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高校辅导员在贫困生资助工作中所起作用的思考

关于高校辅导员在贫困生资助工作中所起作用的思考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要做好这项工作,各个高校进行的贫困生认定工作是基础。现实中,出现过贫困生为完成勤工助学岗位的任务而迟到甚至耽误上课的情况,直接影响到了贫困生正常的学习。在对贫困学生进行资助的工作中,作为与学生直接打交道最多的老师,辅导员应该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辅导员要做好班级评议小组的组织工作,此外,在进行评议的过程中要做好引导工作。

关于高校辅导员在贫困生资助工作中所起作用的思考

王宏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为了满足对人才的大量需求,同时缓解就业压力,从1999年起,我国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1998年全国高考的招生计划是108万,第二年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增幅就达到42%,到了2010年,招生数更是达到了657万。高校的迅速扩张,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等必将随之大幅度增加,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按照谁受益谁出钱的原则,上大学不再是免费的午餐,除了国家和学校加大教育投入外,学生的家庭也要承担一笔可观的费用。伴随着更多的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有了上大学的机会,作为学生人生导师的辅导员如何在对贫困生进行资助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在辅导员岗位上的多年实践,谈谈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想法。

一、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现在已经基本形成了一套从国家、地方到学校的全方位、立体的资助体系,以国家奖助学金、助学贷款为主,辅以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等。这一体系,为困难学生及其家庭提供了基本保证,使其能够顺利完成学业。但在具体执行资助政策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高校贫困生认定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国家投入到对贫困生进行奖学和助学上的资金越来越大。如之前对特困生每年的助学金是3000元,现在已经提到4000元。而要做好这项工作,各个高校进行的贫困生认定工作是基础。而这项工作存在不少值得进一步探讨和完善的地方。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种。

1.执行困难学生认定标准时遇到的问题

在进行认定特困、困难和一般困难的学生时,依据主要是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的教财〔2007〕8号《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和各学校制定的配套的实施办法。但是,在具体执行认定标准时,会遇到各种问题。如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的教财〔2007〕8号文件要求,评议小组进行民主评议时应着重考虑孤残学生、烈士子女,以及家庭成员长期患重病、家庭遭遇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等特殊情况的学生。而在具体执行时,遇到了不少学生的家庭中成员长期患有慢性疾病,该如何界定哪些属于重病,由谁来界定?另外,如何界定家庭成员,已经成年的兄弟姊妹是否该算做家庭成员,奶奶外婆等直系亲属有多个子女,是否也该算到家庭成员中来。还有,我国国土面积大,难免有地方会遭遇大大小小的自然灾害。该如何界定遭遇了哪些自然灾害的应照顾?此外,即便是遭遇了自然灾害,也有程度的不同,如同样是地震,处在地震中心和边缘地区受灾的情况肯定是不同的。所以,认定标准有时难以操作。

此外,学生来自不同的省份,而各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情况各不相同,在经济发达地区的特困生,可能家庭收入还高于不发达地区的贫困生家庭的收入,但在当地却难以维持日常生活。另外,各地经济情况差异比较大,确定的最低生活保障线也不统一,遇到农村的低保户和城里的低保户,依据什么确定哪个更困难?遇到家庭因为孩子多而导致经济困难的该怎么确定困难的等级?这些都是需要明确的十分现实的问题。

2.评议小组组成人员产生中存在的问题

各个学校都很重视贫困生的认定工作,一般都建立了班级、院系和学校三级认定机制,并规定了认定结果的公示期,以便从程序上保证认定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班级评议小组一般由辅导员老师和学生干部、学生组成。在具体操作时,作为评议小组成员的学生代表,有的院系规定由各寝室派一位代表的方式组成,有的规定由班委组成,有的让全部申请认定的贫困生参加,有的直接由班级全体同学参加,在听取了申请同学的个人讲述后进行投票。

这些评议小组的组成方式各有利弊,笔者认为其中由班上全体同学投票产生的方式不可取,应该避免。首先,有的贫困生认为家庭的情况属于个人隐私,不愿意将自己的家庭经济情况公之于众,他们宁可丧失获得几千元的资助的机会,也不愿在大庭广众下讲述;另外,有的同学家庭情况并不是很困难,但由于他的表达能力强,容易引起听者的共鸣,获得的票数反而高于家庭真正特别困难的同学。所以,常常出现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状况,让不太困难的学生挤占了国家对真正困难学生的资助资金。

(二)在勤工助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提供的岗位数远远不能满足贫困生的要求

学校成立了大学生资助中心,对困难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让他们在学习的同时,利用课余时间挣取生活费,这是件非常好的事情。但各个学校受资金的限制,提供的勤工助学的岗位数远远不能满足贫困生的要求,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同学能够获得勤工助学的机会。

2.所提供岗位的工种层次比较低

现阶段,学校提供的勤工助学的岗位一般在图书馆、院系办公室,而学生们真正承担的工作主要是简单的劳动,如打扫清洁、递送文件、整理图书等,对学生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帮助不大。而实际上,学校存在着大量的临时工,如果进行清理,可以腾出大量的岗位给学生,同时也可以节省一些额外费用的支出。

3.具体的工作职责模糊不清

有的部门工作人员没有认识到勤工助学岗位设置的目的和意义,没有全员育人的思想,把学生当成廉价的劳动力,利用他们的单纯和对教职工的尊重,让学生干重体力活,或者把他们当成办公室的清洁工,承担本该由教职工自己完成的任务,给学生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4.花在勤工助学上的时间偏长

对于助学岗位上的学生,各个学校都规定了每天或每周从事助学工作的时间,目的就是为了保障贫困生有充足的学习、生活时间,毕竟,贫困生毕业时更多的要靠自己的实力去参与激烈的社会竞争。如果因从事过多的勤工助学工作,占用了他们的学习时间,导致没有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失去专业的竞争力,这才是本末倒置、得不偿失。现实中,出现过贫困生为完成勤工助学岗位的任务而迟到甚至耽误上课的情况,直接影响到了贫困生正常的学习。

二、辅导员在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发挥的作用

在对贫困学生进行资助的工作中,作为与学生直接打交道最多的老师,辅导员应该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在贫困生认定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1.宣讲贫困生认定的政策,做好认定前的准备工作

对于贫困生特别是新生中的贫困生而言,他们非常希望了解国家、学校关于助学金、奖学金的规定,希望通过获得奖助学金来减轻家庭的负担。辅导员在这方面需要及时进行政策的宣讲工作,告知学生获得奖、助学金的条件,并督促贫困学生及时办理贫困认定所需要的《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以及贫困证明,以免在学校开展贫困认定工作时,因为提供的证明材料不符合要求而丧失认定资格,无法得到资助。

2.认真指导、组织班级的评议工作

班级的评议工作是贫困生认定的一个重要程序,也是保证贫困认定公平、公正的基础工作。辅导员要做好班级评议小组的组织工作,此外,在进行评议的过程中要做好引导工作。评议过程中,介绍每位同学的家庭困难情况是一个重要环节。在现实中,有的介绍者口头表达能力强,容易引起听者的共鸣,而有的因表达能力差或者其他种种原因,并没有将实际特别困难的情况介绍完整,这样一来,必将影响最后的投票结果。这时,辅导员应该及时干预,将了解到的特困学生的家庭情况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讲述者介绍完整,以便让评议小组在掌握全面情况的条件下再进行投票。当然,在引导过程中,辅导员应注意自己的表述方法,让评议组成员尽可能全面地了解情况,而不要倾向性地引导将票投向某位同学,以免影响最后投票的结果,让部分同学心存不服,产生新的矛盾和问题。

3.了解学生情况,在院系评审时提供班级评议的依据和参考意见

进行院系评议前,辅导员需要及时整理班级评议的资料,掌握所带班级学生的情况,为在院系进行的评议做好准备。一个院系往往班级众多,专业也不同,贫困生所占的比例也不一样,例如:师范生一般贫困面比较大,有的班级甚至超过了一半的学生提出贫困认定的申请。所以,不能简单地按照班级学生人数的5%、15%和10%来分配特困、困难和一般困难的名额。而要做好整个院系贫困生等级的认定工作,除了学生提供的证明材料、各班评议的结果外,辅导员了解的贫困生的具体情况是重要的参考因素,这又进一步要求辅导员要做深入而细致的工作,掌握申请认定学生家庭的真实情况,为评议提供参考意见。

4.及时反馈评议的结果,解答学生的疑惑并向上汇报学生的意见

申请贫困认定的学生对评定的结果会非常关注,所以,不论是班级还是院系,进行了认定后都应该及时将投票或认定的结果告知学生。对于学生产生的疑惑,进行耐心而细致的解释工作,把这件国家的惠民政策做好。辅导员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对于获得资助的学生,教育他们怀感恩之心,认真学习,掌握真本领;对于未认定者,则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贫困资助,积极通过勤工助学等其他方式,达到减轻负担家庭的目的。总之,让家庭困难的同学通过参加贫困认定的过程,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增强自信心,以便之后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二)在勤工助学方面能够发挥的指引、帮助作用

1.引导贫困学生特别是新入校的贫困生积极申报勤工助学岗位

辅导员可以通过每学年学生缴费时生源地贷款的情况,以及贫困认定时学生提供的《家庭经济状况认定表》和地方开具的《贫困证明》,及时了解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需要及时宣讲所在学校勤工助学的政策,告知贫困学生申请勤工助学岗位需要提供的材料、具体到哪个部门去申请。新生到学校后一般会马上进行军训,在学校这个新的陌生的环境中,贫困生比其他新生更容易产生孤独感。在这种情况下,让贫困生了解国家和学校的助学政策,并指导指导他们具体争取获得帮助的方法,有助于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真正安下心来开始大学的学习和生活。而对于了解到的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辅导员应该积极与学校的资助中心沟通和推荐,争取让他们获得宝贵的助学岗位。

2.积极拓展校外渠道,为学生获得更多的勤工助学的岗位

学校能够提供的勤工助学的岗位毕竟是有限的,且粥少僧多,机会竞争激烈。而一旦冲破学校这一地域的界限,天地可以陡然变得宽阔起来。辅导员可以在工作中多留心,寻找推荐的机会:如借助以前带过的已经毕业学生或者自己的亲友等资源,介绍在校困难学生去校外的单位兼职,另外,在校园招聘会等场所积极收集信息,主动推荐贫困生去合适的单位实习或者兼职。

3.关心和帮助在勤工助学岗位上的贫困学生,及时提供心理辅导和工作指导

贫困学生在勤工助学的岗位上也会遇到很多问题,存在许多的困惑,这时,辅导员就该及时伸出援手,提供帮助。比如,有的贫困生因为家庭贫困的原因,比较自卑、内向,突然到了一个全新的工作环境觉得很难得适应,不知道该怎么去做,做些什么。这时,辅导员可以先找学生谈话,引导他正确看待贫困,打开心结,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看待人和事。同时,介绍一些职场的一般规则,让学生尽快适应岗位的要求。另外,辅导员可以和接受学生勤工助学的部门人员及时沟通,介绍这位学生的具体情况,以便在助学工作中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安排和指导。而对就在身边从事勤工助学的同学,辅导员更应该进行具体指导,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可迁徙的技能,提高他们的职业水平。

三、关于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两点建议

1.建立完整的助学体系

要真正做好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工作,光靠高校是远远不够的。我国应该借鉴别国的经验,如美国采取的多种理念并存、多渠道资金并用、多种资助方案并施的混合资助政策,建立一套符合中国特色的完整的资助体系,如在生源地中学建立贫困生档案制度,以便进入高校后,老师能及时了解学生之前的家庭情况,避免信息不对等的问题。此外,除了政府在奖助学资金上加大投入,应鼓励企事业单位向高校捐款,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对于积极支持教育的单位也该给予减税等方式的奖励。

2.增加助学岗位与鼓励贫困生开拓创新、自主创业相结合

要解除贫困生的后顾之忧,给予奖(助)学金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一方面是提高贫困生的综合能力。从这个角度讲,为贫困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比给学生发放无偿的助学金意义更大。因家庭贫困而直接获得无偿的金钱资助,有时滋长了贫困生“等、靠、要”的思想,不利于培养他们自强自立、积极行动、靠自身能力去改变命运的精神。而在大学读书的同时,通过进行勤工助学、尝试自主创业的方式,则可以使贫困生在获得经济帮助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增强就业时的核心竞争力,而这才是真正的“授人以渔”,达到真正脱贫的方法。所以,社会和学校应该创造更多的勤工助学的机会给贫困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