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适应学生个别差异

适应学生个别差异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4年应聘来到华阳中学,经过一年多时间的“以人为本”办学理念的熏陶,我感触多多。这是华阳中学教职工的心声。我认为关爱学生首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从内心理解、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地关爱每个学生。“以人为本,关爱学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适应学生个别差异 关爱后进学生

杜尚兵

2004年应聘来到华阳中学,经过一年多时间的“以人为本”办学理念的熏陶,我感触多多。“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爱每一位学生,开发学生潜能,帮助学生成功。”这是华阳中学教职工的心声。我认为关爱学生首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从内心理解、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地关爱每个学生。

下面我仅举一个实例来说明。

班上有位同学,金刚,我刚接班时他说我太凶了,再加上高一时就不想学习了,这时候就真的不准备读书了。听到消息后马上给其家长联系,询问情况,家长证实孩子是说不想读书了。在电话中我告诉他们孩子习惯不好,现在年龄还小,思想不成熟,放到社会上绝对不行,请你们慎重考虑。第三天正式开学时(通校生先报到)他来了,而且主动留下来打扫教室的清洁卫生。当时我也不认识他,留下来的同学都现场表扬了一下,晚上家长就找到学校来,当时我很吃惊,因听说他家长经常找老师的麻烦。难道我哪儿没做好,他们来教训我的吗?结果是他们主动找我交流的。他们说:“说实话,我们家长还是很爱面子,以前每次都是被请来的,我们也拿他没办法,我们都想放弃他了,好多老师都希望他不读书,少些麻烦,是你让我们家长重新看到了希望。小孩的确不想读了,但你主动打电话来,让他和我们都很感动。小孩还说你下午表扬了他,我们考虑过,你说的话很对,我们不求他考大学,让他再混大些、混成熟些,我们家长会主动配合你的工作的。”

其实我对他们的孩子不是很了解,打电话只是想到我刚接班主任,学生就不读书了自己好像没面子,表扬他也是应该的,很平常的。当时我就点头应答,内心却好羞愧。但反过来一想,为什么不抓住机会把这个孩子教育好呢?于是在交谈中,我告诉他们孩子肯定是有希望的,家长千万不能放弃,更不能放低要求让小孩到学校混日子,不说考好大学,至少要有考大学的目标,这样孩子更容易教育一些。

第二天,我马上找到原来的老师和同学了解该生的基本情况,然后马上趁热打铁地找来该同学面谈。我对他说:“金刚,今天可以告诉我你过去的一些情况吗?”他可能还不完全信任我或根本就害怕我,只是简单地说:“老师,你都从那些老师那了解了还问我干什么呢?我过去的表现很差。”我知道他会这样回答,因为他不了解我,于是我耐心地对他说:“我已经询问过老师和部分同学,他们谈了你的一些有待改进的行为规范,但更多的是说你有的优点,如喜欢帮助别人,关心班级,头脑聪明,善于交际等,看你昨天还主动留下来打扫卫生,这就可以证明这些。而且听有些同学说你开始不准备读书了,是不是真的呢?现在你的表现很好嘛,过去怎么样不重要了,只要你现在认真做一个好学生还是不晚的,慢慢改正你的一些坏习惯,我对你充满希望和信心。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犯一些错误,只要能够知错就改,而且同一个低级错误不要多次犯就会成功的。我读书时也很调皮的,希望你以后知道某些事没有做好时能主动来给我说一下,我会帮助你一点点地、慢慢地改正掉那些不好的习惯,你刚才也说了过去表现很差,记住,那只是过去,现在和未来你会优秀的,对吗?” 他当时抬头看了我一眼,很快又低下了头,然后点点头没说话,我也就让他走了。

之后,我又多次与他谈话,慢慢地把他的过去和未来的想法都谈了。他说:“我英语差,学不走,心里烦,所以就故意在课堂上气老师,让她来注意我,督促我。”他说:“我父亲为了工作,小时候基本上没管过我,要管就是武力镇压,而且是用部队管理的方法;母亲又特别溺爱我,什么事都顺着我。其实我心里也好孤独,好害怕老师,所以就和她谈起了“恋爱”,我和她在一起就是很谈得来,特别是心情不好时,慢慢地就似乎离不开她了”。听他说了这些后,我就先站在他的立场上说很同情他,理解他。就问他:“你是不是真正喜欢她,是不是真正爱她?你作为一个男孩子,是要承担责任的,能够承担吗?”他说:“其实,我也不知道,以后肯定不可能在一起的”。然后我告诉他现在的形势,社会的发展,父母的期望都需要他静下心来学习,最重要的是你自己的未来不需要你现在谈情说爱,而应努力拼搏,有烦恼可以找老师交流。他说:“我会努力的,也知道该怎么做了。你放心吧,老师。”再后来该同学就没有明目张胆地与那个女同学在学校一起成对出入了,而且也基本没有违反过各种规章制度。更重要的是,该同学有事情会主动找老师交流,回家也要给家长交流了。

在高三分班时,该生及家长通过各种途径都要到我班来,而且表现良好。后来的一次主题班会——《爱在我心中》,向老师表达爱时,他热泪盈眶地、真挚地向每一位老师说出了感激和爱的话。

“以人为本,关爱学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在智能、性格、兴趣、知识水平、认知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这一点我们教师都必须承认,而且必须适应。只有从内心适应了这种差异,在教育、教学中才能转变教育思想和态度,增强选择性,采用个别化教学、成功激励、个别谈心等方法,才能真正落实关爱每一位学生的教育、教学,真正做到“眼中有生命、心中有学生”。

参考文献

1.陈安福. 中学心理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陈安福. 教育管理心理学.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