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的个别差异

幼儿的个别差异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儿童间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冲动型与沉思型、辐合型与发散型等方面。智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智商,简称“IQ”。学习类型具有独特性、稳定性,学习类型的差异通过个体的认知、情感、行为习惯等方面表现出来。就适应个别差异的教育而言,特殊儿童主要是广义的。弱智儿童,又称智力落后儿童,通常是指智商低于70的儿童。

第一节 幼儿的个别差异

考点1 幼儿认知差异重点等级★★

认知过程是指儿童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该过程因个体之间的不同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而存在个别差异。

1.认知方式差异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儿童间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冲动型与沉思型、辐合型与发散型等方面。

(1)场独立与场依存

具有场独立方式的人,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在认知方面独立于他们的周围背景,倾向于在更抽象的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独立对事物做出判断。

具有场依存方式的人,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他们的态度与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其他人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

(2)沉思型与冲动型

在有几种可能的解答的问题情境中,有些儿童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这种认知方式被称为沉思型认知方式。另一些儿童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这种认知方式被称为冲动型认知方式。冲动与沉思的标准是反应时间与精确性。

(3)辐合型与发散型

辐合型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辐合思维的特征,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最适当的唯一正确的解答。

发散型认知方式则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发散思维的特征,表现为个人的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因而容易产生有创见的新颖观念。

2.智力差异

(1)智力与智力测量

为了对人的聪明程度做定量分析,心理学家创造了许多测量工具,这些测量工具被称作智力量表。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比纳量表(简称S-B量表)。该量表最初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后来由斯坦福大学的推孟作了多次修订而闻名于世。

智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智商,简称“IQ”。斯坦福—比纳量表所采用的是比率智商,即用智力年龄和实际年龄的比值来反映智商,其公式为:IQ=(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

其中的实际年龄指从出生到进行智力测验时的年龄,简称CA。智力年龄是根据智力测验计算出来的相对年龄,简称MA。智商超过140的儿童称为智力超常儿童,或者“天才”,弱智儿童一般指智商低于70的儿童,又称智力落后儿童。

比率智商的高低基本反映了一个人的聪明程度。但是,由于个体的智力年龄并非随实际年龄呈线性增长,而是到了一定年龄后出现停滞不前的趋势,因此上述比率智商受到人们的质疑。1936年,美国的韦克斯勒编制了另外一套量表。该套量表仍采用智商的概念,但这里的智商是以同年龄组被试的总体平均数为标准确定的,称为离差智商。离差智商的计算公式为:

IQ=100+15(个体测验分数-同年龄组的平均分)÷同年龄组的标准差

(2)智力的差异

由于智力是个体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因而个体智力的发展存在明显的差异,包括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

智力的个体差异包括智力发展水平差异和智力类型差异。智力发展水平差异指个人与其同龄团体的稳定的平均数比较时所表现出来的差异。大量的研究表明,人们的智力水平呈常态分布,即智力水平属于中等程度的人占大多数,智力水平极高与极低的人很少。智力类型差异是指根据个体在知觉、记忆、表象、思维、言语等活动中的特点和品质不同,智力表现形式也不同。

智力的群体差异是指不同群体之间的智力差异,包括智力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异等。

真题回顾

在下列认知风格中,容易给学习带来不利影响的认知风格是(C)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解析】冲动型认知方式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

考点2 幼儿性格差异 重点等级★★★

1.性格的概念

性格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具有直接的社会意义,不同性格特征的社会价值是不一样的。因而,性格便成为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

2.性格的差异

(1)性格的特征差异

关于性格的特征差异,心理学家一般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的:

①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包括对社会、集体、他人的态度,对劳动、工作和学习的态度,对自己的态度等。

②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人在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识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③性格的情绪特征,指个体在情绪活动时的强度、稳定性、持续性以及主导心境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

④性格的意志特征,主要表现在个体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和调节方面的性格特征,如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以及坚韧性等方面的特征。

(2)性格的类型差异

性格类型是指一个人身上所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结合,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性格的类型主要有以下三种分类:

①依据个人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还是内部,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两类;

②依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把人的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③根据性格的特征差异,将性格分为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

考点3 幼儿性别差异 重点等级★★

两三岁的孩子,开始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渐渐懂得男孩与女孩的区别。通过模仿同性别的人,逐渐出现性别角色心理的萌芽。

性别差异不仅会影响幼儿学习某种技能的速度,还会影响到幼儿的学习方式。

考点4 幼儿学习类型差异 重点等级★★★

学习类型又叫学习风格或学习方式,是个人对学习情境的一种特殊反应倾向或习惯方式,它主要包括认知风格、学习策略、内外控制点、焦虑、兴趣、态度等。学习类型具有独特性、稳定性,学习类型的差异通过个体的认知、情感、行为习惯等方面表现出来。“学习类型”最初是由美国圣·约翰大学的邓恩夫妇提出。

一般来说可以把幼儿的学习类型从生理上分为视觉学习者、听觉学习者和动觉触觉学习者。

视觉学习类型的幼儿在学校里通常受到老师的喜欢,他们能够比较认真地听讲,专心地看老师在黑板上板书、讲解,同时他们在阅读书籍方面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如果他搞清楚一个复杂问题,他往往会说“我明白了”。

听觉学习类型的幼儿非常喜欢音乐和收听广播,他们通常对读一本书或者指导手册不是很感兴趣,他更需要得到声音信息。他很喜欢交谈,与新老朋友都会很好相处,但上课时如果交谈就会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同时,他对老师的关注更多地集中在声音方面。如果有人教会他一个复杂问题,他往往会这样表示“我听懂了”。

动觉触觉学习类型的幼儿往往是学校老师不太喜欢的学生,甚至有些人被归结为“儿童多动症”。婴幼儿大多数都是动觉触觉学习者。动觉触觉学习是最好最快的学习。对于动觉触觉学习者而言,他们更需要运动、需要感觉、需要触摸、需要动手去做的过程。所以如果强迫他们坐在课堂上不动,那么他们就会感觉非常的无聊乏味。而这种类型的学习者,如果有人告诉他一个复杂问题,他往往会说“它感觉不错”。

考点5 特殊儿童及其教育 重点等级★★★

1.特殊儿童的概念

广义的特殊儿童是指一切偏离常态的儿童,既包括智力超常和才能非凡的儿童,也包括有各种身心障碍的儿童。狭义的特殊儿童仅指盲、聋、弱智、言语障碍和肢体残疾等身心有缺陷的残疾儿童。就适应个别差异的教育而言,特殊儿童主要是广义的。

2.特殊儿童的类型

(1)智力超常儿童

智力超常儿童是指智商超过140的儿童。

(2)弱智儿童

弱智儿童,又称智力落后儿童,通常是指智商低于70的儿童。这些儿童往往还存在适应性行为缺陷,即其独立性、社会责任心与年龄和社会期望不符合。

(3)学习困难儿童

学习困难,又称学习障碍。学习困难儿童是指感官和智力正常而学习结果远未达到教学目标的儿童。他们大多有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思维障碍、阅读障碍、计算障碍、拼写和书写障碍等。

(4)聋、哑、盲儿童

聋、哑、盲儿童只有在特殊的教育措施下,才能接受教育而获得身心发展,因而也属于特殊儿童,他们的特殊性主要在社会交往障碍方面。

3.特殊儿童的早期干预

特殊教育必须注意内容、技能和环境的变革。特殊教育的内容必须满足各类特殊儿童的特殊需要,并通过特殊教育手段,使学生掌握一些特殊技能。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点:

(1)对婴幼儿的早期干预

在婴儿期,诊断是否为学习障碍等相当困难。但一些高危险儿,如早产儿和窒息、高热等婴儿易发生学习障碍等。到了幼儿期,有些不良症状就会逐步显露。因此,一旦发现,必须及早干预。

(2)家庭、幼儿园和社区的共同干预

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家庭、幼儿园和社区的共同努力。家庭中,父母要关心幼儿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留意孩子是否有听写障碍、阅读障碍、不良生活习惯等,是否有不同于其他孩子的超常的理解、思维或观察、记忆等方面的能力。在幼儿园,要为不同的幼儿设置不同的课程,制定相应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在社区,要通过宣传等各种手段,为特殊儿童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