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

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

时间:2022-02-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案例3中,由于学校的学习时间和幼儿园作息时间不同,使小亮对学校的学习生活不适应。其实,孩子一时的不适应都是正常现象,关键是家长要了解孩子的需要和学校的需要,充分地做好孩子入学前的准备,使他们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要求孩子会照顾自己和其他同学,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有奉献意识。因此,家长应充分了解学校的安排和孩子的表现,结合学校的工作,帮助孩子克服困难,使他们尽快适应小学生活,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第二节 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

一、典型案例

【典型案例1】

小明刚去学校一周就和妈妈商量,说他不想上学了。上学前妈妈告诉他学校有好多新朋友,老师每天都要带着小朋友做一些好玩的游戏,讲一些有趣的故事。可是小明却发现,他每天都要上那么多课,时间还那么长,老师也没领小朋友做好多游戏啊!

【典型案例2】

小红不太愿意上学了。因为许多小朋友三五成群在一起玩,她只能在旁边看,原来以前都是爸爸、妈妈帮她找小朋友玩,她不会主动找小朋友玩。有几次她想去厕所还不敢和老师说,开学没几天她就尿裤子了,还难过地哭了好几次。

【典型案例3】

小亮对学校充满了好奇。可是,一上课就不能集中精神听讲,坐不住、老跑神、不懂得遵守课堂纪律;每到下午的第一节课他都非常困,想睡觉;老师留的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开学不到一个月,小亮的妈妈就被老师叫了好几次。他的妈妈很着急,却不知道怎么才能帮助孩子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

二、案例分析

一年级,孩子刚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是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的学习地点、学习内容、学习习惯、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以上三个典型案例都是小学生入学适应问题。

在案例1中,小明的妈妈为了让他喜欢上学,没有客观地介绍学校的情况,孩子入学后感到学校的生活不是妈妈说的那样,引起了孩子对学校学习的厌烦和不满。

在案例2中,孩子在学校缺乏安全感,导致孩子不愿意上学。按理说,刚上学的孩子,在学校有许多同龄的小朋友,怎么会感到上学恐惧呢?这是因为一些孩子自身的安全感低,换了新环境就会感到紧张和焦虑。更重要还有小红父母过度“包办代替”,忽视了对她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当孩子不会主动与小朋友相处时,就体验不到集体的温暖。孤独和无助容易引起孩子的退缩行为,所以她不喜欢上学了。

在案例3中,由于学校的学习时间和幼儿园作息时间不同,使小亮对学校的学习生活不适应。怎样使孩子顺利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怎样使孩子学会上课听讲、遵守课堂纪律,怎样使孩子按时完成作业呢?其实,孩子一时的不适应都是正常现象,关键是家长要了解孩子的需要和学校的需要,充分地做好孩子入学前的准备,使他们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以上案例带有普遍性,是由“三个不适应”所引起的,即新的作息时间不适应、新的空间环境不适应、新的人际关系不适应。

三、专家指导建议

(一)了解孩子,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

刚入小学的孩子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但由于年龄小,很多方面都不成熟,幼小的心灵容易受到影响。有时,为一件小事就失去了对学习的信心,甚至产生厌学的心理反应。为此,家长应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

1.依恋需要

依恋需要是人最基本的心理需要,表现为他人对自己的关心、照料和爱抚,较少受教育的影响,而带有先天性的特点。小学生明显存在着依恋需要,这种需要来源于父母的给予,家长应细心地照顾孩子,满足孩子的依恋需要。在新的环境里,若父母没满足孩子的依恋需要,孩子就会在陌生的人群中寻找满足自己依恋需要的对象,由此表现得胆小、不爱说话、不合群、爱哭闹、没有安全感等。依恋需要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是第一需要。家长满足儿童的依恋需要表现在亲子关系的情感交融上。这种需要在学校里,表现为师生和生生之间的情感交融。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孩子才有愉悦的情绪体验,产生积极的情感反应,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

2.安全需要

家长要给予孩子安全感。从家里做起,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支持、关心和鼓励。一是家长每天都要拨出一定的时间陪陪孩子;二是要耐心听孩子说话,听他们讲讲今天学校、班级发生了什么;三是用一些有趣的故事化解孩子对学校的恐惧;四是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不要事事替他们做主。孩子有了安全感,才能信任他人并与他人建立友谊,社会化的过程才能顺利进行。如果孩子缺乏安全感,就不敢自由地探索周围环境、认识新的事物、情绪和智能发展都会受到不良的影响。

3.归属需要

满足孩子的归属需要,首先就要想办法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家长和老师要无条件地接纳每一个孩子,只有孩子归属需要得到满足,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才能实现。只有良好的亲子沟通、师生沟通、同伴之间的熟悉和接纳,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全面了解和帮助,才能使孩子的归属感得到满足。孩子有了自信和自尊,就不会产生自卑、恐慌、退缩等不良的情绪了。

4.求知需要

孔子一生强调“乐学”,“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家长要积极创造有利的条件帮助孩子学会学习,从物质和精神层面引导孩子爱学习,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孩子有求知的愿望,孩子才能乐学。

(二)了解学校的需要,帮助孩子适应学习生活

首先,快乐入学第一天。家长要配合老师,带着孩子完成第一天要做的事情:熟悉学校环境、熟悉上课行为、熟悉周围人员、熟悉学习生活、熟悉日常生活。

其次,熟悉学校第一周。家长要了解孩子的第一周所做的事情。如孩子的自我管理、遵守规则、文明行为、集体活动、家校联系、中午就餐、课间活动,等等。

然后,适应环境第一月。从第二周开始家长要紧密配合学校要求,从生活习惯、作息时间、督促孩子按时完成作业等方面做好辅助工作。家长还要从细微处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如要求孩子早上能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不用提醒就能正确准备学具;有按时完成作业的意识等。

最后,常抓不懈第一学期。经过一个月的锻炼,孩子进步很大。这一时期,家长要抓住契机,对孩子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帮助孩子超越自己。要求孩子会照顾自己和其他同学,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有奉献意识。良好的习惯养成需要时间,离不开老师细心的指导和及时的提醒,更离不开家长的密切配合和主动施教。因此,家长应充分了解学校的安排和孩子的表现,结合学校的工作,帮助孩子克服困难,使他们尽快适应小学生活,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延伸阅读

家长——您为孩子准备好了吗

1.入学心理的准备

了解学校生活是入学前家长所需要做的重要工作之一。

(1)到学校参观。最好带孩子参观小学,让他们亲身体会学校里宽大的操场,上课时良好的课堂秩序,小学生大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语言表达能力,等等,使孩子对小学生产生敬仰羡慕的心情,渴望自己也能成为一名小学生,同时熟悉并欣赏校园环境,认识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顺便还可以进行简单的爱护花草树木及学校公共设施的教育。

(2)模仿游戏。家长可以组织几个孩子或和孩子一起模仿上课的游戏,分别扮演老师、学生,让孩子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熟悉课堂学习习惯,学会基本的课堂纪律,如怎么坐、怎么站、怎么举手、用多大音量回答问题以及基本礼貌用语等。

2.安全教育的准备

(1)接送安全。小学一般都规定家长在距校门50米处接送孩子,所以家长要事先同孩子约好接送地点,嘱咐孩子家长没来时原地等待,不乱跑,不跟别人走,去同学家一定要先同家长商量。

(2)上学、放学路上的安全。家长提前带孩子往学校步行几次,每次重复讲关键地点路标及安全注意事项;教育孩子注意车辆、陌生人、同伴游戏等问题;牢记“放学就回家,不和陌生人讲话”的原则。

(3)饮食卫生安全。教育孩子不买小摊上的食品;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只用自己的杯子喝水;做眼保健操时手脏就别乱揉;等等。

另外,要特别关照孩子:裤衩和背心覆盖的地方任何人不得冒犯。

3.学习环境的准备

家庭是孩子学习的重要场所,家庭学习环境的准备是非常重要的,应给孩子提供一个固定的学习地点。

首先应为孩子准备高度适宜的桌椅。椅子的高度一般以孩子的双脚能平放地面为宜;桌子的高度应正好在孩子坐下后的心窝高度。桌面别太小,因为现在书的开本都比较大;桌面忌用易使注意力降低的浅颜色或亮丽色,最好选择深色桌面,或给桌面铺上墨绿的台布;桌子的位置最好面对着墙摆放,墙上不要有任何容易引起孩子分心的贴画;桌子左侧是窗户,以保证自然左侧采光。窗户最好贴上一层透光但不透明的膜,保证他看不到外面的景色与活动。

其次,为孩子选择好台灯,光质一般用光线柔和的磨砂白炽灯;照度为15瓦或25瓦(太亮了会产生眩光,使得瞳孔收缩,眼睛疲劳度增加,学习效率降低);采光方向必须是正左侧取光(前面会产生反射光,炫目);灯罩必须完全不透光,且必须将灯泡全部遮蔽;光源的高度应该与脸等高;灯臂应可调整;开关要安全、方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