制度、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要求的档案信息资源剩余价值开发与利用的策略。

关键词:档案资源 剩余价值 开发利用 策略

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剩余价值理论的理论条件

在19世纪60年代,马克思在其经济学经典著作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剩余价值概念,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剩余价值出现在不同的场合时,其含义并不统一,至少有两种。第一种是从价值的创造者而言,“剩余价值”是与“自用价值”相对的概念。“自用价值”指由维持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费用决定的价值。而“剩余价值”是指劳动者创造的超过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那部分价值,它与“自用价值”一样是由劳动者创造的。第二种含义,是从价值的载体而言出发,是与“已用价值”相对的概念,指物品经利用后所剩的价值。这一概念的提出,为后人在分析解决诸多问题时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理论条件。

要将剩余价值理论作为我国档案工作的理论指导,需要解决如下思想理论认识问题。

第一,剩余价值不仅可以解释和解决经济问题,也可以解释和解决人生的、社会的问题。信息资源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它的作用地位由微不足道演变为至关重要,并已深入于各个产业,成为实体经济发展所需配置的重要的活跃的生产要素之一。信息资源已成为企业实体的内在变因,与有形资源一起共同为促进发展生产力发挥作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社会化大生产、企业经济发展所需的服务产品提供环节,可以归属于经济发展中的现代信息服务业类别,因此,其运行应该符合剩余价值这一社会经济发展基本规律。档案工作同时还具有社会公益性,它为社会公众免费提供档案信息、业务咨询、维护公众权益,满足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服务要求。档案工作的公益性利用除了可以产生社会效益,形成社会价值,也不排除通过加工、改造,形成经济效益,产生经济价值。档案的公益性利用虽然不同于档案信息有偿开发完全符合社会经济活动价值规律,但它的价值性同样适用剩余价值学说规律。

第二,剩余价值的生产并非仅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在原始社会末期以后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都一直存在,即使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剩余价值也将更广泛地存在。如果每个社会分工都只创造自己所享用的价值,而不创造出剩余价值,那么社会分工将难以实现,更别提社会化大生产。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分工将更加细致,如果没有剩余价值,社会将无法运转。认识到这一点,就解决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档案事业运用剩余价值规律指导的理论障碍

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

按照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档案信息资源剩余价值理论概念同样可以分两个层次来描述。

档案信息资源剩余价值的第一层次含义是从档案信息资源载体本身所含价值而言,档案信息资源载体本身所有的“自身价值”的“显现价值”或“已用价值”和“自身价值”的“隐含价值”或“未挖掘价值”的概念,可以称其为档案信息资源的“绝对剩余价值”。“显现价值”是指可以直接从档案信息载体中取用的信息资源的价值,其价值作用是直接的。如某卫生局干部在机关档案馆看到研究资料中记载的地区食用蔗糖销售量与地区糖尿病病人有一定的相关关系的数据统计,则该名干部将这一资料编入糖尿病病人预防措施的小册子分发给某社区居民。“隐含价值”指档案信息资源载体的价值不易直接体现或是该价值已经被利用过,但通过时间、空间、角度的变更,产生了剩余价值,其价值作用具有间接性。如某物流企业经理看到研究资料中记载食用蔗糖销售量与地区糖尿病病人有一定的相关关系的数据统计,决定停止经销蔗糖,半年后,蔗糖在该地区的市场价大幅下跌。

档案信息资源剩余价值的第二层次含义是指档案信息资源载体本身未含有的价值,需要投入新的劳动,将一个或若干档案信息资源载体经过后继提炼改造、加工创造等开发利用手段,使原有档案信息资源载体中的价值焕发二次生机,产生新的价值,从而进入新的剩余价值开发利用中,可以称其为相对剩余价值。如某大学教授通过网络搜索自新中国建立至今,全国各年人均食品消费金额和全国各年GDP值;又到图书馆查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统计年鉴》中有关各地人均平均工资增长率、肥胖症、高血压发病人数等资料,该教授将其获得的若干档案信息资料经过组合排列、逻辑论证,用于撰写《我国居民食品消费水平与消费欲望指数的关系》的论文。类似这样对档案信息资源二次创造,产生成果的价值,可以称之为档案信息资源的相对剩余价值。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剩余价值需要在多次、反复运用中才能实现,并可能最大化。不论是档案信息资源的绝对剩余价值还是相对剩余价值,只有通过信息资源的流通,并在流通中被人获取,才会为其实际运用和再次的开发利用创造基本条件。档案信息资源被运用一次,其剩余价值就会释放一次,被开发利用一次,新的档案信息资源价值及剩余价值就会产生一次、增值一次。档案信息资源如果只存放在那里,是不会产生任何价值及剩余价值的。它必须和生产的商品一样,进行档案信息资源流通过程,经过循环周转、反复使用,才能产生剩余价值。

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剩余价值也必须在投入劳动的前提下,才会实现。档案信息资源要产生剩余价值,需要对信息资源进行生产,这就必须投入劳动,通过投入人的体力、精力、智慧、才智等活劳动,投入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等软件、信息资源存储服务器等硬件物化劳动,才能生成新的档案信息资源产品。档案信息载体的“显现价值”如果没有一个或多个人将其利用或反复利用,载体信息的剩余价值就不会产生;档案信息载体的“隐含价值”如果没有人通过自身知识将载体信息运用到新的载体中,其剩余价值也将得不到发现;如果没有人对已有信息载体加入科研、设计、技术和管理劳动中,运用数学的、逻辑的、社会的、综合的等分析方法,将信息价值分解运用、转化证明、总结论证,新的剩余价值将更不会产生并被利用。而这里所说的人对信息资源的整理分析、汇总提炼等动作行为都是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所投入的劳动。不论是体力劳动、脑力劳动,还是简单劳动、复杂劳动,都将产生价值和剩余价值。

三、档案信息资源剩余价值开发利用的主要策略

如果我们欲将剩余价值概念成功植入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必须采用多种策略,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度有机结合,从新的角度,用新的方法,按新的线索,对价值进行重新整理组合、归纳排列、提炼充实,形成满足新问题处理、新现象解释、新任务解决等多种要求的具有新价值的档案信息资源产品,实现资源价值增值能力最大化,促使信息资源载体中“显现价值”的多次重复利用,“隐含价值”的重新开发,“新剩余价值”的开发利用。

为保障档案信息资源剩余价值的有效实现,可以采用以信息内容为核心,技术、设备、组织、制度建设为保障的基本策略。随着社会发展,信息资源日渐丰富,甚至出现信息冗余。我们通过用信息资源管理系统、数据库、发展云计算等科学技术,购置大型服务器,制定管理制度等措施,以提高对大量信息资源剩余价值内容的处理效率。但这并不意味着档案工作重点要放在软硬件建设上。以内容为主的策略需要优秀的档案人才对信息资源剩余价值的开发具有较高的驾驭能力,能灵活地通过对信息资源的二次开发、深度开发、专业化开发、专项专题开发、新课题开发等多种类精细化开发,以提高档案信息资源产品的附加值

为保障档案信息资源剩余价值得以最大化实现,可以采用生产流程化、社会化策略。当前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可以归类为现代新兴服务业。其开发利用和工业企业生产商品类同,需要投入、产出,以得到剩余价值。而目前档案部门提供的服务基本上是免费或是收取少量成本费,不能或不需补偿生产成本。失去了利益驱动,就缺少信息资源剩余价值新产品开发的动力。这就要求在企业中的档案管理部门、社会上的档案管理机构树立档案信息资源剩余价值产品生产产业化的理念,由档案资源收集整理开发利用的更多岗位种类协同作业,多部门精细分工,多机构紧密合作,采用流程化、社会化策略,建立起信息产品生产的合理投入、有效产出、最大化价值实现的机制。在实现档案工作的公益性功能的同时,尽可能地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剩余价值。

为保障档案信息资源剩余价值利用的效率,可以使信息产品生产与使用者需求相匹配,采用针对性策略。档案利用者的满意度是档案剩余价值利用收益的客观体现,直接取决于需要利用的档案与实际提供利用的档案之间的匹配程度。必须根据档案利用者的需求动态进行确定,并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和加工,以匹配社会档案利用需求。

1.要分析把握档案利用需求特点和规律,丰富档案信息剩余价值的收集内容。档案利用者利用什么样的档案以及如何利用,首先取决于他们对信息的需求。由于人们的职业、文化程度和所从事工作性质等的不同,在获取信息时对档案也有不同的选择和要求。这些不同类型的利用需求一直是档案部门关注和分析的重点,也是档案信息剩余价值开发和利用的核心。在此需要强调的是,应该在收集阶段就根据利用需求确定核心信息源的范围,不要直到编研开发阶段才从有限的档案资源中进行挖掘,一定要改变档案收集的传统思路,树立强化收集与需求匹配的档案信息的意识。

2.要注意档案信息分布规律,扩大档案信息的收集途径。在社会活动中,人们希望利用的信息既集中又分散,信息分布来源也呈集中与分散状态。为了更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资源,就必须按其来源研究和分析信息资源的分布规律。根据我国利用者需求日趋多元化的特点,核心档案信息源也将呈现多渠道、多来源的规律。档案部门应根据公众对档案信息查询的不同需求,把握好三大原则,即序化整合原则、效益优先原则、广开渠道原则,才能做到正确预测档案信息资源利用者的需要倾向,才能有序而不是盲目地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剩余价值。在具体做法上,一是要突破法规限制,提前接收档案,提高馆藏的“新鲜”度。一些常用的档案,可以提前进馆。二是要突破部门界限,扩大接收范围,提高馆藏的丰富度。三是要突破实体限制,大力推进档案信息化,提高馆藏的可用度。

概括地说,档案信息资源剩余价值开发利用应契合受众群体,准确了解信息资源市场开发方向,采用针对性策略,才能保证档案信息资源产品的生产利用率,剩余价值才能有效发挥。

为保障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剩余价值实现途径的便利,可以采用存储网络化策略,以达成信息资源产品使用共享化。随着信息网络的普及,通过档案门户网站,提供档案信息剩余价值,是当前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新形式。档案门户网站是一张巨大的网,其中可以包含中国各类的省级档案网站或企业内部网站、系统内部网站。当数字化的档案信息上传到网络上后,档案信息开发人员不仅可以通过档案门户网站查找档案,也可以通过这个网站来发布档案信息开发成果。不同地区、不同的档案信息开发人员都可以将自己的信息开发成果上传到网站,而利用者也可以不分地域、不分时间地利用档案信息开发成果,这不仅简化了档案利用手续,也可以通过点击率或下载次数,作为评价档案成果受公众的欢迎程度,达到优胜劣汰的效果,以竞争促发展。在网络共享化策略下,使档案信息资源的多次重复利用有了实现的可能,更有利于提高信息资源的剩余价值,有利于信息资源价值的产生、开发、利用。

四、结束语

在充分利用经济社会提供的基础条件的情况下,为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形势,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在经济社会整体建设体系框架下协调发展档案工作,笔者提出档案信息资源剩余价值理论,旨在充分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以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为基础,充分挖掘信息资源的剩余价值,通过重新注入活劳动或物化劳动,开发出新的档案信息资源产品,创造产生新的剩余价值,让档案信息资源竭其所能、物尽其用,为经济社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扈妍珺.档案信息化环境下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2).

[2]刘颖,马莉苹.刍议档案信息资源开发[J].兰台内外,2009(3).

[3]周应萍.信息化建设中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策略研究[J].现代情报,2009(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