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适应高职学生形象思维的教学策略

适应高职学生形象思维的教学策略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抽象思维能力发展较好的学生,往往形象思维能力亦有较好的发展。形象思维是通过形象来反映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活动。我们认为,要求教学过程与相关职业过程保持一致,也是适应形象思维具相对优势的高职学生的重要手段。这对于抽象思维能力发展不理想的高职学生而言,既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够为他们相对优势的形象思维提供合适的平台和机会,从而促成学生的职业能力。

篇1 适应高职学生形象思维的教学策略

一、高职学生仍有形象思维占相对优势的特点

世界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从认知的角度,将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零岁至两岁)、前运算阶段(两岁至七岁)、具体运算阶段(七岁至十一二岁)和形式运算阶段(十一二岁至十五六岁)。“形式运算”是指对抽象的假设或命题进行逻辑转换。这一阶段的个体已具备以抽象思维为核心的思维能力。从学年来看,这一阶段大致对应于初中至高中一年级。国内专家的研究,也得到了与此类似的结论,即一般来说,抽象思维在高中二年级时趋于发展成熟。可见,处于这一阶段的初中生和高中一二年级学生,确实可以达到一定的抽象思维水平。但是,抽象思维能力实际达到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影响的重要因素是在接受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的抽象思维能力是否得到肯定和强化。若抽象思维能力得到肯定和强化,则会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反之,则会阻碍甚至抑制思维能力的发展。众所周知,目前的中小学教育,重视的是数理逻辑智力和语言智力的发展,轻视甚至忽视其他诸如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运动智力、交往智力、内省智力等的发展。与抽象思维能力密切相关的是数理逻辑智力,在中小学阶段,数理逻辑智力相对滞后的学生,由于得不到应有的鼓励,而放松甚至放弃有利于数理逻辑智力发展的活动,从而阻碍了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也由于自我防御的心理机制,逃避有利于发展抽象思维能力的活动,作为一种补偿而选择有利于发展形象思维能力的活动。

现在的高职学生,无论是初中起点的五年制高职学生,还是高中起点的二三年制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学业成绩尤其是理科成绩不甚理想的学生,也就是说,这部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前期教育阶段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抽象思维能力没有达到可以达到的水平。就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比较而言,这部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具有相对优势。说“相对优势”是指,抽象思维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二者是相互联系、协调发展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较好的学生,往往形象思维能力亦有较好的发展。但是,就抽象思维相对滞后的这部分学生而言,他们更在乎或更看重自己的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他们更愿意、也更适应于接受适合形象思维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这种观点在高职实训教学中得到了验证:我们发现,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无精打采、精神萎靡,在实训场所却俨然换了个人一样精神振奋、注意力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实训过程之中。

二、全方位适应学生是高职教育的必然选择

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已经使它不再是纯粹的精英教育,而且也成为了一种大众化教育。一般来说,重点大学,尤其是名牌大学实施的是精英教育,精英教育首先体现在对生源的选择上,那些中学生的佼佼者、高考中的出类拔萃者,才有望跨进重点大学、名牌大学的门槛。承担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任务主要落在高职院校的肩上,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意味着对学生选择余地的缩小和入学门槛的降低,跨进高职院校门槛的学生,绝大部分是中学阶段的成绩平平者,是高考或中考中的失利者,是数理逻辑智力不占优势的群体,是抽象思维发展未达到可以到达水平的一类。如果高职教育仍沿袭中小学的有利于数理逻辑智力发展的教学模式,或仿照重点大学、名牌大学的基于数理逻辑智力发达的学生基础上的教学策略,势必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削弱甚至抑制学生的学习动机。现实表明,一部分高职学生厌恶学习、漠视学习,大多不是出于主观愿望,而是由于高职教育在某些方面采取了不适应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方式,降低或抑制了他们的学习需要,影响到了他们的学习动机与热情。

全方位适应学生,适应“文化基础和学习心理准备不足”(杨金土语)与抽象思维发展不佳的学生,是高职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别无他途的必然选择;否则,高职院校将招不到足量的学生,招到的学生也终究会选择中止高职教育(辍学)或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全方位适应学生,第一,高职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教师,要改变教育理念,敢于面对门槛过低的现实,不要沉溺于高等教育精英化时代。第二,要积极、主动地探讨学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特征。第三,要脚踏实地地研究针对高职学生的教育教学策略。

三、适应高职学生形象思维的教学策略

形象思维是通过形象来反映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活动。它有别于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来反映和把握事物的抽象思维。抽象思维的细胞是概念,形象思维的细胞是“形象”,形象和具体的情景(如工作过程、现场)以及具体的对象(如实物、模型)密切相关,没有具体的情景和对象就没有“形象”,也就不能产生形象思维。因此,从这层意义上说,适应和促进形象思维就是要在职业教育的全过程中,包括人才规格的确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选择和组织、教育教学方法等等,要尽可能地提供和展示具体的情景和对象,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或面对具体的对象进行学习。

1.构建以职业行动为本位的课程体系

职业教育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一种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其专业设置不是以学科为中心的,而是具有鲜明的职业属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教学过程与相关职业领域的行动过程具有一致性,即与职业的工作过程具有一致性。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应以职业行动为本位。这是从教育的类型和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角度对职业教育和职业教育专业教学的一种颇具代表性的观点。我们认为,要求教学过程与相关职业过程保持一致,也是适应形象思维具相对优势的高职学生的重要手段。这是因为:以学科为本位的课程,其课程内容的抽象程度高、概括性强,注重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一定程度上脱离生活、生产、社会和自然,课程与实际(包括有关职业情景)存在不小的距离。理解和应用这类知识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而以行动为本位的职业教育课程,其课程内容与职业工作过程密切相关,以“会做”、“做得更好”为宗旨,不在乎课程内容是否反映有关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有关的学科知识应该服务于职业工作过程。

职业工作过程能够体现具体情景,呈现具体对象,如:建筑工程施工与管理专业的认知实习、机电一体化专业的钳工实训、护理专业的医院见习等等。这对于抽象思维能力发展不理想的高职学生而言,既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够为他们相对优势的形象思维提供合适的平台和机会,从而促成学生的职业能力。

从课程的构建来创设教学情景,这是职业教育的特点,也是职业教育的优势。

2.加强见习、实习和实训教学

见习是指对职业工作的观摩,此时虽说学生不是职业工作的参与者,但通过眼见耳听等感官活动,在头脑里留下痕迹(形成表象),作为学生的形象思维材料。见习也可以看成是实习的前期准备,先入为主的印象会对实习造成一定影响。所以,实习场所的选择应该谨慎,要尽量选择那些有带教意识和条件的单位,主动与实习单位的领导和带教教师(师傅)沟通,使其不仅作为职业工作者,而且也能站在教师的角度,注意工作的示范性和言谈举止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实习期间学生作为职业工作的参与者(此时他们还不能独立地从事工作、还不是熟练的职业工作者),能够切身感受到职业情感、情趣和人际关系以及作为职业工作者应该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激活和促进知觉形象思维,促成知识的同化和顺应,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选择具备典型职业工作特征的实习场所,尤其对专业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实训与实习的显著区别是,实训一般针对单项的职业技能进行训练,也缺乏职业工作过程中的人际关系和实际工作完成不好的风险意识。但是,实训设施、设备、材料和实训对象(即使像护理专业实训室中用到的模型人等仿真对象)以及教师或师傅的示范,能够使学生形成知觉形象和表象,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想像,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做什么”和“怎么做”。欲使实训达到满意的效果,撇开师资不论,应该做到:缩小实训场景与职业工作环境的差别;实训设施、设备不落后于生产、建设、服务的实际;提高仿真对象的真实性。

3.采用情景性的教学方法

情景性的教学方法包括案例教学、角色扮演、项目教学等方法,这类方法的共同点是不直接呈现概念、原理、规则等等依赖抽象思维才能把握的知识,而是借助于特定情景,运用类比、联想、想像和直觉等形象思维来洞悉、认识和把握蕴含在特定情景中的概念、规律、规则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并且特定的情景对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有更直接的作用。

案例教学是通过包含一个或多个问题的实际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特殊情景进行讨论,从而以案说理、以案传道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不仅顺应了高职学生形象思维相对优势的特点,而且还缩短了教学情景与实际生活情景、职业工作情景的差距,有助于学生更快地适应职业工作情景,同时学生也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有关知识在实际中的意义,增强学习兴趣和动机。角色扮演是在设想的事件中,师生尤其是学生充当当事人,体会当事人的情感,揣摩当事人的心理,演绎当事人的行为的教学活动。当事人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几个人,扮演当事人的角色越到位(不仅形似而且神似),活动效果越好。项目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这里的项目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或策划一项有实用价值的服务为目的的任务。

4.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

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可借助于实物、图片、模型、标本、动作、演示实验、形象化语言和多媒体、电化教学设备等具体形象。值得强调的是,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让对象由不可见或难以观察变为可见或容易观察,让形象由静变动,激发学生兴趣,加深理解和记忆,增强直观效果。同时也要注意直观教学服务于教学的目的,不能为了直观而直观。

5.多联系生活、社会和职业活动的实际

理论是抽象的,因为剥去了具体事物鲜活、真实的细节,它们反映的是从大量同类的具体事物中抽取、概括出来的共性。理论离不开具体事物,但是理论又不是具体事物本身。本来理论来源于具体事物,来源于自然、社会、生活和生产实际,但是由于教材编写的局限和缺陷,人们对理论与实际的脱节已经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甚至于把理论作为凌驾于实际之上,且独立于实际的言语体系。不少的教师,在对教材进行二次加工时,也没有重视理论与实际的关系。就抽象思维能力强的学生而言,也许理解理论并非一定要将理论与实际联系,或者说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并不是理解理论的关键(但也会带来其他弊端,这另当别论),然而对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的学生而言,脱离实际的理论,学生是难以理解的。经常性地对理论不甚理解或不能理解,会降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有损学生的自信心。一部分高职学生对学习的漠视无疑原因是复杂的,长期地遭受学习挫折,鲜有成功体验,感到学无所获、学而无用,应该也是原因之一。对于高职教育,理论联系实际不仅是“联系”本身的意义,也是适应形象思维具有相对优势的学生的必要教学方法。

在适应高职学生形象思维的教学过程中,他们的形象思维亦得到了发展,即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而形象思维能力是抽象思维能力的基础,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又有助于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英和.认知心理学.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2]刘坤.系统进行高中数学学法教育的实验研究.教育研究,1995,(6).

[3]姜大源.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初探.教育研究,2004,(5).

[4]姜大源.论行动体系及其特征.教育发展研究,2002,(12).

[5]吴言.项目教学法.职业技术教育,2003,(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